说范冰冰没有演技?让这部野性神片来打你的脸

范冰冰有没有演技,还真是玄学问题。

谈她没有演技吧,主演《手机》拿下百花奖最佳女主角,主演《我不是潘金莲》拿下金鸡奖最佳女主角、主演《心中有鬼》拿下某马奖最佳女配角,2010年主演的《观音山》更为她摘下东京影后桂冠。

可谈她有演技吧,《王朝的女人》《封神传奇》《白发魔女传》等烂片无不佐证着,范冰冰的演技相比她上热搜的能力,似乎还有些距离。

那范冰冰到底有没有演技?要我说还是有的,或《手机》《我不是潘金莲》,以上作品中范冰冰演技虽谈不上炸裂,但我们依然却能从细节中窥得其惊鸿一瞥的表演。

只不过这种惊艳感在她身上并不稳定。

说范冰冰没有演技?让这部野性神片来打你的脸

其实纵观范爷演艺旅程,不难得出一个结论。

范冰冰表演高光时刻多聚集在上十年,在那十年范冰冰还不是霸气侧漏的范爷,更不是片酬动辄千万的炒作女王,那时她只是二线花旦,只想多结识大佬、多熟络关系,然后拍些大导的电影。

当时算不上出众,至于偷税漏税跟她挨不上关系。

而范冰冰起步是从“傍”冯小刚开始的,之后她通过《手机》成功破圈,然后有了机会跟李玉合作,也就是在李玉调教下她终于开窍,或《二次曝光》《观音山》,在李玉为范冰冰量身定制女性戏里,她终于找到了自己最舒适的表演状态,更找到了演员存在的意义。

其中《观音山》代表着范冰冰演技巅峰,今天我们就一同回顾下范冰冰在《观音山》中的表演,然后再分析下这部被低估的作品。

说范冰冰没有演技?让这部野性神片来打你的脸

谈《观音山》之前,有必要介绍下李玉导演。

作为中国本就稀缺的女性导演,李玉的存在更是特立独行;在这方面李玉不同于张艾嘉、陈冲演而优则导,从女演员完成了到女导演的华丽蜕变,更不同于许鞍华、胡玫,先是科班出身顺理成章成为导演。

在经历上李玉跟执导过《秋天的童话》《八两金》的张婉婷更为相似,两人并非演员转型、也并非电影学专业,她们开始都只是电视台的主持,而后也是从拍摄纪录片开始,逐渐尝试拍摄电影成为导演。

1996年,李玉先执导了首部纪录片《姐姐》,该片在当时就获得1996年中国纪录片协会奖,而又拍摄了几部纪录片后李玉在2000年才开始拍摄自己第一部故事片《今年夏天》。

说范冰冰没有演技?让这部野性神片来打你的脸

李玉作品最可贵的特质,在于没有科班钳制。

因为没有受过正规电影教育,所以她作品里就多了份情绪化东西,在这方面借其作品里失焦镜头、无序对白便可看出,再者因为在媒体工作过的经历,也让她作品拥有强烈现实主义色彩。如拍摄《今年夏天》聚焦女生群体、拍摄《红颜》聚焦超越年龄恋情,在李玉的字典里,电影本就是没有规则的艺术,一切只为表达服务。

可惜李玉这份自由并不受国内待见,由于题材百无禁忌,李玉导演前几部作品多难看到,可李玉这份自由却受到国际认可,先是《红颜》获得威尼斯电影节国际同盟艺术奖、之后《观音山》更获得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艺术贡献奖。

说范冰冰没有演技?让这部野性神片来打你的脸

那李玉作品到底好到哪,难道只因题材大胆?

当然不是!李玉作品最闪耀的地方不仅在其聚焦现实,更在于这份聚焦里还有着与社会共振的核心。而这个核心正是一代年轻人的“迷失”。

在这方面可以拿某影片举例,在电影中范冰冰便是“迷失”的载体,她原来本是来城市打工的普通人,生活苦困但跟男朋友相爱倒也惬意,可一次跟老板擦枪走火后,她踏入到有钱人的生活,这便让她生活开始失序,然后逐渐在大都市里迷失自己。

《观音山》讲的同是这个道理。

《观音山》中影片讲述了女房东常月琴和丁波、南风、肥皂三个年轻房客互相慰藉的故事,而影片看似温情讲述四个边缘人抱团取暖,可实际上这份抱团依然拯救不了他们“迷失”命运。

说范冰冰没有演技?让这部野性神片来打你的脸

果然不幸的人,其实各有各的不幸。

在影片里,或远离家庭纷扰的南风(范冰冰饰)、或因去世母亲对父亲心怀芥蒂的丁波(陈柏霖饰)、或家庭富裕却被嫌弃的肥皂(肥龙饰),他们所代表的其实就是现实中的“迷失”群体。

但这份“迷失”不同于阶级上的差距,而是在于被社会挤压下找到不被爱的方式、找不到释放的出口。

他们所代表的就是一代人的社会缩影、他们整天玩乐撒泼、整天折腾发泄,他们试图通过这种途径来博取关注、渴望被爱,可当他们争吵之后、撒泼之后,巨大空虚感依然将他们侵袭。

唯一能暂时拯救他们的,只有三个间相互慰藉。

说范冰冰没有演技?让这部野性神片来打你的脸

后来他们租住了京剧演员常月琴(张艾嘉 饰)的房子,遇到同样坎坷命运的女人,而在一个屋檐下虽然他们有着莫大鸿沟,但却逐渐在孤独人身上感受到了些许温暖。

这本是件幸运,可现实依然是无尽头的迷茫。

最后当女房东常月琴去世,他们再次回归成常态,原来所有的美好都只是昙花一现,等待他们的依然是难以希冀的未来、如置深渊的不安全感。一切都拯救不了自己,一切美好都还是稍纵即逝。

正如影片中用观音山、寺庙、地震、迈克尔杰克逊等意象的堆砌,只为构建这个世界悲悯又悲痛的一个现实,那就是一切都在坍塌,所有都会逝去,更何况他们这群在城市边缘被不断挤压的年轻人。

未来毫无方向,生活也死不足惜。

说范冰冰没有演技?让这部野性神片来打你的脸

当代的年轻人该如何与这个世界共处?

这种颓丧情绪在影片中不断蔓延,或失真镜头、或仰拍特写、或呼啸列车、或凌乱事件,影片在无结构、无叙事的电影里,始终以一种上帝姿态冷眼旁观。它嘲弄的看着这群年轻人逐渐麻痹、逐渐腐坏。

逐渐在爱情、亲情里不知所措、徘徊两难。

这一切是如此失落与绝望,未来看不清方向、眼下毫无生机,正如陈柏霖跟范冰冰各自心怀秘密,然后在铁轨上相互依偎,却不知死亡逼近。

对他们而言,死亡算不上最好结局。

但这样漫无目的活着,同样毫无意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