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孩子愛上學習?

洛浦一粟


這個問題並不難:讓孩子體會到學習給他帶來的好處。

多數家長會和孩子強調學習對他的重要性:

不讀書,連放牛都不會;

讀書才能有出息;

讀書才能讓你...;

但學習這件事情是一輩子的事情,即便把學習僅僅看出只有學業這一部分,孩子要通過學習而體會到有出息,那也是大學畢業之後,這可是從3歲就開始持續到至少23歲的事情啊!

這對於懵懂的孩子來說太遙遠了。

為什麼我們不能讓孩子把學習的好處提前體驗呢?

學會數學,那麼給他分糖果的時候,父母就騙不了他數量;

學會識字,那麼他就可以自己分辨想買的薯片是什麼味道的;

個人最常使用的,就是用孩子的興趣來引導孩子學習:

實例:

兒子4歲半喜歡看某電視動漫,我們規定了只能看半小時,此前會忽悠他,因為他看不懂鐘點,沒到半小時也謊稱半小時。

隨即他感覺到不對勁,怎麼有的時候半小時能看一集,有的時候只能看一半?所以強烈要求學會看鐘點。

就這樣,他自己體會到了學習給他帶來的好處;

實例2:

去超市購物,給女兒可支配的資金10元,想買什麼隨意,自己計算不能超額。剛剛學會10以內加減法的她,在各種零食、玩具面前自己數手指計算著。

如此一來,她就體會到了數學對她的重要性,也深深感受到了通過學習得到自己能力提升的榮耀感。


讓孩子愛上學習並不難,只要讓他們體會到學習的實際好處,他們就會愛上學習。


淅爸育兒記


 很榮幸回答您的問題,關於如何讓孩子愛上學習?以下是一些建議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孩子不愛學習可能與這些原因有關:

  1.聚焦情緒

  如果你常常因為孩子的學習不努力和成績差去批評他,那你就有可能打擊孩子的自信心,他就會越學越糟糕。當每次打擊他的時候,他就會覺得學習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就會覺得是因為學習才被罵的,如果不用學習就不會被罵,問題是又不能不學習,所以他就覺得自己被困住了。所以會很抗拒學習,很抗拒學習自然成績就差,成績差自然會喪失信心,再加上家長的責備,變得越來越不愛學習了。

  2.學習方法

  沒有對的學習方法,學來學去都學不好,就會有很強的挫折感。就會覺得學習很難,對於自己覺得很難的東西,都會有一種恐懼感。但是又不能不學,帶著沉重的壓力去學,感覺更加的難受。感覺不好加上方法不對,學習更沒有效果,進一步的挫折。越學成績越差,頭腦越學越不聽使喚。

  3.自主選擇

  你不給孩子自主選擇他想要學的東西,同時將他不想要的強加給他,你就剝奪了孩子的主觀能動性。因此,當學習變成是一種別人強加給孩子的任務時,他就很容易會對它抗拒,不想要繼續做下去。當這種強加繼續下去,孩子對學習就更加的抗拒,越抗拒越想要逃避,越逃避越吸引來更強烈的控制,孩子就會更加的覺得學習是痛苦的,更想要逃避。

  怎樣讓孩子愛上學習?

  1.首先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想要自家孩子愛上學習,首先要讓他們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他們對學習的興趣,讓他們不反感學習,這才是最重要的。

  2.經常和孩子交流、不強迫

  身為父母一定要經常和孩子交流,多瞭解他們的心聲,同時也可以多給孩子講講自己曾經的一些故事,儘量不強迫孩子學習,慢慢的他們的求知慾也會慢慢增加。

  3.培養孩子的記憶力

  想要學習好,記憶力是非常關鍵的。家長可以讓孩子多背一些唐詩宋詞等,通過培養、鍛鍊他們的記憶力,讓孩子將來即便在學習任務繁重的時候,也一樣可以應付得得心應手。

  4.為孩子提供一個獨立的學習環境

  在生活中很多人的家裡經常是一邊放電視一邊讓孩子做作業,但這樣會嚴重分散他們的注意力,可能會導致寫作業的時候心不在焉,草草了事。其實身為家長一定要儘量為孩子提供一個獨立且安靜的學習環境,有能力的可以打造一個書房等,這樣可以很好的培養他們的專注力,對於幫助學習是很有用的。








慕小喬


如何讓孩子愛上學習?這個問題是建立在孩子不愛學習的基礎上提問的。但是大家有沒有發現,其實孩子的天性是熱愛學習的,比如孩子最先開始學習自己吃飯:幾個月大的孩子喝奶兩隻小手抱著奶瓶,一歲多要自己用勺吃飯,2歲多點要自己學著大人模樣用筷子,每每夾到食物併成功的送到嘴巴里的時候那個表情神奇的樣子,分明是開心和自豪,感覺自己又學了一樣新本領。到了5歲6歲的樣子,幾乎已經學會了照顧自己的吃飯穿衣問題,在小小的心靈裡是很有成就感的。

由此可以看出讓孩子擁有成就感是愛上學習的基礎。有了成就感才有進一步學習的慾望。成就感從何而來?家長的鼓勵和適時的讚美是非常需要的。要看到孩子一點一滴的進步,比如這次考70,上次考60,雖然本質上進步不大,也許就是倒數第一和倒數第二的區別,但是對這小小的進步也要及時給予肯定。每天進步一點點,擁有成就感。

另外要有克服困難的意識和意志力。不愛學習的孩子基本上都是怕困難。因為難所以放棄,不學習,呆在自己的舒適區。對孩子從小就要灌輸一種有困難要克服的意識。學習任何一種新的知識,課程都會遇到難題。遇到困難了不是去放棄而是要想辦法解決。在克服困難的過程中也磨鍊了意志。困難克服了,柳暗花明。又進一步。

家長要營造全家愛學習的氛圍。環境的薰陶是一種潛意識的作用。就像小孩子為什麼那麼積極學使用筷子一樣的道理,坐在飯桌上一看大家都用筷,就自己用勺,立馬不幹了,夾不住也要用,沒過多久,也能熟練使用了。

最後,要適當的給孩子談談人生。理想,目標,責任,長大後的生活,別以為孩子小,聽不懂。孩子的理解力遠超我們大人的想象。


connieliu817


學習壓力隨著難度提升越來越大,點燈熬油,那個孩子不愛玩,愛玩是人的天性。都是娃娃哪來的愛!只是句話叫:學海無涯苦作舟;吃得苦中苦 方為人上人。

哪有那麼多愛❤️!

個別孩子會“愛”某一學科,這是有的。

愛上學習只是科研人員課題和奮鬥目標!

或是某些“教育機構”吸引人的“噱頭”,來吧!我們讓你的孩子愛上學習,都成為學霸,都考上清華北大!你信嗎?

現實競爭是殘酷的!孩子為了將來生存的好,就得“愛”學習。

努力學習都不行,要想脫穎而出,就得玩命學!

那個考上好大學的孩子不是犧牲睡眠時間,堅持到底,含著眼淚奔跑的勇者。





邏輯還原


我們好多大人都不喜歡自己的工作,孩子和我們大人一樣也不喜歡自己學習,如何讓孩子喜歡學習,愛上學習,我自己談談我的一些看法。我們都知道喜歡一件事,首先這件事沒有壓力,二是有興趣,三是做完這件事能收益,四是能被別人認可。學習沒有壓力不可能,老師天天提問,月月排名,父母天天嘮叨成績,還和別的孩子比較,我們自己都知道孩子是壓力很大的,壓力大的後果就是孩子只能學習,或者逃避學習,在學習的同時情緒就很難控制好,造成了孩子被動學習,不喜歡學習。我們父母不要給孩子太多壓力,不要天天嘮叨孩子的學習,很多孩子都知道學習的重要性,所以你不說,孩子也明白。有時孩子表面上不說,心裡已經知道了。孩子在學習時要給孩子一個融洽的氛圍,我們做父母的也看看書,孩子寫完作業了,我們給孩子一個擁抱或者一個鼓勵都很有效果。週末孩子回家了,孩子學習了一週了,已經很累了,但是晚上還有輔導課,這時的孩子都不想學習,我們和孩子的交流就很重要,我們父母首先把伙食改善一下,做孩子喜歡吃的幾個菜,或者和孩子說說話,問問孩子班裡發生的事情,或者和孩子開開玩笑,讓孩子放鬆一下,效果都不錯。不用給孩子講大道理,孩子不願意聽,講了孩子會更煩。週六孩子一般沒有輔導的話,都想睡懶覺。一次二次懶覺沒有什麼,不要大驚小怪。如果孩子考試沒有考好,這時的孩子是感覺很難受的,不要上來就批評孩子,你可以平靜的和孩子分析原因,讓孩子說,你多聽,孩子說完,他的情緒也就釋放了,你這時再給孩子建議,孩子就能很好的會接受。平時我們父母要做一個榜樣,夫妻要和睦,只有愛的家庭孩子才能快樂的成長,他們才能更專心的學習。我們做父母要有上進心,在工作上,在家庭裡有負責任。無形就會給孩子一個巨大的動力。孩子就會以父母為榜樣,以父母為驕傲。孩子就會越來越喜歡學習。





沂蒙teacher


我看了大家的回答,說的都很對也很好,本來我已經沒有什麼好的招數了,不過還是想說點什麼,說的不好或不對的地方還請多多見諒!

如何讓孩子愛上學習,這是所有家長和孩子共同的難題。孩子的天性是好玩,好動的,我們為了讓他長大成材,把他送進了學校,本來想著給他打開了一扇瞭解萬物的大門,結果沒想到為了學習的事情孩子和家長差點成了仇人。當然要是理解了也就釋然了,作為家長非要扼殺孩子的天性,那豈不是就和孩子的想法背道而馳了嗎?孩子小的時候是沒有是非辨別能力的,他只知道高興或者不高興,慢慢長大了,要麼他習慣於家長的命令和安排,要麼他反抗起來,叛逆,孤獨,膽小,懦弱,內向,抑鬱嚴重的還有可能有暴力,反社會等等病理性性格出現了。這能怪孩子嗎?其實根本原因就是家庭教育的方式有問題,而作為家長不知道有問題。

家長有了第一個孩子,可是沒有教育的經驗啊!要麼使用上一代的管教方法,要麼就是學習別人的,東一榔頭西一棒槌,不繫統不科學,可是家長自己不知道啊!

說了一大堆廢話,呵呵!其實我是想說的就是孩子的教育一定要弄清楚目的是什麼?不能為了學習而學習,不能為了教育而教育,學習和教育只是手段方式,而不是目的和結果。我們要認清楚事物的本質,我覺得教育的本質就是幫助孩子發現他自身的價值“讓雄鷹展翅高飛,讓駿馬盡情奔跑”,這才是家庭教育的目的和本質。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孩子學習的興趣,鍛鍊他的自主學習能力,讓他明白什麼是他想要的生活,為了他想要的他就要付出和努力。

小的時候順其自然,顧其天性。上了學注意觀察發現特長,培養性格,制定規矩和計劃。按這個步驟孩子才不會迷失在題山試海中。

要想讓孩子愛上學習,我看了前面很多老師的回答都很好,我來說一下我的辦法。

環境很重要,家長要身教。

明白為什麼,長大成什麼。

發現特長點,著重來發展。

要想做最好,知識少不了。

知識加愛好,學習主動了。

寓教於樂,找到樂趣,興趣和學習結合起來,讓他自己知道他要成為什麼樣的人,好辦了。家長協助他制定計劃,監督執行就成了。


沉默中吶喊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讓學生愛上學習首先要培養孩子學習的興趣。有了興趣就走了學習的慾望,有要我學變成了我要學。學習習慣要從小培養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孩子不拖拉作業,當日事當日畢。低年級孩子需要監護人多費點時間陪伴孩子學習。輔助孩子學習陪伴孩子健康成長。

2.孩子從小(低年級)養成自學的習慣。讓孩子明白學習是自己的事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養孩子自控能力。

3.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孩子完成老師安排的學習任務的時候要自己安排時間閱讀,低年級家長陪伴閱讀,知識在於積累。

4.家校互通 家長要多跟老師溝通了解孩子在校學習情況多多關心孩子,老師要多跟家長反應孩子在校情況,做好家訪工作。






鹿邑鄉村教師


你好,我是多多爸爸,以下是我個人一些教孩子愛上學習的建議。

家長應該陪孩子一起學習,這一點是非常關鍵的,起到一個表率的作用,讓孩子喜歡學習。同時適當的多表揚鼓勵孩子,避免打罵責備。孩子的年齡比較小都喜歡聽一些好話,多給孩子講一些孩子喜歡聽的話,不要吝嗇家長的表揚,可能會使孩子對學習產生一定的興趣。另外家長應該從多方面的引導孩子,不要刻板的死板教條的學習,需要從多方面活學活用。儘可能讓孩子自己都在學習當中,找到一些樂趣,找到一些學習的方法。再者,家長和老師在孩子遇到問題的時候,也要多方面跟進孩子的教育的。這時候就要家長,學校一起努力,尤其是在青春期這個階段,一定要給孩子指明學習方向和目標的。


多多爸爸在杭州


如何才能激發孩子學習的內在動力呢?小編給家長們8方面建議:

01 — 跳一跳就能達到的目標 —

我以前帶學生去農村學農,看到孩子們在果園裡摘蘋果。孩子們蹦著跳著從樹上摘下蘋果,有時用水沖沖,有時洗也不洗,擦擦蘋果皮就把蘋果吃掉了。

再看看這些孩子平時在家裡吃水果,都是家長把蘋果皮削好了,把蘋果切成片,擺在果盤裡,牙籤插好了,遞到手上,孩子們還一副懶得吃的樣子。

這就是我們說的“跳一跳摘到的蘋果”。對孩子學習也是一樣。家長要把對孩子的期望值設置在合適的水平。既不要大包大攬,直接把“蘋果”送到孩子手上,否則孩子就沒興趣;又要確保這個目標是孩子跳一跳能碰到的,否則就會讓孩子失去信心。

02 —承認差異 發現孩子的潛力所在—

有些家長喜歡攀比,別人家的孩子怎麼那麼聰明?人家第一名,你呢?這樣孩子慢慢就形成“我比別人笨”的心理定勢,甚至產生“媽媽喜歡別人”的牴觸情緒。

不要攀比,要以自己孩子的實際情況為基礎。孩子現在能跳1.2米,那1.3米就是比較合適的目標,千萬不要因為別的孩子都能跳1.5米了,就要求自己的孩子一定也要跳那麼高。

家長要發現自己孩子的特點和長處。人有差異性,要承認差異,要了解自己的孩子是什麼方面更有潛力,更有優勢。不要只是為了自己的面子逼著孩子讀書,在壓力下讀書是做不好的。

❀吉米教育學能訓練❀第5期馬上開課了,僅剩最後2個名額哦

03 — 別把孩子當成裝知識的“米袋子” —

到底什麼樣的孩子是好孩子?是不是隻有100分的是好孩子?如果孩子為人很好,動手能力很強,常愛提問題,那也是好孩子。家長要尋找、激發孩子的優勢項目,在這方面多鼓勵孩子。

其實家長要想明白,你是要培養一個裝知識的“米袋子”,還是要培養一個完整的人?或者說,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是知識型的還是智慧型的?

如果是要培養智慧型的孩子,就少一些灌輸,鼓勵孩子多問幾個為什麼,對孩子的問題千萬不要回避,甚至孩子不問,你還要啟發他問。提早認識ABCD不如讓孩子多問一個為什麼。

04 —遵循孩子成長規律—

孩子的學習能力發展是有規律的。13歲以前,孩子的形象思維、直覺思維、模仿能力比較強,這個階段學語言最合適。比如小學背古詩就比大學再背要容易。到了高中,抽象思維、邏輯推理能力發展起來了,再學數學等學科會更容易。

但是現在很多家長倒過來了,小學學奧數,高中背外語,這就錯過機會了,事倍功半。什麼年齡要做什麼事。

05 —讓孩子體會成就感—

我個人覺得,家長在學習上不要大包大攬,但是在培養孩子自信自強這方面要有意識的作為。

莫言為什麼會喜歡寫作?他自己回憶說,就因為小學三年級的語文老師很喜歡他,把他的文章當做範文讀出來。

我為什麼會喜歡數學?我讀中學的時候,有一次在全班第一個做出了老師佈置的某個難題,老師從講臺上奔過來,摸摸我的頭問,你現在的感覺是不是比吃一顆糖還高興?我說是的。從此以後就喜歡上了數學,認為自己數學行啊。

很多人都有過類似的經歷。這給我們一個啟示:小孩子要鼓勵,要給他成功的體驗,培養孩子的成就感。有成就感才會有興趣。

作為家長,培養孩子的自信心還有一點可以做,就是讓孩子做家務,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06 —幫孩子解決具體問題—

對家長來說,只有鼓勵也不夠。在孩子遇到困難時,如果你只是在旁邊說“我相信你”“你一定可以的”也意義不大,要幫助孩子解決一些具體的問題。

比如有的孩子剛進小學時做數學口算題目比較困難,家長可以借鑑體育訓練中“分解動作”的做法,40道題目,孩子一下做不完,家長可以把題目分成8組,每組5道題,做完一組再做一組。

可以用“限題計時”提高效率,譬如每做對5題的時間記錄比較,或者“限時計數”的辦法,給他10分鐘看他做對幾道題。這方法同樣適用於抄寫詞彙等作業。

這樣把一個比較困難的大任務分解成若干個小任務,化難為易,化繁為簡,是教師和家長幫助孩子克服畏難情緒,體驗成功、提升自信心和興趣的有效方法。

07 —用孩子喜歡的方法激發好奇心—

保護和激發好孩子的好奇心對於激發學習動力也非常重要。

我記得小時候,生物老師教我們養小球藻,在一個廣口瓶裡放上自來水,每天往水裡吹氣,慢慢水的顏色變綠了……我覺得像變魔術一樣,因此很喜歡生物課。

後來物理老師教我們做礦石收音機和晶體管收音機,自己裝的收音機接收到廣播那一刻真的很興奮,我又想做無線電發明家。

家長也可以帶孩子做些小實驗,對於培養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動手能力、探究習慣非常有用。

此外還有一些用遊戲學數學的方法,比如小一點的孩子搭積木,從中可以瞭解三角形、長方形、園、半圓等圖形概念和紅、綠、黃等顏色概念,還能養成觀察、記憶、想象、合作等習慣;大一點的孩子可以用撲克牌算24點,等等。

08 —家長做榜樣—

一個人的成長需要三條途徑:自我學習,同伴合作,專家引領。 “專家引領”的這個“專家”對小朋友來說,不僅包括老師,還包括家長。

現在流行一句話:一流的家長做榜樣,二流的家長做教練,三流的家長做保姆。

我發現學生當中凡是發展的比較全面的,有自己想法的,都是家庭比較民主平等的,家長和孩子是討論式的,啟發式的,不是灌輸式的,壓制式的。家長有什麼事情會和孩子討論,家長陪伴孩子成長,是良師益友。這種家庭氛圍的作用是潛移默化的。


愛學習小達人


要讓孩子愛上學習應該是從兩個方面:

第1個方面是孩子必須要有學習能力去學習

第2個是孩子要在學習上面去獲得成就感和價值感。

也就是他有能力,同時他又有興趣,這樣的話他才能夠去愛上學習,那具體說,學習能力應該怎麼去培養,這個應該是父母和老師在一開始就應該給孩子去訓練他的基礎學習力,也就是孩子在上學,當時很多父母和老師都會忽略的,只會給孩子知識,但是從來沒有教過孩子如何去學習知識,就比如說一個孩子他的視覺不好,他的聽覺不好的時候,這個孩子的學習能力一定是不好的,所以在孩子幼兒園升小學的這個幼小銜接的階段是要特別注意去訓練孩子的專注力的,如果等到孩子上小學之後,他突然之間增加了這些知識,沒有這樣的基礎學習力去學習的話孩子就會受挫,一旦受挫還是很難愛上學習。

那孩子的學習興趣該怎麼去培養?首先孩子她天然有他的好奇心,也就是孩子在剛出生,包括他成長的這個階段當中,他會對這個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極具好奇,他都很想去研究是什麼,那父母呢是在孩子的教育過程當中扮演非常重要的引導角色的,如果父母在孩子的學習上有很多高要求,高標準或者是很嚴格的去命令孩子,必須按照父母自己的標準去進行了解,認識這個世界的話,很多的孩子他的天性就被壓抑住了,它就變成是一種被迫接受這種被安排的感覺,孩子就會抗拒甚至是叛逆的,那這個時候就會導致到父母跟小孩之間的親子關係受挫,那親子關係一旦受挫,父母又在孩子的整個成長,包括學習過程中扮演非常重要的監護人的角色,所以當孩子送到學校去的時候,父母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責任人,所以在學校和家庭不瞭解孩子,不知道孩子內在成長規律,甚至不瞭解這個孩子的優勢特長去培養的時候,就很容易會把孩子的很多興趣被壓制了,那孩子就很難愛上學習。

反之要讓孩子能夠愛上學習就必須得從孩子的內心去激發他對學習的興趣,各種途徑不重要,最終是讓孩子愛上,讓孩子享受,讓孩子去把他的優勢和特長髮揮出來,所以這樣的孩子才可能愛上學習。

綜上所述也就是必須得給孩子學習的一種能力的引導,同時也要給孩子一種學習興趣的引導,從這兩個方面去引發孩子愛上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