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瘟疫面前,健康的儲備顯得如此重要,奔跑吧,去縫合內心的傷口


在瘟疫面前,健康的儲備顯得如此重要,奔跑吧,去縫合內心的傷口


逼逼自己,去風裡跑跑,風會抱你。

這是作家馮唐給出的跑步建議,讀來頗具浪漫色彩。而我重拾跑步的“舊習”,則是對現實的反思和考量。和一位女作家很相似,我想通過跑步來驅趕與生俱來的憂鬱,同時拯救岌岌可危的身體。我們的作法並非沒有根據。《天生就會跑》一書的作者克里斯托弗很早就有這樣的認識,“意識到危機來臨時,就會激活最原始的本能”,而跑步是人類最原始的本能之一。

村上春樹33歲開始堅持跑步,每天至少跑10公里;我在40歲下定決心開始跑步,跑多少完全由自己決定。美國畫家摩西奶奶八十幾歲重拾畫筆,並一舉成名。她說過,人生永遠沒有太晚的開始。是的,只要肯開始,什麼時候都不算晚。

在瘟疫面前,健康的儲備顯得如此重要,奔跑吧,去縫合內心的傷口

幾年前,即將步入不惑之年的我,身體狀況頻發,不是這兒出了毛病就是那兒出了問題,有百病纏身的跡象。忽然驚覺,健康要和我揮手作別了,我到了要為健康而戰的人生節點。健康是生命的基石,基石不牢固,生命的大廈何以牢固?如若不及時補救,到最後可能連補救的機會都沒有。

疾病纏身的日子,是從兩年前一次普通的胃息肉手術開始的。也許是術後的飲食休養不當和身體天生孱弱的關係,各種不良症狀接踵而至:腹瀉,食慾不振,在人多擁擠的地方會噁心,抑制不住地想嘔吐,不能在公共場所進餐……我像一條受傷的魚,在都市的夏日海洋裡艱難地喘息。我悲觀地認為自己命數將盡,似乎就要走到生命的盡頭。在每個輾轉反側、不得入眠的夜裡,我會對凡塵俗世有著千般不捨萬般留戀,只因在這塵世之上,還有我深愛著的年邁的父母、親人,以及羽翼尚未豐滿、不能獨立飛翔的孩子。我不甘這樣過早地與他們分離。我要拯救自己,堅強地活下去。

於是,跑步一事很快被提上日程。事實上,跑步與我的生活一直若即若離。上小學乃至中學時,制定學習計劃,時常以5:30——6:00跑步開頭。但堅持的並不好,落入了“三天打漁,兩天曬網”的俗套,由此把自己歸為“常立志者”,而非“立常志”那類有毅力的人。上大學時,恰逢在全國高校實施“211工程”,學校為了進“211”,管理上怎一個“嚴”字了得。寢室常常打掃得井井有條纖塵不染,這倒正中我下懷,令我心情愉快,我喜歡整潔而有秩序的生活。但同時被要求每天四點起床晨跑。青春少年時,正是貪睡的年紀,沒睡醒就起床,是件讓人痛苦的事兒。

在瘟疫面前,健康的儲備顯得如此重要,奔跑吧,去縫合內心的傷口

中文系以及其他各系的大隊人馬,在微微發亮的晨光中齊步奔跑,像一輛氣宇軒昂、滾滾前行的戰車。“戰車”攜風帶雨,景象蔚為壯觀。跑步聲似馬達轟鳴,足以踏碎周圍居民甜美的晨夢。堅持跑步鍛鍊的結果是,很少聽到身邊哪些同學稱自己感冒,校園裡也很少有大面積的流行性疾病發生。

走出大學校門後,擇業、擇偶、結婚、生子,跑步鍛鍊被擠到生活軌道的邊緣,變得可有可無、時有時無。重拾跑步舊愛,最初心中竟有小小的悸動,像又遇初戀情人。跑步在離家不遠處的一個大學校園裡進行。不願意跑在馬路上,害怕成為灰塵和汽車尾氣的犧牲品。大學校園有一顆海納百川的包容心,並不拒絕校外人士到校園裡活動。每天黃昏時分,有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湧入操場鍛鍊身體,那場景也是相當壯觀的。常常聽到一首網絡流行歌曲作為人們運動時的伴奏曲,秋褲大叔的《一晃就老了》——是啊,怎麼剛剛學會懂事就老了呢?怎麼剛剛學會包容就老了呢?怎麼剛剛開始成熟就老了呢?怎麼轉眼之間就老了呢?時光走的如此匆忙!既然人生短暫,何不抓緊每一分每一秒,跑起來、飛奔起來,有質量的活過!

最初跑步時,用了相當長的時間和毅力對抗久病虛弱的身體帶來的各種不適:氣短、噁心、頭暈……慢慢地好起來,先是隻能跑五百米,然後增加到一千米、兩千米,不斷超越原來的自己。在一圈又一圈的奔跑中,我會想起一些名字,喬伊斯·奧茨、村上春樹、于堅、鮑吉爾•原野……他們來到我身邊,用奔跑的姿態引領我,以深情的文字激勵我,讓我在奔跑中獲取生活下去的信心和力量。我跑步的速度不是很快,步調也不急促,像我漸趨慢下來的生活。恢復身體的同時,依舊牽念文字,只是落筆舒緩從容了許多。緣於深悟,好的文字,是需要用心靈來慢慢烹煮和熬製的。

在瘟疫面前,健康的儲備顯得如此重要,奔跑吧,去縫合內心的傷口

當然狀態不佳時,沒跑多久就感覺到累,會汗流浹背,氣喘吁吁。便有中途放棄原定目標就此停歇下來的念頭。可還是咬咬牙,讓自己堅持住。於是把那暗紅色的長長跑道想像成不會隨意中斷的人生。無論起伏還是坑窪,無論奔跑時的狀態如何,人生的路都橫在你腳下,等待你把它一步步地走完。承受和堅持是人生的必修課,弱者才會考慮中途放棄。結果不重要,重要的是跑的過程,眼裡只有結果的人,是不會看見路上的風景的。挺一挺,體力上的、精神上的最難受的那段就會過去,而且會體驗到某種奇妙的輕鬆和欣快感。

這並非是我個人一己之體驗。德國伯恩大學研究者亨寧·貝克爾及其團隊早在幾年前,就發現了導致欣快感的物質,它被命名為內啡肽。許多人痴迷跑步,多半是因為內啡肽帶給人的愉悅享受。此外,還是從馮唐那裡借鑑經驗:心中有糾結和塊壘時,用跑步來平復。如果還是放不下,就再跑五公里。最後,那些糾結和不快,會和汗水一起,順著汗腺跑出體外。“放下之後再拿起,心神中會多出很多新意”。

堅持跑半年下來,整個人瘦了不少,身體卻也健康、輕快了不少。

身邊兩位朋友有多年堅持跑步的習慣,有幾次打電話,正趕上他們跑步進行時。隔著電話,可以聽到快步疾奔、氣喘息息的聲音。最初是因熱愛文字和他們走在了一起,而堅持良好的跑步習慣,則讓我對他們的喜愛加分。跑步是對人持之以恆的耐力、意志力的考驗,若可以持久地堅持一項體育運動,那麼還有什麼樣的事情是不會被他們長久堅持的呢?

幾年前,我生活的這座城市開始舉辦馬拉松比賽。每逢這天,便可見數萬人奔跑的壯觀景象。“馬拉松是一項富有傳奇色彩和人文色彩的體育運動”組織比賽的城市管理者如是說。高興看到人們為自己的健康揮汗如雨。認真守護健康的人,是對自己、對他人極端負責的人。

在瘟疫面前,健康的儲備顯得如此重要,奔跑吧,去縫合內心的傷口

有位愛詩的朋友也愛運動,堅持跑步多年。他打電話給我,說寫了一首關於跑步的詩讓我看,還讓我就他的詩說點看法。我對詩的鑑賞水平有限,無法從文學的角度給出精深的分析和判斷。但其中有這樣一節,卻觸動了我的內心,引起了我的共鳴,讓我不禁發出會心的笑:

前進的方向,凝聚閃電的力量

馳騁的鞋底,擦出奧林匹克的火光

追趕自己的影子

在地球有節奏的跳動中裂變成行……

2020年剛剛拉開帷幕,一場災難悄然而至,我們美好、有序的生活被打破。疾病和災難的突襲,讓人猝不及防,讓人感覺恍然若夢。和許多重要的歷史時刻一樣,個體的健康和命運與國家的前途和命運緊緊聯繫在了一起。在疾病來臨時,在充滿變數的生活面前,一個人的身體素質和健康的儲備顯得如此重要,而長期的跑步和堅持鍛鍊是獲取健康的有效途徑之一。除此之外,跑步還可以一邊拯救我們的身體一邊治癒我們的心靈。有研究表明,跑步可以讓人變得專注,回到身體、回到生命的本質,找回生命的掌控感。通體舒暢、大汗淋漓的奔跑會幫助我們縫合內心的傷口,療治心靈的傷痛,獲取更多的信心和力量,幫我們昂揚鬥志,度過難關,調整人生航向,走出命運的坑窪和低谷。

那麼,何不像我、像我提到的幾位朋友一樣,在生命的基石需要加固時,在信心的大廈需要打牢時,在生活的節奏和方式需要調整、修改亦或是重建時,不妨出去跑一跑,追趕一下自己的影子!

在這裡,惟願山河無恙,世事皆安;陰霾散盡,春滿人間!

在瘟疫面前,健康的儲備顯得如此重要,奔跑吧,去縫合內心的傷口

在瘟疫面前,健康的儲備顯得如此重要,奔跑吧,去縫合內心的傷口

作者簡介:陳茗薇,女,原名陳明威,另有筆名烽火嘉人、南均等。1976年生於“詩縣”舒蘭,現居歷史文化名城吉林市。1998年畢業於延邊大學中文系。曾任《都市新報》《江城日報》編輯、記者,現就職于吉林省舒蘭市委宣傳部,系吉林省作家協會會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