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活動,催發“深度學習”

作為初三班主任,在特殊時期為了使學生能夠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我以創意活動為載體,指導、催發學生的“深度學習”。

我設計了“繪製一幅新型冠狀病毒” “調查一種傳播介質”“明確一點疫情教訓”等10項活動,要求學生以照片、詩文、信件、圖表等方式,上傳學習成果到班級群或郵箱同步分享。到目前為止,共生成活動項目26項,全班23人共有69人次參與或開發活動項目,參與率達300%。

活動開展的第二天,“深度學習”漸漸浮出水面。一張思維導圖,一份美篇作品,一篇科學小論文,都讓人有眼前一亮的感覺。學生分別從疫情防控措施、禁捕野生動物、加強處罰力度、加強應急管理、提升政府職能等角度,對疫情帶來的教訓產生深刻的領悟。

李奇這樣寫道:“生命科學課上學到的控制傳染病的三項措施‘控制傳染源、控制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沒想到會在這時用到。疫情嚴峻,病毒肆虐的當下,讓我開始深刻思考人與自然的關係、人與社會的關係……”

初三學生能夠在繁忙的學習之餘,關心國事、關愛他人、關注生態和法律,令人欣喜。

易陽完成了《蝙蝠作為病毒宿主卻不會死亡的原因與探究》科學小論文,從“提出問題”“提出猜想”“科學考證”“行動反思”“參考資料”五個方面展開論述,並轉化成美篇作品,轉發到微信朋友圈,讓更多人產生“透過疫情現象,探知科學奧秘”的興趣,促使理性思維的形成。

易陽在反思中這樣寫道:“這是我第一次獨立完成探究性文章,格式不夠標準,專業性也不夠強,但我對自己在生活中的一個小疑問進行了深入探究,感覺自己有著無窮的力量。這也是我第一次上中國知網搜索文獻資料,儘管最後沒有得到想要的答案,卻見識到了更廣闊的天地,也意識到了自己的無知與渺小。”

當代初中生對於新鮮、有創意的活動比較感興趣,願意投入其中,並從中體驗生活的奇趣。他們展示的作品,既有靜態的圖文資料、美篇作品、思維導圖,也有動態的活動開發、資源整合、學科融通等,達到了個性化學習和深度學習的良好效果。特別是通過深入瞭解病毒的起源和傳播途徑,有助於學生從自然選擇和人類發展的關係上進行深入思考,促進學生辯證思維能力的提高。

一縷春風喚醒了沉睡的大地,一點創意激發了學習的熱情。一場疫情,一次特殊的收穫,“深度學習,優質陪伴,創意工作”正在發生!

(作者單位繫上海市臨港實驗中學)

《中國教師報》2020年02月19日第10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