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如何面对职场“黑天鹅”事件


疫情之下:如何面对职场“黑天鹅”事件

疫情之下我们都被困在了家里,闺蜜微信找我诉苦:“这日子怎么这么难,去年年底刚结婚,结婚已经基本花光所有积蓄,现在只能靠工资度日,还要还房贷、车贷,偏偏这个时候又没法出门上班。”简单的对话道出了闺蜜的焦虑,可这也是无数人将要面对的现实。

可能有些人面对现实生活显得无能为力,不愿意去想办法让自己成长,而是一味的焦虑,我希望大家在平时都能拥有成长型的思维,因为现实生活会告诉我们,困难无处不在。


疫情之下:如何面对职场“黑天鹅”事件


世界一直在用各种方式来提醒我们学会珍惜。 我们会因为疫情而感到踌躇,但不会停下生活的脚步,因为时间从来不会为你的人生按下暂停键。

曾经看过一则关于死亡之旅的思维体验,让我们一起进入时间穿梭之旅:

假如你的生命只剩下24个小时,你将到达人生的终点,你将做什么?

我们一起面对稍微真实的自己,你的生命剩下了7天,这一周,你会选择怎么分配它呢?随着思考深深地吸一口气。我们正在尝试去触碰内心深处最在乎的东西,随着你的认真思索,你的生命被延长了,你想一想这30天,你会做什么呢?各种各样的混乱的想法,就让它呆在那儿,现在再把生命延长到一年,你又会做什么?五年,五年后你的生命如落叶一般凋落,你会怎么做,把想到的事情写下来,你会分配多少时间。我们一起走进最后的10年,虽然你身处死亡边缘,你是否可以仍然平静。这十年你要做什么?我们一起面对人生的终点,10年后,你我的生命都面临终结。

从24小时到10年的历程,让我和你一起站在满是星空的田野,华灯初上的灯光,小孩子的嬉戏当中,我们用手在地上写下墓志铭。

我想面对生活和未知我们有义务保持清醒的头脑,知道自己当下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这次疫情我们大多数普通人只能好好待在家中,但是看到铺天盖地的新闻,那些从前线传来的一个个悲凉的故事,真的让人忍不住流泪。感叹生命其实太过渺小脆弱,我们这一生可以做的有意义的事情并不是很多。


疫情之下:如何面对职场“黑天鹅”事件


疫情总会过去,可是失去的无法再回来,生活仍然要继续,我希望疫情之后我们能够做出一些改变:

1、学会深度思考

疫情之下才知道是我们需要工作,而不是工作需要我们。回想一下,过去我们把大把的时间都耗在了工作上。每天也是得过且过,想着眼前要解决的事情,其他更重要的自己没有时间去考虑了。

现在想想,那只不过是在浪费时间,因为你反观自己疫情在家的每一天,如果你没有很好的规划,付出实际行动的话,那每天就是吃喝睡以及不停地刷手机。

忘记思考是一件可怕的事情,懒得思考你所真正面临的问题,最后你把所有的问题都归结于你没有时间,回想起你的每一个选择,每一个决定,做出了之后就必然都会导致一种结果或者后果。

或许工作才最大的借口,它让你忘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它让你无限期的拖延。还要继续任凭它充满着你的生活?那么你就可以问问自己,你没有工作没有收入的情况下,到底可以撑多久?


疫情之下:如何面对职场“黑天鹅”事件


2、增强风险意识

平时就要增强抗风险意识,而不是等到风险来临才手足无措,借用网传的一句话:

“这次疫情损失最大的不是富人、也不是农村人,因为他们有钱或有地,而是那些有房贷、车贷的房奴、车奴甚至是孩奴。”

年轻人的超前消费,以为在有生之年不会遇到什么大风大浪,只要努力工作,一切都会有的,那些风险和自己没有关系,殊不知,这次疫情带来的严重影响正在慢慢袭来。我们身边的亲戚朋友甚至自己的父母,或多或少的都会为自己的工作担忧,年龄大的人可能由于文化水平限制,很大一部分处在服务业中或者农民工群体,他们的工作依靠自己日复一日的辛勤劳作,抗风险能力本来就弱。疫情之下他们只能待在家里干着急。


疫情之下:如何面对职场“黑天鹅”事件


3、思维方式升级

李开复在《向死而生》一书中写到,人生有两个主要的财富:才华和时间。我们的一生可以说是用时间来换取才华;才华越来越多,但时间越来越少。如果一天天过去,时间少了,才华却没有增加,那就是虚度了光阴。

不要把全部的时间都去做那些看起来“紧急”的事情,一定要留一些时间做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情,比如,打好知识基础、学会做人等等。

等疫情过去我希望人人都应该有理财思维,勤俭节约是中华美德,把钱花在刀刃上,对于大部分人工作只是为了给别人打工,固定的工资,固定的工作。要学会为自己打工,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多多提升自己,除此之外没有其它的退路。一个不停工作不去思考的人就像被关在笼中的仓鼠,老板将你放在跑道上,你就一条道走到黑。

自己原来犯的一个错误是把所有的工作重心都放在了自己的工作上,而忘记了经济学中的投资理念。我们应当理性作出判断。不要将所有的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中。

从风月同光到万千逆行,人性依然闪光夺目。

若你我皆以此为尺,未来便不会被黑暗吞噬。

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疫情之下:如何面对职场“黑天鹅”事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