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支援很豪爽,表一表好漢為什麼總這麼“犟”

支援湖北抗擊疫情,14億人民都在出力。

一方水土一方情,各有各的特色和擔當。

山東因“搬家式”暖心支援一度成為典範。其實這只是山東性格的外在表現,山東人性格的內在特點是什麼,兩個字是“倔強”,一個字是“倔”,或者“犟”。

外地人如果有至交的山東朋友,你肯定已由驚詫感嘆到了習慣自然的階段。山東人彼此之間呢,這裡沒有最犟,只有更犟,哪怕他們是父子或兄弟。

若說樸實厚道,齊魯、燕趙、三秦、巴蜀和中原等很多地域都可用來概括。但若說“犟”,只有山東,沒有之一。

還說抗擊疫情,“搬家式”支援一走紅,全國人民鼓掌,有兄弟省份表示不理解。眼瞅氣氛烘托到這裡了,那山東人就非得來個搬家,誰也攔不住,每天大蔥大蒜向湖北啟運,到現在還堅持向黃岡送饅頭。黃岡人民不愛吃,那山東醫療隊自己吃。

山東支援很豪爽,表一表好漢為什麼總這麼“犟”


山東人的“犟”有時不講情理,即使錯了也固執己見,撅著嘴又拉著臉。此時的山東人沒有惡意,只是這種“犟”已融入血液裡。

山東人的“犟”,不含任性,蠻橫或粗野的味道,發源於良心深處,動機公正莊嚴,這樣的“犟”是一種美德。

山東人為孔孟之鄉,但歷史上未出過皇帝,也少有宰相,相反出了很多綠林好漢。山東是歷史上農民起義比較多的省份,隋末瓦崗寨起義,唐代黃巢起義,宋代梁山聚義,清代義和團興起,這些好漢都帶有“犟”的印記。

歷史劇情有時容易反轉,山東的響馬和山賊最後被譽為好漢,這是因為山東特別講究人際關係和尊卑等級,愛走上層路線。秦瓊、單雄信、程咬金等瓦崗主力最終投奔李世民,列入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梁山人馬選擇招安,義和團選擇扶清滅洋。

山東人的“犟”成就好漢美名,人們喜歡的程咬金、李逵都長相粗獷,疾惡如仇,又都忠心耿耿,這是一種複雜性格的“犟”,很難表述某種核心立場。

山東人的“犟”,源於胸懷坦蕩,愛憎分明,有話就說,順理直言。閒言碎語不多講,表一表好漢武二郎。山東快書開門見山,不做任何鋪墊,山東人感情直露,喜怒哀樂全在臉上。

山東人和其他地域一樣,也都想當官,卻不善做官,山東人就這麼直來直去,無所顧忌,自我得意,其實在官場上往往到處碰壁。

典型的是辛棄疾,一身肝膽才氣,卻屢遭劾奏,數次起落,最終退隱山居。非典型的是蒲松齡,這位山東大漢實在有趣,貧窮限制不了想象力,用鬼怪故事展示自己的磊落之氣。

山東人“犟”的前提,是有己見有主見。山東人都覺得自己是聖人後代,喜歡在人群中“論理”。但最後論出名堂的不多,季羨林是山東臨清人,飽讀詩書,學界大儒,季老有資本“犟”,所以他解讀印度古代語言時,誰都不能插話。

山東人的“犟”,是與人為善、誠心相待、憨厚坦率,彼此一語不合,立馬反唇相譏,導致話題沒法接續。這種合而不同,不影響後面互相敬酒,這裡又會轉化成誰先喝醉的“犟”。

山東支援很豪爽,表一表好漢為什麼總這麼“犟”

山東人的“犟”,還表現在鄉土意識重,地域自豪感強,常講一句 “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老家在山東”是山東人的一種底氣,也是山東人的一種執念。

假如有人對這裡進行地域黑,可能會犯天下大忌,天南地北山東人,官做大的不多,精英群體卻不少,他們彼此之間可以“犟”,但絕不允許外人過來“槓”。

山東人的“犟”,在交際上比較簡單,生死之交一碗酒。山東人性耿直、講義氣、重朋友,常問自己“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無信乎,傳不習乎?”,所以山東人對待朋友崇尚誠信,敢於擔當,海爾老總張瑞敏當時拿起棍子砸冰箱,就是這個例子。

山東人有經商之能卻不精於此道,有文化底蘊卻不善於辭令。只有論酒量的時候,才意氣飛揚,武松景陽崗連幹數十碗,照過不誤,看著豪邁無比。那是武松喝高了,“犟”脾氣上來了。

山東人的“犟”,有著吃苦耐勞,安貧樂道的意蘊。當年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自得其樂,誰說他不幸福就跟誰辯論。山東人可以吃苦,但不太愛冒險,喜歡穩坐家中炕頭吃煎餅。如果不是國家動員,恐怕闖關東的不會是山東人。

山東人的“犟”,在飲食習慣上更為明顯。縱觀八大菜系,川、粵、蘇、浙、閩、湘、徽,都是清一色南方菜系,唯一剩下的就是魯菜,成為北方菜當仁不讓的代表。

山東人絕對重口味,鐵鍋伴大蔥,手裡剝大蒜,看山東烹飪手法,炒、熘、爆、扒、燒,多麼高調、豪邁、粗獷啊。講什麼精緻細膩、用料嚴謹、糖醋清燉,端一邊去吧,咱們不吃、不吃。

抗擊疫情,山東醫療隊自帶饅頭,吃不慣南方米飯。看著那巴掌大小的青花瓷碗,閨女心裡這個打鼓,能吃飽嗎?

山東人的“犟”,源於一種根深蒂固的好漢情懷,可說是先天稟賦,也可說是後天修養,反正就這孔孟之鄉薰陶影響。孔子提倡仁,孟子崇尚義。仁愛與正義,是齊魯傳統文化的不朽精髓。

山東人的“犟”世代相傳,在於其奉守“忠義信勇”,對國家至忠,對父母至孝,對朋友至誠,這是山東性格的核心力量,也是山東好漢的鮮活形象。

山東支援很豪爽,表一表好漢為什麼總這麼“犟”

山東自古講忠義。劉邦建漢初期,齊王室後裔田橫率領500餘人揭竿而起。劉邦招降田橫,田橫見到劉邦,還沒談話,就當場自刎,跟隨的兄弟也即刻自刎。後方500將士得知後,皆自刎。鄭成功《復臺》雲:“田橫尚有三千客,茹苦間關不忍離”,龔自珍《詠史》寫道:“田橫五百人安在?難道歸來盡列侯”。

山東人的“犟”,表現在戰場上,就是“十八年後又是一條好漢”。東漢末年,曹操憑藉數萬青州兵打天下,那時的青州兵是最為精銳的部隊,有名的宛城之戰、官渡之戰,都是以青州兵為主力。

抗日期間,樂陵人宋哲元將軍率以山東子弟為主的29路軍,死守喜峰口,全體人員腹背受戰,孤立無援,最後以大刀與日軍死磕,齊喊“寧為戰死鬼,不作亡國奴”,全國人民被29路軍事蹟感動,舉國同唱《大刀進行曲》。

解放戰爭時期的三野,主要就在山東區域,殲敵數量佔全國第一。抗美援朝戰爭中,全國共徵兵100餘萬,其中山東征兵28萬。

截止目前,每年徵兵數量中,山東人佔比百分之十,比例屬全軍最高。三軍儀仗隊中山東兵最多,代表陸海空三軍的軍旗手及護旗手,一度全是山東漢子。這不僅靠長得帥,還得“犟”,有種不服輸的勁頭。

忠為國之綱,孝為家之梁。山東人的“犟”,還體現在孝道上,現在山東各大醫院,經常看到四五十歲的漢子揹著老孃,挨個診室拿藥。扶著走?那是堅決不行,哪怕是個頭疼腦熱,也得揹著。我在娘懷裡長大,娘在我背上老去。

《二十四孝》中24個“孝動天地”的故事,其中山東10個。母愛無私而偉大,言傳身教,上行下效,所以才會養育出山東好漢。李逵上了梁山,不管不顧,唯獨惦念家中老孃,冒著生命危險回家接娘,結果遇上老虎不長眼,好漢紅著眼連殺五虎,還我孃的命來。

山東支援很豪爽,表一表好漢為什麼總這麼“犟”

軍旅小說《高山下的花環》,九連連長梁三喜是典型山東兵,勤勞克己,敦厚善良,戰鬥中為掩護戰友而犧牲。他犧牲時沒有豪言壯語,只留下一張血染的620元賬單,遺言中叮囑家人一定要還。

梁三喜的母親梁大娘,得知唯一的兒子犧牲後,帶著兒媳玉秀賣了自家養的豬,加上烈士撫卹金,為兒子還債。梁三喜因救趙蒙生而死,但三喜欠人家錢,大娘依舊歸還,必須收下。他可以救你的命,但不能欠你的錢。

梁大娘和三喜都很“犟”,這就是山東人最在乎的人格尊嚴,這是山東人恪守的精神底線。梁大娘以母親身份來到部隊,什麼都不索取,就是接兒子回家,替兒子還債,看到梁大娘和抱著孩子的兒媳,所有人不禁潸然淚下,趙蒙生和戰友們含著熱淚,向大娘列隊敬禮。

山東人的“犟”,就這麼有情有義,這已成為山東人性格的代名詞,這裡面有忠義、正直、勇敢、厚道、誠信等很多內涵。

如果遇上山東人的“犟”,請不要在意,他們一貫這樣,且不分男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