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社区驻点工作队的防疫攻略——株洲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何家坳工作队战疫记事

株洲日报记者李支国 通讯员/张金望

全市开展“机关干部上前线、合力打赢防疫战”行动,株洲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五名党员火速奔赴何家坳社区,与社区工作人员打响疫情防控阻击战。2月20日,记者到何家坳社区采访,了解这支小分队的防疫故事。

一个社区驻点工作队的防疫攻略——株洲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何家坳工作队战疫记事

给居民登记发放通行出入证。 通讯员 张金望 摄

岗位临时,责任不临时

何家坳社区位于中心广场最繁华地段,2187户居民,流动人口高达2000余人,包括火车乘务人员、小商小贩等。小区有14个出入口,绝大部分区域无物业管理,防控难度大。

2月4日,小区确诊新肺病患2例,社区居委会、社区民警和社区卫生所等对社区情况掌握充分的工作人员基本都被集中隔离,整个社区一度只剩一名工作人员正常上班,防疫工作难度大。

一个社区驻点工作队的防疫攻略——株洲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何家坳工作队战疫记事

工作队队长张金望凌晨值守,给进出的居民测体温。 受访对象 供图

2月12日,工作队进驻后,与社区原有的一名工作人员和社区义工、街道办临时派驻人员、区人大派出人员等力量整合,开展补短板行动。每天一次工作会,列出工作计划,形成作战表。每天组织人员上户摸排,掌握居民动态情况。

社区14个出入口,除两栋商务楼采取楼道管理外,仅留1个主要出入口供居民出入,其余出入口全部物理隔离。工作队巡查发现,无物业区域仅留的一个出入口0:00—8:00无人值守。临时抽调来负责该社区工作的建设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毛张霞无奈说:“我们几个人自过年以来都没有休息过,每天晚上九点多才能回家,以现在的人手真的难以做到24小时值守。”

8个小时的值守空挡,可能会使所有努力付诸东流。

“防控是我们的责任,人手不够,我们参与。”工作队义不容辞,组织相关人员轮流分班,共同承担起24小时值守的工作。

连夜绘制战疫“军事沙盘”

驻点的红色帐篷里,挂着一张特别的地图,上面用不同的色块标注着居民楼、办公楼、商住楼等建筑,每栋建筑都标注了编号和楼层号。社区干部说,这是何家坳战疫的“军事沙盘”。

一个社区驻点工作队的防疫攻略——株洲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何家坳工作队战疫记事

工作队为社区连夜绘制的防疫“军事沙盘”。 通讯员 张金望 摄

绘制地图的灵感,来源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蒋开建局长来驻点指导防控工作时的建议:社区对居民管理的档案资料还是纸质档,不利于工作效率提升,利用自然资源和规划大数据的专业优势,开发一个电子服务系统,将社区既有户数、居住情况、人员结构等信息录入,可以实现掌上办公。这样既能助力社区疫情防控摸排,划分网格、明确责任主体,为精细化防控打下基础,工作队撤离后,电子数据可以移交社区继续使用,为以后的“智慧社区”建设提供第一手数据。

工作队员立即行动,将第二次摸排掌握的1438户居民信息录入电子数据库。2月13日晚上,专业人员连夜制作社区防控平面图,将社区划分为四个区域,网格化管理,实现防控工作数字化、图形化,保证摸排和防控的准确率。

第二天,地图赶制出来。社区干部抚摸着地图感叹道:“我们社区一直想画一张这么精准的地图,你们帮我们实现了梦想。”

一个社区驻点工作队的防疫攻略——株洲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何家坳工作队战疫记事

工作队员对照影像图安排防控巡查路线。 通讯员张金望 摄

扛着消毒液为隔离对象上门服务

2月15日,寒潮降温,驻点工作棚毁坏。

大清早,队员们顶着寒风冷雨,对工作棚进行维修和加固。外套、袜子湿了,大家围着小火炉取暖,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仍然坚守在社区一线,为前来办理出入通行证的居民服务。晚上,气温降到了只有几度,队员们仍然坚持24小时值守。

一个社区驻点工作队的防疫攻略——株洲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何家坳工作队战疫记事

队员和社区工作人员给居家隔离楼栋的居民送生活物资并消毒。 通讯员 张金望 摄

2月16日,之前确诊的蒋娭毑治愈回家,但仍需居家观察20天,其儿女尚在隔离期,无法照料。第二天一早,社区工作人员就开始为蒋娭毑采购生活用品和食物。

蒋娭毑所住的楼栋已被封锁,需要大家扛着一堆物资和重重的一桶消毒水上门服务。居民们害怕靠近疫区有危险,工作队员张力二话不说,穿好防护用具,背起消毒水就往封锁楼栋走,沈小雅也紧随其后,陪同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将物资送到了蒋娭毑家。

出门后,大家对楼道进行消杀,重新给楼中的隔离户大门贴上封条,把楼道处的垃圾清理干净。

面对看不见的危险,害怕吗?张力说:“心里也怕,可还是得上!既然选择了当志愿者,关键时刻就要站出来。”


编 辑 | 孙晓静

审 核 | 李支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