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2個offer,一個是國企一年22W的穩定工作,一個是總部在紐約的做區塊鏈的外企,如何選擇?

用戶68431221


我來回答一些我的體會吧。

北漂九年,從事過軍品開發,做過研發管理,在外企也任職過。總體來說,選擇哪份工作並不是單純的看錶象。

很多人都會在表面的金錢方面駐足,我也不例外,但是人到中年,面臨著職業規劃的去向問題,我思考了很久。到底是單純的找高薪?還是找一個自己喜歡從事的行業。

我是機械設計專業出身,這個專業有一定得弊端,也有很大的好處。因為它屬於通用型技能裡面的一門專業技能。可以學到老用到老,也就是俗稱的越老越吃香。但實際上呢?這個專業,在每更換一份工作(完全競爭對手除外)就要面臨著一次新的挑戰,相當於改行。因為每家公司的產品不同,應用的行業標準,技術指標都不盡相同,所以要不斷的去適應它。廣泛到什麼程度呢?可以說你能看到的具有實體的產品都有這個專業的身影,玩具,消費電子,工業化產品,各種金屬或者非金屬結構等等,甚至家裝也會有我們這個專業的身影。

再次重申,人到中年,面臨著規劃今後十年甚至二十年,你需要走什麼樣的路。只有這個選對了,那麼今後你的金錢,事業乃至視野也都會逐漸拓展。

有個人對我說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兩類技能,表面技能和隱形技能。表面技能是指你的技術水平,專業知識積累。而隱形技能則是你的閱歷,你的愛好,你的情商智商,你的適應能力甚至學習能力。

但找工作,不能單一的只針對表象技能,要從你的內心考慮你是否認可它,如果你打心眼裡就不認可,那麼我想你在工作中也不會完全付出的,自然而然,不論國企還是外企,你都會做的不出色。

選擇工作,要看他所處的行業以及工作內容,在你工作幾年後能給你帶來什麼,帶著目標去選擇後併為這個目標去努力。這才是別人拿不走的財富。

很多人說,國企清閒,很多人混日子。也對,也不對,有的國企也是有很厲害的人存在的,他們能成為那個領域的佼佼者不是混出來的,是通過規劃自己,實現自己得到的。當然你也可以說有的人是關係戶,這我不做反駁。我就遇到過從央企出來的,自己創業,憑著在央企積累的一身本事以及人脈關係從0到1把自己的企業做好。凡事沒有絕對。

那麼說說外企,外企也存在幫派體系爭奪互相傾軋。都是由人構成的群體,有人的存在就會有利益的爭奪。但有的外企對人文關懷是國內企業做不到的,為了更好的將企業延續發展下去,外企往往會將工作職能劃分的更加細微,為的就是當員工離開後,仍然可以有人迅速替代,降低企業損失。國內很多大型企業也是如此。這就是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的道理。

那麼在國企和美資外企之間該如何取捨呢?建議你從下面幾點對比一下,找出你自己的意願傾向與誰?

1、行業區別?朝陽產業?夕陽產業?

2、該行業是否有龐大的產業集群?比如手機行業,一家手機公司,會帶動數十家上百家的產業鏈前進。

3、崗位的可替代性,這要從面試過程中與面試官的溝通發掘,回想一下,他們對你的迫切程度如何?

4、捫心自問,你喜歡什麼樣的工作方式和工作內容?是單打獨鬥型還是團隊戰役?是充滿挑戰還是平平淡淡。我想這一點你會很容易想明白的。

5、對比兩家公司提供的崗位發展和你找工作的初衷是否一致或者相近。這一點很重要,

6、最後再考慮所謂的平臺,名企效應等因素,很多公司在招聘新人的時候,名企效應有一定得因素佔比,如果你有多年的超大型企業工作經驗,也許就會在與其他人競爭是略勝一籌。當然,名企歸名企,給你提供的崗位工作內容單一,也會影響你今後的職業道路。

我曾經遇到過一個人,在富士康做過8年的手機中間殼,也許他在做手機中間殼上的經驗很豐富,但是讓他做整套設備,他無從下手,甚至螺釘選擇自己如何使用都不清楚。有的人,進入大型國企,做一名機械製圖員很多年,他的崗位工作做的很出色,但是讓他獨立去做一些機械設備設計,他就頭疼了,因為他一直做的都是製圖,而非設計開發。

因此,多對比一下,多看看自己的真實意願,並不要為表象而矇蔽。喜不喜歡錢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你這份錢能賺多久,幾年後你能否賺的比這個更多。

上述是我的個人觀點,有不對之處,還望大家多多批評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