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不止有唐詩宋詞,還有文采斐然的打油詩

在世界上所有的國家裡,只有中國的文化是沒有間斷過,而一直傳承下來,併發揚光大。論文雅?中國古代的文人從來沒有輸過。連落魄文人孔乙己都是滿嘴“之乎者也”,懂得茴香豆的茴字有4種寫法。

說真的,用中國文化的精粹唐詩宋詞來笑傲現在的江湖,多少有點欺負人,勝之不武。那就來點打油詩吧。你知道嗎,在中國古代,連打油詩都顯得文采斐然。

有據可查,中國第一個寫打油詩的詩人,應該是西漢文學家東方朔。

中國文化不止有唐詩宋詞,還有文采斐然的打油詩

東方朔是漢武帝時期的人。當漢武帝即位後,他上書“毛遂自薦”,得了一份官職。東方朔性格詼諧,言詞敏捷,滑稽多智,常常逗得漢武帝開懷大笑,用現在的話來說,那就是一個喜劇明星。

一次,漢武帝宴請群臣。那時候肉都是一整塊烹煮,食用時由專門的分肉官用刀子進行切割。可是,不知道怎麼搞的,漢武帝和群臣左等右等,分肉官遲遲不來。於是東方朔就自己動手,把肉分來吃了。

中國文化不止有唐詩宋詞,還有文采斐然的打油詩

漢武帝不高興,指責東方朔粗魯。東方朔就寫了一首詩:“東方東方,你太魯莽,肉還沒分,怎能領賞?拔劍割肉,舉止豪爽,割肉不多,還算謙讓。拿給殿軍,情義難忘,皇上寬大,謝過皇上。”

聽完這首打油詩,漢武帝大笑不止,一場風波就此平息。

當然,東方朔正經起來,也是很優雅的。他在臨終之前曾經規勸漢武帝,說:“詩云‘營營青蠅,止於蕃。愷悌君子,無信讒言。讒言罔極,交亂四國’。原陛下遠巧佞,退讒言。”在這之前,漢武帝一直把東方朔當作俳優看待,沒想到他居然說出這樣一番正經的話,很是驚奇。

中國文化不止有唐詩宋詞,還有文采斐然的打油詩

將打油詩這種題材發揚光大的,當屬唐朝詩人張打油。

張打油生活在中唐時期,是南陽(今山東省濟寧市微山縣南陽鎮)人,具體名字已經不可考了,他一生創作了大量通俗易懂的詩歌,在詩歌名家輩出的唐朝,顯得特立獨行、別樹一幟。

張打油最著名的詩歌,當屬那首《詠雪》:“江上一籠統,井上黑窟窿,黃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腫。”這首詩用白描的手法,形象而風趣地出雪中景物特點。雖然是詠雪,全詩並無一個雪字,張打油在創作這首詩時顯然花了一番心思。因此,與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詩歌一起流傳到了今天。

中國文化不止有唐詩宋詞,還有文采斐然的打油詩

由於張打油的名氣太大,人們將類似以俚語俗話入詩,不講平仄對仗,不登大雅之堂的詩統稱為“打油詩”。

想讀到更多張打油的詩歌,請在今日頭條APP上搜索“張打油”,就能大飽眼福了,我先搜為敬了:

中國文化不止有唐詩宋詞,還有文采斐然的打油詩

在我們想象中,打油詩都是一些不成大器的文人寫的。其實,許多文豪都寫過打油詩。

唐朝著名詩人李白和杜甫,一個號稱“詩仙”,一個號稱“詩聖”。他們生活在同一時期,關係還很不錯。杜甫為李白寫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歌,李白卻很少為杜甫寫詩,深感不安。

中國文化不止有唐詩宋詞,還有文采斐然的打油詩

746年,李白與杜甫在兗州見了一次面——這是他們生平最後一次見面。李白寫了一首打油詩《戲贈杜甫》:“飯顆山頭逢杜甫,頭戴笠子日卓午。借問別來太瘦生,總為從前作詩苦。”

透過這首詩,我們彷彿看見瘦削的杜甫,戴著竹笠在正午陽光下行走的樣子。

宋朝史學家、文學家司馬光,從小就聰明伶俐,才華過人。一次,司馬光跟著兩位學士登山,兩位學士看不起小孩子司馬光,問:“豎子亦能詩否?”

中國文化不止有唐詩宋詞,還有文采斐然的打油詩

司馬光沒有猶豫,脫口而出一首詩《登山》:“一上一上又一上,看看行到嶺頭上。乾衝只在掌拿中,五湖四海歸一望。”這首詩,前面兩句猶如小孩說話,很有打油詩的派頭,可後面兩句一出,讓整首詩歌變得超凡脫俗起來。兩位學士聽了,頓時對司馬光刮目相看,不敢輕視。

魯迅先生也創作過打油詩。有一首《南京民謠》寫道:“大家去謁陵,強盜裝正經;靜默十分鐘,各自想拳經。”格調幽默風趣,語言通俗如話,讓人讀後不禁莞爾。

中國文化不止有唐詩宋詞,還有文采斐然的打油詩

說到打油詩,就不得不提到張宗昌。張宗昌的打油詩,不管是數量還是質量,都達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

比如,許多中外名人都寫過《詠雪》,其中佳作迭出,很難超越。可是,張宗昌硬是用一首同名詩歌《詠雪》,實現了“彎道超車”:“什麼東西天上飛,東一堆來西一堆;莫非玉皇蓋金殿,篩石灰呀篩石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