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課堂孩子不感興趣?那麼就要從下面幾個方面找找原因了

寫在前面

對於語文課堂,我們沒有人不熟悉。在語文課堂上也一定有你最深的記憶。

那麼,回憶你的語文課堂,你覺得最讓你感興趣的是什麼樣的課堂呢?最讓你受益的是什麼樣的課堂呢?

我想我們可能都有自己的答案,不過,可能每個人的愛好與感受略有偏差罷了。但是,我想,有一點一定是有共性的,那就有趣的課堂,有活力的課堂,師生面對面的輕鬆的課堂。

當代教育專家魏書生就說過:我們要把學習當做一種快樂,學習語文是快樂,寫作文是快樂,做練習是快樂……

我們需要把學習當做一種快樂。學習絕對是一種苦差事,但是,我們要以苦為樂。要把學習當做快樂的事,才能真正的達到我們學習的效果。

你的課堂孩子不感興趣?那麼就要從下面幾個方面找找原因了

語文課堂需要按部就班?

文藝學有一句經典的話:一千個讀者心目中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

其實,語文課堂也可以仿用這句話。

所以我想說,一千個老師心目中就有一千個課堂的樣子。

那麼,我們現在的語文課堂又是什麼樣子呢?

我們不妨回想一下,印象最深刻的是公開課。作為老師,我們都會聽過許多公開課,我們也上過很多公開課。公開課的樣子大家都不陌生。大家都在精心準備之下,老師成為了導演,學生成為了演員。即使有些準備不夠充分,也似乎形成了千篇一律的固有形態。當然,固有一詞,說得嚴重。實則是貌合神離。我們的形式豐富多彩,我們的活動精彩紛呈,我們的內容精益求精,但是,課堂的目的是什麼?我們似乎都能心有所感,然而卻心有靈犀的忽略了!這就是公開課,公開課的形式刷亮了我們的雙眼,但公開課的效果卻讓我們有口難開。或許是的嚴重,但絕大多數是現實。

常規課是教師教學的常見形式。老師們為了上好一節課,都會在課前做著充分的準備。設計好教案,製作好課件,熟悉好課堂的每個程序。於是,一堂課開始,我們依據之前的對課堂的瞭解和把握,把我們精心準備的課程在學生面前展示出來,我們學生通過老師的展示,獲取了很多的知識,授人以魚成功了。

有不按常規的,他們在原有的準備的基礎上,在課堂上靈活運用,把自己的所有才華展示在學生面前,或者說,用自己的才華引出了學生精彩的參與,課堂熱鬧了,學生回答積極了,老師也感受到了這堂課的強烈的反應效果。在學生與老師的充分配合之下,這堂課酣暢淋漓,不可謂不絕。這絕對是一堂精彩的課。然而,如果讓我們去調查一下學生的學習效果,我們也許會發現,很多的孩子在活著活著的基礎上,不知道自己到底學到了什麼。這是常規課的樣子,我把常規課的樣式展現在大家的面前,讓我們看到了常規課帶給我們的弊端。當然,我沒有否定常規課的意思。

你的課堂孩子不感興趣?那麼就要從下面幾個方面找找原因了

充分地備課就能讓語文課堂有效果?

上好一節課,往往都需要精心的備課,這是常規,這也是必備。

因為,如果我們不能正確地備課,可能我們對知識點的把握不夠準確,可能我們在課堂教學中不會十分流暢,可能我們對問題的展現不夠精彩。

但是,備課只是教學完成的一個準備階段,真正的課堂是不能完全依靠備課來實現的。它只能作為你上好課的一個基本的參考。

所以,我想說的是,充分的備好課,不一定就能上好課,充分的備好課,不一定就會形成有效的課堂。因為,課堂的目的是讓學生從中收穫學習的知識和能力。所以,課堂中如何讓學生從你的教學過程中學到知識並獲取能力才是至關重要的。

因此,充分的備好課與學生能否獲得知識並獲取學習能力並不是成正比的。

你的課堂孩子不感興趣?那麼就要從下面幾個方面找找原因了

書中自有顏如玉?心中自有顏如玉

書中自有顏如玉,這句話由來已久,然而,這句話實際也只是提示我們要好好讀書,要去接受教育。要努力學習,才能考取功名,成就一番事業。

然而,顏如玉如果只在書中,他永遠不屬於你,即使再美,即使再好,即使再誘人,你終將無緣擁有。所以,書中自有顏如玉,我從不向往。就如課堂,你把課備得再精彩,你把知識點掌握得再全面,你自己才華再卓越,然而,如果不能完成轉化,終不能成為學生的,這樣的課堂,終是沒有意義的課堂。

我希望的是,心中要有顏如玉顏如玉要存在於老師的心中,同時要存在於學生心中。我希望顏如玉能激發我們教師教學的熱情,學生學習的熱情。它就像一縷光,指引著我們前行的方向。我們應該讓我們的心中有顏如玉,那麼,我們就會在課堂中展現我們最美好的狀態。用我們心中的顏如玉,去引領學生充滿熱情,充滿期待,充滿思考。這樣一來,學生心中也就有了顏如玉。

一旦我們的心中有了顏如玉,我們的老師就可以馳騁於課堂,我們的學生自會翱翔於課堂。我不敢想象,一個師生都擁有著顏如玉的課堂將是什麼樣的課堂。但我可以想象那種課堂上的一定是充滿快樂,思考,希望,求真的!

你的課堂孩子不感興趣?那麼就要從下面幾個方面找找原因了

盡信書不如無書,素備課堂鑄就黃金屋

如果說公開課和常規課帶給我們的精彩不足以讓學生達到足夠的效果,那是因為,我們的備課太精彩,我們的課堂太依賴,我們的思想太固執。因為有書作為參考,因為有備課內容作為參考,因為有了經驗作為參考……我們老師逐漸的和學生站在兩個平臺上,我們高高在上,他們安靜地坐在下面。

在這種高下立現的狀態之下,本身就難以實現真正思維的平等。即使是我們再想引導學生去做我想要他們做的事,他們也只是被動的應付罷了,也只是為了完成老師交給的任務罷了,也只是在為了得到老師的一些讚許罷了,而他們,並沒有把這一切當做是我必須要做的,我必須去想的。他們並沒有意識到我一定要再想一想,再想的多一點,再想的遠一點。

所以,從專業的角度來看,就是他們的學習動機不正確。於是,書讓他們有了依賴,書讓他變得被動,說讓他們失去了自我學習的方向。(注:這裡書應該不能只理解為客觀意義上的書了。)

而此時,我就想說我這篇文章寫作的最主要的觀點:盡信書不如無書,素備課堂鑄就黃金屋。

我想就我這裡所說的素備做個解釋。所謂素備,就是我們在課前只是掌握一下這種文章的綱和本,只是把文章簡單的看兩遍,不作過深入的研習,不去結合過多的資料進行參考,讓備課的內容精煉但原始、原創。

經常會發現,一旦我們參考了過多的資料,我們的思維就會大受限制,我們的思考就會有太多的顧忌,對學生的問題也往往有一定的約束,對學生的回答也有了更多的參考標準。這樣一來,就讓語文課程的自由性,活潑性,開放性,大受影響。當然,這對於應試教育下的語文教學是沒有多大影響的,但是,如果我們更多地需要強調核心素養下的語文教學,那麼,影響是非常大的。

我們只有堅持了素備,才能讓自己與學生至今的距離保持得更近,與學生之間的思維才能形成更多的碰撞,才能更好的讓學生緊跟其後,而不掉隊。而這,我認為是語文課堂最需要做的事。我們一旦和學生心走在一起,一旦與他們的思想走在一起,它們就會緊緊的圍繞在我的身邊,他們就真正能夠跟隨我們的步伐一起前進,一起思考,一起快樂。

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他們的心中鑄就真正的黃金屋。

你的課堂孩子不感興趣?那麼就要從下面幾個方面找找原因了

與學生肩並肩,開啟教育新空間

如果只是按照傳統課堂的模式來教學,一來不能滿足學生的需要,二來不能滿足當前課改的需要。所以,為了能夠適應新課改的需要,為了能夠適應學生對語文學科的需要,這能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享受到更多的快樂,能提升更多的學習能力,我覺得,和學生肩並肩的學習,素備是非常不錯的一種方式。

我曾經嘗試過這樣做,我發現,當我與學生形成這樣一種關係時,不但課堂氣氛很好,而且他們都願意進行思考。他們能夠主動出擊,能夠主動思考,能夠主動討論,能夠主動想象,這樣一來,完全超乎我的想象,這樣,我們的課堂就真正的成為了學生的課堂,而我,只需要適時的引領,就能漸入佳境。而這時我就想,如果我過多的參考,反而會影響我引領的方向,如果我過多的參考,我對學生給出的思考和答案就會有更多的固執。而現在,當我與學生肩並肩站在一起,肩並肩的思考,肩並肩的學習文本,肩並肩的想象,肩並肩的討論,我發現,我和他們的距離拉近了。

當前的語文教學正處在一個承前繼後的重要階段。當前的語文教學正在面臨著新的發展方向,而在國家教育改革的背景之下,語文更是成為了重要的改革對象。而我們,如果還只是停留在過往的傳統的角度,勢必會被社會淘汰,勢必會被語文淘汰。當然,工作丟不了,只是,你丟掉了邁進工作前進的步伐。只是你丟掉了新形勢下語文教學的思想。只是你丟掉了帶領孩子們走向更美好未來的姿態。

以,我們需要緊跟時代步伐,我們需要用我們自有的特別的方式,成為一個獨特的哈姆萊特,去引導孩子看到更美好的未來,創造更美好的未來,把語文帶向光明,把語文帶向輝煌。從而開啟教育的新空間。

你的課堂孩子不感興趣?那麼就要從下面幾個方面找找原因了

結束語

今天,我站在一個很多人都願意做卻不管做的角度來思考語文教學,這是我的叛逆。

然而,任何的成功都不會是一成不變的。任何一種方法都成就一批學生。但是,如果我們只是在為應試而殫精竭慮,我們完全可以不這樣做。然而,我們的語文教學要想走得更遠,要想走得更美,要想走進學生的心裡,走進學生的人生裡,我們就得思變。

而我所說的“素備”也只能是一千個哈姆萊特之一。但至少,我願意為之而進行更多的思考與嘗試,我想,這應該是教育需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