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南縣雙塘街道“十戶聯防”破解開放型區域抗疫難題

思南縣雙塘街道“十戶聯防”破解開放型區域抗疫難題

新冠肺炎發生以來,針對城鄉結合部開放型區域的人口結構複雜、流動性強、利益關係錯綜複雜、村級管理較難等抗擊疫情工作難題,貴州思南縣雙塘街道聚焦黨建引領,積極探索並建立和推廣“十戶聯防”工作機制,構建群策群力、互幫互助、互相監督的群防群控模式,全方位破解開放型居民區域疫情防控難題,做到聯防聯控、群防群控、穩防穩控。

從“關門閉戶”到“戶戶聯動”的防疫途徑

“轄區高速路、省道、通鄉路等大道沿線住居住,和一些分散居住的邊遠戶,難以封閉式管理,是疫情防控的重點和難點。”雙塘街道黨工委書記任光輝說:“這種形勢下,特別需要緊緊依靠團結群眾,以更果斷、更過硬、更嚴密的措施,切實構築起聯防聯控、群防群控、嚴防死守、不留死角的戰鬥防線。”

2月2日,雙塘街道正式啟動“十戶聯防”工作機制,在饒家壩、龍家壩等村迅速落地,目前已初見成效。

“十戶聯防”工作機制主要是按照因村施策、相鄰相近、大道包斷管理原則,劃分責任主體,每個主體以10戶左右為單位,歸攏形成一個聯防小組,分設1名有威信和能力的聯防組長,構建起以“十戶”單元、“村落”網格、“支部”為責任主體的群防群治格局,引導村民戶防互助、互相監督和自我約束。

鄰里一條心,防控有信心。“大家遇見大道亂串的外來車輛和行人,要勇敢站出來,遇到可疑行為和陌生行人,要立馬勸返。”連日來,饒家壩社區第一個“十戶聯防”組員張金橋積極向群眾進行宣傳。

饒家壩社區作為雙塘街道推行“十戶聯防”工作機制的試驗點,共有村民604戶,其中167戶居住在通鄉大道和省道兩旁,位於思南縣內重要的交通樞紐地。

“村裡各組關鍵路口都設置了疫情監測點,有值班人員登記管理,邊遠戶和大道沿線是管控的重心和盲區。”雙塘街道饒家壩社區駐村幹部王周銘告訴筆者,“十戶聯防”工作機制的探索和推行,多層次、全方位解決了這部分管控缺陷和短板難題。

從“群龍無首”到“統一行動”的組織模式

“我是老黨員,左鄰右舍都是非公企業商戶,監督省道流動動態,帶大家齊心防控,我有信心,我申請當組長。”雙塘街道饒家壩社區大道沿線租戶較多,平時裡左鄰右舍相互較為生疏,要動員大家一起行動、一起抗擊疫情非常困難。在這個關鍵時刻,黨員張金橋挺身而出,主動承擔重任

像張金橋這樣的黨員先鋒,正是“十戶聯防”小組組長的選擇標準,勇於堅決鬥爭、敢於衝鋒在前一樣都不能少,面對突發情況、走親訪友或探望返鄉人員、串門打牌現象,也要帶頭動員、組織和凝聚群眾,靈活勸返。

“黨帶群,群帶群。‘十戶聯防’的核心是‘聯’。”雙塘街道辦事處主任詹日懷介紹說道。

雙塘街道黨工委堅持具體部署、靠前指揮、適時調度、定期研判的原則,領導黨支部統籌網格,黨員幹部包聯“十戶聯防”小組,形成聯防責任主體,協調解決梳理的問題短板,引導鼓勵群眾實現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對夯實黨執政的基層基礎、團結群眾抗疫情起著重要推動作用。

在雙塘街道,哪裡有群眾,哪裡就有黨員,黨員先鋒隊跟群眾始終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他們按照“三清四報”工作原則,嚴格履行“十戶聯防”職能職責,即“必清”居住人員、重點區域返鄉人員、流動人口;“必報”有年間出行人員、涉漢人員、陌生人員、走親訪友人員。通過廣大黨員幹部和群眾凝心聚力、共同抗擊,排隱患、防輸入、止擴散、淨環境,迅速形成了團結群眾互相關愛、互相幫扶和互相救助的層層聯防良好態勢。

從“逐級發動”到“雲上指令”的行動轉變

為做好全面動員、快速反應,雙塘街道黨工委逐級建立“十戶聯防”三級微信群,即:組長群、中組長群和指揮群,建立“及時反應、迅速傳遞、上下通達、落實有力”的雲上“三長”(組長,中組長,指揮長)疫情網格監控機制。

“大家要把手機充滿電,晚上開會,家庭一個都不能少。”饒家壩社區“十戶聯防”組長饒軍在小組微信群內吆喝道。

鑑於開放區域大道沿線商家、租戶居多,進一步增加鄰里認識和避免開會聚集,實行“黨建+雲上三長”模式,制定“雲上”聯席會議制度。從“雲上三長”平臺,將自查會、調度會和專題會開到小組家庭,傳達上級黨委防控任務、新的政策和常識。

戶長按照“日報告、零報告”工作要求,每天通報家庭困難、思想動態、身體狀況及人員流動情況,對返思人員或可疑情況迅速通報,立即落實。公開各樓棟、房屋信息,促進鄰戶深入瞭解,小組成員間、小組間互相監督、鼓勁加油和打氣,做到“一人麻痺、戶戶反應”的快捷互助互救模式。

同時,利用新時代農民大講堂、農民夜校等載體,組織黨員幹部當講師,通過網絡平臺向廣大群眾講解自我防護注意事項,衛生安全,病毒防治知識,築牢群眾自我防護思想防線。

饒家壩社區批發商姚華蘭介紹,拿著手機就可以開會和上課,還能積極進行發言,交流個人的想法,鄰里鄰居的感情更加融洽了。

政策宣傳到每一名群眾耳邊,防控措施落實到每一名群眾身上,饒家壩社區是這樣部署的,也是這麼做的,廣大群眾積極參與疫情防控中。

從“按部就班”到“機動靈活”的邊際效應

“你好,高莊有人在高速翻越護欄偷越入境。”2月8日,雙塘街道疫情防控辦接到組員電話舉報後立即行動,強制隔離留觀偷越人員4人,“十戶聯防”小組報告後留觀11人。

雙塘街道轄區高速路沿線區域較為開放、居住零散、偷越進城最近,是思南縣中小企業集中地,是最難嚴防死守的區域。

目前,思南縣疫情防控工作已由第一階段轉入“防外部輸入、淨內部環境”階段,守住這些區域尤其重要。雙塘街道社會穩控工作組統籌沿線“十戶聯防”小組,堵住外部傳染源,防止重點疫區人員偷逃入境。

“老表,雖然我住得偏,但革命靠自覺,抗疫面前,一視同仁,請你理解,以後我們聚個夠。”黃家灣村村民楊時安在寨口值守點勸返前來拜年的親老表。

2月8日,龍家壩村雙龍大道村民發現從福建返鄉人員的薛敏敏,村民當機立斷,上前勸說:“薛老弟,雖然你從福建來,但也不能鬆懈,請主動隨我去找組長,帶你去縣裡隔離14天。”

黃家灣村和龍家壩村是鸚鵡溪鎮、德江縣的必經之地,大道兩旁是街也是住家戶,難封閉管控,“十戶聯防”工作機制的施行,及時補齊了疫情防控的管理短板。

“很感動,為了我們健康,你們大老遠跑來陰家山給我們送倡議書,督促我們每天測量體溫。注意自我防護。”覃家壩村共有12個村民組,其中11個組集中連片,海拔580米,而陰家山海拔880米,離村委會需要近1小時的行程。覃家壩村黨支部支部設立2個“十戶聯防”小組,確保獨居戶不漏、邊緣戶不漏、特殊項不漏。

人心齊,泰山移。把防疫主動權交給村民,是“十戶聯防”工作機制的關鍵。通過引導和組織廣大群眾,既做疫情防控的執行者,也做疫情防控的組織者,紮實推進疫情排查監測、防控預警等工作,構建起聯防聯控、群防群控、穩防穩控的幹群同心合力抗擊疫情鋼鐵防線。(沈登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