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讀方回的春詩:六十五歲時的春雨,梅花


“六十年前五歲兒,夢魂歷歷萬艱危。

數聲春雨微中酒,絕好梅花大欠詩。

老病自應無世味,退修焉用要人知。

十兄弟行唯身在,未可全狂且半痴。”元朝方回《辛卯元日三首·六十年前五歲兒》


賞讀方回的春詩:六十五歲時的春雨,梅花


初衣解詩:今日雨水節氣,但雨水並不是一個日子,而是指一個階段,是正月的第2個節氣,是正月下旬到2月上旬的一段時間。此時東風解凍,氣候回暖,海上的暖溼氣流向大陸挺近,帶來充沛的降水,而氣溫往往在10度以上,這是氣象學上的春天,也是中國人盼望已久的春來。

春雨代表著春天的到來,受到雨水滋潤,萬物萌發,人的心情也比冬天開朗明淨,滋潤有彈性。“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這是唐朝杜甫的名句。


賞讀方回的春詩:六十五歲時的春雨,梅花


但是初衣今天,用另外一首古詩來應景,因為當下的疫情,很多城市都在封城,為了防止疫情的擴散,許多人在家裡聽到了窗外瀟瀟緩緩的雨聲,感受了撲進窗戶來的春天的氣息,短時間內卻沒有辦法自由自在地撲在春天的懷抱裡。比如初衣所在的武漢市,現在正是梅花怒放,櫻花含苞的季節。放在去年,春光明媚遊人如織,但今年和往年不一樣,那些梅花和櫻花漫山遍野的開放,和我們心情是一樣的,等待著解封的擁抱。

這一首詩很適合禁足在家裡的中老年人看。我們正面的來想一下,許多人忙碌一生,真的還沒有完整的回味過自己和春天。那麼這個清淡的冬春禁足,但是可以悠閒地回憶自己的生平。


賞讀方回的春詩:六十五歲時的春雨,梅花


六十年前五歲兒,夢魂歷歷萬艱危。”方回是宋末元初的人。在南宋朝的末年登進士第。雖然他做官乏善可陳,但是可以從他其它的詩詞可以看到,他從小經歷或見聞著亂世的流離悽苦,看到人像路邊野草一樣受輕視和踐踏。這段經歷徹底影響了他的人生路。因為他像賈雨村一樣磨滅了濟世救國的高尚情懷,而是帶著恐懼和奮進擺脫低微的個人的命運。其人雖然可廢,但是他留下的作品也包含一個人真實的心境,甚至還可以說是平凡百姓的真實感慨。

雖然不清楚他的5歲,到底經歷了什麼?但是在南宋末年戰亂與饑荒之下的孩子,到了人生的65歲,他仍然記得那些夢魘。


賞讀方回的春詩:六十五歲時的春雨,梅花


“數聲春雨微中酒,絕好梅花大欠詩。”我欣賞的就是這句。因為這句很應當下的景。許多禁足在家中的人,“為祛春寒稍進酒,遙想梅花空有詩。”是一種沉澱,也是一種醞釀。而可望不可得,更會對生活生出無盡的流連,最美的收穫不是得到,是在嚮往和得到之間。

比如絕好梅花大欠詩,就是當下許多人的心情。春雨如酒,釀酒小醉,梅花如夢,心情在遙想和釋放之間。其實非常的唯美。

老病自應無世味,退休焉用要人知。”可以說方回在歷史上是一個長袖善舞的人物。在南宋做官時,賈似道當權,他附和賈似道,賈似道落敗,他為了保自己落井下石。元兵到的時候,又立馬投降了元軍。從人生的官僚的大節來看,他是有虧的。但是從另外的一個角度,我們其實可以看到,造成他現狀的某些外因和內因。


賞讀方回的春詩:六十五歲時的春雨,梅花


“十兄弟行惟身在,未可全狂且半痴。”那麼就是說,他的10個兄弟,在他童年或者後來的時候,次第死去。要知道此時的方回僅僅是65歲,是什麼造成了他兄弟都死掉的現狀呢?這足以證明南宋末年和元朝初年,是怎樣的一種動盪。

這造成了方回,在歷史的各種大關口,退縮自保。說他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恐怕是很難詮釋他這一生的。“未可全狂且半痴。”證明他不是不想狂放,而是有太多的後顧之憂,裝聾作啞。是家族的存在,還是自身的苟且偷安?現在都無法探究。

但是,拋開沉重的歷史背景,方回的詩可以做大歷史下普通人的日記看,因為有著主觀真實而自我的小人物氣息。比如這一首小詩,寫到了在春雨的家中,如何安慰自己的樂觀。活著就是一種確幸。


賞讀方回的春詩:六十五歲時的春雨,梅花


而那句“數聲春雨微中酒,絕好梅花大欠詩。”略有不平,略有壓抑,卻更有細膩真實的美感。

宛如我們困在家中某些時候的心情。

等到解禁之後,讓我們一起擁抱絢爛春光,將欠梅花的一一還了吧!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古典詩詞的愛和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