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島的一首五言詩,最後十個字令人倍感溫馨

人生就像一次次艱難跋涉的旅程,雖然經常面對著數不清的險灘和暗礁,但更多時候卻能欣賞到壯麗的日出與絢爛的晚霞。元代的馬致遠懂得羈旅的艱難,"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北宋的范仲淹也時常懷舊,"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生活就是這樣起起伏伏,開心時有人相伴,傷心處卻總是孤獨。

賈島的一首五言詩,最後十個字令人倍感溫馨

下面介紹的是賈島的一首五言詩,波瀾起伏,最後10個字令人倍感溫馨。

暮過山村 唐代:賈島

數里聞寒水,山家少四鄰。

怪禽啼曠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終夕,邊烽不過秦。

蕭條桑柘處,煙火漸相親。

賈島的一首五言詩,最後十個字令人倍感溫馨

賈島自小生活艱苦,科考又不順利,為了生計只好暫棲佛門。可是他卻有些捨不得凡塵,作為一位半俗半僧的詩人,他雖然法號無本,意味無根無蒂、空虛寂滅,但是後來他與韓愈相識,終於又還俗應舉,最後中了進士,但又屢遭排擠,可謂人生多舛。

賈島的一首五言詩,最後十個字令人倍感溫馨

首聯點題,作者用淡墨勾勒出一幅荒涼的山村遠景。"數里聞寒水",即知其處於空曠虛寂之境,一個秋天的黃昏,詩人路過一座山村,遠遠便聞到山澗中潺潺的流水聲,寒水之聲直令人毛骨悚然。詩人希望趕緊遠離這個幽僻之地,但放眼望去,映入眼簾的只是稀稀落落的人家。一句"山家少四鄰",生動地渲染出蕭索而冷落的山村氛圍。

賈島的一首五言詩,最後十個字令人倍感溫馨

頷聯複寫怪禽之聲,其驚恐之狀可知,"怪禽啼曠野,落日恐行人。"復值日落天暮,驚恐有加,故點出"恐行人"三字。梅聖俞曾評價說,賈島這兩句表現了道路辛苦、羈旅之思。元代詩評家方回在《瀛奎律髓》中亦評說,"怪禽、落日一聯,善言羈旅之味,詩無以復加。"可見這一聯既幽深險僻、又含蓄委婉,耐人咀嚼。

賈島的一首五言詩,最後十個字令人倍感溫馨

賈島從曠野走向山村,一路行來,夜色逐漸昏暗。頸聯轉寫夜景,"初月未終夕,邊烽不過秦。"邊烽,指邊境的烽火;秦,指今陝西南部一帶。明月高懸、烽火燃燒,因為沒有越過秦地,表明這一地區平安無事,山林更顯寧靜。

詩人逐漸靠近山莊,心理也從驚恐轉為親切,最後描寫接近山村時的喜悅感受,"蕭條桑柘外,煙火漸相親。"經過一段蕭疏荒涼的曠野山路,終於隱約地看到人家栽種的桑柘樹,也目睹了茅舍上升起的嫋嫋輕煙,心中終於感到無比溫馨。"漸相親"三個字,極富生活情趣與韻味,心理刻畫也非常細緻入微、皆可意會,正所謂"作者得於心,覽者會以意。"

賈島的一首五言詩,最後十個字令人倍感溫馨

縱觀賈島的這首詩,波瀾起伏,開闔有致,寓變化多樣於章法井然之中。細細體味,詩人一生仕途艱難,但又不願明說自己的窘境,於是在詩行中用"聞寒水、少四鄰"表達這種落魄之感。同時他又感覺自己的人生充滿了未知數,前路"怪禽啼曠野",而又無同行者相伴,更感到孤單恐慌。不過最後詩人終於克服了內心的各種擔憂和恐懼,尾聯中的"桑柘、煙火"其實也是一種象徵,代表即將到來的美好明天,讀完令人感到很溫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