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的氣味偏好:權貴好龍涎,文人好梅香

宋人的氣味偏好:權貴好龍涎,文人好梅香


“東閣芬氳裛綺羅,雲頭香法本宣和。”最能代表宋代皇室用香當屬宮中御製的“雲頭香”,源自北宋宣和時期,南宋初年宮中常製作此香,《癸辛雜識外集》:“宣和時,常造香於睿思東閣,南渡後如其法制之所,謂東閣雲頭香也”。


在古代薰香分類中,東閣雲頭香屬於仿造龍涎香系列的薰香,《居家必用事類全集》“龍涎香”條詩云:


“龍涎香名有多般,此物闇昧仔細看。伏古云頭並清燕,三朝修合最直錢”。

伏(復)古、雲頭、清燕都是宮中所制龍涎香的名號,高廟、孝宗、光宗三朝時期宮中御製的龍涎香,在南宋市場中最為值錢。

宋人的氣味偏好:權貴好龍涎,文人好梅香

顧文薦《負暄雜錄》稱東閣雲頭香為“奇香”,以古臘沉香為本,雜以腦麝、梔花之類製作而成,《陳氏香譜》中有一首“復古東閣雲頭香”,應該就是南宋宮中的香方:


真臘沉香十兩、金顏香三兩、拂手香三兩、蕃梔子一兩、梅花片腦二兩半、龍涎二兩,麝香二兩,石芝一兩,制甲香半兩,右為細末,薔薇水和勻,用石䃮之脫花,如常法爇之。如無薔薇水,以淡水和之亦可。

宮中制香用料奢華,以名貴的薔薇水為劑調和諸香,薔薇水是古時公認仿造龍涎香的最佳香料,南宋《百寶總珍集》中說薔薇水“修合龍涎分外馨”。此香中還用到了真龍涎香(抹香鯨腸內的病理分泌物),龍涎香在合香中能柔和諸香延長留香時間。雲頭香尊貴濃郁芳香持久,是富貴清麗一味的代表,深受皇室貴胃們所喜。

宋人的氣味偏好:權貴好龍涎,文人好梅香

南宋權相韓侂冑也有類似的“閱古堂香”,而且不輸給宮中御製“東閣雲頭香”,《負喧雜錄》載:“慶元韓平原制閱古堂香,氣味不減雲頭”。閱古堂香也屬於仿造龍涎香系列的薰香,《百寶總珍集》:“今時韓太師府,修合閱古龍涎花子,街市亦有假者”。


閱古龍涎花子即“閱古堂香”,所謂“花子”,則是以模具脫製成的香餅子,可焚燒也可當做佩香佩戴,《陳氏香譜》韓鈐轄正德香:“脫花子,爇之或作數珠佩帶”。


韓侂冑專權之時,窮奢極侈,家中庭園妄比宮闈,其府上制香也極為奢華,少不了名貴的龍涎香、薔薇水等香料,故韓侂冑的閱古堂香可堪比宮中東閣雲頭香。

宋人的氣味偏好:權貴好龍涎,文人好梅香


相對富貴清麗的龍涎香,宋代文人更喜歡恬淡清雅的香品,黃庭堅評價“深靜香”說:“此香恬淡寂寞,非世所尚。”,張邦基評價自制的鼻觀香“有一種蕭灑風度,非閨幃間惱人破禪氣味也。”可見富貴麗侈與旖旎俗氣,都非文人所取。


梅花香氣清幽,是香方中恬淡一味的代表,深受宋代文人所喜。梅花香方之中,最著名的當屬韓琦的“濃梅香”,陳敬《陳氏香譜》中稱之為“韓魏公濃梅香”:


黒角沉半兩、丁香一分、鬱金半分(小者,麥麩炒令赤色)、臘茶末一錢、麝香一字、定粉一米粒(即韶粉)、白蜜一盞。右各為末,麝先細研,取臘茶之半,湯點澄清調麝,次入沉香,次入丁香,次入鬱金,次入餘茶及定粉,共研細乃入蜜,令稀稠得所,收砂瓶噐中窨月餘取燒。久則益佳。燒時以雲母石或銀葉襯之。


黃庭堅評價濃梅香“一炷焚之,如嫩寒清曉行,孤山籬落間。”;周紫芝《漢宮春》小序中評價濃梅香:“恍然如身在孤山,雪後園林,水邊籬落,使人神氣俱清”。

宋人的氣味偏好:權貴好龍涎,文人好梅香


韓魏公濃梅香還有個名字叫“返魂梅”,是黃庭堅所取。黃庭堅認為“濃梅香”未能彰顯梅花的清幽,而改為“返魂梅”。南宋詩人曾幾《返魂梅》及《諸人見和返魂梅再次韻》詠此香,《返魂梅》詩曰:


“徑菊庭蘭日夜摧,禪房未合有江梅。香今政作依稀似,花乃能令頃刻開。笑說巫陽真浪下,寄聲驛使未須來。為君浮動黃昏月,挽取林逋句法回”。


方回《瀛奎律髓》中題注此詩:“此非梅花也,乃制香者合諸香,令氣味如梅花,號之曰返魂梅”。

宋人的氣味偏好:權貴好龍涎,文人好梅香


清幽自然的梅香,也頗受僧人所喜。宋代文人張邦基曾在一高僧那聞到韓魏公濃梅香,評價“香韻不凡,與諸香異”,此事在其《墨莊漫錄》中有記載:


予在揚州,一日獨遊石塔寺,訪一僧坐小室內。僧於骨董袋內取香如芡許,炷之,覺香韻不凡,與諸香異,似道家嬰香,而清烈過之。僧笑曰:“此魏公香也。韓魏公喜焚香,此香乃傳其法”。


燻焚“返魂梅”以隔火煎香之法最妙,韓魏公濃梅香方言:“燒時以雲母石或銀葉襯之”。雲母石、銀葉為隔火片,用途是不讓香品直接與爐火相觸,這樣焚香香氣發散舒緩,香味持久,香韻悠長,宋代僧人釋德洪《竹爐》一詩中,就提到“銀葉”隔火焚爇“返魂梅”香丸:


“博山沉水覺塵埃,旋斫凌雲綠玉材。自拭錦繃含淚粉,要焚銀葉返魂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