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給錢”當孩子伸手要錢時,如果你這樣做就會後悔一輩子

“媽,給錢”當孩子伸手要錢時,如果你這樣做就會後悔一輩子

前幾天,和朋友帶孩子一起去逛街。

朋友剛上小學的兒子說:“媽媽,給我錢,同學下週過生日,我要送禮物給他。”

媽媽立即從錢包裡掏出500元給兒子拿去花。

我剛想說些什麼,表姐說:“現在孩子花錢真大方,班上同學生日聚會都要好幾百,大人苦點沒事,絕不能讓孩子跟著苦。”

表姐常年打工,工資也只有3000塊錢,自己也沒一件像樣的衣服。但只要孩子想買什麼,總會盡力滿足。

再窮也不能窮孩子,於是,父母全年無休,也要給孩子報上萬的夏令營;不捨得買一件好衣服,卻給孩子報昂貴的興趣班。

父母覺得,這是愛,是拼盡全力也要給你最好的愛。

“媽,給錢”當孩子伸手要錢時,如果你這樣做就會後悔一輩子

01

金錢教育的缺失,是家庭教育的缺憾

南京師範大學酈波教授說:“這是全民富二代的時代,在指責富二代的行為失當時,而我們卻是富二代的踐行者。”

微博上曾有一位失業父親的哭訴:“我含辛茹苦積攢錢,被18歲的女兒偷走揮霍一空。”

“媽,給錢”當孩子伸手要錢時,如果你這樣做就會後悔一輩子

原來,這位可憐的父親,從小,對女兒的要求百依百順,捨不得讓她受任何委屈。

後來,他滿足孩子願望送她國外留學,沒想到女兒轉走父親300萬後,不是去學校報到,而是和男友吃喝玩樂,四處揮霍。

教育家盧勤說:過分溺愛帶來的是孩子的無情。

女兒無視父親的苦苦哀求,拉黑了他,不再聯繫。

在金錢上,父母給予孩子無原則的滿足,等於是親手毀掉孩子的前程。

愛從來不是用金錢來衡量,而物質堆積起來的愛,或許是一個空虛的軀殼。

《無條件養育》中有句話說:父母總是殫精竭慮地思考該如何管教孩子,而忽略孩子行為背後的需求,忽略從根本解決問題。

綜藝節目《四大名助》中,有位“摳門大叔“讓人印象頗為深刻。

他家住北京四環,一家5口的月生活費,僅需幾百元,很好奇他是怎麼做到的?

原來,早晨起床後,騎車到單位上廁所、洗臉刷牙,僅是節約家中用水。

家中燈永遠是最低瓦數,手機、移動電源、等一切需要充電的都在單位充好。

更為奇葩的是,給老婆一年的開銷不足千元。

“媽,給錢”當孩子伸手要錢時,如果你這樣做就會後悔一輩子

當被問到如果中大獎了,會改變現在的生活狀態嗎?他笑著搖頭表示不會。

有人說,把日子過成這樣的人,他的童年生活一定很苦。

他小時候父母離婚,每次向父母要生活費時,他們總是哭窮,將兒子推給對方。

阿德勒說:“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許多父母在讓孩子零花錢上,總是哭窮,特別的吝嗇。

殊不知,窮的不是錢,而是心和思維。

經常被哭窮的孩子,很難有正確的金錢觀,一輩子戴上枷鎖,活成金錢的奴隸,過著打折的人生。

“媽,給錢”當孩子伸手要錢時,如果你這樣做就會後悔一輩子

02

孩子對金錢的認識,都藏在父母的教育裡

董明珠的兒子從小在金錢認識方面與其他孩子有些不同。

上小學時,有次放學晚回家一小時,原因是“等輛一元錢的公交車”。

長大後,他仍然是白手起家,出門都是開著自已掙錢買的十幾萬的車。

當他終於與家財萬貫的母親比肩時,仍沒忘記自己對媽媽說過的話:

“媽媽是從零起步的,我也可以。”

“媽,給錢”當孩子伸手要錢時,如果你這樣做就會後悔一輩子

有人說,董明珠只有提起兒子才會露出開心的笑容,因為除格力之外,最令她感到驕傲的是兒子。

讓孩子自己親身經歷,只有這樣,孩子才能更好地成長,才能更好地面對和解決問題。

作家羅恩·利伯說:家長認為錢容易寵壞孩子,羞於和孩子談錢,但其實錢是重要的教育工具之一,能用來培養孩子的價值觀。

在江蘇鎮江,有位11歲的小男孩,連續3年暑假在外擺地攤,和同學一起體驗生活。

他說擺地攤,一天淨賺15元左右,雖然不多,但挺開心。

“媽,給錢”當孩子伸手要錢時,如果你這樣做就會後悔一輩子

其實,他家境很優越,每次都是爸爸開著奔馳車送他擺地攤。

“媽,給錢”當孩子伸手要錢時,如果你這樣做就會後悔一輩子

兒子賺來的錢都由他自己保管,平時用來買些學習用品,或者喜歡的零售玩具之類物品。

爸爸說,擺地攤主要是讓孩子去體驗生活,知道生活的不易,積攢社會知識。

《反溺愛》書中說:作為父母,在孩子成人前,教會他關於金錢的智慧,讓他懂得精打細算,準備迎接成年人的生活。

教孩子有正確的金錢觀,才能讓孩子面對金錢時泰然處之,既不會因錢少自卑,也不會因錢多自傲。

“媽,給錢”當孩子伸手要錢時,如果你這樣做就會後悔一輩子

03

愛孩子,就要培養他正確的金錢觀

教育家默克爾說:金錢教育是人生必修課,是兒童教育的重心,就如同金錢是家庭重心一樣。

我們總是和孩子談人生,談理想,卻唯獨避開不談金錢。

而認識金錢,懂得金錢,怎樣花錢,才是孩子過好一生的秘密武器。

1、 直面金錢,告訴孩子,錢來之不易

一位作家曾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朋友苦惱於孩子覺得他賺很多錢,卻不知道父母掙錢的艱難。

有一天,父親去銀行,將薪水換成以1美元為單位的一大袋錢回家。

回到家,父親開始拿著一摞摞錢,細細講解一筆筆日常開支費用等各種費用……,孩子們被眼前的一幕震驚了。

這種直觀的金錢教育,把錢現身於孩子眼前,效果遠甚於書本。

心理學家說:“金錢觀教育,本質上是教會孩子如何獲得和對待擁有。”

這位爸爸很明智,他知道紙上空談“血汗錢”不如讓孩子直面掙錢的艱辛。

所以,當孩子問到有關錢的問題時,給他們誠實的答案,孩子才能懂得珍惜與體諒,才會明白父母的錢來之不易。

2、給孩子自由支配的零花錢,教他學會理性消費

讓孩子有金錢意識,除了讓孩子明白錢從哪兒來,還應該懂得如何花銷和掌控。

同事曾給兒子一筆零花錢。

兒子消費的第一筆,是請人排隊買了想吃的零食;第二次是,跟風攀比買玩具。

爸媽耐心地看著他完成這些消費,然後告訴他一個道理:

如果多點耐心,那筆錢可以選擇更好、更喜歡的物品。

只有自己真正支配過金錢,經歷過試錯的機會,才會逐漸對金錢有深刻的認識。

有時,金錢的付出,得到的體驗比東西的實際價值更有意義。

“媽,給錢”當孩子伸手要錢時,如果你這樣做就會後悔一輩子

3、告訴孩子:有些東西比錢重要

孩子,錢很重要,但有些東西比金錢更重要!

記得有一次,在公交車上看到這樣一幕:

一個小男孩上車後,迅速找位置坐下,開心唱著歌,隨後一位老奶奶顫顫巍巍地上了車。

只聽小男孩大聲說,“奶奶,你有老年證,不要刷卡”,如同旁觀者一樣,完全不顧奶奶沒有座位,站立不穩在車廂內搖晃。

生活中,你會發現,總有一些東西,如親情、愛情、友情這些都遠遠比金錢更加的重要,讓我們感到幸福而又難能可貴。

在這物慾橫流的社會,讓孩子擁有一顆感恩的心尤為重要。

美國育兒專家蘇珊.施蒂費爾說:“我們不是在養育孩子,而是在養育成年人”。

無論貧窮或富貴,只有勿忘初心,才不會讓孩子們在金錢的森林中迷失方向,遺忘自我!

作家三毛說:“世上的喜劇不需要金錢就可產生,而悲劇大半和金錢脫不了關係”。

深以為然。

惟有從小懂得與金錢相處的孩子,將來方能懂得掌控自己的財富人生。

孩子的人生終將靠他自己,有遠見的家長,懂得儘早培養孩子的金錢觀,培養孩子獲得一生幸福的能力。

“媽,給錢”當孩子伸手要錢時,如果你這樣做就會後悔一輩子

作者簡介:紫竹,富書專欄作者,喜歡學習思考,熱愛旅行,崇尚自由的中年少女媽媽。願不斷努力,終得所願;本文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富書2018重磅推出新書《好好生活》

• 圖片源於網絡,版權歸圖片所有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