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黃瓜,易發生菌核病,要如何防治呢?

生活八戒


引言:黃瓜,葫蘆科一年生蔓生或攀援草本植物。莖、枝伸長,有稜溝,被白色的糙硬毛。卷鬚細。葉柄稍粗糙,有糙硬毛;葉片寬卵狀心形,膜質,裂片三角形,有齒。雌雄同株。雄花:常數朵在葉腋簇生;花梗纖細,被微柔毛;花冠黃白色,花冠裂片長圓狀披針形。雌花:單生或稀簇生;花梗粗壯,被柔毛;子房粗糙。果實長圓形或圓柱形,熟時黃綠色,表面粗糙。種子小,狹卵形,白色,無邊緣,兩端近急尖。花果期夏季。

黃瓜餐桌上的常客,好吃又有營養。口感上,黃瓜肉質脆嫩、多汁味甘、芳香可口;營養上,富含蛋白質、脂肪、糖類和多種維生素;食用上,黃瓜可鮮食、可做鹹菜、可炒食等吃法。因此深受各國人民的喜愛。因此市場需求量非常的大,市場需求量增大,促使著種植規模的擴大。規模擴大易出現病害,菌核病就是其中一種,那麼這種病害該怎麼進行防治?猴哥將為你解答。

一、黃瓜的種植方式有那些,危害最為嚴重的是那種種植模式

黃瓜的種植可以分為露地種植模式和設施種植模式,而設施種植可以分為塑料大棚種植和日光溫室種植。露地種植黃瓜是傳統的種植方式,在市場的需求量增大後,陸陸續續的就出現了設施種植的模式出現,填補了市場供應不足的空缺,解決了受天氣的影響無法四季種植黃瓜的局面,也填補了冬季黃瓜供應的空缺。菌核病在露地種植和設施種植均可發病,但以塑料棚黃瓜受害最為嚴重。

二、黃瓜種植對溫度和溼度的要求(瞭解種植溫度和溼度要求有助於處理病害)

(一)適宜溫度

黃瓜是喜溫怕冷植物,其生長髮育溫度為10°C~32°C,最適宜的溫度為24°C,正常生長的最低溫度為10°C,低於這個溫度生長緩慢或者停止生長;正常生長的最高溫度為35°C,高於這個溫度生長緩慢或者發育不良。白天溫度在25°C~32°C生長最好,晚上在15℃-18℃生長最好,最適宜地溫為20-25℃,最低為15℃左右,最適宜的晝夜溫差10-15℃。黃瓜的種子發芽最適宜溫度為25°C~30°C,生育期最適宜溫度在25°C~30°C之間,夜間為13°C~15°C。

(二)相對溼度

黃瓜是根淺植物,葉片面積大並且薄,遇到高溫和乾燥的天氣,水分蒸發快,葉片蒸騰作用強,所以黃瓜對空氣的溼度和土壤的水分要求比較高。黃瓜對空氣相對溼度要求在60%~90%,土壤相對溼度為60%~90%。但黃瓜的每個生長階段都有所不同,發芽期、苗期和初花期相對溼度為60%~70%,開花期和結果期溼度為80%-90%。

三、菌核病是什麼,要什麼條件才會發生

菌核病由核盤菌屬、鏈核盤菌屬、絲核屬和小菌核屬等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一般只侵害成熟或衰退的植物器官,侵入後迅速引起植物組織壞死。典型症狀是莖、果實、花序等腐爛,有時葉部呈壞死斑點。這類真菌的子囊孢子有強大的放射能力,分生孢子容易分散,主要通過氣流傳播。

發生這種病害的條件:溫度在0°C-30°C之間都可以生長,超過32°C不會發生,最適宜發生病害溫度為15°C-20°C,20°C最為合適。溼度要求高於85%以上才會發生。只要種植地塊存在這種病害的,達到這個適宜病害發生的條件,就會出現這種病害的發生。

四、菌核病發生後如何識別

菌核病主要危害黃瓜的果實、莖蔓和葉片,發病症狀主要有,一是葉片初期危害部位會慢慢的褪色變白枯萎,病害部位表面形成一層白白的細毛而且帶有水浸狀的病斑;二是莖蔓受害,莖蔓開始會產生褪色並帶有水浸狀的病斑,慢慢的擴散變成淺黃色並腐爛枯萎,病害部位長出白色的棉絮狀菌絲體。三是果實發病,果實發病先開始是在黃瓜的蒂出現水浸狀的病斑,然後慢慢的變軟腐爛,腐爛後黃瓜表面會長出白色的棉絮狀菌絲體。我們可以通過發病的症狀判斷是否是菌核病。

五、菌核病是怎麼進入種植地塊的

1、前茬作物種植葫蘆科、十字花科和茄科蔬菜作物,發病形成菌核落土泥土中越冬或者越夏,在合適的條件菌核萌發在表土形成囊盤,放出子囊孢子,隨空氣傳播蔓延。

2、混在種子中的菌核,隨播種帶病種子進入田間傳播蔓延。

3、人攜帶進去,在人進去田地的時候,腳底上附著的泥土帶有這種病害。

4、附近田地有這種病害的發生,通過空氣傳播過來。

六、菌核病怎麼進行防治

農業措施:①種子在播種前要進行消毒處理,使用10%的鹽水清洗種子,除去種子中的菌核。②採用高畦覆膜的栽培方式抑制子囊盤的出土及子囊孢子的形成,減少菌源。③棚室栽培的,上午密閉棚升高溫度,是溫度達到28°C,下午再通風,降低棚內的相對溼度,溼度維持在65%以下。④及時進行中耕,清除種植地塊的雜草和落葉,保持良好的通風環境。⑤進入種植黃瓜田地時,更換鞋子,準備好耕作用鞋。⑥合理澆水,土壤溼度大時,適當的延長澆水間隔,溼度保持65%。⑦做好排水,合理施肥。

藥物防治:棚室發現病害時,病害輕的採用煙霧法或者噴霧法防治。因為菌核病是通過空氣傳播的,要從它的傳播途徑遏制。藥物使用10%腐黴利煙劑或者45%百菌清煙劑250G每畝煙燻一夜,或者使用50%腐黴利可溼性粉劑1500倍液兌水噴灑,以每5天預防一次,使用3次即可。

結語:病害的防治還要在管理上把關,瞭解病害發生的條件,從根本上防治病害的發生。在育苗上要以培育壯苗為標準,好的幼苗可以有效的防治病害的發生。


猴哥的小菜園


黃瓜菌核病寄主範圍廣,除危害黃瓜外,還可危害番茄、甜(辣)椒、茄子、豌豆、馬鈴薯、胡蘿蔔、芹菜及多種十字花科蔬菜,主要發生在中管棚和連棟大棚保護地栽培的黃瓜上。

菌核發病部位和症狀:

1、危害症狀黃瓜菌核病主要危害莖基部和果實,也能危害莖蔓和葉,在黃瓜苗期至成株期均可發生。莖染病,發病部位主要在莖基部和莖分杈處,發病初始產生水浸狀斑,擴大後呈淡褐色,病莖軟腐縱裂,病部以上莖蔓和葉凋萎枯死。

2、溼度高時病部長出一層白色棉絮狀菌絲體,受害後莖稈內髓部受破壞,發病末期腐爛而中空,剝開可見白色菌絲體和黑色菌核。菌核鼠糞狀,呈圓形或不規則形,早期白色,以後外部變為黑色,內部白色。果實染病,發病初始在幼果臍部呈水浸狀腐爛,果表長白色棉絮狀菌絲並形成黑色粒狀菌核。葉片染病,初呈水浸狀斑,擴大後呈灰褐色近圓形大斑,邊緣不明顯,病部軟腐,併產生白色棉絮狀菌絲,發病嚴重時產生黑色鼠糞狀菌核。

菌核病防治措施

一、種子處理播種前在50℃溫水中浸種10分鐘,立即移入冷水中冷卻,晾乾後催芽播種,即可殺死混雜在種子中的菌核。

二、清理田園及時打掉老葉和摘除留在果實上的殘花,發現病株及時拔除或剪去病枝病果,帶出棚外集中燒燬或深埋。收穫後徹底清除病殘體,深翻土壤,防止菌核萌發出土。

三、茬口輪作與水生蔬菜、禾本科及蔥蒜類蔬菜隔年輪作。

四、加強管理合理密植,控制中管棚和連棟大棚保護地栽培棚內溫溼度,及時放風排溼,尤其要防止夜間棚內溼度迅速升高,這是防治本病的關鍵措施。注意合理控制澆水量和施肥量,澆水時間放在上午,並及時開棚,以降低棚內溼度。特別在春季寒流侵襲前,要及時加蓋小拱棚塑料薄膜,並在棚室四周蓋草簾,防止植株受凍。

五、苗床定期適時用藥防治秧苗移栽前一定要做到帶藥移栽,不移栽病、弱苗,從嚴控制秧苗帶病移栽。

六、土壤消毒每平方米用50%多菌靈粉劑8~10克,與幹細土10~15公斤拌勻後撒施,消滅菌源。

七、化學防治在發病初期開始噴藥,每隔7~10天噴1次,連噴3~4次,重病田視病情發展,必要時應增加噴藥次數。藥劑可選用43%好力克懸浮劑2000~3000倍液(每畝用藥量40~50克)、50%速克靈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每畝用藥量100克)、50%撲海因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每畝用藥量100克)、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800倍液(每畝用藥量125克)、70%甲基託布津1000倍液(每畝用藥量100克)等。

變溫管理是培育壯苗和豐產的關鍵

1、從播種至出齊苗以28~32℃較好,出齊苗後適當通風,降低溫度,白天溫度保持在25~30℃,夜間保持在20℃左右,防止溫度過高,溫差過小,造成下胚軸生長過長形成高腳苗。

2、定植前3~5天,加大通風量煉苗,白天23~28℃,夜間15~20℃,以增強幼苗的抗逆能力。春保護地定植初期,密閉溫室或大棚,儘量保持較高的地溫和氣溫,促進發根緩苗。定植5~7天后,根據天氣情況適當放風,白天保持25~33℃,不能超38℃。3、夜間不應低於13℃。進入開花結果期後,應保持儘量大的晝夜溫差,既可提高產量,又可提高瓜條的商品性狀和品質。在後期遇到極高溫時,可以採取覆蓋遮陽網降低溫度。夏秋栽培則應注意播種後的高溫天氣。


末農


保護地栽培黃瓜,易發生黃瓜菌核病,該病是一種土傳病毒,主要經土壤進行傳播,黃瓜幼苗、成秧均可發病,黃瓜被感染後,會發生爛果,嚴重會使秧苗枯死,該病危害黃瓜外,還會危害苦瓜,絲瓜,西瓜、茄子、芹菜,白菜等多種蔬菜。

一、症狀識別;

黃瓜菌核病主要危害植株的莖蔓和果實;植株莖蔓染病後,會出現水漬狀斑,擴散後變成褐色呈軟腐狀,皮層縱裂,病故以上的葉、蔓調謝、枯死;果實染病後,從果實頂端殘花部開始發病,據兒像瓜果不擴展,發病後期果實開始腐爛;發病的部位,均會發生白色棉毛狀菌絲或黑色鼠糞狀菌核。

二、發病規律;

黃瓜菌核病是由真菌核盤菌侵染所致;菌核病病菌主要在土壤中越冬、越夏,也可通過種子帶菌傳染髮病;適宜環境下會萌發長出子囊盤,只能盤會放散出子囊孢子,孢子隨氣流進行傳播,侵染衰老的花瓣和葉片,長出菌絲後危害果實;Robin的花朵落在植株的莖葉上與認識接觸發病,重複侵染使病害流行;植株根莖基部發病,多是由菌絲體直接接觸致使病害發生;溫度範圍在15至20℃、空氣溼度在85%以上適宜該病發生;另外,重茬種植、澆水過量、通風不良,黃瓜發生凍傷都易引發該病發生。

三、防治方法;

1、土壤處理;黃花收貨後要徹底清掃田間的病株、雜草以及雜物,深翻土壤將軍和埋入深土層中,你也可以在下地利用陽光進行土壤高溫消毒,發生病害的農田夏季用水徹底澆透,可促使菌核腐爛;黃瓜定植前每畝用50%腐黴或異菌脲可視性粉劑1.5kg,拌入20kg的過篩細土,攪拌均勻後耙於土壤中;

2、種子處理;挑選優質抗病性強的種子,播種前用10%食鹽水浸種兩至三個小時,然後放入50℃的溫水中浸泡15分鐘,可以有效殺死混雜在種子中的病菌,經過催芽後再進行播種。

3、藥劑防治;病害發生時可用45%菌清煙劑每畝250克。等用量燻煙防治;或用5%萊菌克可溼性粉劑兌水配製800倍液、70%甲基硫菌靈可溼性粉劑兌水配製600倍液噴霧防治,每十天噴霧一次,連續噴施三次,視病情防治效果,可適當增加施藥次數。

歡迎大家留言,一起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