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你覺得金庸先生偉大在哪裡?

小說工中號一貓朵


謝“小說工中號一貓朵”邀請。

個人淺見,金庸先生的成就,體現在他的作品中。

對,就是他創造的那個汪洋恣肆、宏大壯觀而又動人心絃的武俠世界,“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這副金庸自撰的對子,不僅囊括了他最主要的武俠小說,還概括了他這些小說共同的氣質和風格。任何一箇中國人讀了這樣的句子都會心領神會,油然而生一種融合了浪漫、奇幻、大氣、豁達、豪邁的情感。與這種情感相聯繫的,就是很多中國人能夠意會卻難以言傳的一種理想意境。

金庸的武俠世界,把我們這種理想意境具象化了。這是一種開創性的偉大。

1.開創了一種全新的文學題材,創造了一個嶄新的江湖世界。

說起金庸,一般人都知道,他是寫武俠小說的。而武俠小說這種題材,在金庸之前就出現了。短篇的有古代的志怪小說,比如《聊齋》就有不少俠客誅妖的故事,最著名的莫過於《聶小倩》裡的燕赤霞,據說繼承的還是唐朝虯髯客的形象。長篇的呢,有著名的《三俠五義》,也是成書於清代。此書被認為是古典武俠小說開山之作,此後的武俠小說,大多脫離不了這種章回小說的窠臼。

像民國時期湧現了一大批武俠小說,比如平江不肖生的《江湖奇俠傳》、王度廬的《臥虎藏龍》、還珠樓主的《蜀山劍俠傳》等等,但形式上還是沿襲舊式章回體小說的句式和格式,內容上也依然按部就班,書中的武俠世界,大多可以在現實“走江湖”的人群中找到相對應的影子。

但金庸寫的武俠不同。

他的武俠,號稱“新派武俠”,雖說在他之前有梁羽生,在他之後有古龍,但要說新派武俠第一人,我覺得無疑還是金庸。

既然叫“新派”,就說明是創新。至少在形式上,金庸小說的語言脫離了舊式章回體小說的味道,雖然還是分章回,但每一章的標題也和過去那種舊式小說大相徑庭,讀起來非常有意境和美感。

內容方面就更是完全突破以往的框架了。用畫面感來形容的話,舊式武俠小說的故事就像以前的邵氏電影呈現的那樣,服裝簡樸,場景簡單,人物的舉手投足更是很寫實,一招一式都清清楚楚有跡可循。金庸的就不同了,那種飄然世外的仙氣、那種手到拈來的寫意、那種超出想象的奇詭,都讓人耳目一新,難以釋卷。

(金庸新派武俠和舊式武俠的意境對比)

這是一種舊式武俠沒有的充滿想象力的美感,後來的古龍將這一點發揮到極致。但金庸並沒有這麼極端,他筆下的世界既宏大又能自洽。他創造的武俠江湖,明明是虛構的存在,但卻儼然是一個周密的體系,不僅細節豐富,邏輯通暢,而且有著自己的歷史傳承和環境背景,這歷史和環境還跟真實的歷史環境融合得天衣無縫。

可以說,金庸的筆下創造的是一個讓人心嚮往之的理想國度,在這裡既有現實中難覓的快意恩仇,又不會顯得空中樓閣無所依託。

這是一個前所未有的嶄新的武俠世界,比以往的紀實風格江湖敘事美妙得多。難得的是,裡面構築了完整的規則、歷史和體系,使得這個嶄新的世界彷彿就在現實中令人信服地存在。

2.將舊式不入流的武俠小說提升到國民文學的地位。

金庸創造的新派武俠,不再是為了武俠而武俠。我們從中既能看到武的精妙,更能看到俠的奧義。金庸小說大多擁有一個可以考據的歷史背景,還有不少真實存在的歷史人物,虛虛實實之中,金戈鐵馬的歷史煙雲就從書中瀰漫而出。但不同於一般歷史書的枯燥,金庸的武俠小說很好看,因為他是從虛構的江湖世界來寫歷史。而這個虛構的世界,比真實的背景精彩得多:人物靈動瀟灑,個個都是常人不能匹敵的俠客能人,所以他們的人生,就是我們只能仰望的那種不平庸。

但即使是這樣的不平庸,仔細看,還是能看出與常人世界無異的各種苦痛束縛。從這個曼妙的武俠世界透出的,不僅是歷史煙雲的一些痕跡,還有古往今來不變的人生難題。所不同的是,因為書中的人物比一般人厲害一些,所以他們經歷的人生波折、情緒起伏就比一般人更清晰凌厲。

理想與現實、真實與虛構、廟堂與江湖、出世與入世……金庸筆下的世界是一面鏡子,每個人在裡面看到的,都是自己曾經經歷過和曾經想象過的,而且既有現實的映照,又有理想的描摹。細節歷歷在目,情節環環相扣,世道人心掩藏在風雲變幻的故事中,讓人讀起來既有共鳴又有啟發,最重要的是還相當好看。

於是這樣的武俠小說,人人愛看,而且可以很自豪地看,不會擔心有格調低下之嫌。這是舊式武俠小說從未達到過的地位。即使是在民國時期武俠奇情小說大行其道的時候,“鴛鴦蝴蝶派”的烙印還是決定了這種文風的作品有點難登大雅之堂的感覺。

金庸的小說把武俠小說變成光明正大、令人驕傲的讀物和收藏,我想,用“國民文學”來形容也不過分。這樣的成就,已經足夠算偉大了吧?

3.很好地融合了思想的深刻和閱讀的輕鬆,讓文學作品的雅與俗達到一個美妙的平衡。

如上所述,金庸創造的新武俠,無論是故事的精彩和框架的宏大,還是思想上的高遠和深邃,都遠遠超過了舊式武俠。人們在金庸的小說裡讀到的不僅僅是令人眼花繚亂的武林紛爭,更是一種潛移默化的俠義精神。這種精神,恰好和國人集體潛意識中的家國情懷相吻合,所謂“俠之大者”,到金庸這裡就有了具體的展現。

所以,從思想性來說,金庸的武俠小說已經脫離了一般通俗文學的限制,算得上是高水準的文學作品了。

但是,和那些晦澀難懂的純文學作品又不一樣,金庸小說的可讀性非常強,沒有誰會在開始讀金庸之後讀不下去的吧?大概只有愛不釋手的。從這一點來說,金庸的小說又還是實打實的通俗文學。

所以,金庸用他的新武俠,打造了一個美妙絕倫又令人信服、同時還充滿正能量的俠義江湖,將一般文學作品難以融合的雅和俗巧妙地融為一體。這樣的寫作高度,也是沒幾個人能達到的。

參見之前的相關問答:

《最讓你難忘的小說有哪些?》

以上是頭條號“海闊天空詩酒花”的回答。歡迎在今日頭條APP關注“海闊天空詩酒花”,圖文、問答、視頻,海闊天空隨便聊。


海闊天空詩酒花


金庸是中國當代著名的武俠小說作家,一生中創作了十多部武俠小說,用一句詩來概括: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每一個字就代表了一部小說。上世紀80年代後,金庸的小說風靡中國大陸,兩岸三地都掀起了一股“金庸武俠風潮”,至今影響力仍在,一度影響了幾代中國人。

我認為,金庸的小說是恰逢其會,80年代中國大陸剛剛改革開放,思想解凍,社會秩序重歸於平靜,人們對待文學有種莫名的狂熱,文學迎來了黃金髮展時期。金庸的小說就是在那個年代引進中國大陸的,成為了普通老百姓的重要精神食糧之一。當然,隨著中國對外開放的程度越來越高,金庸的粉絲早已遍佈全球,金庸的小說已被多個國家引進。至今,還有許多專家、學者專門研究金庸的小說,形成了一門“金學”。

我個人認為,金庸的偉大在於:

1.金庸創作的經典武俠小說卻永遠地留給了世人,無論是紙質小說還是被拍成的影視劇,都散發著永恆的藝術魅力,成為人們的重要精神食糧。

2.金庸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研究與認知,廣泛而有獨到的闡述與理解,在他的小說中隨處可見儒釋道三教,書法,繪畫,美食,中醫,民俗、歷史等等知識。

譬如在《神鵰俠侶》中,金庸便著重描寫了王重陽創立的全真教派,並且還特意設定了一個情節:讓一個小道士尹志平侵犯女神一般的小龍女。這樣的一個情節設定,有沒有隱含對全真教派的批判呢?要知道王重陽祖師創立的全真教不同於正一教,全真教是提倡出家修行的。也許,在金庸看來真正的修行並不一定要出家,豈不聞“大隱隱於世,小隱隱於山”?

修行首先修的是心啊。如果一個人存心不正,即使在道觀中修行,隔絕於塵世,但是也容易修出問題,甚至走火入魔。與之對應的,金庸還描寫了一個世外高人,那就是隱居在桃花島的黃藥師。他何嘗又不是在修行呢?

此外,這本小說還通過描寫南帝段智興,引入了佛教的知識。而儒家的文化就更不用說了,隨處可見。甚至對於儒家的闡述,還通過黃藥師之口表達了金庸的思考,最典型的一段就是黃藥師說的“鄰家焉有兩隻雞?”批判儒家思想的虛偽與不切實際,充滿理想主義。

可見金庸是很博學多才的。而且能夠將這些知識融匯在小說中,讀來不覺絲毫的違和,反而讓人感覺學到了很多東西,又生動有趣,這就是金庸小說的成功之處,魅力之所在吧。

3.金庸小說的另外一個重要特色就是通過刻畫鮮明生動的形象,比如令狐沖,張無忌,韋小寶、楊過等人,給中國通俗文學留下了經典的角色,成為文學藝苑中另類的奇葩存在。這些角色都有血有肉,有骨有筋,至今仍然是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在此,不展開鋪敘。

因為金庸創作的武俠小說聞名世界,金庸也被戲稱為“金大俠”。甚至還形成了專門的“金學”,有人專門去研究金庸的小說。由此可見,金庸的綜合文學素養是很高的。

總之,金庸以畢生之力創作十幾部武俠小說,成為了中國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個人認為,金庸的偉大,不僅偉大在他創作的小說中,更在於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發揚光大,我們都應當向他學習。








青山居士說


金庸先生不光是武俠的造夢者,還是無可比擬的大師,他讓我們相信如今世界上還是有人能寫出中國人的精神世界,他的小說中夾雜著中國的歷史洪流,附帶著民族堅毅不屈的性格,讀之如飲烈酒,細細品之也能更近一步天地,他的作品不光是江湖打鬥,腥風血雨,真正懂金庸的人,都覺得這些只是旁枝末節,他的小說有兩點最為優秀。

一是光怪奇絕的想象力,段譽無意闖入琅嬛福地遇到神仙一樣的雕像,張無忌從猿猴的肚子中得到九陽真經,楊過跟隨神鵰發現劍冢,這些寫奇遇的套路各不相同,不似現在網絡小說千篇一律,誰又敢寫丐幫幫主幫契丹平定叛亂,南宋傻小子為成吉思汗立下汗馬功勞,元末明初就有人到達北極,一個江南小廝居然跟康熙帝稱兄道弟,金庸在極不合理之處寫出極為動人的情節,這不但需要一流的文史功底還需要超乎常人的創造力,金庸都做到了而且很出色

 

二是文學筆法,金庸的人物描寫除曹雪芹外無人可比,這不是一個粉絲的吹捧,而是客觀事實,喬峰的出場就是如此,作為金書第一男子,剛出場就征服了所有讀者,《倚天屠龍記》對於朱元璋與陳友諒的描寫,當真是寥寥數筆,盡顯英雄本色,寫屠龍刀“無聲無色,神物自晦“,倚天劍”寒芒吞吐,電閃飛星“你瞬間就能感覺到其令人著迷之處,這些感覺你只有看書的時候才有,這就是金庸小說比其改編的電視劇更好的地方,《天龍八部》與《雪山飛狐》入選教材,這也說明了大眾對他的認可。

 

金庸迷遍佈華人世界,其中影響最大就是鄧小平和馬雲,鄧公是剛開始小說在明報連載的時候就讓人從香港捎回來看,香港迴歸前夕,政府需要會見一些香港政治界與文化界的名人,第一個會見的就是金庸,鄧公還親自為金庸點過煙。馬雲是金庸最有錢的粉絲,眾所周知,馬雲的自號風清揚,而且公司創立之初,馬雲就說公司每一個人都要有一個武俠小說中正面人物的花名,他的繼任者張勇花名逍遙子,還有很多例如北大教授孔慶東,諾貝爾獎獲得者莫言等。

 

金庸與梁羽生,古龍齊名,梁羽生是他武俠創作路上的引薦人,古龍是金庸的忘年交,但是梁羽生小說在描述歷史之時文筆繁冗,古龍述說江湖浪漫又極精簡,金庸結合二人之長,其中射鵰三部曲,《笑傲江湖》《天龍八部》《鹿鼎記》這幾部是後世很難超越之作,連《白馬嘯西風》《雪山飛狐》這幾個短篇都寫的極其動人,金庸還有一個能力在當時也是一絕,就是寫社評,他的社評從對娛樂新聞的見解和政治局勢的判斷極為出色,當時在明報之中武俠小說與社評是兩個最大的賣點。






h善若水


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金庸。

金庸先生定義了“俠”,已然成為一箇中華民族心中共同的文化符號。

曾經金庸老先生寫過多少經典名句呀,收集一些金庸老先生一些經典語錄:

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 ;恨不知所終,一笑而泯。《笑傲江湖》

紅顏彈指老,剎那芳華,與其天涯思君,戀戀不捨,莫若相忘於江湖。《天龍八部》

(東方不敗)遇到你,我的心像跌入深深的湖水。《笑傲江湖》

情之為物,本是如此,入口甘甜,回味苦澀,而且遍身是刺,你就算萬分小心,也不免為其所傷。多半因為這花兒有這幾般特色,人們才給它去上這個名兒。《神鵰俠侶》

你瞧這些白雲聚了又散,散了又聚,人生離合,亦復如斯。《神鵰俠侶》

你瞧這些白雲聚了又散,散了又聚,人生離合,亦復如斯。《天龍八部》

相遇不能相知是痛,相知而不能相愛也是痛;我知道,可能有一天你會忘了我,你會海闊天空、雲淡風輕;但是我做不到,我只會萬箭穿心。《笑傲江湖》

世上最寶貴之物,乃是兩心相悅的真正情愛,決非價值連城的寶藏。《雪山飛狐》

情深意真,豈在醜俊,千山萬水,苦隨君行。《書劍恩仇錄》

沐春風,惹一身紅塵;望秋月,化半縷輕煙。顧盼間乾坤倒轉,一霎時滄海桑田。方曉,彈指紅顏老,剎那芳華逝。《天龍八部》

天地四方為江湖,世人聰明反糊塗。名利場上風浪起,贏到頭來卻是輸。《俠客行》

你樣樣都好,樣樣比她強,你只有一個缺點,你不是她。《天龍八部》

情之為物,本是如此,入口甘甜,回味苦澀,而且遍身是刺,你就算小心萬分,也不免為其所傷。 《神鵰俠侶》

驚世駭俗的愛情總是要付出許多代價。 《神鵰俠侶》


水三章


金庸領袖武俠行,後有古龍梁羽生。

一飆誠能動今古,我輩芸芸實難從。

有道是,為人不識陳近南,就稱英雄也枉然。這句詩也可套在先生身上,喚作:為人不曾讀金庸,枉過青春前半生。金庸的價值會因時間的沉澱而愈發厚重發光。他和他的作品當然具偉大意義,就像你沒讀過魯迅,但魯迅依然偉大,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泰山北斗般存在,不會因部分人的無視而消失。南開大學陳洪教授有個評價很中肯,說金庸作品是五百年後水滸傳。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數百年。武俠小說終於在金古梁三大師手中煥發新光輝,尤其是金庸作品,一洗舊派作品沉滓,集新派之大成,其偉大之處,我看就在以下三點:

一,打通雅俗。上至高官巨賈下到販夫走卒都有他的讀者。各階層的不同個體都可以從他的作品中取其所需。他一手把武俠小說從通俗小說領域推到雅俗共賞的高度,而金學的出現標誌著他的作品已邁進雅文學的門牆。這與當初作為手抄本流傳的《紅樓夢》,命運何其相似。

二,足可問道。金庸的作品,有著人生的大關懷,歷史的大悲憫,哲學的大思辯。這是他文學史上的貢獻。問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王霸雄圖,血海深恨,盡歸塵土!佛道儒三教的人生境界,在他的作品中遍地開花。而為人處世的日常細節也見證著道德的力量,比如光明頂無忌與少林僧較技時的示好等。這是其他同行所鮮著墨的佳處。

三,創新稱王。十五部作品,見證金庸的寫作歷程。金庸杜絕雷同和重複,這是高出古梁兩大師的。射鵰之前,還盡著舊式武俠的痕跡,射鵰一出,空前絕後,大師位定理所當然。郭靖還是傳統意義上的俠,到楊過這兒,便情聖如斯人本位的色彩加重。喬峰的悲劇更是古今中外所有阿喀琉斯式英雄共同的命運。而以韋小寶這一反俠形象的誕生,則宣告了金氏武俠的終結。


手機用戶詩意棲居


金庸先生十五部小說“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再有《越女劍》,給大家描繪了一個江湖,一個“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的俠義江湖。

但是,金庸的小說雖然情節構思巧妙,但是也不脫武俠的框架,底層奮鬥後的小人物功成名就後退隱江湖,逍遙快樂去了,從此不過問江湖事,留給後來者再一次重複以前的故事。

直到出現了《射鵰英雄傳》,郭靖這個人物,才真正的讓金庸先生不同於以往其他的小說家,而是立意更高、人性關懷更多,發出了人生之問。這些打打殺殺所為何事?學武則是為了什麼?人為什麼活著?在沒有想明白這些之前,郭靖縱然武藝高強也不再出手。

笨頭笨腦的郭靖自然想不出來一個道理,但是作者借用丘處機之口,說出了一個質樸的道理:大丈夫立於天地之間,鋤強扶弱,意在為天下蒼生。即達到“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思想。

長春真人丘處機在討論當時武林四絕時,出口即是讓人震驚:“黃藥師行為乖僻,雖然出自憤世嫉俗,心中實有難言之痛,但自行其是,從來不為旁人著想,我所不取。歐陽鋒作惡多端,那是不必說了。段皇爺慈和寬厚,若是君臨一方,原可造福百姓,可是他為了一己小小恩怨,就此遁世隱居,亦算不得是大仁大勇之人。只有洪七公洪幫主行俠仗義,扶危濟困,我對他才佩服得五體投地。”

只為自己活著,不過人生一個過客,於人無意,即使再大的才能,也不過個人而已,無法達到聖賢的地步。

自此郭靖頓悟,終成一代大俠,一個“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震鑠古今的大俠!

也成就了金庸先生的偉大之處。一句“俠之大者為國為民”正是對“為生民立命,為萬世開太平”的最佳註釋!





北望大坡灘


金庸(1924年3月10日—2018年10月30日),本名查良鏞,生於浙江省嘉興市海寧市,1948年移居香港。當代武俠小說作家、新聞學家、企業家、政治評論家、社會活動家,被譽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1][2][3]

1944年,金庸考入重慶中央政治大學外交系。1946年秋,進入上海《大公報》任國際電訊翻譯。1948年,畢業於上海東吳大學法學院,並被調往《大公報》香港分社[4]。1952年調入《新晚報》編輯副刊,並寫出《絕代佳人》、《蘭花花》等電影劇本。1959年,金庸等人於香港創辦《明報》[5]。

1985年起,歷任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政治體制小組負責人之一,基本法諮詢委員會執行委員會委員,以及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委員。1994年,受聘北京大學名譽教授[6]。2000年,獲得大紫荊勳章。2007年,出任香港中文大學文學院榮譽教授[4]。2009年9月,被聘為中國作協第七屆全國委員會名譽副主席[7][8];同年榮獲2008影響世界華人終身成就獎[9]。2010年,獲得劍橋大學哲學博士學位[2]。

2018年10月30日,金庸在香港逝世,享年94歲。[10]入圍感動中國2018候選人物。[11]

中文名

查良鏞

外文名

Louis Cha

別名

金庸(筆名)

國籍

中國

民族

漢族

人物關係

林樂怡

妻子

查傳訥

女兒

查傳詩

女兒

查傳倜

兒子

查傳俠

兒子

朱玫

前妻

杜治芬

前妻

徐祿

母親

徐志摩

表哥

回顧金庸的一生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進入江湖

熱點關注

人生離別 少年離家、頂峰封筆、別父喪子、紅顏摯友,金庸生命中的十次離別

2018年10月30日,金庸先生在香港辭世,享年94歲。人的一生,註定是一場漫長的告別,而在終極別離到來之前,金庸先生也已經歷了無數次人生別離。...

TA說2018-10-31

人物經歷

1924年3月10日,金庸出生在浙江省嘉興市海寧市袁花鎮[12] [1] [13] ,祖籍江西婺源(古徽州)。[2] 家世系浙江海寧查氏,其家為書香門第,金庸本人是查升之孫查揆的後裔[3] 。

1929年5月入讀家鄉海寧縣袁花鎮小學。1937年(另一說1936年),金庸從袁花龍山學堂(現袁花鎮中心小學)畢業,同年考入嘉興中學(現嘉興一中),離開家鄉海寧。[2]

1938年,日軍攻到浙江,嘉興中學千里南遷至麗水,金庸進入省立聯合中學初中部。[2]

1939年,讀初中三年級的金庸與同學合編了一本指導學生升初中的參考書——《給投考初中者》。這是此類型書籍首次在中國出版,也是金庸出版的第一本書。[2]

1941年,因在壁報上寫諷刺訓導主任投降主義的文章《阿麗絲漫遊記》被其開除,校長張印通介紹他轉學去了衢州。1942年,自浙江省衢州中學畢業。[2]

1942年,自浙江省衢州中學畢業,1944年考入重慶中央政治大學外交系,因對校內學生黨員行為不滿而向校方投訴,反被退學。後在中央圖書館掛職,閱讀大量書籍。[2]

共3張

金庸

1945年抗戰勝利後返鄉,曾在杭州《東南日報》暫任外勤記者。

1946年,赴上海東吳大學法學院法律學系插班修習國際法課程,同年秋天金庸進入上海《大公報》任國際電訊翻譯[14] [15] 。

1948年,畢業後調往《大公報》香港分社[16] 。

1950年,《大公報》所屬《新晚報》創刊,金庸調任副刊編輯,主持《下午茶座》欄目,也做翻譯、記者工作,與梁羽生(原名陳文統)一個辦公桌,寫過不少文藝小品和影評(筆名姚馥蘭和林歡)。[2]

1955年,在《大公報》與梁羽生、陳凡(百劍堂主)開設《三劍樓隨筆》,成為專欄作家。並在同年首次以“金庸”為筆名擬寫首部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2]

1956年,在《香港商報》全年連載《碧血劍》。1957年,進入長城電影公司,專職為編劇,寫過《絕代佳人》、《蘭花花》、《不要離開我》、《三戀》、《小鴿子姑娘》、《午夜琴聲》等劇本,合導過《有女懷春》、《王老虎搶親》(所用筆名為林歡)。[2]

1959年,金庸等人於香港創辦《明報》,後來推出包括《明報晚報》、《明報月刊》和《明報週刊》、及馬來西亞《新明日報》系列報刊,金庸還成立了明報出版社與明窗出版社。[17] 同年在自辦的《明報》上連載《神鵰俠侶》。


雞毛蒜皮的事


金庸先生的小說中夾雜著中國的歷史洪流,附帶著民族堅毅不屈的性格,讀之如飲烈酒,細細品之也能更近一步天地,他的作品不光是江湖打鬥,腥風血雨,更多的是傳遞著一個時代的情懷。

郭靖黃蓉、楊過小龍女、令狐沖任盈盈、喬峰段譽、東邪西毒等等,一個個性格鮮明的人物,也豎立了一部部經典相傳的武俠小說,他構造了一個全中國人都認同的武俠世界,所謂的“江湖”。“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這是金庸先生留給時代最好的禮物,他賦予每一部武俠以生命,在這個世界上創造了傳奇。

從他對江湖世界的架構,足可見老先生知識廣博,包括對歷史的瞭解非常精湛,特別是元明時期和清代,這點從他的小說當中可以看到,從他的談吐當中也能看到他對文學、歷史、哲學、思想的造詣。而如果沒有深厚的傳統人文的功底,金庸先生不可能對社會問題那麼關注,參與度那麼高,更不能寫出那麼多能夠流傳千古的武俠小說。我們中國傳統的仁義禮智信裡面首先講到的是仁,他的仁愛精神和他的俠肝義膽都能在小說塑造的人物中體現出來。


鮮花和陳皮


越長大越感覺金庸先生,博學多才,知識龐雜。歷史及其它不提,單人物名字就很妙。

喬峰及父親蕭遠山,喬本就有偽裝,喬裝的意思,而遠處的山就是峰,峰就是人看的遠處的山。不知道這爺倆算不算一個名字。

令狐沖任盈盈這對。年女即陰陽。衝有空虛,謙虛的意思。盈有溢,滿的意思。道家聖人老子有語:大盈若衝。

嶽不群。君子群而不黨,小人黨而不群。當然還有其它有趣的。


給老婆做飯吃


偉大在在被鋼筋水泥混凝土保衛包圍的城市裡,在絕大多數成年人的貧乏精神裡,創造了一位位氣蓋雲天的英雄,一幕幕跌宕起伏的劇情,一個個神仙眷侶般的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