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愛學習、成績不好,別急著責怪孩子,父母要從自身找原因

泰曼·約翰遜有過這樣一句名言:成功的家教造就成功的孩子,失敗的家教造就失敗的孩子。家教對於孩子影響,可謂在方方面面都起著影響作用。比如很多孩子不喜歡學習,這也是很多孩子的通病,貪玩、注意力不集中等等。但是我們會發現,學習不好的孩子通常跟家庭環境教育有著不可分割的作用。所以我們不要單純的從表面看到孩子學習不好,要試著去從中分析下,是不是父母自身的一些原因導致了孩子這樣。

如果我們把學習不好的孩子單拎出來採訪,問問他們為什麼學習不好,自己覺得學習不好的原因是什麼。會有一大半孩子可能會說,“我就是不會學習”,“不是學習的那塊料”等等。看著理直氣壯,其實也能看出來孩子其實更深處是隱藏著對學習的不自信。

除了孩子對自身學習的不自信之外,像厭惡學習,由於學習跟父母關係鬧得很僵的孩子也不在少數。那麼孩子到底是怎樣產生這些負面情緒的呢?


孩子不愛學習、成績不好,別急著責怪孩子,父母要從自身找原因


家長的哪些行為引起孩子這些負面情緒呢?


1.父母的言行影響孩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小孩子在剛開始還對外界世界懵懂的時候,關於語言和行為上的一些舉動很多都是在模仿大人。除此之外,我們都聽說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名言,所以如果家長舉止言行不一,有一些不好的行為,孩子長期在這樣的氛圍薰陶下也比較容易造就相似的舉動。

有的父母的悲觀情緒就比較多,對自己沒自信,對孩子也沒自信。不要說孩子相信自己能夠學習成績變好,很多家長都不會相信自己的孩子能學習好。連家長平時表達的語言都這樣悲觀,孩子也會走入到這種情緒中,覺得自己根本不行。


孩子不愛學習、成績不好,別急著責怪孩子,父母要從自身找原因


2.把自己的期望強加在孩子身上

這是現在很多家長的通病。“我沒上過的大學,沒得到的工作,沒過上的生活,我的孩子就一定要去實現”,這些想法相信在很多家長腦海中出現過。可是父母卻忘了,一切的本體是孩子自己,你愛的並非他愛的,你願意的也並非是他願意的。一切強加在孩子身上的期望,不過是大人的自私罷了。

有時候大人把自己的期望加到孩子身上且強烈要求孩子實現時,當孩子一旦達不到,家長情緒失控,孩子也會心理崩潰,這樣帶來的結果就是——孩子想要逃離家長的身邊,與家長唱反調。所以興趣學習容易變成厭惡學習。


孩子不愛學習、成績不好,別急著責怪孩子,父母要從自身找原因


家長應該如何做?

“教育孩子如育花,精心澆水、施肥、呵護,方能成功。但事實上並不是所有人都能養好花,不懂得就要向別人請教,學習養花的經驗與藝術”,舒天丹的教育點醒了家長,雖然我們不一定做到最優秀,但是作為家長,一定要不斷反省學習,在教育這條路上不斷的提高自己。


1.家長放鬆心態

所謂“放鬆心態”不是讓我們撒手不管,也不上心了。而是不要一直緊繃著關於孩子學習的心態,孩子這次做的好,予以表揚獎勵,做的不好也不要一下子有不得了、完蛋了這種糟糕心情。把心態放平,所謂不驕不躁,我們要學習這種心態境界。當父母把心態放鬆下來,就會發現,孩子還有很多東西是你之前沒有注意到的。比如孩子的真正興趣愛好是什麼,對什麼是有些天賦的,是怎樣的脾氣秉性,注意到我們之前沒注意到的東西。


孩子不愛學習、成績不好,別急著責怪孩子,父母要從自身找原因


2.父母不事事對比

很多父母都很愛比來比去,我們常常就聽父母說,你看誰誰家的孩子之類的,將自己的孩子跟更優秀的孩子相比。把自己孩子不足的地方跟別人的長處相比當然怎麼比都比不過了。所以沒有必要事事都去這樣較真,愛對比的往往會讓父母變得更加焦慮。

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閃光點,亦有不同的成長軌跡,有的孩子啟蒙晚,有的孩子比較內向安靜,這些看起來不像優秀孩子的特徵,並不能說明什麼。做父母的,少一些對比,也能保留孩子的自尊心和信心。


孩子不愛學習、成績不好,別急著責怪孩子,父母要從自身找原因


3.幫助孩子解救悲傷情緒

對於我們之前曾打壓過孩子的種種,孩子已經有時候產生了悲傷情緒,我們也不要害怕。很多父母可能在孩子悲傷的時候說,“沒事想開了就好了”之類的,可事實是,如果想開很容易,孩子也不至於總是陷入進去了。這個時候,孩子是需要父母的一個指引的,幫助他們從這種悲傷情緒中拯救出來。


首先父母要關心孩子,孩子的情緒、行為是不是悲觀的有異常的,父母一定要及時的瞭解到。當孩子一旦產生了悲傷情緒,接下來就是想辦法跟孩子多溝通接觸,聽聽孩子說的話,想辦法安撫情緒。在安撫情緒的時候,父母要有耐心,勸導孩子能表達出自己的心情,並且還能聆聽孩子所說的話,並給予應有的尊重。之後父母應該去做的,就是根據孩子所說的這些,多給孩子舉一些例子,跟孩子說明白,引導孩子從失落情緒中走出來。


孩子不愛學習、成績不好,別急著責怪孩子,父母要從自身找原因


4.給予鼓勵、肯定孩子

缺乏自信的孩子,肯定是很少在領域裡做到優秀的孩子。這個時候,我們可以讓孩子去做一些容易的事情,容易的事情就比較容易做到。當孩子做到後,父母就要給予適當的鼓勵。就這樣從一件一件小事上去積累,鼓勵,讓孩子慢慢地積累自信心。


在平時,孩子可能沒有做到最好,但是若是有進步,也可以適當的鼓勵指引,讓孩子有一個正確的認識,看到自己的進步。信心是慢慢拾起來的,父母的一些“小心機”恰恰就能幫助孩子重拾自信心。


孩子不愛學習、成績不好,別急著責怪孩子,父母要從自身找原因


作為一名父母,我們首先要相信自己的孩子,相信自己的孩子可以成功,可以在某件小事上有卓越優秀的地方。因為只有父母相信,孩子才會相信。所以你看,孩子的成敗與否,很多都跟家長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希望每一個父母,都能通過自己的親身教導,教育出一個陽光、優秀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