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對於春夏秋冬四季各有別稱,能一一列舉這些別稱麼?

學而時


古人,尤其是古代文學家,他們的心裡一定有一片浩瀚的宇宙,不僅能把自己的情緒優美動人的表達出來,還能把身邊的景象賦予各種雅稱,生活情調可見一斑。

《爾雅·釋天》中有“春為青陽,夏為朱明,秋為白藏,冬為玄英”。除此之外,春夏秋冬還有哪些別稱呢,整理了一下並加上解釋,方便理解記憶,列舉如下。

一、對春天的別稱

1.青陽

因為春天陽光溫和明媚,令人神往陶醉,故而得名。陳子昂詩“白日每不歸,青陽時暮矣。”

2.陽春

唐代李白詩中就有“況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

3.芳春

春天草木萌動,百草新生,大地綠草如茵,繁花似錦。陸機詩“烈心厲勁秋,麗服鮮芳春。”

3.青春

春天草木青青而得名。杜甫詩“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4.豔陽

因春季陽光燦爛而得名。清代華廣生輯俗曲集《白雪遣音·豔陽春》有云“豔陽天,和風蕩蕩,楊柳依依”。

5.三春

因為春季三個月,而合成“三春”,即孟春、仲春以及季春,分別對應農曆一月、農曆二月、農曆三月。孟郊詩“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6.九春

按民間習俗,十天為一春,春季有九十天,故又稱“九春”。阮籍詩“說怪若九春,磐折似秋霜。”

7.青帝

青帝為東方之神,又稱春神,故借指春天。《尚書緯》:“春為東帝,又為青帝。”

8.蒼天

蒼,青色。春天萬物轉春,故稱。《爾雅·釋天》:“春為蒼天,夏為昊天。”

9.發生

春天草木萌發、滋長,故有此稱。唐錢起《春郊》:“東風好作陽和使,逢草逢花好發生。”

10.除以上列舉之外,春天還有“蒼靈”、“淑節”、“昭節”、“韻節”、“陽節”等諸多雅稱。

(補:在民間,人們根據節氣、農事等分別將正月稱為孟春、早春、首春、初春、上春、首陽、元陽、春王、正陽;農曆二月稱為仲春、酣春、大壯、中和、仲陽、陽中;農曆三月稱為季春、暮春、杪春、春杪、末春等。)

二、對夏天的別稱

1.長夏

長夏本指農曆六月,亦泛指夏季,是謂夏季白晝特別長。杜甫《忸村》:“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宋代張耒《夏日》:“長夏江村風日清,簷牙燕雀已生成。”

2.朱明

因夏季“氣赤而光明”,故得此稱。李白《古風五十九首》:“三春迭雲謝,首夏含朱明。”“青春流驚湍,朱明驟回薄。”

3.朱夏

因夏為朱明,後引申為朱夏。曹植《槐賦》“在季春以初茂,踐朱夏而乃繁。”杜甫《三營屋》“我有陰江竹,能令朱夏寒。”

4.朱火

古代還以五行與方位相配,《周逸書》中有“赤位,火”,赤位即南方,故夏季也稱“朱火”。陳子昂《感遇》“青春始萌達,朱火已滿盈。”

5.九夏

夏季三個月,九十天,每旬一夏,故得此稱。陶潛《榮木》“日月推遷,已復九夏。”

6.長嬴

嬴,通“盈”。謂使草木長盈者為夏,故而得名。《爾雅·釋天》“春為發生,夏為長嬴。”劉晝《新論·履信》“夏之得炎熱。炎不信,則卉木不長;卉木不長,則長嬴之德廢。”

7.三夏

農曆四月稱孟夏,農曆五月稱仲夏,農曆六月稱季夏,故而得名。《樂府詩集》“情知三夏熱,今日偏獨甚。”

8.炎節

南北朝時梁元帝《纂要》“夏天曰昊天,風曰炎風,節曰炎節。”錢起《送薛判官赴蜀》“單車動夙夜,越境正炎節。”

9.槐序

槐樹夏季開花,故而得名。明朝楊慎《藝林伐山·槐序》“槐序,指夏日也。”

(補充:夏天開花的樹很多,為什麼古人對槐樹情有獨鍾呢?據專家考證,周代朝廷種三槐九棘,公卿大夫分坐其下,後因以槐棘指三公或三公之位。由此可以看出槐樹在古人心目中的地位之高,用槐序代指夏天也就不足為奇了。)

三、對秋天的稱呼

1.秋日

漢劉禎《贈五宮中郎將》“秋日多悲懷,感慨以長嘆。”

2.秋節

漢班婕妤《怨歌行》“常恐秋節至,涼風奪炎熱。”

3.三秋

農曆七月為孟秋,農曆八月為仲秋,農曆九月為季秋,合成“三秋”,代指秋天。唐王勃《滕王閣序》“時維九月,序屬三秋。”清納蘭性德《與顧梁汾書》“天清氣朗,時值三秋。”

4.九秋

整個秋季,三個月,九十天,共分九旬,故而得名。晉張協《七命》“唏三春之溢露,溯九秋之鳴飈。”

5.金天、金秋

古代五行之說,故得此稱。唐王維《奉和聖制天長節賜宰臣歌應制》“金天淨兮麗三光,彤庭曙兮延八荒。”

6.金素

謝靈運《永初三年四月十六日之郡初發都》“述職期闌暑,理棹變金素。”李善註解:“金素,秋也。秋為金色而色白,故曰金素也。”

7.素秋

秋屬金而色白,故而得名。杜甫《秋興》“瞿塘峽口曲江頭,萬里風煙接素秋。”

8.素律

韋莊《三用韻》“素律初回馭,商飆暗觸襟。”

9.素節

歐陽修《水谷夜行寄蘇子美》“我來夏雲初,素節今已屆。”

10.商秋

古以五音(宮商角徵羽)配合為四時,商為秋。商音淒厲,與秋天肅殺之氣相應,故而得名。晉陸機《行思賦》“商秋素其發節,玄雲霈而垂陰。”

除以上列舉之外,秋天的別稱還有素商、泰秋、西陸、白藏、金商、商序、素商、商節、爽節、九旻、西旻、西顥、悽辰、蕭辰、清秋、霜天、秋令、秋序等。

四、對冬天的稱呼

1.三冬

古人以農曆十月為孟冬,農曆十一月為仲冬,農曆十二月為季冬,並將三個月份合稱“三冬”,代指冬天。

杜甫《遣興五首之二》“蟄龍三冬臥,老鶴萬里心。”

2.九冬

冬季,三個月,九十天,每月三旬,共九旬,故而得名。南朝沈約《夕行聞夜鶴》“九冬負霜雪,六翮飛不任。”

3.嚴冬

嚴,程度深,故而得名。唐代僧貫休《塞下曲》“嚴冬大河枯,嫖姚去深擊。”

4.清冬

冬天萬物蕭條,天地間一片寒清,故得此名。唐代皇甫冉《冬夜集賦得寒漏》“清冬洛陽客,寒漏建章臺。”

5.玄冬

玄,黑色。古代以四方為四季之位,北方冬位,色黑,故冬天別稱“玄冬”。東晉張望《貧士詩》“炎夏無完,玄冬無暖褐。”

6.窮冬

窮,盡也。冬季為一年中最後一個季節,故而得名。唐代黃滔《送友人遊邊》“關河初落日,霜雪下窮冬。”

7.窮陰

古代以春夏為陽,秋冬為陰,冬季又是一年中最後一個季節,故得此名。白居易《歲晚旅望》“向晚蒼蒼南北望,窮陰旅思兩無邊。”

8.北陸

《隋書·志第十五·天文中·七曜》“日循黃道東行,一日一夜行一度,三百六十五日有奇而周天。行東陸謂之春……行北陸謂之冬。”北陸,本指太陽冬季所在的方位,後來用來代指冬天。

西晉張載《七哀詩二首》“朱光馳北陸,浮景忽西沉。”

9.玄英

《爾雅·釋天》“冬為玄英。”後人用之代稱冬天。

唐代魏徵《道觀內柏樹賦》“涉青陽不增其華,歷玄英不減其翠。”

10.玄序

玄,冬之色。序,季節。故而得名。

唐徐敬宗《奉和守歲制》“玉佩移玄序,金奏賞彤闈。”

11.嚴節

梁任石《贈徐徵君》“何以表相思,貞松擅嚴節。”

12.歲餘

古人讀書有所謂“三餘”之說。三餘:冬者歲之餘,夜者日之餘,陰雨者時之餘。而“歲之餘”的冬天讀書效果最好。

《漢書·東方朔傳》“東方朔上書武帝自述:‘臣朔少失父母,長養兄嫂。年十三學書,三冬文史足用…’”


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不管是對人生的情感體驗,還是對生活的洞察,總能把事情表現得如詩如畫。看了這麼多雅稱和相關詩詞,不禁讓人感慨一句,詩意人生,禪心似水,令人敬佩!優秀傳統文化,值得我們用一生去學習傳承併發揚光大!


不定時讀書


寒者易節,春秋代序。一年四季,古人早已在古書藉中,將它易名換姓,稱為釋季,也就是您所說的別稱吧。

春季:

三春、青陽、韶節、蒼靈、陽節、九春、豔陽、淑節、陽春、青春。

夏季:

三夏、朱明、清夏、炎夏、炎亭、九夏、朱夏、朱律、炎節、長贏。

秋季:

三秋、素商、悽辰、金天、九秋、高商、商節、素節、日藏。

冬季:

三冬、嚴節、元冬、歲餘、九冬、青冬、安寧、冬辰、元序。

以上就是我所知道的古人對於春夏秋冬四季的別稱了。如有差錯,敬請指正。

多說一點,古人不但有釋季,還有釋月,而有的月份別稱竟有多達三十種,這裡就不一一贅述了。








戒在小智


讀古文,詩詞,常常遇到古人對季,月,日的異稱雅名,增加了對文章理解的難度,成了閱讀時的"攔路虎”。現將平時閱讀時檢索的積累彙集於下。

一,四季雅名,春季

一月:孟春,新春,端春,開春,首春,獻春,子春,肇春,早春,王春,春孟,初春,上春。

二月:仲春,殷春,春半,春中。

三月:季春,春暮,末春,春末,春晚,竹秋,殿春,杪春,春杪,殘春,春歸,餘春,晚春,暮春。

夏季

四月:孟夏,首夏,維夏,麥秋,新夏,早夏,初夏,上夏。

五月:仲夏,超夏,夏五,盛夏,夏半,夏中。

六月:季夏,長夏,末夏,求夏,晚夏,暮夏。

秋季

七月:孟秋,新秋,肇秋,首秋,開秋,蘭秋,始秋,秋初,早秋,涼秋,桐秋,素商,初秋,上秋。

八月:仲秋,正秋,橘春,竹春,高秋,秋半,桂秋。

九月:季秋,窮秋,杪秋,菊秋,秋末,殘秋,晚秋,暮秋。

冬季

十月:孟冬,首冬,早冬,始冬,小春,方冬,新冬,開冬,上冬。

十一月:仲冬,正冬,冬半。

十二月:冬季,杪冬,窮冬,黃冬,冬季,晚冬,暮冬。

:


徐國華


春夏秋冬四季,或有古籍異名,或有文人吟詠,一經見諸載籍,後世好古之徒,喜掉文炫博,即以之為雅稱,美稱,別稱。故四季之異名實多。約有以下五十餘種。

一,春季十二種。

1,青春,杜甫詩,青春作伴好還鄉。

2,芳春,陸機詩,麗服鮮芳春。

3,三春,蕭衍詩,三春已暮花從風。

4,九春,阮籍詩,悅懌若九春。

5,青陽,《爾雅釋天》春為青陽。

6,新陽,謝靈運詩,新陽改故陰。

7,春節,《後漢書楊震傳》春節未雨。

8,軟節,曹毗詩,軟節暢宇宙。

9,花時,朱慶餘詩,寂寂花時閉院門。

10,嘉月,謝惠連詩,漾舟陶嘉月。

11,甲乙,《管子》房注,甲乙統春之三時。

12,和春,《淮南子》和春,陽夏,殺秋,約冬。

二,夏季十二種。

1,陽夏,見12條和春引巜淮南子》。

2,長夏,杜甫詩,長夏江村事事幽。

3,三夏,《子夜四時歌》,情知三夏熱。

4,九夏,蕭統文,九夏將謝。

5,朱夏,杜甫詩,能令朱夏寒。

6,朱明,《爾雅釋天》,夏為生明。

7,朱光,陸機詩,大火貞朱光。

8,炎天,顏延之詩,炎天方埃鬱。

9,炎節,錢起詩,越境正炎節。

10,槐序,楊慎文,槐序,指夏日也。

11,長贏,長嬴,《劉子》長贏之德廢。《爾雅釋天》夏為長嬴。

12,昊天,《爾雅釋天》夏為昊天。

三,秋天十七種。

1,三秋,王融文,四境無虞,三秋式稔。

2,九秋,曹植賦,九秋之夕,為歡未央。

3,勁秋,陸機賦,悲落葉於勁秋。

4,殺秋,見春12引《淮南子》。

5,金天,陳子昂詩,金天方肅殺。

6,金素,謝靈運詩,理棹變金素。

7,金商,巜舊唐書》,序移玉律,節應金商

8,商秋,何晏賦,結實商秋,敷華青春。

9,商素,素商,陳亮詞,過了薰風,又還商素。馬祖常詩,素商悽清揚微風。

10,素節,王績詩,方知素節回。

11,白商,白藏,張協賦,若為白商素節,月既授衣。《爾雅釋天》秋為白藏。

12,旻天,旻序,王逸辭,旻天兮清涼。李嶠詩,清尊對旻序。

13,霜序,宋之問詩,秋橘近霜序。

14,爽節,謝朓詩,淵清協爽節。

15,雁天,文天祥詩,西風老雁天。

16,陰中,馬融詩,仲秋陰中節。

17,折膠,膠折,夏竦詩,折膠時候正悽清。虞世南詩,全兵值月滿,精騎乘膠折。

四,冬季十種。

1,三冬,杜甫詩,蟄龍三冬臥。

2,九冬,劉孝標文,九冬有隙。

3,約冬,見春12引巜淮南子》。

4,玄冬,劉楨詩,自夏涉玄冬。

5,玄英,《爾雅釋天》冬書玄英。

6,玄陰,王粲文,農功既登,玄陰戒寒。

7,歲寒,《論語》歲寒,然後知松柏後凋。

8,歲暮,杜甫詩,歲暮百草零。

9,上天,《爾雅釋天》冬為上天。

10,冬節,曹操詩,冬節食南稻,春日復北翔

四季的別稱雅稱美稱,見之於古籍,古詩文的大約有此五十餘種。或有未盡,所漏也是有限了。詩曰:

四季雅稱超半百,學而為君列出來。

有心之人若收藏,寫詩作賦更精彩!

鼠年春節休應酬,讀書學習有追求。

戰勝病毒保健康,再上頭條更風流!


學而時


有關農曆四季月份的有趣別稱

1、農曆四季的別稱

春季:陽春、豔陽、淑節、青春、陽節、青陽

夏季:三夏、朱明、九夏、炎夏、朱律、清夏

秋季:悽辰、金天、三秋、商節、素節、白藏

冬季:安寧、冬辰、歲餘、九冬、無序、嚴節

2、以花命名的農曆各月份的詩意別稱

正月——柳月 銀柳插瓶頭,又稱柳月

二月——杏月 杏花鬧枝頭,又稱杏月

三月——桃月 桃花粉面羞,又稱桃月

四月——槐月 槐花掛滿枝,又稱槐月

五月——榴月 石榴紅似火,又稱榴月

六月——荷月 荷花滿池放,又稱荷月

七月——巧月 鳳仙節節開,又稱巧月

八月——桂月 桂花遍地香,又稱桂月

九月——菊月 菊花傲霜雪,又稱菊月

十月——陽月 芙蓉顯小陽,又稱陽月

十一月——葭月 葭草吐綠頭,又稱葭月

臘月——梅月 梅花吐幽香,又稱梅月

3、農曆各月份的又一別稱

正月:孟春、寅月、嘉月、首陽、獻歲、早春、元月、端月、華月、夏正、冠月、新正

二月:建卯、夾仲、麗月、酣春、花朝、仲春、花月、杏月、竹秋、火壯、中春

三月:季春、姑先、桃月、辰月、鶯時、末春、蠶月、桐月、秒春、桃浪

四月:槐序、孟夏、麥春、乾月、除月、麥候、建巳、中呂、朱明、正陽

五月:建午、炎月、天中、午月、幕月、仲夏、蒲月、鬱蒸、小刑、鳴蜩

六月:季夏、林鐘、徵暑、荷月、遁月、精陽

七月:早秋、蘭秋、首秋、建中、上秋、相月

八月:仲商、中秋、壯月、桂月、仲秋、南宮

九月:朽月、霜序、菊月、暮秋、無射、詠月

十月:良月、子春、孟冬、初冬、坤月、吉月

十一月:建字、葭月、暢月、復月、黃鐘、寒月

十二月:建醜、嚴月、臘月、嘉平、殘月、冰月


老年攻略


春季:三春、主春、九春、陽春、芳春、青春、青陽、春陽、豔陽、陽節、春節、淑節、韶節、蒼靈、天端、發生、陽中、蒼天、茅節、軟節

夏季:三夏、九夏、朱夏、清夏、炎夏、盛夏、朱律、炎節、炎亭、昊天、朱明、長贏、槐序、炎序、九暑、太陽、火德

秋季:三秋、九秋、素秋、商秋、高秋、西陸、金天、素節、素商、高商、商節、悽辰、白藏、蕭長、九九和、白商、收成、陰中、旻天

冬季:三冬、九冬、元冬、嚴冬、清冬、玄冬、隆冬、窮冬、窮陰、冬辰、北陸、玄序、元序、元英、嚴節、歲餘、安寧、玄英、寒辰、嚴節、上天、太陰

春季 三春、主春、九春、陽春、芳春、青春、春陽、豔陽、陽節、淑節、韶節、蒼靈

三春 古人習慣稱農曆正月為孟春,二月為仲春,三月為季春合稱‚三春。所以,有的詩文中提到的三春,其實就是指春天。孟郊《遊子吟》雲: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九春 春季3個月共90天~10天一春故又得‚九春之名。阮籍《詠懷》雲:悅懌若九春,馨折似秋霜。

青春 春天草林極青,一派蔥蔥郁郁,因之稱春為‚青春。杜甫《聞官軍收復河南河北》雲: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青陽 春天空氣清爽新鮮,陽光溫和明媚,所以春又有‚青陽之美稱。陳子昂《感遇》雲:白日每不歸,青陽時暮矣。

豔陽 春天風光明媚,故又稱‚豔陽。鮑照《學劉公幹體》雲:豔陽桃李節,皎潔下成妍。

芳春 春天天氣漸暖百草萌發,萬木滋長,奇花異草鬥芳菲於是春有了‚芳春的雅號。陸游《長安有狹邪行》雲:烈心厲勁秋,麗月艮鮮芳春。

此外,春天還有蒼靈、陽春、陽節、昭節、淑節等別稱。

夏季 三夏、九夏、朱夏、清夏、炎夏、盛夏、朱律、炎節、炎亭、昊天、朱明、長贏、槐序

三夏古人稱四月為孟夏、五月為仲夏,六月為季夏簡稱‚三夏。古樂府詩集《子夜四時歌夏歌》吟:情如三夏熱,今日偏獨甚。

九夏夏季三個月共九十天,遂名‚九夏。晉朝陶淵明《榮木》詩序有‚日月推遷,已復九夏句。

長夏本指農曆六月亦泛指夏季,是謂夏季白晝特別長。杜甫《江村》詩: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

朱明《爾雅.釋天》稱:夏為朱明。《漢書.禮樂志》有朱明盛長,敷與萬物句。

朱夏《爾雅.釋天》以‚夏為朱明後人由此引申為朱夏。晉賦雲:應青春而敷櫱,逮朱夏而誕英。

昊天《爾雅.釋天》說:夏為昊天。

炎節《梁元帝纂要》稱:夏天曰昊天,風曰炎風,節曰炎節。……





貓三叔


古人對春夏秋冬四季的雅稱(這裡的月份為農曆)

春季的雅稱有陽春、三春、九春、青春、芳春、青陽、豔陽、陽節、昭節、淑節、韻節及蒼靈的雅稱。

一月:孟春、新春、端春、開春、發春、首春、獻春、子春、肇春、早春、王春、春孟、初春、上春。

二月:仲春、殷春、春半、春中。

三月 : 季春、春暮、末春、春末、春晚、竹秋、殿春、杪春、春杪、殘春、春歸、餘春、晚春、暮春。

夏季的雅稱有朱明、朱夏、長嬴、長夏、昊天、槐序 、炎節、三夏、九夏。

四月:孟夏、首夏、維夏、麥秋、新夏、早夏、初夏、上夏。

五月:仲夏、超夏、夏五、盛夏、夏半、夏中。

六月:季夏、長夏、末夏、求夏、晚夏、暮夏。

秋季的雅稱有三秋、九秋、金天、金素、素節、、素商、白商、白藏、西陸、高商、商節、白茂、凌辰。

七月:孟秋、新秋、肇秋、首秋、開秋、蘭秋、始秋、秋初、早秋、涼秋、桐秋、素商、初秋、上秋。

八月:仲秋、正秋、橘春、竹春、高秋、秋半、桂秋。

九月:季秋、窮秋、杪秋、菊秋、秋末、殘秋、晚秋、暮秋。

冬季的雅稱有玄英、隆冬、三冬、九冬、嚴冬、冬節。

十月:孟冬、首冬、早冬、始冬、小春、方冬、新冬、開冬、上冬。

十一月:仲冬、正冬、冬半。

十二月:季冬、杪冬、窮冬、黃冬、冬季、晚冬、暮冬。

以上這些希望是你需要的。


醉看雪中梅


不定時讀書等老師說的很好,詳細準確,👍

四季還有一些特定天氣表述,比如:豔陽天(春天),三伏天,炎蒸(夏天),霜天,金風(秋天),三九天,臘天(冬天)等。

豔陽天:白居易《何處難忘酒》

……

何處難忘酒,朱門羨少年。

春分花發後,寒食月明前。

小院回羅綺,深房理管絃。

此時無一盞,爭過豔陽天。

……

炎蒸:宋代—方回《乙未六月大暑》

平分天四序,最苦是炎蒸。

在我須無慾,於斯患不能。

又應當閔雨,誰識始藏冰。

人力回元造,生生實所憑。

金風: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霜天:萬木霜天紅爛漫

臘天:臘天初曉,慶五色瑞雲,華軒呈繞。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自豪。



雁來紅17


四季雅名

春季,一月:孟春、新春、端春、開春、發春、首春、獻春、子春、肇春、早春、王春、春孟、初春、上春。二月:仲春、殷春、春半、春中。三月:季春、春暮、末春、春末、春晚、竹秋、殿春、杪春、春杪、殘春、春歸、餘春、晚春、暮春。

夏季,四月:孟夏、首夏、維夏、麥秋、新夏、早夏、初夏、上夏。五月:仲夏、超夏、夏五、盛夏、夏半、夏中。六月:季夏、長夏、末夏、求夏、晚夏、暮夏。

秋季,七月:孟秋、新秋、肇秋、首秋、開秋、蘭秋、始秋、秋初、早秋、涼秋、桐秋、素商、初秋、上秋。八月:仲秋、正秋、橘春、竹春、高秋、秋半、桂秋。九月:季秋、窮秋、杪秋、菊秋、秋末、殘秋、晚秋、暮秋。

冬季,十月:孟冬、首冬、早冬、始冬、小春、方冬、新冬、開冬、上冬。十一月:仲冬、正冬、冬半。十二月:季冬、杪冬、窮冬、黃冬、冬季、晚冬、暮冬。

月名異稱

一月:大簇、正月、上月、王月、月正、初月、首正、王正、元正、三陽、肇年、始春、元春、上春、孟春、新春、春首、三陽月、寅孟月、王正月、謹月、泰月、週三月、首歲、華歲、芳歲、青歲、肇歲、開歲、獻歲、歲始、歲初、發歲、甫年、孟陬、孟陽、新陽、上陽、端月、監德、寅月、嘉月、新正、春王、早春、三微月、青陽。

二月:夾鍾、跳月、令月、仲春、麗月、婚月、春中、酣春、仲陽、四陽、中和、中陽、陽中、震節、降人、仲序、蘩節、橘如、四陽月、中和月、卯月、四之月、花月、杏月。

三月:姑洗、蠶月、禊月、嘉月、五陽月、桃季月、花飛月、花老月、夬(guai)月、稻月、辰月、桃緣、花飾、青章、鶯時、暮律、暮陽、桃浪、雩月、桐月、櫻筍時、小清明。

四月:仲呂、乏月、梅月、畏月、乾月、農月、農節、麥候、朱明、清和月、圉月、純乾、梅溽、乾梅、槐夏、槐月。

五月:蕤賓、蒲月、暑月、午月、鶉月、鳴啁、始月、星月、皇月、一陰月、浴蘭月、薰風月、大火、芒種、長至、啟明、開明、惡月、小刑、鬱蒸、天中。

六月:林鐘、焦月、伏月、遯月、組暑、百鍾、鶉火、庚伏、精陽、積陽、長列、則月、且月、徂暑、荷月、開貺。

七月:夷則、瓜月、申月、孟商、大晉、否月、新月、初南、金神、流火、烹菽、大慶月、巧月、瓜秋、瓜時、桐月。

八月:南呂、桂月、柘月、酉月、觀月、素月、雁來月、燕去月、函鍾、塞且、長王、大章、迎寒、闔戶月、端月月、清秋、中律、虛宿、壯月、竹小春、正秋、獲月、大清明。

九月:無射、菊月、菊開月、剝月、貫月、亡射、天睢、霜月、素秋、授衣、五陰月、鴻賓月、肅霜、終玄、歲晏、霜辰、暮商、季商、霜序、青女月、朽月、涼秋。

十月:應鐘、玄冬、亥月、極陽、陽止、良月、玄仲、大月、吉月、坤月、小呂、始冰、正陰月、大素、小陽春。

十一月:黃鐘、暢月、復月、子月、章月、達月、紙月、天正月、一陰月、廣寒月、六呂、三至、周月、周正、正冬、天泉、水正、新陽、復陽、陽祭、冰壯、亞歲、中寒、短至、乏日葉蟄官、龍潛月、葭月。

十二月:大呂、臘月、冰月、除月、冷月、嚴月、窮月、凋月、暮歲、歲杪、嘉平、玄律、窮律、窮陰、窮記、窮節、窮稔、二陰月、地正月、一歲市、二陽、歲終、清祀、玄枵、天皓、冬素、丑月、橘塗、殷正、星迴節、末冬。





西虢文野齋


一、春季:孟春、仲春、季春(暮春)

正月:春王、青陽

二月:中和、杏月

三月:桃月

二、夏季:孟夏、仲夏、季夏(暮夏)

四月:清和、槐月

五月:榴月、蒲月、端月

六月:荷月、伏月、天貺

三、秋季:孟秋、仲秋、季秋(暮秋)

七月:桐月、巧月、霜月

八月:桂月、獲月

九月:菊月

四、冬季:孟冬、仲冬、季冬(暮冬)

十月:小陽春、梅月、良月

十一月:葭月

十二月:臘月、嘉平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