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約瑟說“中國如果沒有道家思想。就會像是某些深根,已經爛掉了的大樹”,對不對呢?

非常道畢延河


李約瑟或許是西方最瞭解中國歷史文化的人之一,尤其是在中國古代科技及相關方面,他的《中國科技史》更是獨步世界許多年。但是他對中國所關注的主要是“科技”,而且對中國諸方面的評價也主要是從科技一個方面或單一的角度,這就很難避免偏頗乃至誤判。如這句“中國人性格中有許多最吸引人的因素都來源於道家思想。”這種評價就明顯帶有個人的偏好,而不是客觀事實。

中國這棵大樹,根深葉茂,花枝招展幾十個世紀,其最為絢麗的花中,或最為深粗的根中,道家當然是最為重要之一,但同樣重要的根和花還有儒家、法家、陰陽家等,即使沒有道家,當然會少了一些重要的或獨特的花,但這個樹也不至於爛掉。有儒家、陰陽家、法家等多家理論在,中國文化仍是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只是會有一些不同的枝葉,中國文化將會是與現在不同的另一幅面孔。

討論道家的重要性,這裡需要先看看為什麼李約瑟如此看重道家,而不是儒家、法家等影響中國數千年的其他學派。在其編著的15卷《中國科學技術史》中,李約瑟提出了:“儘管中國古代對人類科技發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貢獻,但為什麼科學和工業革命沒有在近代的中國發生?”據此,1976年美國經濟學家肯尼思·博爾丁稱之為李約瑟難題,不久成為舉世聞名,尤其是中國人人皆知的“李約瑟難題”。

李約瑟難題的實質內容在於中國古代的經驗科學很發達,但為何中國沒有產生近代實驗科學?舉一個更為具體的例子:為什麼中國人很早就發明了火藥鞭炮,卻一直沒有發明出炸藥乃至槍炮?簡單地說,主要原因就是:中國人很早就是一個農業社會,農業社會中的人們著力於莊稼的耕種收成,而不注重殺戮,崇尚和平而反對殺戮,所以不重視創造屠殺器具,尤其是大規模殺戮的武器。

討論道家,不能不談儒家,因為在中國兩千年曆史上,儒道對中國人來說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存在,即所謂:入世為儒,出世為道。西方人的一種翻譯更為形象,再譯回中文就是:白天為儒,晚上為道。由此也可以看出,儒家和道家是中國近兩千多年來歷史上最為重要,相輔相成的兩大思想體系,也可以說是中國文化這棵大樹的兩根主根。

形象一些說,在中國歷史上,儒家和道家猶如一對夫妻,形影不離兩千多年。有時道家在外拋頭露面多一些,如漢朝初年景文帝時期,但多數情況下還是儒家主外,道家主內。也就是俗話說的,儒家主陽,道家主陰。儒家學說主陽剛,強調入世干政;道家學說主陰柔,強調出世無為,以柔克剛。這兩者一陰一陽,一柔一剛,似乎是對立的,其實是互補的,“一陰一陽之謂道”!

經過大動亂和改朝換代,新王朝建立以後,其開國之君大都會實行休養生息的政策,因此採納道家“無為而治”的辦法,遵從“治大國若烹小鮮”的道家治國理念。例如經過戰爭動亂後建立起來的西漢王朝,在建國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就一直遵循“黃老之道”,行“南面之術”,與民休息,不久就達到了社會安定、經濟恢復的目的,出現了“文景之治”。在隋末戰亂後建立起來的唐朝初年,同樣遵法老子之道,從而不久就出現了著名的“貞觀之治”,開創了盛唐偉業。

陰陽相契、剛柔相濟一直是我們華夏民族生生不息,發揚壯大的重要生存發展理念和文化傳統。儒家主陽剛,道家主陰柔,殊途同歸。儒家學說和道家思想為核心的中國文化是一個開放性的,而不是封閉的思想體系,隨著歷史的進步而不斷地豐富和發展。例如,在兩漢之際佛教傳入中國內地,經過一番與儒、道的辯駁、碰撞、演變、磨合,佛教得以在中國立足,並逐漸中國化。到了隋唐,則逐漸實現了儒道釋的融和,乃至三教合一,共同構建恢宏獨特的中國傳統文化。

這在世界歷史上都是極其難得的範例。之所以能達到這種共融共生,關鍵在於儒家和道家這兩個中華原創文化具有博大的包容性,具有寬廣的胸懷,能把佛教等域外文化吸收為中國化的佛教,並形成儒道釋三教共生共存的博大淵深文化。

同為中華大樹的主根,儒家和道家同為土生土長的中國文化思想,在兩千多年曆史上不斷互動互補,相輔相成,成為中國人最為重要的文化土壤。由此,儒家的人文主義中有自然主義,道家的自然主義中有人文主義;儒家的道德智慧中有自然智慧,道家的自然智慧中有道德智慧。兩者相濟相參,並行不悖的同時,儒道又各有所長,所重。例如,儒家重在育人化人,不僅在思想上,而且落實於行動上,仁義禮智信,有教無類等等;而道家在探討人生哲理的同時,還對長生之術進行了不懈的探索,從而出現了李約瑟提到的“科技”之光。

道家科技最為突出的成就在其對中華醫學的發展和貢獻,許多醫學藥學成就至今仍在醫界廣泛使用。晉代葛洪在《抱朴子·內篇》說“古之初為道者,莫不兼修醫術”。葛洪、陶弘景等道家大師都有大量的醫學著作,對古代醫學和藥物學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特別是隋唐之際的著名道士孫思邈,著有《千金方》60卷,共收集800多種藥物,5300多個處方。他首創複方,提出一方治多病或多方治一病的方法;主張獨立設科,重視婦科和兒科。這些觀點在一千多年前無疑是世界上最為先進的,對今天的中醫學孫思邈仍然是一座讓人仰視的高山。同時,至今眾所周知的氣功、導引、辟穀、食療等“醫療”類道術仍然在中國等國家的民間廣泛施用。

道家“科技”不僅是中國醫學和藥物學的重要基礎,而且內容十分豐富,施用範圍非常廣泛。眾所周知,火藥是道家在煉丹時意外發現的,實際上中國古代四大發明幾乎都和道家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煉製長生不老仙丹為目的的金丹術是化學和冶金學的前身,內丹仙學則涉及到生理學、腦科學、美容學等,道家科技還包括天文學、地質學、礦物學等知識和許多技術成就。另外還有一些有關超自然力、人體潛能、預測學等目前主流科技無法解釋的知識和技能。

以此而論,與儒家相比,道家不僅有道,而且有“術”,正是這些涉及到生老病死的“術”,使得道家更受到物質化深重的當今世界的重視,以致被李約瑟等西方科技大家視為中國文化這棵大樹的深根。

最後需要實事求是地指出,李約瑟根本不曾受過正規的漢語和科學史教育,只是受魯桂珍的影響和指導,在專業科研工作之餘,業餘研究中國科技史。當然,在此領域他還是投入了大量精力,並專門到中國做過實地調查,還曾與楊振寧等被聘為中國科學院第一批外籍院士。

魯桂珍在李約瑟的回憶錄裡還是比較實事求是的,她說:李約瑟並不是一位職業漢學家,也不是職業歷史學家。言外之意,他的中國科技史研究帶有業餘色彩。但不可否認,李約瑟對中國古代科技成果的詳細蒐集和介紹,對中國科技史和世界科技史都具有前無古人的歷史意義。


無中生有hz


我來做一個結論性發言,大家不要輕信其它奇談怪論。中國有儒、道、釋三種文化,實乃大國之福,雖有高低之分,卻不能貶低任何一種,不能厚此薄彼。儒家教人做一個好人,在這方面,它是合格的老師。道家教人修真,做一個真人,給了人們超脫世俗的機會和啟蒙。佛門更加廣大,在頂峰等待著有緣人。從修行的角度看,儒家是築基,道家是起修,佛家是結果,三者缺一不可。沒有儒家豐富的世俗生活內容,只有發達的宗教,容易陷入宗教極端(大家看那些阿拉伯國家)。沒有道家的清新之氣,中國人會缺少風骨與靈性。沒有佛家的方向指引,修行會走很多彎路。所以,不要再作儒家、道家、佛家的高低優劣之爭,天佑中華,三教並存,教化群生。一個人有心向道,求教於高人,高人教曰“欲求大道,先學做人”,還是要從儒家開始。這樣說大家應該明白了。


戒定慧2


明白人


回憶159610826


道教幾千年中國亂了幾千年


溫虎生


嚴格說來,不能叫道家,應是老莊思想。至漢代才把老子之論作為道家宗旨。老子道德經原本與宗教無關。

不誇張說,道德經就是一部科學著述:

研究天丶地丶人之科學關係的哲學論述。它以自然為指引啟發人類社會(也包括自然科學)按自然法則辦事,主張天地人的和諧是不可違背的大法則,否則必自取其昝。

老莊之道遠比西方哲學家高深,它不僅是中華文明的源頭,成為華夏文明的一個標誌,也是後來自然科學應遵循的方向。而孔子論語及其他百家,都是在研究人類社會學方面行走,與老子相距甚遠。至而佛教,是東漢始入中國,旨修人們靈魂去向問題。三大文化融匯成漢以後的中華文脈,這是中華文化有別於西方乃至所有國家之不同一一因此我們中華偉大一一主要是思想文化偉大久遠。我們沒有必要自我匪薄,特別是在當今科研方面,我們的祖先為中華也為世界留下了寶貴的科學文化遺產。


用戶5167635647443


我不是這麼認為的。我認為道就好比是道路。道路是不需要墨守成規的。是要不斷的開闢。道家的道只是在封建統治階級的統治下,修改了軒轅皇帝的道。這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因為三皇治世時期是人類社會主義的道。封建統治階級社會是不允許的提倡社會主義的道。所以道家只能夠婉轉的修改。


程林4721


道不是道家獨有。

諸家都是道的分支。

不同的流派是對道的理解不同。

道就是哲學上的存在本體。

道是精神,又是物質。

精神是真物質,有形物皆是幻化。

唯物即唯心。

唯物的真義是唯有精神一種物質。

唯物不存在第二性的精神,精神與物質是同一性。

真唯物應該是心物一元論。


小杰80164096


老子不是中國人?都說了諸子百家,各有各精彩之處,歷史是無數次機遇和偶然匯成的,所以東西方相互之間的交流和學習都是自然而然的,遲早都會融合的,比來比去,比贏了有什麼意思?所以中國之長,顯而易見,西方之短,眾所周知,中國人裡不懂之人,比比皆是。

大多妄自菲薄之人,只知幾之短,而不善幾之長,只知人之長,而不知人之短,與同胞相爭,無爭之德,媚外之態,醜陋不堪,不知立場為何物,不知廉恥到幾何,此為敗類,生不如死,驅逐為輕,囚之浪費,不如斃之,讓其在國之土地中,回補其所食故土之物,或略補其所欠下的債,此為敗類之佳途!


石頭2857309717897


此言頗有道理,老子言:人為天,天為道,道法自然。這是樸素的唯物辯證法思想,它在中國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起著指導性的作用。中國原是農耕社會,農業是國之本,在農業生產活動中,人們根據四季變化,適時播種,耕耘,收穫,根據風雲變幻,物候特徵,瞭解天氣趨勢,趨利避害,這些都受益於道家天人合一,順乎自然客觀規律的思想。


一強90594460


以往的中國人,都是外儒內黃。所謂修齊治平只是做做表面文章,骨子裡都是想長壽,想成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