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是强还是弱,强在何处,弱在哪里,给你一个真实的宋朝


宋朝是强还是弱,强在何处,弱在哪里,给你一个真实的宋朝

明上河图(局部),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为北宋风俗画,国宝级文物,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一、繁荣的宋朝社会

清明上河图里的宋朝: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它生动记录了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的城市面貌和社会风情,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有各行各业的人物,牛、骡、驴等牲畜,车、轿、船只,街景、河道、房屋、桥梁、城楼等,可以看出都城郊外春光恬静、汴河交通繁忙、城内街市繁华,让我们看到一个人民富足、国家繁荣的宋代。

汴京城内车水马龙,人流攒动,街道两边的房屋鳞次栉比,有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庙宇、公廨等等。商店中有绫罗绸缎、珠宝香料、香火纸马等,此外有医药门诊,大车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等行业,大的商店门悬挂旗幡招揽生意。街上行人摩肩接踵,川流不息,有做生意的商贾,有看街景的士绅,有骑马的官吏,有叫卖的小贩,有乘坐轿子的大家眷属,有身负背篓的行脚僧人,有问路的外乡游客,有听说书的街巷小儿,有酒楼中狂饮的豪门子弟,有城边行乞的残疾老人,男女老幼,士农工商,三教九流,无所不备。

汴京作为全国文化、经济、艺术、政治中心,是当时全世界最大、最繁华的城市,没有之一。

著名史学家陈寅恪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文化造极为什么出现在宋朝?<strong>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物质基础决定意识形态。宋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得益于农业的发展、交通发达和经济繁荣。

宋代农业:土地被大量的开垦,北宋农民用各种办法扩大耕地面积,他们在山坡、江畔、海边开垦农田,造了不少圩田、淤田、沙田、架田、山田;由于生产技术的提高、农具的改进和水利灌溉事业的发达,使得农业对气候的依赖不断降低,单田产量不断提高;新的农作物被引进,<strong>越南的占城稻被广泛种子江南,“苏湖熟,天下足”;茶树、棉花、桑、麻、甘蔗等经济作物被培植推广,淮南、江南、两浙、荆湖、福建及四川诸路,茶园十分普遍,棉花在福建、广东一带逐渐盛行。养蚕、种桑、种麻不断扩大,甘蔗主要在浙江、福建、广南以及四川的一些地区被种植。农业使物质极大丰富,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前提。

宋代经济:有了造血的农业,南方丰富的物产通过大运河、海道流向北方,甚至于世界各地。宋<strong>代政府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注重商业的发展,便于经济繁荣的纸币(交子),刚开始只不过是民间的探索,后来因政府的背书,广泛流通,有力促进商品的流通。

<strong>茶叶成为像盐一样的生活必需品,丝织品、瓷器等成为官办商品,很多商品由政府专卖,不仅国内畅销还远销海外。

市舶司(又称市舶提举司)是专门负责海外贸易的官方机构,早在唐代时就有,到宋代被高度重视,开宝四年(公元971年)在广州设市舶使,掌海上贸易。先后又在杭州、明州(今宁波)、密州(今山东胶县)、秀州(今上海淞江县)、泉州、庆元等地设市舶司,<strong>至南宋时有8个市舶司,主要分布於东南沿岸,江阴、秀洲华亭、秀州澉浦、杭州、明州、温州、泉州、广州。其中泉州成为国际通商大港。宋代开放程度,和海外贸易可见一斑。

宋朝是强还是弱,强在何处,弱在哪里,给你一个真实的宋朝

清明上河图局部



二、失败的军事与可耻的岁币

宋朝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是一个军事孱弱的朝代,他突破不了契丹人的幽州防线,避免不了弹丸之地西夏的侵扰,甚至于在蒙古牵制金朝主力部队的时候,中央禁军打不过金朝的地方军队。

落后就要挨打的故事,从宋朝立国一直讲到国灭。打不过,就要给钱,不管以什么名义“赏赐”给辽、西夏、金的财物,本质上是战败国给战胜国的赔偿。这些定期给予的“财物”,称之为“岁币”:如北宋真宗与辽的澶渊之盟,岁币给绢银合计三十万匹两,仁宗时增加到五十万匹两。南宋时,宋国向金国称臣,每年给金国的岁币为银25万两,绢25万匹;公元1165年后,减为银20万两,绢20万匹。韩侂胄北伐失败后,增加到银30万两,绢30万匹。

<strong>北宋积贫积弱的论调皆因“岁币”,可有人认为岁币仅占国家财政收入的百分之一多一点,在国家经济生活中占比很小,相比战争对国家的伤害来说,我们可以把“岁币”看成是大国对小国的经济援助。只不过这种带有强迫性质的援助,让深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儒家思想感染的宋代皇帝、士大夫们感到颜面扫地。

宋朝是强还是弱,强在何处,弱在哪里,给你一个真实的宋朝

南宋版图



三、钓鱼城下心碎的蒙哥汗

<strong>蒙古铁骑很扫天下,蒙古三次西征,从东亚打到西亚、北非和东欧,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很少遇到顽强的抵抗,被认为软弱的宋朝,却坚持了40多年,是蒙古最持久的一次征战,让三位蒙古大汗亲征南宋,使窝阔台失意而归,使蒙哥折戟沉沙。

1235年-1241年,窝阔台攻宋没能突破荆襄防线,重启斡腹之谋;1256年-1259年,蒙哥攻四川,妄想在踏平川蜀后,与忽必烈的东路军攻下鄂州会师,直趋南宋首都临安(今浙江杭州),没想到在钓鱼城(今重庆合州)遇到宋将王坚领导的军民顽强抵抗,久攻不下,蒙哥汗在亲临现场指挥中不幸中箭身亡。

蒙古征宋期间一直伴随着蒙古集团争夺权利的战争,但事实上使南宋成为抵抗蒙古最久的政权,常被作为宋朝强大的论据。

宋朝是强还是弱,强在何处,弱在哪里,给你一个真实的宋朝

作为主要战略物资的马匹一直控制在西夏、辽、金和元的手里。



四、五代后遗症,宋代积弱的原因

为加强中央集权,避免宋朝重现五代藩镇军阀割据的出现,<strong>宋太祖在立国之处,就采取“杯酒释兵权”的策略,规避悍将的出现,为了从根本上根治五代的弊病,宋代执行“重文抑武”的国策,社会生活中普遍重视文化的教育,“进士及第”愿望超过“拜将封侯”的期待,人民群众中没有尚武的土壤。

<strong>官僚臃肿严重消耗着国家财富。宋代官僚俸禄优厚超越历朝历代,无论是文官还是武官,高薪并不能成为国家的负担,这一点已经被事实证明。<strong>但吃空饷的官僚在宋朝太多了,很多官只有空名不领实职,却拿着丰厚的俸禄,冗官冗吏主要来自二个方面。<strong>一是宋朝在立国时,为了争取广泛的支持,对划入版图区域的原有官吏几乎全部留用,使他们保持官位,领取俸禄,但不使掌握实权(只对其中认为可靠者安排一些实际职务);<strong>二是

宗室、外戚、勋旧(恩荫),也仅授予高官,优加俸禄,而不给实职。经久积年,宋朝的官是越来越多,干事情的却越来越少。为了防止“一手遮天”的权臣,宋代在官僚设计上,实行中书理政,枢密治兵、三司掌财多头政府,导致治兵的不知道群众的困难,理财的不知道群众的需求。

宋朝是强还是弱,强在何处,弱在哪里,给你一个真实的宋朝

官僚组织框架


宋朝是强还是弱,强在何处,弱在哪里,给你一个真实的宋朝

宰执名额的变化

<strong>多而不精的兵成为国家的累赘。宋代实行募兵制,一个士兵一旦来到军营,一般不会开除,一直养到六十岁,而一个人在二十到三十几岁是体力最好的,剩下的岁月其实已经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士兵,便成为一个“老油条”。每当遇到战争,便不得不招募新的士兵。这样兵愈养愈多,队伍多了,捍御不了外侮,却很容易引起内乱,政府不得不更加待士兵,给宋代政府造成很大的负担。



五、结论

宋代作为一个封建王朝,他是不可能强大的,从根本上将它的繁华建立在民脂民膏上,在三百余年里,就爆发了多达433次农民起义。土地兼并造成的剥削消耗了社会的活力,造成不可逆转的贫富差距,不依靠广大群众的政权必然会衰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