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是一家怎样的公司?

当今的时代,你怎么判断一家优秀企业?

一个重要指标就是看它能否持续扩大自己的能力圈。

疫情期间,小米的反应非常迅速,第一时间在小米商城内上线了相关的产品供应,这么大一个企业,内部效率却尤其的高,是如何做到的?

神奇的是,从整体来看,小米这家企业仅用7年时间,就突破了千亿营收,其增长速度远高于苹果、谷歌、Facebook、阿里、华为。

小米是一家怎样的公司?


小米是一家怎样的公司?


为什么小米能不断长出第二曲线? 它快速增长的秘诀又是什么呢?

小米是一家怎样的公司?


10年前,雷军如何开启了个人事业分形?

——7位合伙人

十年前,雷军是著名软件公司金山软件的CEO和董事长,也是非常成功的投资人。

小米的成功,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他的分形创新。

什么是分形创新?

所谓分形创新,是通过遗传、变异、隔离,通过市场的选择从而形成第二增长曲线。

这其中最关键的要素是就遗传、变异、隔离。

小米的遗传来自于7个合伙人,其中有两位来自金山软件,他们对软件偶读非常熟悉,再加上雷军非常爱惜和注重人才,他认为三观一致的合作伙伴就是遗传。

手机除了软件,还有硬件,还有网络运行,这都是短板,怎么办呢?

他邀请了另外几位合伙人,包括当时的摩托罗拉中国区的总裁周光平,做硬件的。有ACCD的刘德,是当时中国设计界的大咖,同时,网络运营方面邀请了谷歌和微软的工程师们,等等。

正是这样人才的组合,让这个团队生出了“变异” 的能力。

然后是“隔离”。

小米这家公司最大的特点在于,他从始至终都将自己当做一个初创企业做事的心态,即使小米后来成为了一家独角兽,甚至是千亿级别的上市公司,他的所有业务开展都是采用原来的方式,因此,他的商业模式和打法尤其适合中小企业学习。

雷军是怎样做隔离的?

他把软件和硬件业务分成两个团队,分别展开。硬件团队交给了周光平,他们要研究的问题是怎样提高供应链的效率。

软件团队交给了黎万强,原来金山出来的。他对黎万强的要求是:我给你一些人,一分钱不给你,你怎样以零成本和预算能够发展出一百万的用户,这其实就是小米社群的由来。

最终,两个团队分头作战,各自都取得了好的成绩。

小米是一家怎样的公司?


越优秀的企业,越能持续扩大能力圈,

——3B原则

一家企业的核心能力,如何应市场需求,不断发展呢?

其实,企业和个人一样,我其能力圈大概可以分为三层:

最里面范围最小的叫“舒适区”,在舒适区内,干任何事我们都是得心应手;

再其次是学习区,我努力一下也能做,但不一定擅长;

最外一层是恐慌区,恐慌区是我看到,我都不敢试,我的能力离它非常远,我都没办法去做这件事。

优秀的个人和企业往往能不断的通过变异的方式,把恐慌区变成舒适区,最后变异的新核心能力就会更厉害。

当今的时代,你怎么判断一家优秀企业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看它能否持续扩大自己的能力圈。

小米是怎么扩大能力圈的?简单讲,3B原则,即Build、Buy、Borrow,培养、招募和借用。

小米在早期最常用的就是招募的方式。雷军曾经分享过他招人的经验——

80%的时间都花在招人上面,公司的前百名员工,每个人都是通过长时间的面试沟通将他吸引过来的,所以这就是雷军,能够不断地借助人才,扩大他的能力圈。

比如,雷军对硬件不懂,但是周光平懂。小米的一位员工曾分享说,作为一个新的手机商,你要做手机,即使你给手机代工厂付钱,别人都不见得愿意给你排生产计划,为什么?

因为工厂的生产是全年计划排下去的,如果你在中间插一竿子,即便你给他钱,他也不见得愿意做这个生意。但当时,周总去,人头熟,可能对方连定金都没收,就把小米的生产计划排上来了。

其次,培养。

一些原来做的并不怎么成功的企业中的管理者,如原联想副总裁常程,还有努比亚手机创始人(雷蕾),小辣椒手机创始人(王晓雁),原金立智能手机CEO卢伟冰等,统统被雷军收入囊下,大家江湖上还给他们起了个外号,叫 “复仇者联盟”。

当年被小米打败了,现在却全部跑到雷军这里来,变成了小米集团副总裁,高级副总裁,分管各个业务,发挥他们的才能。

最后一个扩大能力圈的方式,借用。

怎么借用?两个方式:第一个投资,第二个是合作。

小米投资了一百多家企业,另外合资了三百多家品牌企业。可以说,他们代表了小米有四百多种独立基因,每家公司都在全力以赴的发展自己的产品。

并且,这些公司有自相似性,市场大、有痛点,能被粉,从而形成一个有着更广泛能力边界的生态组织。

小米是一家怎样的公司?


为什么小米的产品能又便宜又好?

成本控制的法宝在这里

有人问,走性价比的小米价格是如何制定的?

在小米这里,价格=成本+利润5% 。但小米有小米定价的特殊性,并不一定适用于其他企业。

简单说,成本有四大类:生产成本、营销成本、供应链成本、管理成本。

生产成本,硬件成本、软件成本。硬件成本小米用的是规模效应,拿巨大的市场压低价钱,所以成本很低;软件成本,小米很早就有软件的基因,很早就开发了手机的操作系统,所以对他来说,几乎没成本。

营销成本,小米是一家很少做广告的公司,刚开始那一百万用户,一分钱没有花,靠口碑传播起来。渠道方面,小米是网上直营模式,减少了中间商。

供应链成本,小米这家公司是典型的以销定产的办法,这种方式的好处是,几乎没库存,但坏处也有,经常会供不应求。

管理成本,有两部分:研发和运营。在研发上面,小米的问题在哪里?小米的研发通常是希望用成熟技术。成熟的技术有什么好处?成本低。而在运营上,小米有一大批的粉丝在参与。这些粉丝就像小米的产品经理,帮助小米打磨他的产品,从而造就极致的性价比。

小米是一家怎样的公司?


小结

小米究竟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

是一家手机公司,还是家电公司,还是互联网公司,新零售公司,还是像网友们打趣地说是一个杂货铺子?

其实,不管是什么,分形创新的基因已深入小米这家公司的骨髓。

永远在奔跑,永远不停迭代,与市场不断互动,反反复复,这是分形成长第二曲线的加速器。而也唯有不断适应外部市场环境,才能收获更多的成功。

最后,希望你能在这次重大疫情危机中,挺过来,找到新机会,活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