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人民医院副院长何强:我在方舱医院当院长

浙江省人民医院副院长何强:我在方舱医院当院长

出发去武汉前,何强作为队长在讲话。

2月15日晚上8点,何强还没有吃饭,他刚刚结束了一个讨论病情的会议。整个白天,他在武汉黄陂方舱医院的病房查房;当天这里又新扩建了70多张床位,马上可以投入使用,他要再复盘一遍流程:院感防护、设备设施……

在这里,何强的时间是用分钟来计算的。虽然任务繁重,但何强非常乐观,忙了一天,晚上说话依旧中气十足。

他说,形势在慢慢好转,对完成任务非常有信心,“希望到方舱医院的患者越来越少,最终不需要这里,我也不用再做这个院长。”

何强是浙江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队长、浙江省人民医院副院长。2月14日,何强接到武汉市委组织部发文,任命他为黄陂方舱医院院长,记者独家连线了他。

一期130多张床位

当天就快收满

黄陂方舱医院是在黄陂体育馆,和江汉比,这里要小得多,一期130多张床位,我们入驻当天,就已快收满。所以14日晚上,我们又连夜建了一个B馆,新增加了70张床位。

建方舱医院,我们最关心的是三件事:一是医院感染防护方面,什么样的流程最合理;二是保证患者住院的舒适性,主要是生活设施,比如洗手间、开水房等;三是要符合医疗要求,能够应对紧急情况。

我们在江汉方舱医院待过,所以有一点经验可以借鉴。比如医护人员怎么进出舱,可能要花半个小时。优化后,我们最快能做到10分钟。

另外,医护通道也有所改善,在江汉,因为人多,入口会比较拥堵。到这里后,我们弹性上下班,不要让人拥挤在入口,也避免感染。

浙江省人民医院副院长何强:我在方舱医院当院长

我每次查房时病人都会说:

谢谢你们从浙江来帮忙

黄陂方舱医院的条件已经好很多了,这里有暖气片,而且因为这里原来是体育馆,卫生间多一点。

新扩建的B馆还会有洗澡的地方。另外,考虑到每个床位旁边装插座不安全,我们还准备了几百个充电宝。医院里还配有液晶电视、WiFi等。病床用的都是席梦思,睡起来也舒服一些。

这里收治的病人,都是确诊的轻症患者,65岁以下。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做到“应收尽收” ,所以有可能会收到重症患者。这时候,我们就要和相关的医院对接好,做好转运。

我们医生每天很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要筛查出重症患者。我们每天查房,3小时梳理一次。医护人员在里面是6小时一班,这是人的生理极限,因为一旦进舱就不吃不喝。

这里的病人总体来说,情绪还可以。我们队伍也有心理医生,会给病人进行心理安抚。我每次查房时,病人都很配合,会说:谢谢你们从浙江来帮忙。

为了节约防护物资

什么活儿都自己干

我们在黄陂还做了一件事,就是利用当地医院的信息系统,把病人的病历电子化,这样可以实现信息传输。接下来,我们希望医护人员能分成两部分,除了进舱的医生外,高年资医生可在外面,远程会诊和指挥。减少进舱人数,也可以节约防护物资。

为了节约防护物资,我们的医护人员是非常辛苦的。15日的上午,我在查房的时候,因为天气变冷,武汉这里下大雪,病人需要更多的被褥、床单取暖。这些物资都是我们自己拉进舱内的,因为让工作人员进来,等于又要使用一套防护设备。所以这些事情,能做的,医护都自己做掉了。

除此之外,氧气瓶也要自己拖进来换。氧气瓶很重,根本扛不动,在江汉时,几位护士推着,在地上转着往前走。这里现在有小推车可以用,已经好了很多。

医生护士进舱后,就舍不得出去,出去就意味着要再换一套隔离服。很多人累了,就找个地方,靠一下,打个盹。

最大的压力

病人安全,医护人员安全

对我来说,最大的压力是两个,一是要保证病人的安全,不能有死亡。所以要及时筛选出重症病人,及时转运。新冠肺炎有一个特点,变化很快,有些病人白天还好好的,到了晚上就会突然发烧,还有的人看起来没什么问题,但肺部已经很严重。

我今天就遇到一位患者,原来有脑梗,来的时候,出现心律失常,发热后,氧饱和度很快下降,比较危险,我们很快把他转运出去了。所以我们每三个小时就要对病人进行一次摸排,做好预判;二是要确保医护人员和里面的工作人员安全,不能出现感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