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研究《紅樓夢》的方法研究《想見你》最好的互動不是靠彈幕和選項

用研究《紅樓夢》的方法研究《想見你》最好的互動不是靠彈幕和選項

《想見你》

左手“豆瓣”,右手“知乎”,在追看熱播臺劇《想見你》的過程中,讓我再一次有了跟著索隱派紅學解讀《紅樓夢》的感受。劇情中有哪些容易被漏掉的細節伏筆?梳理人物設定和時間線,結局將會有什麼樣的走向?追劇如同一段奇妙的旅程,建立在大量顯微鏡細節及數學模型基礎上的學術假說,成為期間的必備精神補給。儘管有些在之後的劇情更新中漸漸被推翻,但新奇大膽的設想仍令人佩服。

《想見你》將於2月16日收官,目前豆瓣評分為9.1分,是近年來少有的高口碑之作。該劇講述了分別在1998年和2019年的男女主人公們,通過一盤磁帶穿梭時空,找尋彼此的愛情故事。這部融合了愛情、懸疑、奇幻元素的作品初看可能並無新意,隨著內容逐漸展開,觀眾漸漸發現這部劇並不簡單,露出的劇情可能只是冰山一角,更多內容藏在細節中,值得反覆推敲琢磨。

脂硯齋在《紅樓夢》批語中提到,曹雪芹創作《紅樓夢》的獨特手法是“草蛇灰線,伏延千里”,即便《紅樓夢》最終未完結,甚至流傳的版本還有刪減,但前文的諸多伏筆,都給了後世紅學家們考證和想象的巨大空間,也成了讀者閱讀的樂趣之一。《想見你》同樣頗得這種“草蛇灰線”之妙。日記本上一晃而過的文字在前後出現不同版本,用來穿越的道具隨身聽上有數量不同的裂痕,合影照片上人物動作有細微的差異,這些需要暫停、放大才能觀察到的、看似矛盾的小細節,被觀眾反覆咀嚼,以論證劇中存在三個不同時空,以及背後不同的因果循環。

關注這些細節,也因為不少觀眾都注意到片頭曲最後一幕中,三個主要人物手中拿著的道具——照片、日記本和隨身聽,這是創作團隊特意留給觀眾的推理提示,就像《紅樓夢》開篇的十二花神曲裡,埋藏了每個人物最終命運的關鍵線索,引人腦洞大開。儘管最終結局只能有一種,但正如前人論詩所說,“所謂作者未必然,讀者何必不然”,即便過度解讀又有何妨?

這又不由得讓人想到了當下的另外一種“神劇”。最近收官的《愛情公寓5》在第13集採用了特殊的互動形式,一度引發觀眾熱議。劇中,主人公收到可以發彈幕的神秘盒子,不僅畫面背景出現了網友吐槽該劇的彈幕,觀眾也可以通過選擇發什麼彈幕來決定後面的劇情走向。就像文字冒險遊戲一樣,在觀看中加入劇情選項,可以增加觀眾的自由度和互動感,但在互動模式下,電視劇鎖住了進度條,當你試圖操作時,會被“一種神秘力量”阻止,難以快進或是回退,因為,此時你必須遵守遊戲法則。如果選錯答案,只能重頭再來。原本每集40分鐘左右的片長,有些觀眾卻在這一集中被“困”了一整個下午,甚至有人為此專門做出了觀看攻略。

互動劇當然是一種有益的嘗試,但讓電視劇“遊戲化”,真的可以調動觀眾的觀劇積極性嗎?遊戲《古劍奇譚2》有一段著名的“靜水湖3小時”,儘管這段劇情對白中有著豐富細節,但期間玩家除了靜靜欣賞,無法進行任何操作,被人吐槽“還不如去看電視劇”。同樣,如果在互動劇中體驗感是優點,那為什麼不直接去打遊戲呢?何況,這種互動只是在劇組規定的有限範圍內互動,觀眾選擇的只是預先編排好的劇情。

靠操作上的互動感去博出位,只是拿自己的短處去和別人的長處比。而在《想見你》中,許多觀眾隨著劇情推進不斷重新繪製修改的數學模型、劇情分析,遠遠高於這種簡單的觀劇攻略。更重要的是,它沒有固定的答案。

也許最好的互動是電視劇中的那些留白,它們給觀眾足夠的欣賞和解讀空間。《想見你》製作人麻怡婷在某自媒體採訪中表示,在陳韻如初登場的戲中,導演拍了一些1998年的元素空鏡,如卡帶、桌曆等,原本資方認為沒有必要,但最終制作團隊堅持保留了。“在雙線雙切的情況下,這樣的初登場就是要給觀眾留一些空間,讓觀眾意識到時間線的不同。”

給觀眾留一些空間,正是創造了互動的可能。正如劇方在抵制盜版洩露的結局聲明中所說,“是因為這段旅程,我們才有幸拜讀無數的神推測、神解析、神製圖與神影片,也因為這段旅程,才讓《想見你》的初衷得以完整。”

當然,留白並非越大越好。許多“神劇”後期崩盤,口碑暴跌,就是因為前期挖坑太多,過分提高了觀眾的閱讀期待。寫劇終究不能像作詩一樣有太多曖昧不明的情感,讀者心裡可以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作者心裡需要有那特定的、完整的一個。即便最終的結局並不是你最喜歡的,但最美的風景已經在這段追劇的旅程裡遇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