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墳頭塌消子孫稀,墳上無草絕家資”,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墳頭塌消子孫稀,墳上無草絕家資”的意思是:假如祖上的墳頭塌陷,意味著這家子孫後代人丁稀少;假如墳頭上乾乾淨淨,不長一棵草,預示著這家貧窮,財源不旺。

這句話是通過現象看本質總結出來的警世醒言,我認為還是有一定的道理。

在古代人們注重祭祖上墳這件事,一般都把墳地修整的乾乾淨淨。尤其是每逢清明節時候,子孫後代都會拿著鐵鍬,把雨水沖塌陷的地方培土,把老鼠洞填埋,重新加高墳頭,恢復到原來的樣子。

假如子孫後代眾多,你沒時間,其他人有空就會把這點事辦了,舉手之勞。

只要有子孫修整,墳頭就不會出現塌消的現象,這就是“眾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

假如墳頭塌陷,不用問這家一定子孫稀少。本來人丁不旺,加上懶惰為墳頭培土修整,墳地破敗塌陷在所難免。

其實這也不是絕對的,墳頭塌陷和子孫多少沒必然聯繫。

古語云:“好兒不用多,一個頂十個”。有孝心,注重道德禮儀的子孫,一個就把這些事辦了。

不孝順沒敬畏心的不肖子孫,再多也沒用。他根本沒有感恩之心,不去祭祀想不到為祖上墳頭培土修整,他也不會想到墳墓其實是祖上的房子……

祭祀就是為了緬懷和感恩先人,沒有這種思想的子孫再多也沒用。

“墳上無草絕家資”說的並不是墳上沒有草這種現象,實際是說墳地風水的問題。

堪輿界人士認為,墳地的選擇很有講究。所謂的風水寶地是指有生機不是絕地,所有的寶地周圍一定山清水秀樹木枝繁葉茂。

如果一個墳頭連草都不長的地方肯定是絕地,墳頭長草才是正解。

“長草和無草”是不同的兩種概念。

這就容易理解了,墳上無草是絕地,根據風水學說,這種墳地影響後代子孫的財運,不是斷子絕孫就是貧困潦倒,反正對後人不利。

相傳慈禧墳頭就不長草,原來這是人為造成的。

慈禧的墓地是一塊風水寶地,即現在的定東陵的慈禧陵。其實這是慈禧霸佔的東太后慈安的風水寶地。

慈安死得早,她把慈安葬在了西邊,把東邊的這塊寶地留給了自己。

慈禧做了一輩子無冕女皇,死後她怕墳頭長草讓人議論是草頭王,因此留下遺囑她的墳頭不能長草。

慈禧死後,工匠們為了防止墳頭長草想出了一個辦法:把墳頭上的土經過特殊處理,即土裡加入生石灰,用雞蛋清攪勻再用大鍋熱炒,這樣處理的土堅硬無比不長草。

可是慈禧就忘了“墳上無草絕家資”這句俗話了。

果不其然,在慈禧死後不到20年,她的陵墓就被軍閥孫殿英盜了一乾二淨,士兵撬開慈禧嘴巴掏走了價值連城的夜明珠,慈禧上億的陪葬品(家資)悉數歸了孫殿英,電影《東陵大盜》反映的就是這件事。

總而言之,一些俗語也不是沒有任何道理的,就讓我們“取之精華去之糟粕”有所選擇傳承下去吧。


秉燭讀春秋


在我國人的心目中宗族十分的重要,人們對於祖宗都是十分的重視的,尤其是對於家族裡面的族譜和宗祠所有家族裡的人都會非常的重視。每年到了清明的時候,不管離的有多遠,很多人都會盡自己最大的可能回到家鄉去掃墓,這既是子孫對於自己逝去親人的懷念,體現的是他們的孝心,也是中華民族一種傳統的習俗。記得小時候每年到清明都需要給家裡已經去世的老人上墳燒紙,當時整個家族的人都會一起去出發,整個隊伍浩浩蕩蕩氣也是相當足的,不過現在人們對於掃墓這件事的重視程度已經遠遠不如以前了。


俗語在我國的傳統文化也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很多人會把當時哪個時代的生活狀況以及思想意識總結成俗語,很多俗語通過人們口口相傳的方式被流傳下來了。“墳頭塌消子孫稀,墳上無草絕家資”,這句俗語相信一些人並不是很陌生,講的就是當時哪個時代人們對於墳的理解,人們認為墳會對自己的子孫後代有一定的影響。俗語的意思很簡單,如果祖先的墳有一些洞的話,那這個家族的人就會比較少一些,如果沒草的話,那這個家族的經濟情況就會比較差。當然了,這句俗語只是哪個時代的說法而已,並不具備任何的實證探究過程或者科學依據。


前面已經說過了,人們對於上墳掃墓都會非常的重視,我國的掃墓一般會有三次,一是清明節,二是重陽節,三是過年的時候,平均四個月機會有一次。如果家族裡的人多的話,那去掃墓的時候發現墳墓上有洞就一定會堵上,沒有堵上的話,那就證明這家人的上墳次數並不是很多或者說這家人比較少一些,這就是“墳頭塌消子孫稀”的來源。經常去祖先墳上去清理一下,這是我們作為子孫應該盡到的義務,但是掃墓是不會去清理草的。因為草就如同柴一樣,柴和財的發音差不多,所以這有草就會被人們看成財富的象徵。在我們當地,只要有老人去世,家裡的人就會在新墳上面埋上一些草的種子或者是根,這就是“墳上無草絕家資”的來源。


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對待我們的祖先一定要心存敬畏,這是我國孝道文化的要求,回去掃墓對我們來說是非常必要的,如果連自己祖宗的事都不重視,也很難做成大事。筆者認為這句俗語告訴我們,不管做什麼事情都需要經常去操心,不能把事做了就完了,要經常性的去回過頭去看一下。在我們現代的社會中,很多老的習俗已經基本上不怎麼受人重視了,現在火葬已經是一種潮流了,新的喪葬習俗正在農村慢慢普及,這是社會的一種進步。“墳頭塌消子孫稀,墳上無草絕家資”這句俗語現在來看能給我們最大的啟示就是,需要在父母活著的時候孝順父母,不要等到父母沒了再去後悔,自己也要踏踏實實的努力的打拼出自己的事業。


老農民說事


農村俗語“墳頭塌消子孫稀,墳上無草絕家資”,說的是祖墳處於什麼樣的狀態對子孫後代的影響,墳頭塌陷的,子孫會比較少,人丁不興旺,而墳墓上不長草的,其子孫後代的生活也是不夠富裕的沒多少家產,下面具體分析:

墳頭塌消子孫稀

每一年的清明節是祭祖的重要日子,這一天不管人們工作多忙,都會抽時間去墳地拜祭下自家的祖先,修理下墳地的,人多人少沒多大關係,有人去掃墓就可以了,而人多就更熱鬧些;祖先的墳地是泥土堆埋而成的,而去上墳修理墳地,一般也就清明去一次,一年365天,風吹日曬雨淋的,墳地泥土有點流失也是很正常的,所以每年的清明節上墳的時候,哪裡有老鼠洞的,人們就會挖土把洞封好,哪裡有凹陷的也會搬泥土來填好。

而墳墓其實也是房子,只不過是過世的人住的,是陰房,墳頭其實就是門頭,是出入的重要通道,墳頭塌陷消失了,也就是說祖先住的房子爛了都沒人去修理好,這說明了子孫後代不重視祖先不修理墳地,還有就是其子孫後代人丁不旺,人太少了,各忙各的,都沒人想到要修理下墳頭塌陷的祖墳,年日久了也就塌消了。

而現實生活中,沒人上墳修理過的墳地,年代久了,因為雨水沖刷,確實會變得比較平,墳頭塌消也就不奇怪了,所以說墳頭塌消子孫稀,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墳上無草絕家資

鄉居小菜每一年清明節都跟家裡的人去掃墓,而我發現很多的墳墓上都是長各種雜草的,有些還長小樹,特別的茂盛;但也有少數的墳墓上都不怎麼長草的,若不是有墓碑,看過去就像是一個土堆,被雨水衝得有點塌、平了,不夠長草的那些墳墓高、有弧度。

那時候我以為是那些墳地的後人嫌每一年的清明節清理墳墓上的雜草太麻煩了而用除草劑除草才不長草的呢,後面問了家裡的老一輩,他們說,你個傻孩子,誰會用除草劑來除墳墓上的雜草呢,巴不得長草多呢,因為不長草的話,下雨了墳墓被雨水沖刷,泥土流失,到時候上墳還要搬泥土來填高呢;有些墳地不長草有可能是那地方本來長草就比較少,而墳上的土壤保水性差,特別乾旱,也就沒多少草長了,畢竟雜草的生長也需要一定的水量呢。

而要說墳墓上是否長草影響到子孫後代的財運,生活是否富裕,鄉居小菜認為這個缺少一定的事實依據,並不是說墳上沒有長草就家資少,很貧窮,畢竟有一定的家資除了運氣好,也是要靠人努力奮鬥得來的,要是什麼都不做,自己也不是富二代,哪來顯赫的家資呢。

村裡那麼多戶人家,墳墓也是比較多的,而絕大多數的墳墓是長草的,但窮富程度也是不一樣的,像我見有些戶的祖墳長草很茂盛,但是他們的家庭不見得有多富裕,村裡很多戶都起兩三層的樓房還裝修了,而他們卻還住著泥土瓦房,生活挺清苦的。

像我們海邊靠近樹林那裡路邊有幾個墳地是不長草的,清明節掃墓到現在過了一個月,很多墓地都長草特別茂盛了,而那幾個墳墓確是沒見長有綠草,而他們的家境還不錯,跟村裡很多戶一樣,也是有樓房有小車的,沒見他們因為祖先墳上不長草而遷墳。

因為墳墓不長草,掃墓的時候,他們去野外草地那裡挖了不少長滿草的土塊搬過來覆蓋到墳上,那幾天看著也挺綠的,然而後面沒見那些草長得更好,反而是枯萎了,而因為墳墓不長草,為防止祖墳變得越來越平,他們每一年都會剷土剷草皮堆到墳上,還是很有心的,有這樣的子孫後代,逝者也是入土為安了,至於家資多少,那就要靠子孫後代自己去努力打拼了。

所以說“墳頭塌消子孫稀,墳上無草絕家資”這話有點道理,但不是絕對的,作為子孫後人,每一年去給祖先上墳修理下墳地,就不會出現墳頭塌消的現象了;而要說墳上不長草,其實每年上墳剷土堆些草皮維護下就可以了,若是介意的話看看哪裡地勢比較合適可以遷墳的。


鄉居小菜


墳頭有塌陷,子孫難覓見;墳頭少長草,後人不會好!這說明了先人墳塋對子孫的重要。


點擊右上角紅色按鈕關注【刺楸】,瞭解更多農村趣味知識。

農村重視祖墳就猶如重視祖宅一樣,沒有祖墳就沒了寄託,沒有祖宅就沒了根。因此,不管貧富與否,都注重對祖墳的修葺,若遇到不順的還會重新擇址遷葬。只要是家族有人,就絕不會讓祖墳塌陷消失。為此,農村流行「墳頭塌陷子孫稀,墳上無草絕家資」的說法。

一、墳頭的變化

農村的墳頭會出現三種變化:第一種就是長滿野草而找不到;第二種是完全看不出此處是墳頭,即完全塌陷消失,與其他無墳頭處別無二致;第三種則剛好相反,墳頭不但不縮小消失,反而越長越大。



二、墳頭塌陷不一定子孫稀,子孫稀也不一定墳頭塌陷

農村的墳頭塌陷了,可見已很久沒人來及時修葺,從側面反映出該墓主的後人極少,這雖有一定的道理,但也不絕對。因為古代皇帝有「天子七廟」的宗廟制度,即祭拜始祖(比如太祖)以及上六代先祖,而中間那些先祖則因「親盡」而遷移到偏殿,即「祧」。


而對於現在的普通人,某些人仍會去祭拜幾百年前的老祖墳,但是,自老祖墳而下的中間那些祖墳都有祭拜嗎?在講究禮法的民間,「五世而遷」,喪服盡於高祖,於是「出五服」了,而始祖相當於是「百世不遷」。通俗來說,就是說祭拜至高祖,外加始祖。而高祖之上,始祖之下的列祖列宗可能就無人去祭拜了,但這並不能說明子孫稀少,反倒可能繁衍成了大姓宗族。

當然,有的墳墓沒人祭拜確實是因為無後世子孫了,久而久之就變成了孤墳野鬼而墳頭塌陷。

另外,刺楸在上面所提到有些墳頭自然長大,這種墳頭其實與子孫多寡沒關係,就算沒人去添土修葺,但確實會因土壤腐殖質堆積而變大。



三、墳頭無草不一定絕家資

我們平時所講墳頭草,講的就是墳頭在一段時間後會自然長草,這是正常現象,不長草反倒不正常,除非用混凝土和石頭把墳頭硬化,如此一來墳上長的草可能較少。如果某個墳頭不長草,那真會讓子孫後代變窮嗎?


在刺楸這邊,有些農民會特意在墳頭上栽上像絲毛草和斑毛草之類的多年生禾本科植物作為墳頭草,當成是墳頭的頭髮。栽的墳頭草為簇生,因分蔸多而很難滅絕。所以如果不長草,可以栽種一點墳頭草,要是墳頭草都栽不活的話,這可能與當地的生境有關,例如某些地方缺水而不易長雜草,而與子孫後代的家境沒必然聯繫。

四、刺楸來總結一下

由此可見,墳頭塌陷子孫稀少並不準確,並不能完全的反映子孫後代的繁衍情況。相反,有些完全無後的墳頭卻可能會因特殊原因而越來越大。


而墳頭長草與墳地的土質有關,也可能是墳地周圍長了某種能抑制野草生長的植物。

以上就是刺楸對「墳頭塌陷子孫稀,墳頭無草絕家資」這句農村老話的看法,如果覺得回答的還行,就點個贊給並順便關注一下吧,謝謝。

刺楸




這句俗語的意思是墳墓的墳頭塌陷了,那他家的子孫後代人丁稀少,墳墓上沒有雜草,這家就會很貧窮,沒有生財之路。在農村,祭拜祖先都是很隆重的,像清明節,很多人都回去掃墓了。一年也就一次,去掃墓了,肯定要把該整理的地方都整理好了。



墳墓都是在山上居多,所以也會有老鼠、螞蟻等等,特別是老鼠,把墳墓挖得都是洞呢。還有雨水的沖刷,墳墓也有所塌陷。像以前,去掃墓都是浩浩蕩蕩的一群人,但現在沒那麼多人了,我就發現我們村有這情況,回來掃墓的人不多,可見沒那麼重視了。如果這家人子孫多,去的人也會多點,那他們肯定會把墳墓給整理了,像有的人出去工作回來,家裡又少人,又沒人掃墓,也沒人管理,就會出現這種現象了。其實我覺得“墳頭塌消子孫稀”這句話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但也不全對,因為有的人是太遠了,在外面定居不回來了。像我一個堂妹的老公就是家裡,去了很遠的地方,家裡的墓沒人打理,但也人丁興旺。



說到“墳上無草絕家資”,農村的墳墓一般都會長草的,人們覺得墳墓長草是個好的象徵,寓意著子孫旺盛、家境也會變好。如果墳上沒長草,證明這個墓地不是好地方,家庭也窮。我外公的墳墓就是這樣,墳上不長草,但周圍都長,我也很奇怪。以前那裡是種地的,雜草也多,但自從我外公在那裡下葬後,就那墳墓光溜溜的,沒長草,也挺奇怪的。話說回來,我舅舅家的家境確實也不太好,也不知道和“墳上無草絕資家”說得上聯繫。

總之我覺得老人遺留下來的話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但也並非像俗語說的那種墳頭塌陷子孫稀少。我覺得不可一味的相信,總歸還是需要看自己的努力才能生財。就比如現在光棍多,就算墳地打理再好,也不會有人送個老婆給你吧。


壯鄉小美


墳頭塌消子孫稀,墳上無草絕家資。這是一句通過對墳的觀察而總結的帶有預見性警示性的土話俗語。現象發映本質,透過現象可知道本質,這是很有一些道理的。人重修墳拜祭,更重丁財,這話就是從古今關係中,曲線表達丁財關係的。

千里(年)古墳,無處話淒涼,文人騷客筆下常現描寫墳基的場境,也足以反映古人對墳的重視,也藉此表達人的願望,什麼追思,敬仰,感懷,悲傷等尋感情都有表現。古人重視修墳敬祭,從中體現今人對逝人的敬重,也從側面反映出今人的一些狀態。古今總是聯繫著的,墳就是紐帶。在一些人看來祖墳也關係著今人,關係著後代子孫的發展興衰。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人是有遺傳的,物質不滅,人有氣,有魂魄,祖先人身已逝,氣還在,魂魄還在,還會影響後人。墳是逝者先人住的,墳的好壞,足以反映今人發展的好壞。過去曾一年春夏秋冬四祭,一都春秋二祭,再不怎麼的,一年都一祭,都會在清明時節掃墓修墳隆重拜祭祖先的。

墳頭塌消說明什麼呢?人丁不旺子孫稀,無人來掃墓才會塌陷消失無人理,這一方是表示了對墳的不重視,不修復,一方也反映了少人丁,做人到,一方也在暗示人,不要不管不理古墳,應重視為要,這是關係後代發展大計的,不可忽略輕視。墳頭被踐踏,墳頭塌消不修,說明後代難出頭,被欺侮,人丁不旺等不好現象,證明子孫後代沒發展前途。

墳上無草絕家資。這話的理解,各人有不同,草不單指草,也指樹木,墳上,指墳所管範圍,墳所管範圍不長草,是有多種說法的,一指寸草不生的不毛之地,不是好地方。一是指陰陽二氣有偏而導致無草,其結果是導致無財而窮,絕是窮盡沒有。人重丁財福貴壽,更求丁財兩旺,今丁財不旺,自是大有問題的,應重視,檢點,反省了。這是一句很有警醒人檢點自省,改過自新的一句俗言,很有理的。





樹德漢碩


在以前那個年代人過世後只是簡單的放進棺材然後埋到土裡,接著用土覆蓋上,堆成一座小山峰,這樣算是一座墳墓了。但是古時候的對去世的先人非常的尊重,有祭拜先祖的美德,祈求先祖保佑後代生生不息。墓地等於就是先人居住安息的地方,必定要打理的非常好,同時古人也非常的封建,致使有了這麼一句“墳頭塌消子孫稀,墳上無草絕家資”話。

墳頭塌消子孫稀

古時候的墳墓用泥土就堆積起來,經過風吹雨打就會踏下去,如果沒有人去修復和打理,自然就變成了一副沒有人管的野墳。沒有打理的野墳說明這墳的後代可能是沒有了,或者說被後代已經遺忘了。確實這句話還是有點道理的,沒有了後代子孫,墳墓經過風吹雨打後就塌掉,從墳墓就能看出這個死去人家裡人丁是否興旺。

墳上無草絕家資

這句話稍微是有帶點封建的思想在裡面了。平時清明節我們去掃墓都會除去墳墓周邊的雜草和樹木,但是墳上的草是不能除去的,墳上有長草說明這塊地土壤好,水分足,對古人來說就是風水好。如果墳上不長草說明這塊地土壤和水分不好,自然就被認為風水不好。古人封建的思想就是祖先墳地風水不好影響下一代人發財,所以以前有錢人家葬去世的人都會找風水大師來找個風水寶地來作為先人的墓地。

總而言之現在隨著時代的變化,很多封建的思想被淘汰了,我們也將古人好的思想語句留下供我們學習,中華傳統美德我們也將繼續傳承下去。

以上是個人所答。


村裡的男青年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萬一誰家的祖墳塌陷,就預示著子孫人丁不興旺。墳頭上的草木不茂盛的話,暗示後世家人過得比較寒酸貧窮。前半句我不知道對不對,因為每年上墳的時候,沒有留意誰家的祖墳塌陷。但是後半句,我的確有點不敢苟同,因為每年寒衣節上墳的時候,爺爺和奶奶的墳頭上都是秋草搖曳,山草都長得齊腰高,去之前都需要帶著鐮刀,否則根本找不著墳頭。按照這句俗語說的,墳上無草絕家資,反過來墳頭這麼厚的草,我們家豈不是要家財萬貫?最起碼也得是經濟實力雄厚吧,其實不然。



家中子孫多不多,人丁是否興旺,跟墳頭塌陷沒有半點關係。這句話的意思可能是說,如果家裡子孫多的話,每年都去上墳修理墳頭,是不可能墳頭塌陷的。從這一點來講,似乎還有那麼一點道理,不過也不完全對,有的人家子孫都在外面上班,離老家太遠,清明節或者寒衣節的時候回不來,時間久了,風吹雨淋,墳頭難免塌陷,這並不能代表家裡子孫不興旺。

還有的人家把墳墓埋在自家耕地裡面,耕地裡的農作自然需要經常澆水,墳墓自然也會被水侵襲,年復一年,墳墓有時候就會塌陷。如果墳墓裡面藏有地老鼠或者黃鼠狼,那墳墓塌陷的會更快。造成墳墓塌陷的因素,都是客觀原因造成的,跟家裡人丁是不是興旺,根本扯不上。



再來說一下墳上無草絕家資。或許有的地方因為地理位置的關係,墳頭上肯定寸草不長。不過我想除了戈壁沙灘上,其他的地方,可能沒有墳頭不長草的吧。清明節的時候,墳頭上的草還不算太多。可每年十月初一的寒衣節,誰家的墳頭都是秋草茂密。但不管是清明節還是寒衣節,人們上墳掃墓,都會清理掉墳頭的草。並沒有人希望自家祖墳上有雜草。倒是很多人家,會在墳墓旁邊栽種上棵松柏,只要松柏長青就足夠了,不需要墳頭雜草叢生。

不過農村倒是有個規矩,就是活著的人,會在新墳上撒了麥子、玉米還有穀子等各種農作物的種子,這些種子撒上以後,如果正趕上下小雨,很快就會長出新苗,也就是農村人常說的小雨淋新墳,家中出貴人。也有人說雨淋新墳,騾馬成群。這個時候,的確是希望墳上長出新的禾苗。或許這句話是由此而來的吧。


靈子


大家好,我是三農領域創作者牧豆人,很高興為大家解答這個問題。下面我給大家說說這句俗語到底有沒有道理。

這句俗語是說通過墳墓的外表來看後代人過得怎麼樣。如果墳頭是略有崩塌的,出現了一些損壞的情況,卻沒有後代及時來修,那麼就說明後代的人不多,人丁不旺。而如果墳墓上是沒有草,那麼就說明後代的經濟條件比較差。從這句俗語我們可以看出來祖宗對於墳頭的外表還是很重視的。但是這句俗語是參考以前人們思想得出的,那麼它對於我們來說,到底有沒有道理呢?我認為是沒有道理的。下面我來說說我的看法。


如果墳頭出現了一些損壞,不會有多少後代及時去修。現在大家都要上班或者上學,沒有人會那麼快知道祖宗墳頭損壞。大家都要忙,人們很少回去祭祖,每年回去祭祖也就幾次,不可能天天回去,自然就不會知道祖宗墳頭出現損壞。除非家裡有人告知或者是家鄉人告知,不然也要等到自己回去祭祖才能發現祖宗墳頭出現損壞。而墳墓上沒有草與後代的經濟條件完全沒有聯繫。由於墳墓是露天的,因此就會有被水浸泡,如果沒有及時乾的話或者雨水過多,將墳墓浸泡了一段時間,那麼就會淹沒墳墓上草的根部,使草的根部進行無氧呼吸而產生大量酒精,然後草就會酒精性死亡,因此就不會有草生長在墳墓。這與子孫的經濟條件沒有關係,經濟條件越好有可能越忙,就更少時間回去祭祖,就不能及時清理墳墓。所以我認為這句俗語是沒有道理的。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大家有要補充的,請在下方留言,謝謝大家。我是三農領域創作者牧豆人,很高興為大家解答這個問題。


牧豆人


農村俗語“墳頭塌消子孫稀,墳上無草絕家資”,有道理嗎?

在農村,祖先的風水,被認為是影響家庭運氣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對於祖先的墳墓都要定期修繕,例如清明、大年30等,有老人去世選擇墳墓,都需要仔細選址,都希望可以選擇所謂的“風水寶地”,並在墳墓的周邊種上常青樹。農村會以一個家庭的祖先墳墓有沒有被打掃,來評估這個子女孝不孝順。

而農村俗語,是農民根據生活經驗,總結而成的。用短短几行字,表達深刻農民哲學。“墳頭塌消子孫稀,墳上無草絕家資”就是一句表達子女打掃祖先墳頭的諺語,表達的字面含義是,如果祖先墳頭被踏平或者塌陷了,沒有以前的小山峰狀,或者出現破洞,則後代子孫稀少;如果墳頭上乾乾淨淨,沒有一顆雜草,那麼這家後代比較貧困,難有生財之道。那麼,這麼一句諺語有何道理呢?

一、墳頭塌消子孫稀

拋開城市的集中墓碑,和現在農村流行起來的墓亭,原來的墳墓都是用土壘的,類似於一座小山峰,尤其是一座新墳,又高又大。按照農村的掃墓習俗,最起碼會在清明節、重陽節和大年30進行掃墓,尤其是清明,需要進行培土、蓋帽和插柳,所以如果常去祭拜,出現塌陷肯定會及時補上,經常培土也會保證墳墓的高度和大小。



在農村,墳墓不僅是埋葬祖先的地方,更是保佑子孫後代的“信物”,沒有家庭願意自家祖先的墳墓比其他人家低人一等,或者破爛不堪,家門破可以不補,墳墓破必須修繕。所以,一個家庭的祖先墳墓墳頭塌,那麼一方面預示不好的情況,不能保佑子孫後代滿堂;另一方面也說明子孫稀少,無人打理墳墓導致。

二、墳上無草絕家資

農村的墳墓講究“前水後山”,雖然不可能完全達到,但是青草茂盛,也代表家族興旺。清明插柳實際上也有這個意思,我們回顧古代的官帽,都有一個豎立的帽穗,插柳意味著後代升官發財。另外,在清明的時候,墳墓周圍的雜草都會去除,但是一般墳墓上的雜草不會,因為草意味“柴火”,通“財”,如果去除了草實際上就去除了財,不利於子孫發達。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草啊、樹的都不除,那樣也會被認為是不孝順,例如村裡有一種叫“漿漿樹”,農民是恨之入骨,因為長得快,其根部會插入墳墓中。造成墳墓裂開,一般都會想辦法去除。


但是,最近村裡流行一種新的處理方式,之前我在文中也說明過,就是給墳墓加上水泥,很多人開始不能接受,覺得“不透氣”,也沒有“財”了,但是很多人家為了圖省事,改造的人家很多,也成為農村的一門生意。

綜上所述,農村的這個俗語實際上有從風水的角度考慮,也有從子孫祭拜祖先的傳統習俗角度考慮,伴隨農村“水泥墳”、“墳亭”等新穎墳墓出現,這個俗語逐漸不被認可。無論未來如何,祭拜祖先,打掃墳墓,我覺得是子女緬懷先烈,牢記家族歷史的很好方式。對比,你怎麼看,歡迎留言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