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你別去打怪獸啦!”鏡頭下的這群孩子,看完淚目了

前不久,一段小視頻刷爆了朋友圈。

視頻中,一位年輕的媽媽蹲在女兒面前,輕輕地說:

“別怕,媽媽去打怪獸了。”

不知是不是感覺到了什麼,女兒搖了搖頭,說道:

“媽媽,不去,不去打怪獸。”

“媽媽,你別去打怪獸啦!”鏡頭下的這群孩子,看完淚目了

聽到女兒稚嫩的話語,媽媽一瞬間紅了眼眶,把頭埋在女兒的懷裡,緊緊抱住了她。

這位媽媽就是安慶市第一人民醫院神經外科護士長張敏,而這是她在奔赴疫區的前一天和女兒的對話,也是無數個在一線戰鬥的醫務人員與家人告別的剪影。

疫情已經持續了20多天,此刻宅在家中的我們,已經是最幸運的人,我們還能時時刻刻見到自己的家人。

而在前線拼命的醫務工作者,

他們有的早早告別了自己的家人去疫區救人;

有的前一秒癱在地上崩潰大哭,卻在下一刻掙扎著站起身繼續返回病房;

還有人,倒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沒有留下一句話,便再也沒有醒來。

醫務工作者們,一天呆8個小時口罩,他們原本光滑的臉上被勒出了道道紅印,工作結束脫下防護服,他的額頭上佈滿勒痕。

“媽媽,你別去打怪獸啦!”鏡頭下的這群孩子,看完淚目了

為了方便,也為了更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平日裡愛美的姑娘們剪去了一頭的秀髮。

“我已剪斷了我的發,也剪去了牽掛。”

“媽媽,你別去打怪獸啦!”鏡頭下的這群孩子,看完淚目了

他們也是人,也有愛人有子女有父母,人心都是肉長的,若不是為了救人,誰願意離開溫暖的家去戰場?

有人抱怨生活無趣,卻未曾想過你所厭煩的今天,是別人奢望的明天,你想擺脫的現在,是有的人觸不可及的未來。

所以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罷了。

你在家中吃著媽媽做的熱飯熱菜,刷著手機玩著遊戲有時候還能開開窗戶透透氣。

可是還有很多孩子,在等待著自己的爸爸媽媽,等待著英雄的平安回家。

“媽媽,你別去打怪獸啦!”鏡頭下的這群孩子,看完淚目了

一場疫情,讓丈夫和妻子分開,也讓父母與孩子分離。

四川攀枝花,一個8歲的小男孩面對鏡頭,哽咽不已。

他的爸爸媽媽都去一線抗擊疫情了,如今整個家中就只有他一個人在家。

“自己一個人在家很不好受,感覺很孤獨。”他強忍住淚水,告訴記者。

“媽媽,你別去打怪獸啦!”鏡頭下的這群孩子,看完淚目了

當被問到自己一個人怎麼調整心情時,他說:

“深呼吸。”

一個不到10歲的小男孩,正是在爸爸媽媽懷裡撒嬌的時候,卻因為這一場意外,一下子沒有了爸爸媽媽在身邊,心中的不安和恐懼可想而知。

可是小朋友,你一定要明白,不是爸爸媽媽不愛你,而是在這種時候,有人更需要他們的存在。

河南周口市扶溝縣人民醫院的一線護士劉海燕,離開女兒在醫院堅守一線已經有好多天了。

9歲的女兒終於找到機會,戴上口罩去醫院為媽媽送飯,見到了日思夜想的媽媽。

看到女兒,劉海燕多想給她一個大大的擁抱,和她多說一會話,但是她不能。

母女二人只能隔著幾米的距離,在虛空中張開雙臂,抱了一下。

“媽媽,你別去打怪獸啦!”鏡頭下的這群孩子,看完淚目了

兩個人的臉上,都佈滿了眼淚。

劉海燕說:

“媽媽什麼都不怕,只要戰勝病毒,媽媽就能回家了。”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的距離,而是我就站在你的面前,卻不能抱住你。

一位在疫區工作的護士媽媽,終於在輪崗時,百忙之中抽出時間和5歲的女兒通了視頻。

看到小小的手機屏幕裡面的媽媽,和媽媽分開十幾天的小女兒立刻哭了出來。

“媽媽,你別去打怪獸啦!”鏡頭下的這群孩子,看完淚目了

因為太想媽媽了,在視頻裡,她一直默默流淚,久久的沒有說出話來。

母親是孩子的一切,孩子是母親的牽掛,沒有媽媽在身邊的孩子,就好像花沒了根,整個世界失去了陽光。

16日凌晨,2歲半的小女孩拿著望遠鏡玩具,站在窗邊,大聲喊:

“我看到媽媽上班的地方了!”

“媽媽,你別去打怪獸啦!”鏡頭下的這群孩子,看完淚目了

原來,她的媽媽是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的醫生,13日加入安徽省第四批支援湖北醫療隊,第一次和女兒分開。

每個時代都有不同的英雄,此時此刻,戰鬥在一線救死扶傷,迎難而上的醫務工作者就是偉大的英雄。

或許對年紀還小的女孩來說,她的媽媽不過是短暫的離開家去另一個地方上班,可等她長大了便會明白,她的媽媽是一個真正的英雄。

茨威格說過:“勇氣是逆境時的光芒。”

這些醫務工作者們難道就不害怕嗎?

當然怕。

他們有的人看到病毒的感染速度嚇到腿都軟了,有的人檢查完病人身體不適連家都不敢回,還有的人甚至還在家中便立好了遺書......

可即便知道前路艱辛,生死難料,他們仍然冒著生命危險,在前線物資緊缺的情況下堅守在第一線。

“媽媽,你別去打怪獸啦!”鏡頭下的這群孩子,看完淚目了

網友小豆子在微博上說:

“治病救人本來就是醫生的天職,如果我們做醫生的不去救人,那麼誰還敢去一線呢?我不在乎能不能當英雄,但是我一定不會當逃兵。”

還有一名女護士在接受採訪時,告訴記者:

“我有個4歲的兒子,我想告訴他,他的媽媽在危難面前沒有逃避,他以後也一定能成為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

對於父母來說,孩子,是她們的軟肋,更是她們的鎧甲和勇氣的來源。

有了孩子,便有了對抗病毒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