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人金師傅說桐鄉石門鎮京杭大運河和乾隆皇帝的故事

金師傅說石門京杭大運河

路人金師傅說桐鄉石門鎮京杭大運河和乾隆皇帝的故事 | 嘉興故事

隋煬帝開鑿京杭大運河之後,石門在春秋戰國時期叫呂溪,有一句老話,叫做“石門呂溪中,池塘改彎鬥”。

改彎鬥就是大運河從杭州出發,是南北向的,到我們石門之後,彎一下之後,從這裡改成東西向了,一直到嘉興的三塔彎,又改成南北向。

一直往北,過蘇州,過鎮江,跨過長江,進入揚州地區,所以說運河到石門這裡改了一下道,傳說是古代時候專門有地位、有權勢的人講了一句話,就是要求開河的時候,從石門過,所以說,民間都說:“石門呂溪洲不得了,池塘都改彎鬥”。


路人金師傅說桐鄉石門鎮京杭大運河和乾隆皇帝的故事 | 嘉興故事

這樣的修改,可以給地方經濟上帶來好處,所以我們這個小鎮就成為了一個活水碼頭了。

在計劃經濟的時候,桐鄉縣五大鎮,石門鎮排在前三,縣城、崇福鎮之後就是石門,崇福鎮是我們桐鄉首先有工業的一個城鎮,所以說我們石門就是靠著這個京杭大運河活水碼頭,排行第三,我們石門鎮靠著這個運河是得益的。

老的京杭大運河,在石門鎮有兩座石拱橋,和現在餘杭塘棲的那座規模差不多,烏鎮的都屬於小橋了(烏鎮是小橋流水人家),石門京杭大運河上的橋規模很大,到了1970年的時候,疏浚運河,我們地方上叫開河,重新開河疏通擴大,把這兩座橋拆了(當初旅遊保護髮展意識是沒有的),可惜了。

路人金師傅說桐鄉石門鎮京杭大運河和乾隆皇帝的故事 | 嘉興故事

當然有得有失,失去了這兩座寶貴的橋,破壞了我們原始的水枕人家的風貌,失去了我們強大的旅遊資源,但是,我們保證並保持了京杭大運河漕運的功能。

路人金師傅說桐鄉石門鎮京杭大運河和乾隆皇帝的故事 | 嘉興故事

石門出彩的地方,

一個是京杭大運河道石門拐彎;

第二是乾隆六下江南,有一次在我們石門鎮上過一夜,紮了營,所以過夜的地方這個生產隊叫“雲盤頭”。這個名字怎麼來的,就是乾隆在這裡過夜的時候紮營,為什麼選擇在那個地方?那個地方是屬於孤島型的,它總共只有三個路口,其他都是河流,安全容易防範,所以紮營在那裡。鎮志有歷史記錄。


路人金師傅說桐鄉石門鎮京杭大運河和乾隆皇帝的故事 | 嘉興故事

第三,石門鎮同時也是吳越疆界,吳國和越國的交界之地,我們京杭運河這裡屬於吳國,壘石弄以西屬於越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