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軌單純是為了慾望?比較分析安娜與愛瑪的性格特徵

安娜:敢於追求真正的愛情與幸福的“叛女”形象

《安娜.卡列尼娜》中所塑造的女主人公安娜,被稱為是世界文學史上最優美最豐滿的女性形象一,在這個被資產階級舊思想束縛的年代,以自己的方式追求個性的解放和真誠的愛情,但由於制度的桎梏,導致了她的人生悲劇。小說通過安娜--卡列寧--渥倫斯基線索展示了封建主義家庭關係的瓦解和道德的淪喪,同時也體現出她不畏封建宗法思想的支配,敢於追求真正的愛情與幸福的“叛女”形象。


出軌單純是為了慾望?比較分析安娜與愛瑪的性格特徵

《安娜卡列尼娜》電影劇照

愛瑪:在貴族資產階級社會的腐蝕和逼迫而墮落毀滅的婦女形象

《包法利夫人》中的主人公愛瑪是一個在貴族資產階級社會的腐蝕和逼迫而墮落毀滅的婦女形象,福樓拜描寫愛瑪與其說是描寫一個失足的女性不如說是塑造了一個在現實生活中慘遭摧殘的浪漫主義者。愛瑪的矛盾、痛苦,她的夢想和追求,她所受到的欺騙、愚弄與背叛,都深深打上了時代的印記。


出軌單純是為了慾望?比較分析安娜與愛瑪的性格特徵

《包法利夫人》電影劇照

命運交織處的相同點:不幸的婚姻,所謂的“婚外戀”

然而,無論安娜還是艾瑪她們都有著不幸的婚姻。安娜的丈夫卡列寧是個虛偽自負的人,在安娜看來“想得到功名,想升官,這就是他靈魂裡所有的東西。”“至於高尚的理想,對文化,對宗教的愛好,這些都不過是為了升官的敲門磚罷了。”卡列寧的一切都讓安娜討厭至極。而艾瑪和包法利夫人,同一個人因為不一樣的稱呼成為兩種世界的人。作為艾瑪,她是浪漫的,充滿夢想的,渴望愛情的;作為包法利夫人,她必須謹守道德,必須忠誠,必須做賢妻良母。其實艾瑪和包法利夫人就是一個矛盾體。另外,安娜和艾瑪的性格都有一點浪漫色彩,具有西方文明的個性解放,愛情至上的特點。可是,最終導致她們悲劇性命運了都是所謂的“婚外戀”。


出軌單純是為了慾望?比較分析安娜與愛瑪的性格特徵

《安娜卡列尼娜》電影劇照

推動一切的幕後黑手:資產階級社會的道德價值觀

此外,從社會現實對個人的逼迫和擠壓來說,安娜所遭遇的壓力遠較愛瑪為輕。也就是說,安娜的死主要是源於內心慢慢培植、累積起來的厭倦,是激情消失之後難以驅除的空虛和絕望。而愛瑪的死則帶有更多的社會因素。愛瑪的死並非僅僅由於高利貸危機,主要是由於對社會生活突然向她展露出的真相缺乏足夠的心理準備。而我們也不能把安娜的悲劇歸結為當時的社會,安娜對於當時社會輿論的譴責是無所畏懼的,她比卡列寧和渥倫斯基更加無視社會輿論的存在,甚至在醜聞暴露之後,還故意到社交場合去挑釁。

另外一方面,她也有足夠的經濟條件去國外或鄉間生活以迴避故鄉輿論的譴責。 而愛瑪是一個外省農家姑娘,缺乏安娜那樣顯赫的貴族地位、豐富的社交閱歷和老練的處世手段。安娜與愛瑪都懷著對愛情的浪漫憧憬,所不同的是安娜是從一開始即明確地知道自己要求的是什麼,她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她與渥倫斯基的愛情。而愛瑪的愛戀對象則帶有虛幻的、朦朧的性質。而安娜不曉人生的廣闊和深邃,更不覺自己的人生意願在男權目光中的廉價,她將自己全部的生命力量投之於對渥倫斯基的愛,悲劇的帷幕由此拉開。

在最後,幾乎是差不多的時間,愛瑪在四處找錢還債,安娜也在焦慮地奔走。愛瑪被債務所逼,服毒自殺;安娜則為內心的熱情驅使,最後投入車輪下。愛瑪的死是現實的死法,而安娜,卻帶有獻祭的意味。前者是生活,後者是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