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桩,是简单的大形,内理的艰难,站通透了需要时间和方法


站桩,是简单的大形,内理的艰难,站通透了需要时间和方法

  京武功夫如是说:

禁足不出门,只能拳打卧牛地。平房小院可接地气还好,楼层却不能震脚发劲儿,免得扰民。

站桩无意是经济实惠,不占空间的法门之一了。

今天的小文给大家剖析一下站桩,做以小论。

站桩艰难之处在于两点:

1、来自于几十年建立起来的个人习惯用力动作模式;

  2、来自于陌生动作模式的茫然与无知。

  人人喜欢站桩,一站就是那个贴了标签的“自己”,喜欢站在自己先前形成的个人用力习惯的动作模式里用功,这就像走左了到北京的道路继续用劲的走下去,当然,有从小骨骼清奇的,就没有这个错误存在了,怎么站都行,可是,这样的人是很难见到的,一上路就做开了与众不同的大事了,高高在上。

  鉴于这种情况,站桩就是一个未知领域的探索世界,怎样是对的?最直观的就是看,自己看,找人看,找无数人做监督官,自己看似乎就像小偷做判官判自己刑徒一样,不公平的很哦,通常要对着大镜子把自己跳出来审视才可辩个大概,要辨个十全十美可能不太可能的,所以,要叫检察官监督最好,最好的法子是脱个精光站定,高低歪斜一目了然了,这好像不太雅观,可是很实用。

  上面的两点大家可能看到了,“觉”是这个艰难之处的来源点,若是没有“觉”,我们就不会知道习惯与不习惯之间的差别了。

  “觉”的含义是很广泛的,对于武学来说,最有意义的那个应该是“本体感觉”,这个外来词意思捉摸不透没关系,说白了其实就是自己感受自己的身体情况,譬方说,打针会痛,这是痛觉,痛的地方在哪儿,不是胳膊是屁股,这是位置觉,痛的时候肌肉紧张,有的针都弯了也没打进去,这是肌肉自律反射造成的肌肉紧张阻碍形成的,如此这样的例子,不一而足。

  本体感觉很奇怪结构也复杂,它的源点来自于骨骼肌,肌腱,以及关键韧带处的本体感受器,这样子说不懂,其实,本体感受器存在于我们身体的各个角落里。肌肉的拉力,关节的动态,身体活动的位置,姿势的状态,这都是本体感觉的功劳。我们的身体之所以感觉灵敏,屈伸自由,位觉,运动觉,振动觉这些功能发出信号,相互协调,如此,我们能够完成一个个精美的姿态变化。

  

本体感觉有两种,一种是静态,一种是动态,静态的本体感觉能使我们知道身体各个组织的位置以及彼此间的联系,不用说太多,大家也应该知道了,这与站桩有关系,与静坐有联系。动态的本体感觉,是调节速度,方向,平衡,以及外在环境,力度改变后的自身反应改变,看看步法是很重要的哦。

  还有个问题很重要,本体感觉还有意识与无意识之分,这很简单,刮风眨眼睛就是无意识的,拿东西就是有意识的了。


站桩,是简单的大形,内理的艰难,站通透了需要时间和方法

  练拳站桩走架子,主观意识总是游走在似有似无之间,心不在焉总是有的,这对于本体感受器来说似乎没有多大的作用,我们武学要求身体能在无意识状态下,本体感觉也在无意识状态下,对于自身动态或是静态的运动,对于动态或是静态的外力运动环境里,自然自如地做出对应的应对模式,这样,我们的武学才有极高的本能反应,当然,这个本能是在武学运行模式下的本能才是好本领,不是别人一推你就抗,武学也有一抗,此抗非彼抗,不是一家子哦,大家要分明白才是。

  大家知道了感受器是反射信号的机器,“身体自己”接收了信号的位置,方向,深浅,以及组织与组织之间的联系,你相信这都是真实可靠的么?大家都知道合眼感受特别多,譬方说,站桩,你站着站着,你的感受器给你的信号是:姿势一直是这样的,可是,你睁眼检查一看,都歪到腚巴骨上去了,可见,错觉害人不浅,我们相信自己的眼睛还是相信自己的“心”呢,当然,人一累,感受器就不那么有条理的了,有的人有病,问他到底哪里不好受,他说,那里都不得劲,说明病的不轻了。

  身体的感受器有时与眼睛有干系,譬方说,我们两个胳膊交叉,两手十指扣在一起,你叫他随便哪个指头动动,似乎都要辨别一番才能行得通,这个游戏告诉我们,错觉是很正常的,纠正错觉的诀窍就是,眼,心,意合,譬方说站桩,对着镜子看住架子,或是叫监督官看住你,不要被觉带来的错误习惯带走,用现在的正确纠正过去的习惯,慢慢认识,建立,熟悉,定性,如是,一个正确的觉知才能建立起来,这样,运行模式才有可能按照武学的格斗模式建立起来,一个动作的建立,一个正确动作的建立,若是按照太极拳市面的传统练法,必须有心法与动作的系统结合,先后,上下,各个动作的要领必须详尽而且科学,这样,才能在日复一年的意识指导下,觉与身体才能按照武学的的模式合二为一运行起来,这也只是一个合理的身体间架与意识,也就是气血,骨肉之间与意识之间一个合理的武学搭配问题,这个间架是混元力的奠基石,他只是在你过去的基础上,有了无尽的妙处,增加了似乎无尽的力气而已,大家看好了,这只是一个架子,这还不是真正的“桩”,真正的“桩”必须是从上而下的一根擀面杖,也就是,我们前面强调的“柱”,有了它,才是一瞬间几个力交替震荡组合的更迭基础

,我把这个描述在这里,也好叫痴迷的知道有个模子走一走,因为,据我观察,能有身柱在身的,现今不知道还有几多人,也许是我眼拙吧,那些自己吹破天的武子,表演的时候抖几抖都没关系,私下里要好好用功才是,自己门里没有,要虚心求教,低一下头有嘛子关系啊,当然。这个身柱武学,门槛实在是高些,并不是告诉你,你用功就能得到拥有它,至少,你知道了,告诉后来人,叫有德有缘的后来人继续下去,这也是我们武学之人的品行了。一个人一生做不了什么,至少说一次实话吧。

  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在杞人忧天,庸人自语,可能各家都有我说的这些,自家又捂得严实,我不知吧,但愿是这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