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穿“猴服”的人,离病毒最近

这些穿“猴服”的人,离病毒最近

他们把防护服叫“猴服”。

“猴服”一穿,冲上前线。

一张张认不出的脸,仿若一个个“隐形人”。

他们,是离病毒最近的人。

发热门诊、隔离病房、影像科,

都是“猴服”区。

这里,是离病毒最近的地方。

连值7天班,每天24小时

这些穿“猴服”的人,离病毒最近
这些穿“猴服”的人,离病毒最近这些穿“猴服”的人,离病毒最近
这些穿“猴服”的人,离病毒最近

疫情袭来,发热门诊开始了高密度的值班。人手最紧时,11天里,医生张胜蓝一个人值了7天班,每天24小时,日均接诊将近一百人。

不敢喝水、不能按时吃饭,经常下午两三点吃午饭,夜里十一点才吃晚饭,每天只能睡两三个小时。

一层层防护包裹下,让人有种窒息的感觉。摘下口罩时,面部已刻上了深深的压痕。

第一次与新冠病毒正面交锋

这些穿“猴服”的人,离病毒最近这些穿“猴服”的人,离病毒最近

“大夫,我发烧了!”

“湖北+发烧+传染性”,接诊医生廖钦文通过这3个特点坚定地判断:高度疑似患者。接下来,他做了这3个举动:

加快手上开单的速度,用比平常快一倍的语速跟患者及家属交代要做的检查。再三叮嘱就诊期间全程戴好口罩,不要在其他地方逗留。

打开窗户,开紫灯,尽快退到诊室外。

跟护士交代,挡住下一个患者进来的脚步。

然后是漫长而煎熬的守护和等待。为了减少人员感染的机会,现场的3名医护人员通知了下一批值班人员暂不接班,把危险留给自己。

2月1日,核酸检测结果反馈回来,阳性。

这是他们第一次与新冠病毒正面交锋。

隔离病房来了第一名护士

这些穿“猴服”的人,离病毒最近这些穿“猴服”的人,离病毒最近

1月31日下午4点,北京航天总医院隔离病房投入使用。

33岁的护士王金露,瞒着父母,第一个报名去隔离病房工作。

在这里,她每天接触的都是疑似病例、确诊病例。而且,不仅仅接触,还有最危险的口腔分泌物采样,相当于直接面对病毒。

影像科里捉“妖”

这些穿“猴服”的人,离病毒最近
这些穿“猴服”的人,离病毒最近这些穿“猴服”的人,离病毒最近
这些穿“猴服”的人,离病毒最近

2月5日,有一例高度疑似病例颇有戏剧性地来了。独居老人,无接触史,但影像疑似。

病毒不会从天而降,但证据链完全无法连接。组长拍板,严密随诊,等待证据。护士、技师、医生们终末消毒、严密防护,静等捉“妖”。

2月7日,老人复诊影像再次吻合疑似诊断,立即隔离取样,核酸结果阳性,捉“妖”成功。后来得知,老人隐瞒情况,并非无接触史。

这些“逆行”的身影,向你们致敬!

来源 航天科技一院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