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疫情焦慮到睡不著?聽聽專家給的建議

日前,蘇州高新區人民醫院心身醫學科心理諮詢師在接聽心理危機干預熱線時,遇到這樣一通來電:求助者稱自己以往一向睡眠情況較好,但在疫情發生後,他總是無法剋制地從早到晚瀏覽網絡上的各類信息,感到焦慮、慌張,害怕被感染;同時,還出現了睡眠問題,到了該睡覺的時間難以入睡,總是想著和疫情相關的事情。針對他的情況,心理諮詢師建議他定時、定量睡眠,同時耐心教授給他放鬆訓練技術和心理調節方法。

在面對危及生命的災難時,我們都可能出現一些與平常不一樣的心理應激反應。比如,自從疫情出來之後,自己總感覺不是很放心,身體一有什麼異常,就會懷疑自己是不是“中招”了。每天網絡上的各種新聞報道信息讓本就緊張的神經變得更敏感。於是,在疫情面前,有些人出現了無法控制的緊張、焦慮、恐懼情緒,變得容易激惹,對待家人、外人沒有了耐心。還有些人出現了急性失眠。

那麼,如何才能提高我們的睡眠質量呢?

<strong>對此,國際醫學部睡眠中心主任孫志輝給瞭如下幾點建議:定時、定量睡眠,在固定時間睡覺和起床;減少在床時間(除睡覺外,其它事情不在床上做);早晚適量運動(睡前3小時後不做劇烈運動);臥室保暖(23度左右最好)並保持安靜的環境;關燈光睡覺(注意遮蔽窗外光源);晚餐不宜過飽,保持良好情緒;睡前做15-20分鐘放鬆練習;嚴重失眠且無法自我調適的人可至醫院睡眠科治療或在醫生指導下服用助眠藥。

“良好的睡眠是我們應對身體應激反應的重要保護措施。在當前的特殊時期,我們更需要充足的睡眠來幫助我們維持身心健康。”孫主任強調。(孫志輝 昝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