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認識金融科技,遠不止移動支付,談領先為時尚早,附乾貨

近年來,中國移動支付產業快速成長,“掃一掃”付款已成為尋常百姓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掃碼支付,作為中國“新四大發明”之一,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甚至效仿。但金融科技,遠不止移動支付,而全球在金融領域的科技競爭,也才剛剛開始,中國金融科技市場的發展,仍然任重道遠。

引領金融科技變革的最大動因是移動互聯網。隨著幾乎所有國家的絕大部分人都開始使用,移動互聯網迎來了飛速發展。二十年前,有些銀行、保險公司、證券公司就已經啟動了網上金融業務,但大量客戶卻不肯使用。他們認為這樣不安全,而且複雜。可如今,我們已無法想象沒有手機金融服務的生活會是什麼樣子了。

長期以來,金融機構的業務其實並不透明,雖然客戶有權利去查閱自己詳細的資金記錄,有辦法去實時瞭解自己的信用卡透支情況,有途徑去分析和比較各種理財產品的投資價值,但由於前往各類金融機構的線下網點以及使用電腦網上金融服務並不方便,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金融機構的業務是隱形的。其中最典型的就是,銀行可以輕而易舉地向一些無意間犯錯的客戶收取信用卡逾期費用,這也成了大多數銀行在最近半個世紀裡的通行做法。

而移動互聯網的普及,讓隱形的金融業務現形。例如,對於銀行來說,將促使收益系統與向犯錯客戶徵收費用的行為剝離開來。於是,銀行只能靠其它的門路營利,如指導客戶如何花錢、如何儲蓄、如何理財,包括通過銀行購買保險和基金以賺取佣金等等。而在更多地承擔了金融產品分銷的職能後,銀行就要比以往更瞭解客戶。

保險、證券、基金等金融業務,也面臨相應的問題。金融產品的營銷不再完全依賴於自有營業網點和代理人,客戶有了更多的途徑去了解、比較和購買不同金融機構的產品,這幾乎重構了各類細分金融市場的業務生態,也促進了相關領域金融科技的飛速發展。

全面認識金融科技,遠不止移動支付,談領先為時尚早,附乾貨

下面列舉了一些金融科技相關的內容,可以讓大家對金融科技的一些重要概念有個基本瞭解。此外,這裡還有本《FinTech,金融科技時代的來臨》電子書隨附。作為一本金融科技的通俗讀物,這本書內容很全面,加上案例和訪談,算是一本覆蓋廣泛的金融科技讀本。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根據文末信息前往獲取,朋友們也可以通過評論或私信與我們交流。

一.金融業務的簡化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幾乎任何客戶層面的金融業務都能通過技術來擺平,任何金融活動都可以通過簡單的APP操作被簡化,任何金融市場都可以藉助點對點、人對人的連接性被精簡。

但銀行畢竟無法與致力於簡化市場和金融活動,以及提供具備優秀使用體驗的移動應用的新興移動互聯網公司抗衡,因為傳統銀行的系統及結構通常都太過死板、陳舊、僵化,根本難以改變。

於是,我們也不難理解,新加入的簡化者能夠創造出使用便捷的支付產品,能夠提供出利差極低的信貸產品。因為銀行需要為經營場所、職工工資及基礎設施等付出額外的成本,但移動互聯網公司則完全免去了這些日常開支。

正因為如此,銀行需要跟簡化者合作,包括和掌控了客戶渠道的移動互聯網公司,以及致力於為傳統銀行提供金融科技服務以推動他們進行變革的新興公司。

全面認識金融科技,遠不止移動支付,談領先為時尚早,附乾貨

二.數字加密貨幣與區塊鏈

由於媒體或正面或負面的廣泛報道,比特幣成為最廣為人知的數字加密貨幣,而其它絕大多數的數字加密貨幣都是以比特幣為模板衍生出的變種。

比特幣是世界上第一種真正具有分散性的網絡貨幣,它首次提供了一種即時、幾乎免費的在線價值交換方式。它是很多東西的結合。它是一種貨幣、一種協議、一種技術、一種生態系統、一種交易系統,以及一種合同制度等。支持這種貨幣的人多為自由論者(不包括純粹的投機者),他們認為應該讓價值互聯網在沒有政府幹預的條件下運行。

有關比特幣的最大疑問就是,它到底是真的很重要,還是即將破滅的泡沫。倡導者顯然認定是前者,而評論家則傾向於後者,並且雙方的觀點都有一定的根據。

不過,無論比特幣的發展如何,但共享總賬的區塊鏈技術確實創造出了一種即時且近乎免費的交易系統。這實際上意味著,對於那些想利用此種性能的人來說,在銀行及政府系統之外將出現一種分散式服務。它跟之前的交易處理機構一樣,只是現在可以通過一種廉價的協議技術來記錄其交易活動。

金融市場目前正關注著區塊鏈的智能合約性能,想看看如何才能利用這種技術。不久,我們將看到銀行以近乎免費的方式在區塊鏈上安全處理大量的交易,它將給銀行業、支付手段及金融市場帶來革命性影響。

現在的問題是“何時”而不是“也許”。

全面認識金融科技,遠不止移動支付,談領先為時尚早,附乾貨

三.

FinTech

本文把金融科技和FinTech分開來說。金融科技,可以泛指金融領域正在興起的科技變革。而FinTech,在國際上,通常是指整合了金融和技術的一個新市場。這一市場是傳統金融過程(流動資金、供應鏈、支付過程、儲蓄賬戶、人壽保險等)的合成,但它用新的基於技術的過程代替了那些傳統的結構。換句話說,FinTech這一術語描述了一個新的行業,這有點像商品社會提到的“新零售”一樣。

FinTech不是金融機構的研發部門,而是數字金融中新出現的一個市場,假以時日,它將代替傳統金融市場。比如,如果你考察FinTech領域內的風險資本公司的投資情況,其中1/3的投資是瞄準那些開展支付服務的公司的,其他則是瞄準P2P金融平臺以及P2P出借方的。

FinTech新興公司一般是包裝者、替代者、改革者這三類中的某一種。

傳統金融公司不需要過於擔心包裝者這一類公司,因為它們只在舊的金融市場裡包裝自己,它們並不試圖代替或改革銀行業系統,而只是想通過包裝自己或讓存錢和花錢更容易。

第二類是替代者,它們的目標是用軟件和服務器完全替代銀行的核心服務,這一類公司更令人擔心,因為它們所持的一個基本觀點是,你不需要一個第三方組織來進行金融交易,你只需要一個服務器。

第三類則是改革者,他們可能是傳統金融機構自己,或是致力於服務傳統金融機構的科技公司。它們正在用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區塊鏈這些關鍵技術來幫助傳統金融機構來改革它們舊的金融服務。

全面認識金融科技,遠不止移動支付,談領先為時尚早,附乾貨

四.金融系統的改造與遷移

柯達不相信數字照相機會代替它們的業務,諾基亞沒有看見智能手機會消滅他們手機的領導地位,銀行會經歷這樣的盲點時刻嗎?

銀行最大的資產是數據,但是銀行沒有善加利用,只有3%的數據做過標記,不到0.5%的數據被分析過;

銀行的產品倉庫組織效率低下,而且大多不是以顧客需求為導向的;

銀行的傳統系統效率低下,需要更新,但難以更新;

加密貨幣正在試圖繞開銀行監管,重新定義金錢和貨幣的數字化;

許多公司正在與那些移動互聯網公司合作,啟動新的管理金錢和價值的創新模型……

銀行必須改變,但它們與柯達、諾基亞類似的科技公司並不一樣。規章、審計、管理和政府監管以及負有巨大法律責任和社會責任的資金存儲,意味著很少有外來者能參與到銀行業的遊戲中來。

但傳統金融服務市場,正在與由FinTech創造的新的價值互聯網產生明顯的摩擦,導致摩擦的是,舊系統需要和新系統協作,市場要用最小的風險把舊系統遷移進新系統,而新系統需要以一種讓舊系統可以趕上的方式搭建。

現在,移動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和區塊鏈技術等都要求進行遷移,但是風險和成本太高,在銀行裡,這是眾所周知的因素。所以,很長一段時間,舊銀行坐在那裡,不合作、不歡迎、不更新,也不領導最新的技術。

但隨著移動互聯網巨頭切入並不斷試圖掌控一些金融領域的細分市場,如支付和小額信貸等,傳統金融機構的改變和發力,已經開始明顯加速了!

全面認識金融科技,遠不止移動支付,談領先為時尚早,附乾貨

五.數字銀行

數字銀行通過全球化的互聯網絡來實現數據的數字化分配,傳統的銀行則是在當地網絡內進行紙質(雖然也可以做到無紙化)內容的實體分配。換句話說,數字將傳統銀行徹底改變了。

數字銀行是隨著價值互聯網的發展,藉助金融技術的應用而產生的。由於各種壓力,現有銀行如果不實行數字化,銀行將無法與新興的FinTech創業公司競爭。但是,除了應用網絡技術,數字銀行還包含很多其他東西。

第一,數字銀行必須建立在一個以數字為核心的基礎設施之上。而數字核心是一個連貫的、企業範圍內的潔淨的數據庫,不管是在公司內部還是外部,都可以通過一系列的訪問層進入該數據庫。整個系統都是全新的,不存在障礙,除了避免欺詐和網絡攻擊所採取的安全措施。

第二,數字銀行通過多種途徑向外延伸。這些途徑可能是實體或者數字的,但它在向客戶提供服務選擇的基礎上,延展到數字核心。由於擁有數字核心,銀行對客戶的各種聯繫和接觸都瞭如指掌,也能根據客戶的需求做出及時且一致的回應。

第三,數字銀行擁有一個適應數字化的組織。聯繫客戶的主要方式是通過手機客戶端、社交媒體、視頻連接等。它的精力主要集中於通過數字接觸融入客戶的生活。通過網絡進行的人際交往是個神奇的觸點,所有其他的功能都是為了擴大數字應用以消除摩擦。

第四,數字銀行對客戶有著天生的認知。它們會把數據作為自己的競爭性優勢,並將客戶看作最終的目標,這也是它們看待客戶的唯一角度。它們知道數據關聯以及預測性的、前瞻性的、近距離的服務是成功的關鍵。

第五,數字銀行認為數字化是它們的整體文化,而不應侷限於某一部門或某一項業務。它們已經把數字化融入核心部分,認為銀行的每位員工都有責任知道怎樣利用數字技術,以更低的成本、更親密的態度和遠遠不只是適合數字時代生存的數據優勢去更好地服務客戶。

全面認識金融科技,遠不止移動支付,談領先為時尚早,附乾貨

​總之,金融是一個極為龐大和複雜的市場,而隨著技術和服務的創新,金融科技會讓金融更加普惠,將給個人客戶的日常生活帶來更大方便,也將給企業客戶的商業發展注入更多活力。

歡迎朋友們關注、評論、轉發。如商業轉載或其它,請聯繫:keji5u(科技無憂訂閱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