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支付:領先世界之後

移動支付:領先世界之後

移動支付:領先世界之後

支付行業正經歷著“冰與火之歌”。

一方面,移動支付在業務量、覆蓋面上均居世界領先地位,發展勢頭強勁。另一方面,中小支付機構正艱難求生。

據央行公佈的《2019年第三季度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本季度,銀行共處理移動支付業務272.74億筆,金額86.11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61.05%和31.52%,非銀行支付機構處理網絡支付業務1911.87億筆,金額63.99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7.01%和23.04%。

但是,中小支付機構的生存空間卻在進一步收縮。在移動支付的市場上,第一梯隊的支付寶、財付通共佔據的份額超過90%。同時,監管政策的不斷收緊規範了市場行為,加速了行業洗牌。

即使是中小支付公司中交易規模最大的機構,平安壹錢包也感受到了寒意,“目前的支付行業在合規發展的過程中面臨著不小的困難,但大家都在堅守前行。希望在出清不合規機構的同時,也能夠為行業的創新留出一定的空間。”平安壹錢包CEO諸寅嘉說道。

經濟整體競爭力的提高離不開創新的驅動,12月10日至12日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多次提到改革與創新,並提出“必須善於通過改革破除發展面臨的體制機制障礙,激活蟄伏的發展潛能,讓各類市場主體在科技創新和國內國際市場競爭的第一線奮勇拼搏”。

這也給支付行業發展帶來了樂觀的情緒。“希望明年能觸底反彈。”諸寅嘉說。

文 | 邱娜

1強監管下的新變化

“信息科技、互聯網技術衝進金融領域,帶來了很多創新,移動支付就是其中之一。近十年來,支付行業的蓬勃發展吸引大量的人才、資金湧入其中。現在監管趨緊,行業收縮,進入了逐步淘汰過剩產能的階段。不只是支付,網貸、信託等行業都在面臨這個問題。”諸寅嘉如此形容行業現狀。

北京大學匯豐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巴曙松在《發展進入深水區後,中國支付產業該如何破局?》一文中提到中小支付機構面臨的五大挑戰:一是“96費改”之後(注:“96費改”規定,收單機構的手續費由

政府指導價改為市場調節價),收單機構為了獲取生存空間又進一步壓低費率,導致收單交易手續費收入持續下降;二是備付金集中存管落地終結了第三方支付機構以沉澱資金利息為重要盈利來源的商業模式,利潤空間相應縮窄;三是“斷直連”之後,中小型支付機構與商業銀行的議價能力降低,成本加速上升;四是P2P資金存管等支付機構原有的高利潤來源被管控,進一步壓縮了中小型支付機構的盈利空間;五是目前線上、線下支付手續費定價及分潤模式的差距較大,對刷卡收單業務造成了巨大沖擊,在轉投線上、掃碼業務的過程中,中小型支付機構渠道成本進一步提升。

中小支付機構本來已經不多的生存空間還面臨著巨頭的擠壓。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範一飛在支付清算協會論壇上表示,近年來個別大型支付機構憑藉C端客戶優勢和補貼措施,以低價競爭手段搶奪高淨值商戶,將獨立收單機構變為少數機構的外包服務商,嚴重扭曲正常收單市場秩序。同時,將原本跨行的收單交易轉化為“本代本”交易,這些模式下,不僅支付交易真實性和透明度難以保證,也增加了商戶成本和市場集中度,不利於公平競爭和產業長久健康發展。

中小支付機構是移動支付市場上不可或缺的一環,如果沒有他們及支付服務商帶動了企業軟硬件的更新,完成了收款方的準備,移動支付的紅紅火火恐怕也並不容易。海量中小企業的定製化支付需求依靠他們來滿足,一旦空間盡失,客戶所能夠得到的服務和產品恐怕也要大打折扣。

面對行業現狀,諸寅嘉又喜又憂,憂的是這個行業在嚴監管下會有一段的調整期,喜的是行業越規範,越能出清、淘汰不合格的機構,在他看來,“堅持走下去,肯定會迎來行業發展的下一個春天。

2支付機構的應變之策

在C端市場幾近飽和的情況下,支付機構紛紛轉向B端市場,即提供基於支付的更多增值服務,比如為線下商戶進行數據營銷、信貸引流,為行業客戶定製服務、建設系統等。

諸寅嘉認為,在當下的市場環境下,支付機構轉型有三種發展路徑,或成為銀行服務商,或成為企業服務商,或者兩者兼顧。

巴曙松在文章中認為:由於不同行業、不同類型企業的經營管理差異,B端市場對支付服務的綜合需求遠比C端市場更為複雜。C端市場的支付服務主要針對“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買賣行為,B端市場的支付服務則需要延展服務鏈條,涉及營銷、財務管理、應收賬款管理、資金歸集、風險控制等多維度的服務需求,對於支付服務在技術、產品、服務能力等方面的綜合效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中小型支付機構之間的差距可能會持續擴大。

目前,匯付天下、拉卡拉、平安壹錢包等已經基本形成了自己的支付+發展路徑。諸寅嘉認為,壹錢包走的是一條區別於其他支付公司的B2B2C的發展路徑,即利用自身的科技服務能力優勢,將錢包的基礎能力、商城服務,以及針對B端行業解決方案的能力,輸出至航旅、文娛、信貸等B端產業,通過連接這些場景,最終服務這些場景下的用戶,並建立起自己的服務生態體系。

央行支付結算司司長溫信祥在《支付科技的未來》一文中表示,與個人端支付服務創新持續火熱相比,企業支付服務供給仍顯不足。農村地區新型支付工具尚未普及,支付基礎設施建設與城市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

在諸寅嘉看來,支付行業還處於發展的早期階段,除了廣泛服務C端用戶以外,在B端領域僅觸及了餐飲、零售等行業,還未觸達各行業的方方面面,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3尋找新的領先優勢

在11月28日舉行的第八屆中國支付清算論壇上,溫信祥表示,移動支付的普及,帶動了我國移動電子商務、餐飲外賣、共享出行、O2O等一大批新業態的產生,這些新業態提高了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也改變了產業結構。在部分地區,這些新業態已經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支付一直以來是金融創新的前沿陣地,它是在市場需求浪潮的推動下,銀行業被縱向切分後,其中的支付結算被切分出來後壯大發展的。它通過掃碼這種支付技術手段的創新,及靈活、多樣化的產品服務創新,得以迅速獲得市場認可,彌補並滿足的是市場對資金高效流動的切實需求。”諸寅嘉說。

在合規前提下,支付行業已經趨於穩定,有業內人士擔憂,行業的創新動力或會因此而削弱。技術還在進步,但卻沒有一項技術能像二維碼一樣掀起顛覆性變革,即使是業內熱炒的刷臉支付,也存在著諸多難點。比如,支付掃描設備的成本問題,比如如何保障數據安全、信息安全、金融安全,如何避免隱私洩露、算法漏洞、假體攻擊和活體攻擊等風險。

在諸寅嘉看來,除了科技創新以外,還應儘快建立統一的碼制標準與體系,樹立公平、有序的支付產業生態。他認為,統一的碼制標準將打通現有支付服務的壁壘,實現不同手機APP和商戶條碼互認互掃,促進產業鏈上各方各司其職,讓收單方、清算方、賬戶方等各方角色完成職能歸位。

2019年10月,在第六屆世界互聯網大會金融科技分論壇上,範一飛公開表示,將進一步加快制定條碼支付互聯互通標準,統一監管規則,推動實現不同App和條碼的互認互掃。

實現互聯互通,一方面用戶可以自主選擇支付工具,不必受場景限制而被強制綁定支付工具,真正實現為用戶提供安全便捷的支付服務。另一方面也將打破寡頭壟斷地位的支付巨頭建立起來的賬戶優勢。

二維碼支付在國內發展如火如荼的同時,其他國家正在迎頭趕上,部分國家移動支付市場的開放程度相當之高。早在2018年9月,新加坡就已推出全球首個統一付款二維碼新加坡快速反映編碼(SGQR),兼容目前新加坡多種電子支付,大幅提高了支付便捷性,同時東南亞、非洲、日本等地移動支付也在逐步崛起。

但中國作為移動支付的領先國家,國內企業卻沒有享受到太多海外市場的這波發展紅利。“無論是對外的技術輸出,還是支付公司在海外的業務拓展,都成果寥寥,這不能不說是一件遺憾的事情。”諸寅嘉說,“現在再想要進入當地開展業務,也並非易事。在這些移動支付快速發展的地區,持牌經營越來越成為共識。當地的監管部門對我國一些支付巨頭存有一定的戒心,所以支付出海還是要搭上國家‘一帶一路’的快車。

(結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