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2020年主旋律:加速,起飞,兼评1月经营简报

先啰嗦几句融资新规

我这篇文章都写完的时候,有朋友问我对周五发布的融资新规怎么看,我这里说一下自己的看法,具体的新规我不贴了,网上到处都有。

个人觉得对于创业板股票的投资是利好。请注意我这里用的是“投资”,而不是炒股。因为每一次再融资扩容都会被市场理解为利空,而收紧融资理解为利好。我觉得这可能就是炒股和投资的区别。

股票的诞生就是为了融资,它一开始就是为了融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而股票市场也是由于融资需求的增多而诞生了越来越多的交易需求。其实股票本身是所有权的凭证,你有了这家公司的股票,也就代表了你是这家公司的股东。可能你买的很少,但也是一个小股东。一个正常的股票市场,其股票应在未来给股东们提供足够的利润回报,如果不能提供回报,那有什么实际价值呢?你把钱存到银行,是因为银行可以给你利息。但你把钱买了股票,却从不指望这个股票所代表的公司能赚钱,而你还希望能以更贵的价格把它卖给别人,这又是什么逻辑呢?我在很多次文章里提到了,我投资股票,还是回到股票的本质上,就是把它当做一个一个真实的公司来看的。也因此这所谓的频繁的择时和买卖都不是我关心的。

也因此站在这个角度来说,在加强监管的基础上,恢复股票股票市场的融资功能,乃是股票市场健康发展的应有之义。这将使得那些真正需要发展资金的优质公司得到更快的发展。取消两年的盈利限制也可以让企业更加注重公司的长期利益而不再为了维持盈利而采取一些短视行为。规则其实死的,人是活的。放开这些限制有助于优秀的公司脱颖而出,但其实也增加了投资鉴别的难度。

以上就是我要说的。

从中国建筑的1月经营简报说起

中国建筑按例公布了1月份的销售数据,罗列如下:

中国建筑2020年主旋律:加速,起飞,兼评1月经营简报


建筑业务合同继续平稳平稳增长中。去年1月的基建合同减少了80%多而今年就大涨了80%。而去年力挽狂澜的房建业务增长明显放缓。

建筑业务看起来一片欣欣向荣,而地产销售则有所萎缩。那么对此数据如何解读呢?

跷跷板效应:稳定得反常

中国建筑无论是合同签订和业务量都具有明显的跷跷板效应,那就是尽可能在维持公司的营业收入和利润增速在一个目标值,而营业收入和利润的分布却总是发生较大的变化。比如前几年地产业务利润停滞,中国建筑的建筑业利润就开始释放。而去年的房地产业务开始爆发,建筑业利润也很配合地增长放缓。而即便在建筑业内部,去年基建业务负增长,进而带来房建业务增长比较猛。到了年底时,基建业务开始逐步恢复,房建业务则很配合地开始减速。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按照我个人的理解,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方面在于中国建筑内部对于年度考核目标的约束力较强。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可以积极推进相对优势的营业收入增长,进而缓冲部分业务下降的不利影响。而从另外一方面来说,也表明中国建筑在各业务上其实并没有铆足劲,公司一直是按年初制定的目标有条不紊在进行。如果你不信,那我们来看看营业收入增长率:

中国建筑2020年主旋律:加速,起飞,兼评1月经营简报

再来看看净利润增长率:

中国建筑2020年主旋律:加速,起飞,兼评1月经营简报

从上面我们大体可以看出来,自2009年的基建大放水之后,2012年开始中国建筑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增长就一直非常平稳地维持在10%和20%之间,非常精准。很多人都说中国建筑的利润大部分来自中国海外发展,那么我们来对比一下两者最近几年的净利润增速。

中国建筑2020年主旋律:加速,起飞,兼评1月经营简报

2011年前的数据受到上一次经济刺激的影响,我们不去看,单看2012年之后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在2015年之前,中国建筑总体上净利润增速要低于中国海外发展,而到了2016年之后,在中国海外发展的增速下降之后,中国建筑的净利润增速又要高于中国海外发展。

我们需要明白一个事实,那就是中国建筑本身就包含了中国海外发展的归母利润,而且这个比例不低。这表明在地产业务利润增速较高时,建筑业务的利润增速就会下滑。而当地产业务利润增速下降时,建筑业务的利润增速又上来了。然后经过这么一平衡,净利润增长居然出奇地平稳。

但这个平稳却一点也不像一个建筑业企业应该有的风格。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建筑企业简直就是靠天吃饭。吃完这顿还不知道下一顿怎么弄,你怎么能想提速就提速,想减速就减速,控制如此精准呢?

我们来看看与中国铁建和上海建工的营业收入增长率对比:

中国建筑2020年主旋律:加速,起飞,兼评1月经营简报

净利润增长率的对比,这里我之所以从2012年而不是2010年开始,主要是因为中国铁建在2010年净利润负增长而在2011年又大幅增长,使得整个图后半部分的曲线很不明显。

中国建筑2020年主旋律:加速,起飞,兼评1月经营简报

我们对比就会发现,2012年年以来,中国建筑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一直保持了相当平稳的增长速度,其稳定性要好于中国铁建和上海建工。不要说这是因为中国海外发展哦。前面我们都看到了,2016年之后,中国建筑利润的增速要快于中国海外发展。

但我上面的数据其实分别来自于中国建筑和中国海外发展的报表,而两家公司对于利润计量的会计准则并不相同,中国海外发展的投资性房地产按照公允值计价,其每年的公允值变化在扣税(递延所得税)后计入净利润,而中国建筑则是按成本法计算投资性房地产,并且计提了折旧的。当然,中国建筑每年年报中都列出了中国海外发展的净利润,我只是懒得一个一个去粘贴了。

2020年的主旋律:加速,起飞!

1月的基建合同大幅增长80%意味着什么。我们知道,中国建筑的基建合同已经连续两年出现负增长了。这又是为什么呢?原因在于公司的基建业务虽然净利润较高,大多都是投资性质的,资金需求比较大。而公司当前面临两个考验,一是对于央企负债率低于75%的要求;二是减少对于民营企业占款的要求。

负债率要求是为了去杠杆,而减少对民企的占款显然是为了在去杠杆大环境下发挥央企的责任感。

我们来看一下公司负债率的变化。

中国建筑2020年主旋律:加速,起飞,兼评1月经营简报

从这里可以看出,中国建筑的合并报表负债率最近5年基本维持在78%到79%之间,而自2018年之后开始持续下降,截至2019年3季度已经降至76%。我估计当前的杠杆率差不多已经到75%附近了。也就是说,进一步去杠杆的压力小多了。

再来看一下减少民营企业的占款。中国建筑作为宇宙第一大建筑企业,行业地位在那里摆着,其上下游的占款能力是很强的。

中国建筑2020年主旋律:加速,起飞,兼评1月经营简报

通常来说,在公司的竞争力没有出现下破的情况下,应付款会伴随公司规模的扩大而同步扩大,而从上面的图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建筑的应付票据和应付账款在2017年之前是增长的,但之后即陷入停滞。对比一下营业收入:

中国建筑2020年主旋律:加速,起飞,兼评1月经营简报

而2017年之后少增加的这部分,其实可以认为是经营性负债主动压缩的结果。我们来看看没有此压力的上海建工的应付款是怎样的场景:

中国建筑2020年主旋律:加速,起飞,兼评1月经营简报

我们对比一下营收规模:

中国建筑2020年主旋律:加速,起飞,兼评1月经营简报

而恰好是在主动减少营业性负债的同时,公司的基建类合同规模开始收缩,这其实一点也不意外。这并不是公司拿不到合同,而是为了节约现金支出罢了。在当前营业性负债清理已经差不多完成的时候,公司的现金流出压力大幅减少,而1月碰巧又出现基建合同大幅增长的情况,虽然1个月说明不了什么,但如果我们联系自2019年下半年开始基建合同增速就逐步恢复来看,今年的基建合同会是一个惊喜。

中国建筑的上下游占款能力

很多人其实对中国建筑的建筑业务非常不了解,他们总是觉得建筑业有大量的应收账款,赚的都是白条。还有人说,中国建筑的应收账款高达1500多亿,这个风险太大了。是这样的吗?

中国建筑2020年主旋律:加速,起飞,兼评1月经营简报

我们先总体上看看中国建筑的应收和应付的规模对比吧。再看下面的应收款规模,你可以看到在过去五年里应收账款规模没有什么变化,始终维持在1500亿上下。你要知道,这段时间里,中国建筑的营收规模一直在增长。

中国建筑2020年主旋律:加速,起飞,兼评1月经营简报

而应付账款停止增长,也是公司主动控制的结果。后续随着经营性负债清理的完成,应付账款应该会伴随营收规模而出现加速增长,进而为公司带来更多的现金流。

我们来对比一下上海建工的应收账款:

中国建筑2020年主旋律:加速,起飞,兼评1月经营简报

上海建工的应收账款与营业收入在同步增长,这是一个正常的节奏。

对未来一段时间的展望

中国建筑的房建业务的市场容量还很大,而且与大家的印象刚好相反,这是一个创造现金流而不是消耗现金流的行业。中国建筑在这个行业中根本没有竞争对手,未来还是一片蓝海,大有可为。而之前因为上游原材料去杠杆影响了公司建筑业的利润率,这个因素在后续合同中已经逐步消化掉了,也因此建筑业务会迎来营收和利润率双升的局面。

在基建业务上,随着公司去杠杆压力的减少,扩大基建业务规模是必然的选择。我自己的感觉,公司在逐步从建造转入运营。而运营的前期资金投入较大,公司前期因为去杠杆的原因有意控制了基建业务的规模。从今年开始,利润率更高的基建业务要开始加速了。

这里我没有提地产业务。过去几年房地产销售高速增长,这些会在未来两三年结算。这块其实已经是名牌了,所以也没有什么好说的。

所以未来一两年内,你会看到完全不同的中国建筑。万喜集团当前的市盈率为18倍,市值为接近600亿美金,大约4000亿人民币。我想说,万喜不会是中国建筑的目标。作为宇宙第一的建筑公司,它的目标应该是星辰大海。

中国建筑2020年主旋律:加速,起飞,兼评1月经营简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