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莊太后為何37年不下葬?她的遺體又是怎麼保存的?

想了解孝莊太后37年不下葬原因的讀者們,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

在清朝剛剛建立的時候,努爾哈赤為了聯合蒙古對付明朝,於是定下了一門政治婚姻,也就是"滿蒙聯姻"。而這時,代表著蒙古和大清和好的聯姻對象正是一名名叫"大玉兒"的奇女子,即後來的孝莊皇太后,她的一生輔佐了皇太極、順治、再到乾隆三代帝王,主持了清朝的多項重大工程,但是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在孝莊太后死後她竟然37年都沒有下葬,那麼,這其中有著什麼隱情呢?孝莊37年不下葬的真正原因是什麼?背後到底隱藏著什麼大秘密?

孝莊太后為何37年不下葬?她的遺體又是怎麼保存的?

孝莊太后不允許下葬,遺言理由有三。

孝莊太后可謂奇人,一生歷經清朝三位皇帝理政。孝莊是皇太極之妃,兩人育有一子愛新覺羅·福臨。孝莊在皇太極死後,先是輔佐幼子福臨登基,後又輔佐其孫子玄燁登基。孝莊於康熙年間離世,距離皇太極去世已經幾十年了,如果與皇太極合葬,其有恐驚擾先靈,此為第一個理由;

再者如果合葬便要開墓,孝莊太后有恐勞民傷財,自己為大清未立功,在死後卻要花費巨資,於心不忍,一切從簡,以國家大局為重,此為第二個理由。

  第三個理由令康熙噙淚而嗚咽,孝莊太后一生為大清操勞,守孝後半生,內心孤苦卻無人能知曉,但最後也不是想到自己,而是希望自己能夠繼續陪伴孫輩以及興盛的大清清正廉明之世,萬分不捨大清。於是康熙決定答應祖母讓其"陪伴"大清盛世。

孝莊太后為何37年不下葬?她的遺體又是怎麼保存的?

在中國古代雖然沒有現在的科技如此發達如此便利,人們可以利用冰箱冰櫃保鮮,但是,一些皇親國戚依舊懂得冷對儲存物品有奇效,冰窖就在中國古代具有廣泛的應用,但它也只能保存一段時間。人的屍體則需要長時間處在極寒的環境下,才能保證屍體不會腐爛,所以在古代一般人死後都會盡快入土為安。

說到這裡,很多人會疑惑:37年未下葬,在那個科技並不發達年代,她的遺體是怎樣存放的呢?

孝莊太后為何37年不下葬?她的遺體又是怎麼保存的?

為了不讓孝莊太后的屍體腐爛,讓她保持完美的儀容,康熙先是派人對太后的屍體用酒擦拭消毒。將孝莊太后的屍體用最好的防腐布料進行了全面的纏繞,讓她的皮膚不接觸一點空氣。

為了讓太后的屍體保存得更好,康熙皇帝將祭拜的時間也格外選擇在寒冷的冬季。雖然每次祭拜的時候都要將孝莊太后的屍體從地下挖出來,但是為了減少傷害,康熙皇帝選擇了冬季最寒冷的時候,細菌和微生物都很少活躍,地上的溫度和地下的溫度也相差無幾。即使將屍體挖出來,對孝莊太后也傷害不大。

孝莊太后為何37年不下葬?她的遺體又是怎麼保存的?

而且,孝莊太后的金絲楠木棺材更是十分講究,防腐效果極好,不僅表面非常不容易被微生物腐蝕,同時安放在棺材內的屍體,也可以起到很好的防腐效果。其實在中國歷史上,不僅有孝莊太后遺體37年未下葬,還有很多皇親國戚的遺體一直安放在地下室,沒有安葬在陵園,他們遺體的保存方式也大概都是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