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血戰富金山的36師入手,淺析德械師為何最終退出了歷史舞臺

富金山阻擊戰是抗戰中一場著名的戰役,是武漢會戰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這場慘烈的戰鬥中,國民政府碩果僅存的最後一支德械師36師以傷亡殆盡的代價阻擊日軍於富金山下十天,在德械師退出歷史舞臺前書寫了最後的驕傲。

“名不符實”的德械師


從血戰富金山的36師入手,淺析德械師為何最終退出了歷史舞臺

德械師聽起來很唬人,其實是“名不符實”的,因為這個所謂的德械實在是簡配的不能再簡配了。

1.中德軍事合作框架下的《五年軍事工業發展計劃》

二戰前國民政府和德國的關係一直很密切,雙方的貿易量也相當大,中國是德國在遠東最大的貿易伙伴,對中國的關係德國一直很重視。

德國與中國的貿易額年均為為3.2億帝國馬克, 相比之下作為列強的日本和德國的年均貿易額也不過2.3億帝國馬克。德國工業對中國出產的鎢、砂、銻、錳、錫、豬鬃和桐油有大量需求。30年代,鎢砂礦成為中德貿易中至關重要的戰略物資,在不到十年的時間裡,德國從中國進口的鎢砂礦數量增長了四倍多,其增長速度遠遠超過其他商品,鎢砂價格指數的上升速度也很快,十年增長了三倍多。

希特勒上臺後中德關係繼續升溫,處於防備蘇聯和對戰略資源需求的考慮,中德軍事合作也日漸密切,雙方簽署了《五年軍事工業發展計劃》,德國承諾幫助中國建立軍事工業,並在中國軍事工業尚未建成前向中國提供軍事裝備

2.野心勃勃的德械師計劃

德國駐華軍事總顧問漢斯·馮·塞克特上將在協助中國整軍建軍方面,提交《陸軍改革建議書》,建議國民政府分批分期完成全國60個師的整編,他認為中國有這樣60個師的精銳常備軍就足以應付各種狀況了,這就是國軍30年代60個整編師方案的來源。

如果真的有60個精銳的德械常備師,按德軍每個師的編制,這就是百萬大軍,國民政府如果有這樣的規模和實力,抗戰也就不會爆發了,可是計劃很美好,卻忽略了國民政府的實際情況。

3、簡配版德械師

德國顧問的整軍計劃並沒有考慮到國民政府孱弱的工業能力和捉襟見肘的財力,當時國民政府名義上統一全中國,但是各地軍閥割據,如山西閻錫山、廣西李、白、黃、山東韓復渠、西北三馬,雲南盧漢等等,

國民政府只能在編制體系和武器裝備方面進行一些調整,故稱調整師,實際上直到抗戰開始前,國民政府僅調整了30個步兵師。這30個步兵師的官兵

頭戴德國M35鋼盔裝備少量的德式武器,因此日後被稱為“德械師”。

德械師看起啦很拉風,畢竟官兵們都頭戴德式鋼盔看起來威風凜凜,但是實則只裝備了少量的德式武器且大都是輕武器,火力和日軍差距依然巨大,當然和其他兄弟部隊比起來這也已經是最高配置了。

四大“德械師”的消失


從血戰富金山的36師入手,淺析德械師為何最終退出了歷史舞臺

開戰之時三十個德械師大部分都是嚴重缺斤少兩的簡配師,不過國民政府還是勉強湊了四個精銳師,即教導總隊、第36師、第87師和第88師,這四個師接受德國顧問的系統訓練,雖然重武器缺乏,但是基本實現了德式輕武器的列裝,算是勉強達標的輕裝步兵師。

全面抗戰爆發後,德械師陸續奔赴戰場損失慘重,而四大德械師也陸續斷送。

慘烈的淞滬會戰打響,國民政府的添油戰術讓德械師損失慘重,德械36師、87師、88師、教導總隊在三個月的激戰中傷亡奇重,上海失守後,這四支德械師又退入南京參加了南京保衛戰。

南京保衛戰前期德械師打的還是非常的英勇的,在十二天的血戰中日軍傷亡過萬,但是國民政府忽戰忽撤,舉起不定,南京保衛戰的最高指揮官唐生智對於撤退沒有提前部署,等到了最後關頭才下令部隊撤退。

撤退命令突然下達,各部隊一片混亂,不同部隊間發生了踩踏事件,87師、88師和教導總隊缺乏過江工具,加上長官的驚慌失措,這三個師的殘部絕大部分都困在南京城裡,沒有能夠逃出去,日軍佔領南京後,開始在城中到處搜殺潛藏的中國官兵,大部分官兵被搜出,日軍將他們集體押到下關用機槍殺害,並將屍體投入江中,屠殺持續多日,下關江面的江水都被染紅。

在撤退令下達後一些指揮官的表現也令人不齒,中華門丟失後,88師師長孫元良撇下部隊逃命去了,導致第88師陷入混亂,數千官兵群龍無首,亂作一團,大量官兵為日軍所殺;唐生智的撤退令下達後,教導總隊隊長桂永清通立刻先行前往下關渡江,而讓各團長自行組織撤退這一波操作也讓教導總隊全軍覆滅。

德械36師當時駐守挹江門,手上控制著過江的小火輪,加上師長宋希濂指揮有序,在撤退命令下達之後,36師大部撤走,成為唯一從南京成功撤退的德械師。

36師在之後的富金山阻擊戰以全師打光的代價為德械師鑄就了最後的光榮。

富金山保衛戰成為德械師最後的輝煌


從血戰富金山的36師入手,淺析德械師為何最終退出了歷史舞臺

宋希濂

1938年9月,日本荻洲立兵師團(第13師團)由長江北岸進攻武漢。第71軍軍長宋希濂率部埋伏在大別山北麓的固始富金山一帶,奮力阻擊敵王牌13師團。

宋希濂的71軍是一個精銳軍,國民政府的一個軍一般都下轄二到三個師,但是71軍是四編制的軍,下轄36、61、87、88四個師,第36師師長陳瑞珂任、第61師師長鍾松、第87師師長沈發藻、第88師師長鍾彬。

這四個師裡面雖然有87、88、36三個曾經的德械師,但是87、88師實際上早已消耗殆盡是在原有番號上組建的部隊已經不能算是德械師了,36師成為當時國民政府碩果僅存的最後一支德械師。

宋希濂將戰鬥力最強的36師放在了富金山的第一線,血戰開始了。

9月2日上午10點,24架日機飛臨富金山,狂轟守軍陣地。9月2日夜,日軍第13師團強渡史河,進攻富金山。宋希濂指揮部隊頑強阻擊,戰鬥十分激烈。第71軍第36師師長陳瑞河親率預備隊猛烈反擊,在敵人面前沒有後退半步。兩天的激戰,日軍未能打開富金山大峽口,一怒之下又調來兩個大隊,會同第10師團希望能從左翼突破富金山陣地。富金山炮聲隆隆,終夜不息。宋希濂對守軍說的最多的一句話是:“狠狠地打!”中國守軍炮兵,雖居高臨下,卻無法給予日軍毀滅性打擊。


戰鬥進行到9月9日,36師傷亡超過了百分之八十,宋希濂告訴師長陳瑞河:“36師要永遠站著,絕不能趴下。狠狠地打,弟兄們才能死而無憾。”

阻擊戰第九天,宋美齡一身戎裝來到富金山前線,冒著日軍的炮火和轟炸,沿著戰壕一路慰問、鼓勵一線將士,極大地振奮了軍心。

從2日至11日,日軍第13師團對富金山防線的36師不分晝夜猛攻不止,36師血戰十日不曾有片刻休整,在戰況最激烈的時候,日軍突入陣地,師長陳瑞河親自帶敢死隊和日軍進行白刃戰,奪回陣地。

到11日下午,36師按軍長宋希濂的命令撤退,因為再打下去全師就要一個不剩了,宋還是想給36師多少留點種子,撤退前陳瑞河帶殘存士兵向進攻的日軍來了一次反突擊,予日軍以重大殺傷後,在61師兄弟部隊的掩護下撤退。

富金山阻擊戰,36師戰後連傷員加上只剩八百多人,整個部隊實際上已經不復存在,最後一支德械師以壯烈的表現完成了它的使命。

此戰中,日軍擔任第一線進攻的荻州立兵13師團連續5次補充兵員,總傷亡過半,隨軍戰地記者發回東京的消息驚呼:“此役由於受到敵主力部隊宋希濂軍的頑強抵抗,傷亡甚大,戰況毫無進展”,“我軍遇到強手,束手無策”。

這一戰中國部隊傷亡一萬五千人,而36師佔了總傷亡的三分之二,日軍傷亡過萬,在兵力裝備都明顯處於劣勢的情況能取得如此的戰損比是非常難得的。

抗戰中德械師曇花一現的原因


從血戰富金山的36師入手,淺析德械師為何最終退出了歷史舞臺

抗戰初期德械師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給日軍以巨大殺傷,但是富金山之戰隨著德械36師被整編制打光,德械師徹底退出了歷史舞臺,這距離全面抗戰爆發不過一年,德械師的退出是歷史的必然。

一、國民政府無力承擔德械師的巨大開支。德國軍事總顧問法肯豪森一直提倡國民政府自行發展軍工業,以最終完成自給自足的目標,因為全部靠買花銷巨大這不是一個農業國所能承受的,但是這個提議無法落實,工業能力薄弱的國民政府的軍工連子彈都無法滿足需要,更不要說輕、重武器了。所以德械師的裝備還是通過礦產和貿易向德國購買的,這成為一個巨大的開支。

而對德國裝備,國民政府其實也頗有微詞,國民政府兵工署長俞大維就經常抱怨德方供貨的價格高於國際市場價格,而德方代表克蘭也承認,買給中國的裝備價格比國際市場高出15%左右。

二、全面抗戰爆發後,德國中斷了軍事貿易。全面抗戰爆發後,德國一開始試圖兩面討好,積極的調停中日戰爭,希望兩國和解,但是隨著上海、南京的相繼失守,德國開始改變對華政策,1938年5月3日德國下令禁止一切戰爭物資發往中國,滯留在德國的中國軍事訂貨總額達2.82億帝國馬克。

裡賓特洛甫還通知在華的德國軍事顧問,如有不遵元首指令、拒絕回國者,則被視為公然叛國,將遭受取消國籍及沒收財產之處分。在這種最後通牒下,國民政府只得同意無條件放回德國軍事顧問。馮·法肯豪森將軍在啟程回國之際,曾向蔣介石允諾絕不會向日本人透露任何他在中國期間的工作內容。7月5日,德國軍事顧問乘坐中國政府安排的專車離開漢口,經香港回國。

德國徹底終止了和國民政府的軍事貿易,國民政府德械師整編計劃也就沒有進行下去的必要了。

三、援華的蘇械讓德械師徹底退出

德械師在抗戰初期損失慘重,而隨著中、德軍事貿易的終止,這些德械師就算能夠補充兵員但裝備彈藥也無從補給。與其同時,日本在中國的擴張引起了蘇聯的警覺,蘇聯的援華開始了。

從1937年11月開始,蘇聯政府就陸續派遣軍事顧問和技術專家來華。僅武漢會戰期間,援華蘇聯軍事專家就多達3665人,軍事顧問200多人,在中國服務的蘇聯總人數約5000人(含志願飛行人員)。

據統計,1937年至1942年這五年,蘇聯向中國提供了82輛T-26坦克,1526輛各種車輛,1190門各種口徑火炮,9720挺輕重機槍,50000多把步槍,以及近2億發機槍步槍子彈和187萬發炮彈。

蘇聯的援華物資,極大的補充了中國軍隊在戰爭中的損耗,這些裝備是以低於市場價20%以上的優惠價格購買的,而購買款項的來源是蘇聯向中國提供的累計三筆共2.5億美元的低息貸款。

蘇德戰爭爆發後自顧不暇的蘇聯大幅減少了對華援助,但是公允的講不管是處於何種目的,這個階段蘇聯是中國最主要的武器裝備提供方,蘇聯對華貸款的年利率僅為3%,參考抗戰中後期美國對華貸款高達5%至6.5%的年利率是很良心了,蘇聯還允許中國以茶葉、桐油、礦物金屬等原材料來抵債。

德械裝備無法補充,損失了就無法補充,而隨著大量蘇械的到來,軍隊開始列裝蘇式裝備,德械師的退出也就是情理之中了,至於美械,那是後來的事情了。

自淞滬會戰到富金山阻擊戰,短短的一年多時間,德械師參與了大部分重要戰役,以基本消耗殆盡的代價給予了日軍沉重的打擊,”你的名字無人知曉,你的功績永世長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