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德國膽敢把美國視為敵人,美國駐軍是否有能力直接顛覆德國政權?

新文化街男孩


啥叫顛覆?德國的政權只有德國選民才有資格顛覆,因為他們有選票。


清醒還不如糊塗


德國什麼時候把美國視為敵人了?只有在二戰時候德國才把美國視為敵人。

二戰結束後,為了防止德國死灰復燃,美國在德國駐紮了很多軍隊,幾乎佔到了美國駐歐洲軍隊的一半以上,因此德國實際上和日本一樣都不是一個具有完全主權地位的國家。

冷戰時期,美國軍隊與其說是在看著德國,還不如說是在防範來自於北方對歐洲的入侵,因此,這就相當於美國在軍事上保護德國。而德國在戰後經濟迅速恢復,重新成為經濟大國,這也得益於美國的扶持和幫助。

冷戰結束後,俄羅斯成為了歐洲的新威脅,而德國距離俄羅斯本土較近,受到的威脅也最大,因此德國還是需要美國的保護,否則失去美國保護的德國,將是一個脆弱的德國。從這個意義上講,兩國不大可能成為敵人。

但自從特朗普上臺以後,開始奉行美國優先政策,對歐洲的盟友開始不管不顧,甚至打壓威脅,特朗普這種只要利益不要盟友的做法,讓歐洲各國感覺到了一時間沒有了組織,因此倍感憤怒和委屈,所以他們才會對特朗普抱有如此大的意見。

其中以德國總理默克爾對特朗普的意見最大,兩國在伊朗問題、中導條約問題、北溪天然氣管道問題、敘利亞駐軍問題方面矛盾重重。而特朗普只關心美國的利益,絲毫不顧及德國的利益。尤其是在伊朗問題方面,美國對伊朗採取極限施壓,很有可能把伊朗逼上絕路,重啟核試驗,而擁有核武器的伊朗,將對歐洲形成重大威脅,並且一旦兩國爆發戰爭,大量難民將持續湧入歐洲,這對已經飽受難民困擾的歐洲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德國總理默克爾)

特朗普為了一己之私利不顧盟友死活的做法,讓德國和美國在二戰後第一次撕破了臉,德國總理默克爾最近呼籲歐洲加強團結,共同應對美國的挑戰,歐洲28國最近還專門召開了一個會議,一致研究決定,反對美國對伊朗動武。

德國這種公開挑戰美國權威的行為,會不會受到美國的打擊,美國會不會因此顛覆德國政權?

我認為是不會的,從根本上講德國和美國是一個利益共同體,他們之所以有衝突,主要是跟特朗普的執政方法有關係,如果換了一個美國總統,可能兩國就不會存在如此大的分歧,在這一點上,美國全國都是這麼認為的,民主黨更是這麼認為的,因此顛覆德國政權,在美國絕對不可能成為現實,會遭到美國國會和美國人民的堅決反對。

(美國國會)

我們退一步講,即使美國國會同意顛覆德國政權,美國也不具備顛覆德國政權的能力,因為德國具有完備的政治體系,其政權更替歷來都很正常。並且德國國內政治穩定,經濟發展平穩,民眾支持率高,德國總理默克爾更是受到德國民眾的愛戴,因此美國僅從政治上進行和平演變,是達不到顛覆德國政權的目的。而美國真想顛覆德國政權,只有一個方法,就是發動對德國的戰爭,通過武力推翻德國政權,但這個方法對伊朗實施起來都很困難,更何況是一個更加強大的德國。


大國縱橫


這個問題非常有意思,如果德國膽敢把美國視為敵人?我要告訴你的是,德國雖然和美國是盟友,德國一直把美國當作敵人對待,美國也一直把德國當作敵人對待,德國不甘心屈尊於美國的之下,美國則擔心德國的納粹主義復辟,猶太人將會遭到滅頂之災!

德國是歐盟和北約之中最強硬的一個,也是最看不慣美國的一個,特朗普要求北約增加軍事達到GDP的2%,很多國家迫於美國的淫威,都按照美國的要求增加軍費,但是德國不一樣。德國總理默克爾公開表示,在2024年之前,德國的軍費開支將會增加到GDP的1.5%,這個美國總統特朗普要求的差上一大截。根據德國財政部2019年3月18日公佈的新預算計劃,德國計劃在2020年將軍費從1.2%提高到1.37%,然後在2020年之後再降回來,這明顯就是不把美國放在眼裡,打美國的臉,但美國又能怎樣?還不是隻能熱能德國發揮!

根據英國《衛報》5月15日消息,鐵娘子德國總理默克爾在參與歐洲議會選舉時表示,“面對俄羅斯有可能干預歐洲選舉,東方大國經濟影響力日益強大,美國對於高科技服務行業的壟斷,歐洲需要結成統一戰線聯盟”。默克爾的意思很明顯,默克爾希望德國藉助俄羅斯和東方大國的力量來崛起,藉此擺脫美國的控制,這是德國要退出北約的前奏,只有退出北約,德國才能徹底和美國劃清界限!北約成立70週年之際,德國國會議員亞歷山大·魯伊就曾建議德國退出北約,讓北約解散!

既然如此,德國的美國駐軍是歐洲最多的一個國家,原因是德國是二戰的戰敗國,又是納粹主義,美國不得不防,那麼德國有沒有能力擺脫美國的軍事控制呢?美軍是不是具備顛覆德國政權的能力呢?答案是美國具備顛覆德國政權的能力,德國現在的軍事不行,才想著和法國建立美國之外的強大歐洲軍,才努力和俄羅斯改善關係,建立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才想著解除俄羅斯和東方大國的力量來擺脫美國的控制,也只有這樣,德國的政權才不會被美國顛覆!

德國是世界強國,不會長時間受美國控制的,德國會成為歐盟新的領頭羊,讓歐盟國家都團結起來,擺脫美國的控制,讓歐盟強大起來!


老鱷魚觀天下


德國雖然是美國盟友,但同時也是競爭對手,兩國之間貌合神離,美國在德國擁有駐軍,想要推翻德國政府似乎也並不是難事,但是推翻德國政府之後呢,只要美國不把德國併入版圖,即使推翻政府也沒什麼意義。


德國不再把美國視作敵人,而是競爭對手。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美國和蘇聯對德國進行深徹改造,核心是剷除德國的軍國主義思想,凡是納粹黨員在戰後政府都不得擔任公職,而且德國本身也進行徹底的反思,在公開場合宣揚納粹是非法行為,除教育作用和影視作品,不得出現納粹圖案。

德國兩次世界大戰都以失敗告終,因此心灰意冷,不再對外擴張,德國統一之後,宣佈德國在歐洲沒有領土要求,不會再發動戰爭。德國沒有戰爭需求,也解決了和法國、波蘭等鄰國的領土爭端,因此德國軍事實力大幅度縮減。


德國沒有領土需求,而且與美國都處於北約,因此德國和美國不把對方當做敵人,但是德國是歐洲第一經濟體,同時也是歐盟龍頭,必須要對整個歐洲的經濟負責。歐洲國家和美國同屬於發達國家,產業結構重疊,都依賴於高科技產業,因此難免發生競爭。

特朗普上臺後,不斷挑起貿易戰,包括歐洲,2018年,美國對歐盟鋼鋁產品分別加徵25%和10%的附加關稅,作為反擊,歐盟對33億美元的美國產品增加關稅。美國對歐盟出口額1510億美元,而歐盟向美國出口額為4350億美元,儘管美歐之間的貿易戰規模並不大,但是卻是一個開始。


德國與美國的矛盾主要體現在經濟領域,德國是民選政府,即使美國有能力推翻現在的政府,然後呢,經過大選之後,還是原來一批人當選總統和總理,情況幾乎沒有任何變化,即使換人,但是隻要德國和美國在經濟領域的競爭關係仍在,雙方都會繼續把對方看成競爭對手,一切都沒有發生變化。

美國是否有能力推翻德國政府?

德國軍隊已經退化成普通的公務員,不僅戰鬥力低下,而且作息時間和待遇完全與公務員相同,早九晚五,週末雙休,並且士兵拒絕加班。德國能夠起飛的戰機只有4架,240多輛坦克當中只有一半可以走上戰場。

二戰結束之後,德國被美國、蘇聯、英國和法國分區佔領,駐德美軍負責監管德國,防止德國東山再起,重新發動戰爭,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軍隊撤退回國,但是美英法三國軍隊仍然駐紮在德國領土上。

從根本來看,美國在德國駐軍是為了壓制德國,防止德國再次發動戰爭,因此即使駐德美軍無力擊敗全部德軍,也至少能夠把德軍拖住,因為美國在英國、西班牙和波蘭都有軍隊駐紮,隨時可以支援駐德美軍,只要援兵到來,憑藉德國軍隊的戰鬥力,美國可以迅速結束戰爭,全面佔領德國。



美國與德國矛盾不斷,但是都是錢的問題,不涉及底線,雙方都可以繼續談,即使是軍費問題,美國威脅德國,如果不把軍費提高到GDP的2%以上,美國會從德國撤軍,但是誰都知道美國不可能撤走,所以最終雙方只能回到談判桌。


視野新觀


德國“鐵娘子”默克爾,不會把美國視為敵人,在現行的政治框架下,德國根本沒有這個實力。也可以說,美國人完全有能力直接顛覆德國政權,當然美國駐紮在德國的軍隊將發揮重要作用。

德國的軍隊不堪一擊嗎?以德國的實力,加上德意志民族的性格,德軍也並非弱不禁風。但是,在刻意的制度安排之下,德國人在目前完全無法對抗美國人。追溯緣由,事情還要扯到1945年2月的雅爾塔會議……

兩次世界大戰,德國全部戰敗,對德國的處理也相當不同。一戰的處理被認為是很糟糕,《凡爾賽合約》對德國的壓榨,埋下二戰的種子。二戰結束前夕,美、英、蘇三大國痛定思痛,對德國的處理就謹慎很多。

“我們堅定不移的宗旨,是消滅德國的軍國主義和納粹主義,保證德國從此永遠不能破壞世界和平。”雅爾塔會議上,羅斯福、丘吉爾、斯大林確立戰後處置德國的一般性原則,隨後美、英、法、蘇發表《關於共同管制德國的聯合聲明》。

對於美、英、法來說,對德國的分區佔領和改造,能夠限制德國發動戰爭的能力,但是要使德國永遠安分,還需要加把勁。為什麼這樣說呢?原因很簡單,德國的國家規模、人口素質、資源稟賦以及地緣政治,很難被其他國家長期壓制住。

因此,美國很早就意識到,西方國家的根本目標是將德國轉變為西式的民主國家,必須將德國至少是美、英、法佔領區徹底“西方化”。只有這樣做,西方國家才能在利用德國力量的同時,避免養虎為患的後果。

說到這裡,你懂得,美國人是絕不會輕視德國的軍隊。事實上,戰後重新武裝德國就是在北約的框架下展開,包括美軍在內的西方駐軍,在德國擁有實行緊急狀態的權力。這種權力究竟有多大呢?

真的不是一般的大……如果德國的民主政體受到威脅,那麼美國領頭的駐軍有權獲取德國最高權力。這項權力可以說是對德國最嚴重的限制,也是美國保證德國民主制度生存的最有力武器。

答案已經呼之欲出,如果德國膽敢把美國視為敵人,那麼美國駐軍會直接顛覆德國政權。國際政治有時就這麼無奈,而又非常現實……


子屠龍


那可就亂套了,如果德國把美國視為敵人,這不單單牽扯到美德兩國,而且會波及整個世界,那這個世界秩序將會被徹底打亂。

自從特朗普上任以來,由於極力奉行“美國優先”戰略,所以,美國不分敵友,對全世界下手,去年5月,特朗普不顧歐洲盟友的規勸,悍然撕毀了伊核協議,在去年6月,特朗普大鬧G7峰會,並對北約成員國催交“保護費”,同時還對包括歐盟在內的全世界大打貿易戰,今年4月,特朗普大筆一揮,美國又對歐盟的110億美元的商品加徵了關稅,所有這些,都極大的傷害了歐洲盟友的感情,而做為歐盟的領頭羊德國,更是站在了“反美”的前列,德國總理默克爾也多次對美國提出了尖銳的批評,在5月15日,默克爾在《南德意志報》刊文,呼籲歐洲各國應該團結一致,以應對中美俄等世界大國的挑戰,她同時第一次把美國視為“對手”。


所以說,美國和歐盟,特別是和德國的牢固關係已出現重大裂痕,那麼德國會和美國決裂嗎?決裂後,美國會使用武力顛覆德國政權嗎?答案是不可能的,別看德國是一個經濟大國,經濟總量排名世界第四,但與美國相比,無論在經濟上,在軍事上,還是在世界的影響力上,德國都遠遜於美國,如果德國和美國徹底翻臉,就現狀而言,德國還無力保護自己的安全,而擔負整個歐洲防務的重擔,德國更是力不從心。
所以說,在相當長的時間裡,德國並不敢和美國徹底翻臉,更不敢把美國視為敵人,因為那樣的話,世界的格局將重新劃定,歐洲也會群龍無首,美國在世界的影響力也將大打折扣,如果這樣,最高興的會是誰呢?


海之波濤3


現在美國在德國的駐軍距離德國國會大廈也不過100米遠,比德國自己的國防軍駐地還近。所以的話,一旦美國想要顛覆德國政權的話那麼德國政府確實無力抵抗美國軍隊,包括德國總理本人也可能被美軍俘虜。但是呢,這並不意味著戰爭就此結束!

德國日耳曼人是全球最強的戰鬥民族,這個國家的國民從上到下都是貫穿軍國主義思想,一旦激怒德國人恐怕美國人也得吃不了兜著走。德軍是全球成軍速度最快的軍隊,作為戰鬥民族這個國家的男孩從9歲開始接受軍事理論培訓,11歲開始接受正式軍訓,14歲開始訓練軍事器械,16歲被編入民兵,18歲入伍,入伍即可成軍,這個傳統已經傳承2000多年了。美軍在德國的駐軍也不過7.2萬人,雖然可以俘虜德國政府官員,可是那幾千萬的德國人也可以對這7萬多美軍反包圍。

其次,現在的德國國防軍裝死不代表德國軍事力量裝死。日耳曼人一直都是以僱傭軍作為傳統職業,二戰戰敗後德國國防軍被限制規模,大量的德國軍事力量被轉入地下,現在全球僱傭兵市場上德國僱傭兵仍然佔據著主力位置,與車臣武裝並稱歐洲雙雄。美國駐軍可以扣押德國政府官員,這些德國僱傭軍也可以選擇潛入美國扣押美國官員以牙還牙。

所以呢,德國怕不怕美國就看默克爾是否怕死,如果默克爾不把自己的生命看成是不可犧牲的話,那麼美國特朗普也得嚇尿。


優己


德國不可能把美國視為真正的敵人的,美國的駐軍也沒有能力推翻德國政權。

雖然近年來德國對美國的對外政策很不滿,特別是對俄羅斯和伊朗的經濟制裁問題上。因為美國的制裁行為嚴重觸動了德國的利益,因為德國的石油天然氣進口主要來自於中東地區和俄羅斯。



德國是高度發達的工業國,其對能源的需求非常大,本國的石油產量只能滿足德國的5%的需求,95%的石油消費都需要進口,所以德國在能源上比較依賴俄羅斯,而德國所在的歐盟也很依賴中東地區的石油。而美國又要對俄羅斯和伊朗實施制裁,直接導致世界能石油價格暴漲。

俄羅斯和德國修建的波羅的海的北溪-2油氣管道工程,多次被美國阻撓。美國又對伊朗伊朗石油出口進行全面禁運措施,讓整個歐盟的石油出進口都少了一個重要的渠道。所以德國對美國日益不滿,特別是美國比較保守的特朗普政府上臺以後,德國更是充滿了對美國排斥情緒,因為美國總統特朗普,一直要求德國增加保護費(駐軍費用)。



根據德國今年2月份調查公司的一份民調顯示,近85%的德國人對德美關係看法非常消極,57%的德國人認為德國應該與美國保持距離。

即便如此,德國和美國都是小範圍的矛盾,依然是盟友內部的矛盾,大致的利益方向還是一致的。特別是二戰以後,德國能夠再次崛起為世界經濟強國,得益於美國的大力扶持和保護,早期的德國甚至視美國為救世主和保護神。

另外,現在的德國境內只有3.5萬美國駐軍,即使德國把美國列為敵人,這點美軍也不具備推翻德國政權的能力。其實美國在德國駐軍對美德雙方都是好事,美軍真的能夠保障德國的安全,美國的駐軍還為德國帶來了就業崗位。



二戰剛結束,冷戰即將開始時,美國在德國的駐軍最多的時候達到10萬人,當時美德雙方簽訂了大量的駐軍協議,其中就包括美國要支付德國一部分損失,如因美國的軍事基地而導致德國失業的人,還有建築房屋時要給當地政府一些補償金。

上個世紀90年代,東德和西德兩德統一,美國撤出了不少駐軍,當時就給德國人造成了很多失業,這些失業的人,美國都要給予補償。現在看來,美軍在德國駐軍的軍事基地,每年至少為德國當地帶來50億美元的經濟效益,光支付給當地的德國人為美軍基地服務人員的工資就高達 8.7億美元。



所以德國不可能把美國當成敵人,如果德國人說要美國撤軍,美國會很爽快的就撤了走了,不用德國政府用強力把美國軍隊趕走,畢竟這些美國軍隊不是侵略者的佔領軍。


大正看世界


二戰後美國在全球各國建立了大量軍事基地,其中歐洲部分就有10萬之眾,德國作為冷戰前沿就佔了7萬多。龐大的海外駐軍一向被美國視為控制世界的重要支柱,當然也是美國全球稱霸獲取霸權利益的工具,在冷戰等特定時期海外駐軍對於維護地區安全穩定起到重要作用,駐在國也樂於接受並承擔起一定的費用。

不過近年隨著特朗普上臺以美國第一的思維主導對外政策,早已忘了駐外軍力服務於美國自身的本質,而是片面強調是在保護駐在國,然後就有要了駐在國多交保護費的動作。從韓國、日本到歐洲都是如此大部分國家忍了但在德國卻碰上釘子,前段時間德國總理默克爾沒有滿足美方要求,不願將北約軍費開支提高到德國GDP的2%。然後美國駐德國大使格雷內爾就對德國發出威脅,聲稱要將美國在德國的軍事基地轉移到波蘭。

當然說歸說對於兩者而言這都不是現實的選擇,俄羅斯雖然不是蘇聯但同樣是他們共同的強有力對手,雙方合作共贏的目的不變。不過回到主題駐德美軍如果真的想顛覆德國政權全力攻擊的話,近水樓臺先得月內部突襲基本可以實現兵不血刃佔據德國,以美國強大的軍事動員能力能主周邊配套軍力不在話下。

大家可以參考1968年的蘇聯突襲捷克事件,代號“多瑙河”的軍事下蘇聯在進攻開始6小時後就控制了捷克全境,幾十萬捷克軍隊全部繳械投降北約完全沒有來得及作出任何反應。

大家別被二戰高素質、強戰力的德軍所誤導,和平了幾十年德國軍工雖然還是世界領頭羊地位,國防軍總數不足30萬奉行依託北約實現集體防衛原則。作戰方針也由過去對付可能發生在德國本土的大規模戰爭轉向局部衝突甚至執行維和任務,以這種軍事實力其實在美國強力攻擊下基本沒戲,不過德國和美國的依存關係不會改變所以沒有這種可能性。

內心再不開心,合作還得繼續!


河東三叔


德國把美國作為敵人的時候,那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自從二戰德國失敗以後,就被美國徹底的改造,德國也徹底的認識了二戰當中的錯誤。在戰後冷戰時期的德國,曾一度把美國視為德國的“救世主”,其原因就是前蘇聯對德國柏林長達一年的圍困,是美國為了德國人民而進行了一年的空中支援。也正因為如此,德國人對美國人的印象還是比較不錯的。



可是隨著近年來美國霸權主義的滋生,尤其是特朗普登臺以後,美國優先政策的對外展示,已經深深的傷害了包括德國在內的歐洲盟友。因此,德國對於美國的印象已經逐漸改變,包括美國高層對於德國內政的干預更是讓德國政府極為反感。在今年2月一項民調顯示,近85%的德國人對德美關係看法消極;57.6%的德國人認為,應與美國保持距離。可見德國人對於美國人的反感已經非常嚴重,未來的德美關係不會短期內獲得好轉。


目前,美國在歐洲的駐軍擁有七萬多人,而在德國就超過了一半,達到3.6萬人。而這些駐軍協議都是在二戰之後確立起來的,德國方面也是欣然接受。但是隨著冷戰的結束,美國所謂的駐軍已經轉變成防止俄羅斯的軍事入侵。話雖這樣說,但是美國駐軍依然擁有著雙重效果,在防止俄羅斯的同時也同樣在監視德國。但是美國卻不會顛覆德國政權,別看擁有這這麼多的駐軍。

即使德國與美國在很多問題上作對,包括提高歐洲各國軍費上,特朗普與默克爾兩次在北約峰會上鬧得好不愉快,那麼德國也不想將軍費提高到美國要求在2025年前達到GDP的4%的目標。即使這樣的矛盾,德國也沒有與美國為敵人。畢竟敵人的意義那就意味著作對和戰爭,意味著不斷的抗爭。如果德國把美國已經視為了敵人,那麼德國一定是把美軍驅逐德國境內之後。那樣就不存在現在的狀況。也就是說,德國與美國成為敵人,那麼德國首先就要想辦法將美國駐軍驅趕出去。



德國的土地上沒有美軍的存在,那麼,德國才有可能把美國當成敵人。只要美軍還依然在德國的土地上,美國就可以通過其政治勢力來影響和改變德國。德國也就根本不會存在著反美行動,既然不會反美,那麼美國又怎麼會來顛覆德國政權呢?所以這樣的前提一定是德國在清理完美國的本土駐軍以後,才可能出現的,要不然其他都是空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