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幫我解讀這句話的,剝離,參照,顛覆?

熊掌和熊


展開全部

人物:趙美萍

網名:漂泊的萍

作品:《我的苦難,我的大學》

8歲喪父,14歲成採石女,在亂石紛飛中度過了五年的少年光陰後,19歲的趙美萍帶著自己的14本日記獨闖上海,做過餐館服務員,做過縫紉女工。2000年左右,趙美萍嘗試著將自己坎坷的經歷寫出來在網上發連載,並起名為《萍蹤浪影何時盡》。結果很多網友跟帖回覆,有高考落榜者,有打工不順利者,他們認為自己的人生受到震撼,比起趙美萍的經歷,自己這點痛算什麼!而《知音》雜誌向這位自強不息的姑娘伸出了橄欖枝,趙美萍成為一名記者。

擁有了一大群網友,擁有了自己心儀的職業,趙美萍開始希望做一些更有意義的事情,她在網上發起了為一位患骨癌的打工女孩捐款的活動,一週就募捐來3萬元。一位大二的學生給她寫信,說自己對未來充滿迷惘,趙美萍耐心地寫信鼓勵,如今這位大學生已經在上海一家公司小有成就。

職場解讀:只有小學文化的趙美萍用網絡文學叩開了職場的大門,也扣開了天下打工仔的心扉。

我的苦難,我的大學

作者/漂泊的萍

僅以此書獻給我多苦多難的母親,獻給我無怨無悔的青春歲月,獻給全天下向苦難命運不屈挑戰的年輕人!

第一章:

成長是痛苦的,而生活並未停止成長

(一)

我淚眼朦朧地看著父親,他的容顏已經變醜了,手指也可怕地蜷曲著,父親的玉樹臨風已經一去不返。可是,有誰明白一個六歲女兒的心:我深深地愛著父親那變得醜陋的容顏!

(二)

那年的春節無比悽慘!父親在一個未可知的地方治一種很可怕的病,美華在家裡哭叫不止,母親一心護理著美華,我的世界沒有一丁點的快樂,像沒有花朵的冬天的原野一樣淒涼。

(三)

我扭頭跑出姐姐家門,一路淚雨紛飛,心中充滿悲涼。什麼叫人情冷暖,世態炎涼,這就是。

(四)

我一邊守著母親一邊就著煤油燈看課本,長夜漫漫,從小我就習慣了在黑夜中思索或閱讀。那些課本也成了孤寂的寒夜中惟一讓我感到溫暖和不再害怕的精神撫慰。

(五)

我的所有快樂與幸福在一九七八年的七月十八嘎然而止。命運在這裡走出了它的分水嶺,帶著我泅向苦難之海。

(六)

我的傷痛如此清晰而深刻。我在兩個親友的拉扯下眼睜睜地看著父親被泥土掩埋了,最後只剩下一個高高隆起的土堆。父親在裡面,我在外面。他在沉睡,我在痛哭。

(七)

但我隱隱聽懂了一點事情,那就是,母親的痛苦和夜晚的叩窗聲、桌上的匕首以及大人們嘴裡所說的“無惡不作”的那個人有關,那個人是誰呢?他為何讓母親感到如此驚恐?難道是魔鬼?

(八)

然而薄荷糖清涼甜潤的感覺並沒在我的生活中停留多久,有甜味的日子從我十歲的天空稍縱即逝。

(九)

至此,我從秀美口中得知了一個讓我小小的心臟在瞬間窒息的秘密——母親和父親竟然不是原配,母親是與一個叫楊東啟的人結過婚、離過婚、而後才又嫁給了我父親的。父親去世後,楊東啟又企圖霸佔母親了!

(十)

可憐的母親傷痕累累,欲哭無淚。我日日沉默,我像一隻沉默的羔羊,等待長大和強壯。

(十一)

我悲哀地想:世界上除了我,還有哪個十一歲的女孩此刻正奔波在倉惶的逃亡路上呢?永遠記得那夜的驚慌與驚恐,淒涼得刻骨。

(十二)

這段乞討經歷成了我人生中最難忘的一個細節,陌生人的愛心與親人們的冷漠、刻薄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我小小的心從那時起便盛滿感激與仇恨!

(十三)

令我萬萬沒想到的是,我竟然是被養父母家當童養媳領養的。他們決定把我養大到十八歲,然後嫁給他家兩個兒子中的一個,這就是他們和母親的約定。

(十四)

我在兩名警察的追問下回憶著不堪回首的噩夢般的日子。警察刷刷地往本子上記著。我想忍住不在生人面前哭的,可我到底沒忍住,我為我流了淚而難為情。

(十五)

我跪了也許有兩個小時那麼久,繼父的鼾聲經久不息。淚痕已在臉上乾結,緊繃繃的,像結了一層痂。我絕望地想:如果繼父一直不醒來,我是不是就一直在這冰冷的地上跪下去?

(十六)

我忽然惆悵萬分,不知道這一去還有沒有歸期,還有沒有機會再回故土。忽然想到孤零零埋在屋後的父親,眼淚迅速吧嗒吧嗒掉下來。我就這樣,如一葉飄萍般隨著滾滾長江水飄到了生命中的第二個故鄉——安徽蕪湖。

第二章:

採石場,屈辱和血汗鑄練堅韌不屈

(十七)

十三歲的我真正懂得了什麼叫堅忍!正是這種堅忍磨練了我的心態,在以後的年月裡,我因堅忍而避開了許多矛盾與鋒芒,獲得了心靈的超脫與豁達。

(十八)

最讓我寒心的倒不全因為貧窮,也不是因為周小金他們家不時的尋釁鬧事,而是繼父與母親日復一日的爭吵,全為經濟拮据。

(十九)

我和美華瑟縮在房間一角,繼父的話句句如刀,直刺我生疼的心臟!在一剎那間,我心如死灰:不讀書了!

(二十)

我抹乾眼淚,爬起來,揀起我的鐵錘,把仇恨通通發洩到了石頭上。石頭在我的鐵錘底下啪啪地碎裂,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所有壓在自己身上的石頭,也只有自己去顛覆,去砸碎,除此之外,沒有人能幫你。

(二十一)

緊張、恐懼使我心跳如鼓。現在下去是很輕易的事,但半途而廢又是我不甘心的。我咬咬,上吧,如果連一座小山都不敢爬,我以後還能幹什麼?

(二十二)

我為這個家犧牲了學業,小小的肩膀過早抗起了家庭重擔,可他們居然連書都不讓我看,這是我惟一的愛好啊!我心如刀絞,淚流滿面,哭腫了眼睛。我第一次想到了離開這個世界。

(二十三)

親情的眷戀軟化了我的自殺意志,我從凳子上跳下來,收起繩子,擦乾眼淚。生活不相信眼淚,即使你把眼淚流成珍珠,灰暗的生活也不會因此而閃光。

(二十四)

我躺在馬路中央,感覺不到疼痛,我以為我死了。但我分明看到有人向我奔跑過來,有人抱起我,有人幫我攔車,送我去醫院,我腦子裡是混沌的,我依稀躺在一個人的懷裡,車子顛簸著。

(二十五)

平時是有點恨繼父的,恨他的冷酷,恨他的壞脾氣,恨他的沒有人情味,恨他的大聲吼罵……而在此刻,所有的恨都變成了對繼父的理解和寬容,變成了愛與感動。

(二十六)

邊喝邊哭。邊哭邊喝。邊喝邊想。喝完今天的酒,我就跨進18歲的門檻了,可哪扇門可以通往春暖花開呢?

(二十七)

師傅會當著整個車間二三十個繡花女的面,公然罵我的手指難看又笨拙。我的眼淚在眼眶裡像潮水一樣漲起又落下,落下又漲起……又窮又笨的人,是沒有尊嚴的。

(二十八)

那是初秋的某個黃昏,太陽剛剛滾到山旮旯裡去,附近的小劉村忽然人聲鼎沸起來,順風傳來哀嚎陣陣。很快就有消息傳過來,說是一個20歲的姑娘上吊死了。

(二十九)

我的眼淚怎麼也止不住對往下淌,曾幾何時,我也是想一死了之的呢!雖然不是為愛情。那麼弱小的女子,為了愛情,她沒有能力與強大的親情抗衡,她唯有以死抗拒。這份勇氣是多麼悲壯又是多麼悲慘!

(三十)

那夜似乎特別漫長,有種從地獄等待天堂的感覺。我不停地湊在媽媽耳邊說:再忍忍吧,快天亮了,醫生就要上班了,你就快有救了……等到天亮時,媽媽已經氣若游絲,臉色黃得可怕,手腳冰涼。

(三十一)

走廊裡來來往往的人真多,那一天,一定有很多人看到一個皮膚黝黑的農村女孩子,癱坐在手術室外的走廊上,眼睛哭得只剩下一條縫,眼巴巴地望著手術室的大門,四個小時沒挪一步,她在等她的媽媽活著從手術室裡出來。

(三十二)

繼父的大嗓門一定會把我的“私奔”醜聞在小荊山宣傳得沸沸揚揚的。可我除了一路灑下心情複雜的淚水外,已經顧不上父母的反應了。事已至此,我只能義無返顧,奔向我渺茫而未可知的未來。至於未來是什麼模樣,我無從揣測。我的出逃就是在向命運挑戰!向世俗挑戰!

第三章:

漂泊在上海,風中揚起不屈的旗

(三十三)

到達上海的第一晚平淡無奇,我在大川的安排下,住進了他宿舍後面一排的一間女生宿舍。那屋裡有一張空床,我就在那張窄窄的單人床上輾轉反側了一夜。

(三十三)

就在家中第9次來信催促我寄錢回去還債的時候,我到上海後的第一份工作終於姍姍來遲。那是大川託人幫我找到的,在一傢俬人小餐館做服務員,每月工資80元,包吃住。我喜出望外、心花怒放!

(三十四)

那一刻,我好想往這個惟利是圖的上海小男人臉上吐口吐沫,我到底忍住了。我需要工作,我也鬥不過他。但是,這個不僅惟利是圖而且色膽包天的傢伙竟然發展到對我動手動腳的地步,我再也無法忍耐了。

(三十五)

正如世界上沒有一條現成的坦途,生活中也沒有絕對的順利。——當我第二天正式踏進月浦服裝廠的大門,開始我的縫紉女工生涯時,我充分領悟了這句話真正的含義。

(三十六)

有一天晚上回家時,發現一屋的雨水,放衣服的紙箱子已經被徹底浸溼。我一抬頭,就看到了樹梢——油毛氈的屋頂被白天的暴風雨吹掉了一塊……我真正的欲哭無淚了!我把所有溼淋淋的衣服都堆在了床上,就那樣守著一堆溼衣服坐了一夜。

(三十七)

我朗誦的題目是《你的歧視我不懂》。那是我代表全廠三百多名外來工寫的,寫出了我們對命運的不屈,也寫出了對歧視目光的質問。

(三十八)

人,有時候就需要無情的鞭笞,才能激發自己的潛能。所以說,蒙受羞辱或受到打擊有時反而是好事——如果你把它作為鞭笞自己的動力的話。快馬也需要加鞭,何況人呢?

(三十九)

我以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堵那些惡毒的嘴巴。也許她們心裡依然不服氣,但還是必須聽我的指揮來做。

(四十)

在花嬌去世後很長一段時間,我還時常想起她,想她在離開這個世界之前,在那塊冰冷的水泥地上,她究竟想了些什麼?……

(四十一)

一個月後,我終於在書報攤上看到了新一期的《現代家庭》,頭條便是我寫的《媽媽,別哭》,足足有三個版,媽媽和繼父的照片刊登在版面中間,作者署名是“趙美萍”。

(四十二)

我在廁所裡呆了足足有10分鐘。本來我想哭的,但是沒有眼淚。心裡竄來竄去的就是憤怒。在那個臭氣熏天的廁所裡,我再次發誓:我一定要在這個廠裡出人頭地!

(四十三)

那時我年輕氣盛,一生氣,臉會紅到脖子,真想衝上去,給那無中生有者一個結實的耳光。但我還是忍住了。當你被狗咬了一口,難道一定要去咬狗一口嗎?

(四十四)

門被他們帶上的一剎那,渾身發軟的我一下子癱坐在椅子上,我將頭埋在臂彎裡無聲地痛哭起來。我哭,是因為害怕和自責。一心發誓不能出任何問題的我,怎麼就會如此粗心呢?我恨死了自己的粗心!

(四十五)

走在街上,也有了揚眉吐氣的感覺。感覺自己除了口音之外,已經不像個外地人了,這樣一想,又有幾分得意。總算在這個排外的城市裡站穩腳跟了。

(四十六)

妹妹的幸福那麼簡單。為了和心愛的人在一起,她寧願放棄在大城市打工的機會,寧願放棄拿工資,寧願住進三間石頭壘砌的老屋,寧願握鋤頭種地,寧願幫婆家承擔很多債務……愛情像一雙佔了魔力的手,把妹妹俘獲了。

(四十七)

我唯一的擔心就是,我只讀到小學畢業,現在直接讀大專,能跟上嗎?不過我想任何事情都不能先把困難想在前頭的,否則就沒有信心了。無論怎樣,先做了再說。如果因害怕失敗而不做,就連可能的希望都沒有了。

(四十八)

石川先生的這番話在我日後的人生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是他告訴了我如何樹立自信與尊嚴,如何與人真誠溝通。

(四十九)

我的臉“騰”地一下紅了起來。天!我居然把九五折說成了五折。幸虧當天業務部裡沒有其他人,否則,我還有何顏面繼續呆在業務部?整個上午,我都沒有勇氣再打電話。我在心裡狠狠地罵著自己——沒用,太沒用了,連基本的折扣都不懂,還能拉什麼廣告?

(五十)

每當看到這些文字,就想起那一個個不眠之夜的苦熬,想起那些從心底裡流淌出的淚水與歡笑,想起那些被我從粗礪的泥土中刨出的文字寶貝,曾帶著我的體香與希望,像是從我血管中剝離的一顆顆珍珠,一點點壘起了我文學夢想的殿堂!

(五十一)

與知音雜誌社的不解之緣由此而始。寫作,像一根神秘的紅絲線,連起了我與《知音》非同一般的緣分。

(五十二)

回家的路必須經過那座灑下我太多血汗的山,它已經越來越矮小了,採石場已經一層一層地掏空了它的內臟。站在路邊,探頭就可以看到千瘡百孔、滿目創痍的山洞。

(五十三)

現在的我當然不會如從前那麼虛榮和自卑了,我會坦然而大膽地告訴別人:我只有小學畢業,做過採石女,端過盤子,做過縫紉女工……因為我明白了:人之所以活得沉重,是因為自己把心壓在心上;之所以活得自卑,是因為總是在光明中注視過去的陰影。

(五十四)

機遇,只為準備著的人而準備著。

機遇,時刻在人生的拐角處張望著,等待著一雙發現它的眼睛。

(五十五)

不會說話的洪澤內秀而靦腆,聰慧而善良。和她在一起,你會感到寬容與博愛,寧靜與祥和,謙恭與上進。她永遠不會抱怨人生的不美好,永遠不會指責他人的不對,永遠不會做對不起別人的事情。

(五十六)

有些友誼,像陳年老酒,越存越香。當然,這樣香醇的友誼,也只存在在具有香醇品質的人之間。

(五十七)

據說這是虹橋機場百年難遇的“意外”,為什麼偏偏讓我遇上了呢?我的心有點沉,難道這是個不祥的預兆?

(五十八)

世界上有很多大學生出身的編輯、記者、作家,但是,世界上又有幾個只讀到小學畢業、砸過石頭、端過盤子、做過流水線縫紉工的編輯、記者以及作家呢?我就要做那一個!做絕無僅有的那一個!

(五十九)

三天後,好消息從知音雜誌社傳來,我被錄取了!並且隨時可以報到上班!一個期刊界的奇聞就這樣誕生了——一個小學畢業生、採石女、打工妹,搖身一變成了著名期刊的編輯、記者!在中國期刊界,這是前所未有的。

第四章:

《知音》,給了我光榮和夢想的地方

(六十)

一棵無根的萍草,能夠逆流而上已經十分不易,如要生根發芽,不僅需要合適的水溫和環境,更需要堅韌的毅力。我相信:毅力,能讓河流撲進大海,能讓水滴穿過頑石,能讓人擰彎命運。

(六十一)

深夜無眠。我咬牙對自己說:你一定要挺住!你沒有退路!你自己的腦袋只有靠自己的肩膀扛!這個世界上,只有自己才能挽救自己!

(六十二)

幾乎每天晚上,都有老鼠造訪我的房間,甚至發生過咬壞我稿子的惡劣事件。除了咬牙切齒之外,我無計可施。不過,從農村出來的人,一般對生活要求都不太高的。何況,比起當年我在上海租人家的廚房住,遭遇大蛇驚嚇和漏雨之苦,這裡可算是天堂了。

(六十三)

我可以想象,就在我們衝鋒艇駛過的水面下,在深深的泥沙和軍車的壓迫下,那一個個年輕英俊、生龍活虎的戰士已經長眠了!他們再也聽不到戰友深情的呼喚,再也看不到戰友流淚的雙眼了……

(六十四)

初到《知音》的兩年,我就像一個上滿發條的鬧鐘,時刻不停地奔跑著。因為我太清楚不過,在這個“以實力爭地位”的地方,猶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六十五)

有些人,你給他臉,他不要臉,那就給他耳光吧!

(六十六)

後來,因為積極改造,表現突出,劉樹濤被接二連三地減刑。每次獲得減刑或嘉獎,他都會寫信給我報喜。每次接到他的喜訊,我都感到由衷欣慰。我個人的成功是微弱而渺小的,而榜樣的能量卻是巨大的。

(六十七)

在短短的十來天時間裡,設立在騰訊“燈下文字”論壇的網上捐款便達到三萬多元,有人五十,有人一百,有人兩千,還有人捐獻出了寓意美好祝願的6666元……這些,都是素昧平生的網友們捐獻的。在乍暖還寒的三月,有一種感動讓我淚流滿面……

(六十八)

我何苦為一堆語言垃圾傷神?何苦去嗅別人口中冒出的臭氣?他們想嚼就嚼好了,臭的是他們的嘴巴。如果我湊著鼻子去嗅,正中他們的下懷,他們的目的不就是想用臭氣薰死我嗎?我偏不上這種卑劣而噁心的當!

(六十九)

回首往事,我時常忍不住淚流滿面。我為自己而感動,感動自己的執著和幸運。人如果不能選擇出生的命運,還可以選擇生存的命運。總有一種命運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不是嗎?

(七十)

我相信,那段不堪回首的砸石經歷已經成了我生命中的烙印,它時刻提醒著我:不要懈怠,不要停止,不要在寧靜而富足的現實生活面前停滯不前,也不要被巨大的工作.....

我感動的哭了幾遍


用戶4021087865835


工業化思維
一種技術從工具屬性、從應用層面到社會生活,往往需要經歷很長的過程。

珍妮紡紗機

從一項新技術到改變紡織行業,再到後來被定義為

工業革命

的肇始,影響東、西方經濟格局,其跨度至少需要幾十年。互聯網也同樣。
但因為這種影響是滯後的,所以,我們就難免會處於身份的尷尬之中:舊制度和新時代在我們身上會形成觀念的錯位。越是以前成功的企業,轉型越是艱難,這就是“

創新者的窘境

”——一個技術領先的企業在面臨突破性技術時,會因為對原有生態系統的過度適應而面臨失敗。

互聯網思維

就是要對傳統的工業思維進行顛覆,消費者已經反客為主,擁有了消費主權。過去2000多年作為人類文明基石的思想體系將面臨新的挑戰,我們正要迎來消費平等、消費民主和消費自由的消費者主權時代,整個供應鏈條上的各大狠角色,如品牌商、分銷商和零售商的權力在稀釋、在衰退甚至終結。在消費者主權的大時代下,消費信息越來越對稱,價值鏈上的傳統利益集團越來越難鞏固自身的利益壁壘,傳統的品牌霸權和零售霸權逐漸喪失發號施令的能力。話語權從零售商轉移出來到了消費者手中,這是一個劃時代的事件,未來全球消費者共同參與、共同分享的開放架構正在形成。這一權力重心的變化,賦予每個消費者

改變世界的力量

,我們必須主動邀請我們的顧客參與到從創意、設計、生產到銷售的整個價值鏈創造中來。

商業民主化的思維
工業化時代的標準思維模式是:大規模生產、大規模銷售和大規模傳播,這三個大可以稱為工業化時代企業經營的“聖三位一體”
1)但是

互聯網時代

,這三個基礎被解構了。工業化時代稀缺的是資源和產品,資源和生產能力被當作企業的競爭力;
2)產品更多地是以信息的方式呈現的,渠道壟斷很難實現;
3)最重要一點,媒介壟斷被打破了,消費者同時成為媒介信息和內容的生產者和傳播者,你再希望通過買通媒體單向度、廣播式製造熱門商品誘導消費行為的模式不成立了。
這三個基礎被解構以後,生產者和消費者的權力發生了轉變,消費者主權形成。

用戶至上的思維
以前的企業也會講用戶至上、產品為王,但這種口號要麼是自我標榜,要麼真的是出於企業主的道德自律。但是在這個數字時代,在消費者主權的時代,用戶至上是你不得不這樣的行為,你得真心討好用戶。

淘寶賣家

“見面就是親,有心就有愛”是真實的情緒,因為好評變成了有價值的資產。民主和專制的區別就在於,前者是不得不對人民好,後者是出於道德自律。所以判斷民主社會和專制社會的一大標準,就是兩方是怎麼對待道德這個事情的。[6-7][3]
移動互聯網顛覆了現有的商業價值座標體系和參照物。過去,零售商和品牌商習慣了獨唱,消費者沒有參與。參與感是

粉絲經濟

的血脈,SoLoMoMe是消費者得以解放。
移動互聯網顛覆了價值創造的規律,我們必須迴歸到商業的本質,真正找到用戶的痛點,找到用戶的普遍需求,為客戶創造價值。只有專注客戶的價值才會帶來財富。同時如果僅僅是給粉絲提供商品本身的消費價值,粉絲是沒有動力去買你的東西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