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钟书:学术集大成者,生活中最毒舌之人,家庭最深情丈夫

民国时期,思想的激荡与社会的变迁造就了不少性格独特的文人墨客

,钱钟书就是其中颇具趣味的一位,他的爱情,他的作品以及他的性格都一直为人津津乐道。

钱钟书在学术上有着“文化昆仑”的美誉,他所著的著名长篇小说《围城》,更是被誉为“新儒林外史”,而其中一句“困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更是让许多在婚姻、在生活中挣扎的人们感到醍醐灌顶。

钱钟书:学术集大成者,生活中最毒舌之人,家庭最深情丈夫

但是现实中钱钟书却心甘情愿地和杨绛一起生活在“围城”之中,共度风雨。

“钟书”

钱钟书出生于江苏无锡的望族钱家,因伯父无子,所以被过继给了伯父,起先伯父为他取名为“仰先”,取“仰慕先哲”之意。然而在抓周时,钱钟书抓了一本书,所以父亲为他正式取名为“钟书”,钱钟书一生爱书如命,正是应了名字的“钟爱读书”之意。

钱钟书幼时受到的是传统的经史教育,中学则在苏州桃坞中学接受西式的教育,丰富的教育经历,为他后来学贯中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29年清华大学录取了一名与众不同的学生,一名数学只考了15分,国文却出类拔萃,英文更是取得了满分的“奇才”,当时的清华校长罗家伦亲自阅卷,留下了这名叫做钱钟书的学生。

钱钟书在清华就读期间,立志要读遍清华的图书馆,英文书和中文书轮着读,别人是一本一本地借,他是一堆一堆地借,

过目不忘的他很快就创下了清华读书第一、发表文章第一的记录

即使之后到牛津大学留学,也依然保留着这种习惯。有一次他去外国演讲,在演讲上他旁征博引,运用了大量的外国的典故和古语。演讲完毕后,一个颇有名望且自视甚高的外国学者立马表示对钱学森敬佩的五体投地,他觉得他懂的钱钟书都懂,而钱钟书懂的他却不懂。可见钱钟书阅读之广泛,理解之深刻。

钱钟书:学术集大成者,生活中最毒舌之人,家庭最深情丈夫

而庞大的阅读量让钱钟书变成了一个行走的百科全书,比如晚清“三大诗人”之一的陈衍一直对钱钟书颇为赞赏。

有一次陈衍问钱钟书知不知道清末诗人王运“仪表亦恶”,钱钟书回答“应该是个矮子”,并告诉陈衍王运去世的时候,上海有报纸称他“学富文中子,形同武大郎”,连一份报纸上的内容都记得如此清晰,令陈衍啧啧称叹。

而在黄永玉遍寻“凤凰涅槃”的考据而不得时,钱钟书立马就让其从简明不列颠全书中找。博览群书的钱钟书知识丰富,记忆力超群。也不怪他有狂的底气,敢说出:“整个清华,没有一个教授有资格当钱某人的导师。”这种话了。

天作之合

钱家是无锡当地的名门望族,也是一个旧式的封建家庭,特别是在婚姻上,钱钟书的两个弟弟娶妻都是父母包办的。钱钟书在清华读书时也一直有谣言说他早已订婚,但钱钟书一直对于这些谣言充耳不闻,与其让他去一个个解释,还不如用这个时间多看两本书。

1932年三月,草长莺飞之时,刚入学的杨绛约见了一个朋友,而这个朋友正是钱钟书的表弟。钱钟书奉表弟之命在古月堂前等待杨绛,穿着一身长褂,戴着一副眼镜,穿着一双毛底布鞋,这通身的“老土”和周围西装革履的年轻人们一比真是格格不入。

但是在杨绛眼中却觉得他真实而可爱,原来杨绛也是一个书痴,所以一直很关注这个清华“读书第一”的名人。至于钱钟书更是对杨绛一见钟情,他后来还写了一首诗回忆对杨绛的第一印象:“缬眼容光忆见初,蔷薇新瓣浸醍醐;不知靧洗儿时面,曾取红花和雪无?”真可谓是眼前一亮。

钱钟书:学术集大成者,生活中最毒舌之人,家庭最深情丈夫

辗转反侧的钱钟书很快就向杨绛提出邀请,两人第二次见面是在清华的文化交流中心。“我没有订婚”一见面,钱钟书就迫不及待的说。而当时追求者众多,甚至有“七十二煞”之称的杨绛也立马回应:“我也没有男朋友。”就这样,两个人迅速陷入了热恋,并在1935年结成连理。

民国时期的许多文人都有不少缠绵悱恻的恋爱故事,纠缠、分离、藕断丝连……这些故事大都复杂且难以圆满。

钱钟书和杨绛的爱情却是难得的纯粹与圆满,两个人在智力、爱好、见识、家庭环境上颇为相似,就像钱钟书所说的那样,杨绛是“绝无仅有的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

最好的爱情就是能够包容彼此的缺点,钱钟书虽然在治学上天赋异禀,但是在生活上却是个“巨婴”,什么都能搞得一团糟,但是杨绛总是包容他,照顾他,帮他收拾烂摊子。

当杨绛读到“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要结婚;我娶了她几十年,从未后悔娶她;也未想过要娶别的女人。”钱钟书立马回答:“我也一样。”

虽然钱钟书在生活上一窍不通,但是却坚持为杨绛做了几十年的早饭,只因为在他第一次下厨做早饭时,杨绛快乐地说了一句:“这是我吃过最美味的早饭。”

钱钟书:学术集大成者,生活中最毒舌之人,家庭最深情丈夫

特殊时期,当杨绛被隔壁邻居无理殴打时,六十多岁的钱钟书拿着木板就冲了上去,据杨先生回忆,幸亏当时她拦了一下,否则砸在那人头上后果不堪设想。

杨绛生完阿圆后,钱钟书就和妻子商量不再生了,一方面怕弟弟妹妹分享了阿圆的爱,另一方面也是害怕杨绛再受生产之苦,这在那个年代是极为难得的。他们的爱情起源于一刹的萌动,约定了一生的相伴,绵延一世的细水长流。

“默存”

1941年钱钟书和杨绛被困与上海,在杨绛的鼓励和支持下,钱钟书开始着手编写《围城》

《围城》一书以幽默辛辣的笔触描绘了那个年代上层知识分子的故事,除了文学性、艺术性,最吸引人的还有钱钟书的“毒舌”

比如他在书中论丑:“方鸿渐发现西洋人丑和中国人不同:中国人丑得像造物者偷工减料的结果,潦草塞责的丑;西洋人像造物者恶意的表现,存心跟脸上五官开玩笑,所以丑得有计划,有作用。”除此之外,书上还有大段漫画式的人物形象描写,讽刺辛辣幽默,让读者大笑之余陷入沉思。

钱钟书:学术集大成者,生活中最毒舌之人,家庭最深情丈夫

钱钟书字默存,这是父亲给他取的,为什么要“默”呢?因为小的时候,钱钟书的伯父非常疼爱他,不加约束,再加上他本性自然,所以经常想到什么说什么,让家人非常头痛,于是父亲就给他取字“默存”,希望他少说话,不要乱说话,但显然没什么作用。

钱钟书非常狂妄而骄傲,很少有他看的上的文人,就算对于他稍微看的上的鲁迅,刚夸上一句“文章写得不错”,话头一转却又要来一句“但他写不了长篇”。因为自家的猫和林徽因家的猫打架,更是与其结怨,在《猫》一书中影射讽刺林徽因割双眼皮,喜欢搞暧昧。

最绝的是,钱钟书不仅仅对外人毒舌,就连对自己的女儿也一样,他经常编顺口溜来逗女儿。如果说这世界上只有一个人能够逃脱他的毒舌,那就只有杨绛了。钱钟书不仅不对杨绛“毒舌”,反而很喜欢夸赞他,就连友人都笑他是有“誉妻癖”

钱钟书心性宛若孩童,不屑于虚与委蛇,加上他博览群书,洞悉人生百态,所以他的“大实话”在一般人听起来确是无比犀利,“毒舌”却不自知,不愧为“民国第一毒舌”

1997年,钱钟书和杨绛的独女钱瑗因病去世,次年,钱钟书也留下杨绛一人撒手人寰。在钱钟书去世后,杨绛以90岁的高龄,耐心地搜集整理了他的手稿。

钱钟书:学术集大成者,生活中最毒舌之人,家庭最深情丈夫

这一生杨绛和钱钟书于国,为国家的文化事业、翻译事业等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于家,彼此扶持,相携一生,留下了亘古流传的爱情佳话。

友人说钱钟书的成功离不开杨绛,因为有了杨绛以后,可以照顾他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钱钟书自此别无所求,他可以专心治学,而不必为外物所扰,保持内心的纯真与宁静。

钱氏夫妇一生淡泊名利,在“围城”之中,过着仿若世外桃源般的生活,保持着最单纯的生活和心境。而正是这种对学术的单纯,能够让他们不受外界纷扰所累,专心沉浸于爱与创作中,他们足够淡泊,因为他们的内心已足够充实。

就像杨绛所说的那样:“一个人不想攀高就不怕下跌,也不用倾轧排挤,可以保其天真,成其自然,潜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事。”

有所求,就必有所累,专心致志听起来是老生常谈,但现实生活中能做到的人却屈指可数,只有真正战胜欲望,不惧困苦,不受诱惑,可能才能真正的像钱老先生一样,在生活的围墙里找到人生的平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