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丨探祕崇左大新縣恩城鄉武能“白巾黑衣壯”民族文化

壯族是我國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也是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有資料表明,在史前社會壯族的先祖曾經同住在一個氏族部落裡,隨著族人的繁衍,從一個氏族部落分成不同的部族,不同的部族中又分成不同的支系,居住的地方也越來越分散,後過漫長的歲月變遷,各個支系又發展成許多宗支,不同的宗支又有不同的文化,習俗。這一點,我們可以從壯族服飾特點略知一二。傳統的壯族服飾主要以靛藍為基調,所以衣服顏色以藍黑為主。要區分壯族支系,最便捷的方法就是從壯族女性頭飾上去區分。本篇文章,筆者就帶你走進廣西崇左大新縣恩城鄉武能“白巾黑衣壯”,探秘這個古駱越村落吧。

廣西丨探秘崇左大新縣恩城鄉武能“白巾黑衣壯”民族文化

大新縣恩城鄉武能“白巾黑衣壯”是古駱越的代表

武能村依山傍水,環境優雅,人文氣息濃郁。走進村裡,藍天白雲,群山輪廓分明,河面如鏡,處處可見,翠竹掩映,風光旖旎,讓人心曠神怡。筆者不得不佩服武能村的先祖們犀利的眼光,選了這麼一塊風水寶地。不但如此,這裡還有很多美麗動人的傳說,比如觀音洞傳說,五龍泉傳說,峒山妖傳說等,令人如痴如醉。那麼這裡的“白巾黑衣壯”和其他壯族支系,有什麼不同呢?下面且聽筆者,慢慢向你道來。

廣西丨探秘崇左大新縣恩城鄉武能“白巾黑衣壯”民族文化

武能村風景秀麗,氣候宜人

一、武能“白巾黑衣壯”傳統民族服飾

武能白巾黑衣壯還保留著自耕農服飾文化原汁原味的活性形態。其保留下來傳統服飾基本都是老一輩以藍靛作染料,將自制布料染成黑色或藍色,純手工縫製成。女子穿戴服飾前,先將長髮翻過頭頂打旋,然後用彩色束帶紮好,接著用白巾包好,上衣黑色長約一尺左右,有矮領口,袖長及腕,戴著彩繡墊肩,腰間繫有漂亮的彩裙帶,下身為黑色百褶長裙。男子服飾則相對簡單,上衣是用土布製作的破胸對襟黑衣,頭包黑巾。這些傳統服裝仍保留著壯族古部落的特徵,看起來寬鬆簡潔,莊重大方,古樸自然。


廣西丨探秘崇左大新縣恩城鄉武能“白巾黑衣壯”民族文化

武能“白巾黑衣壯”傳統民族服飾

二、武能“白巾黑衣壯”信仰道公

武能“白巾黑衣壯” 信仰道公,當地稱其為“佬道”或者“佬師”。道公是道教的一種形式。根據資料上說,宋代時大新縣已開始有道觀出現,隨著道教滲入並和當地原生性宗教相融合,得到當地部族認可和接受,形成了頗有當地特色的“道公文化”。道公在當地人心中是神聖的,能驅鬼、除病、造屋擇日、占卜、看相等。當地人在很多重要場合和事件都會請到道公。


廣西丨探秘崇左大新縣恩城鄉武能“白巾黑衣壯”民族文化

武能“白巾黑衣壯”信仰道公

三、武能白巾黑衣壯的傳統建築

說到武能“白毛巾黑衣壯”的傳統建築,筆者很是遺憾,因為當地已沒有保留老建築,全部起了新樓房。這方面只能從當地老者口中打聽。以前的傳統房子,當地人稱為“幹欄木房”,上層住人,下層養牲畜,有石階。據說,武能白巾黑衣壯的先祖們很是重視“耕牛”,且以前居住的環境都是深山茂林,採用這樣的居住形式,主要是為了防猛獸和防盜賊偷盜牲畜。由於這種樓上住人,樓下養牲畜,很不衛生,當地村民已將老房子全部推倒,起了新樓房。沒能見到傳統建築,這也是筆者比較遺憾的地方。

廣西丨探秘崇左大新縣恩城鄉武能“白巾黑衣壯”民族文化

武能白巾黑衣壯的傳統建築沒有保留,很是遺憾

都說壯家人愛山歌,武能“白巾黑衣壯”也是如此。當地人將山歌稱之“話詩”或者“詩雷”,歷史悠久。《大新縣誌》記載:“本縣歌圩,始於唐代,至今已有千餘年的歷史,它是壯族人民饒有風趣地一種傳統風俗”。每當村裡舉辦重大活動,都會有山歌鬥唱,熱鬧非凡。不單如此,當地還有“儂侗節”,“土地公節”等民俗節日。文章最後筆者真心希望,有心的你可以到當地走走,親身體驗豐富多彩的武能“白巾黑衣壯”民族文化。

廣西丨探秘崇左大新縣恩城鄉武能“白巾黑衣壯”民族文化

村裡重大節日,男女老少載歌載舞

壯族是我國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歷史悠久,民族文化豐富多彩。想要了解更多關於壯族傳統的文化,那就在今日頭條上方的搜索框輸入:壯族文化。背後更多歷史故事等你來探尋


廣西丨探秘崇左大新縣恩城鄉武能“白巾黑衣壯”民族文化

參考文獻及資料:《大新縣誌》、《壯族文化》

廣西丨探秘崇左大新縣恩城鄉武能“白巾黑衣壯”民族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