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寄生虫》到《红与黑》所引起的思考

戛纳电影节的韩国电影《寄生虫》,在2019年高居豆瓣口碑排行榜首。这部电影让每个人都会在剧中看到社会的现象,看完之后陷入沉思。

01

金基宇一家寄居在地下室,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就把多年的积蓄和家冲走,变得一无所有。

地下室大叔懂得摩斯密码,也不是等闲之辈。

我们可以看到剧中的人物都不是智能低下的无能之辈,都有谋生的技能。他们只是阶层的固化导致人生理想的幻灭。

穷人在面对生活的不可预见的风险之时,只知道躲避和冲动。

最终,被称为转运石的石头,被基宇抱着,变成凶器,走向不归路。

影片中,金家父子二人在体育馆避雨时,面对儿子基宇的疑问,没有格局观,只知实施计划的父亲。

不知毁了一个家,而且加剧了贫穷的速度。这是金家人命运的转折点,也是剧情的升华之处。

欧洲有句谚语:慢些,我们就会更快。

剧中人物的生活逼真的近于残酷,富人回家往上走,穷人回家往下走;穷人在家看到的是地,富人在家看到的是天。

这是两组关于地下室与豪宅的镜头,尖锐讽刺了穷人和富人的生存环境,形成强烈反差。

从《寄生虫》到《红与黑》所引起的思考


02

豪宅男主说金司机一家身上有种味道。“偶尔搭地铁时会闻到,搭地铁的人有种特别的味道。”

其实,男主他们一家是给足了面子,休与说穷人二字。说这话也只是对着女主人的。可见,男主表面上尊重这种带“味道”的人。男主评价金家人:做事没有越界,而味道越界。

这种善良让金家四口人探讨“有钱,却很善良”这样的话题。

他们在“有钱,所以善良”的体会中忽略了一个事实,人越是贫穷,便越无德、自私、贪婪、妒忌。

穷人与富人的气质差距,出身差距也是善与恶的分水岭。

金家四口人,使用特殊手段,损人利己。

基婷好友被代替拿到折叠披萨盒的工作,

基婷在被男主司机好心送回地铁站的路上时,故意将自己内裤脱在男主豪车内,因此司机被劝退。

一家三口用水蜜桃绒毛陷害了忠实能干的保姆,在一家四口成功汇合在豪宅时,也短暂的过上了富人的生活。

从《寄生虫》到《红与黑》所引起的思考


03

作家王小波说: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

当尚未泯灭的一丝愧疚袭上心头时,女儿基婷打断了父亲的话:别管其他人了,管好我们自己吧。

最终因为金家人偷奸取巧,穷人变成恶人。影片在刻意这一矛盾的集体爆发时,再次运用了对比效果。

豪宅地下室的厮杀,金家半地下室的洪水劫难,正应了:善恶终有报。天灾人祸的冲突和反差,视觉效果非常明显。

剧情的结局中,女儿基婷、男主、保姆、保姆老公均死于豪宅。

儿子被救,妈妈因正当防卫被无罪释放。

豪宅梦,善恶劫。

观罢,我掩卷叹息。在生活中,真的有太多东西,让我们有责任、有义务逼着自已去俯下身,来融入社会的规则中。


04

在读司汤达的《红与黑》中,对于于连.索黑尔这个人来说,我觉得他就是这种有野心、有抱负、欲望满身、才华满满的人。

他一味的为了向上流社会攀爬,忽略掉人性,邪恶战胜善良。运用违背社会道德的手段,造就了病态式情感悲剧。

连于连自己也说:红的仍旧是红、黑的仍旧是黑,撕开夜色的包裹,这就是生活的鲜活。

他体会到一个人出身对自身带来的影响,于连出身平民,备受当时社会的岐视。在长期的无业贫困中,改变了于连。使其对社会不满、心理扭曲,也导致其走上一条动荡的人生之路。

所以《红与黑》,就是于连充满活力,以及不甘妥协的生命力的象征。

结束语:《寄生虫》和《红与黑》,是平民努力翻盘的典型代表。阶层固化,需要每一个为之奋斗的人,心存善念,秉持正义的最低底线。生而为人不易,活着就是最大的赢家。


从《寄生虫》到《红与黑》所引起的思考


二泉映月aa:为了在人生的道路上,有一支属于我的歌,而努力奋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