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切接觸者要做核酸檢測嗎?

用戶291043495870


在回答這個問題前,首先解釋一下什麼是密切接觸者?

據《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快速建議指南(標準版)》,密切接觸者指的是:與新冠肺炎病例發病後有如下接觸情形之一,但未採取有效防護者,包括:①與病例共同居住、學習、工作,或其他有密切接觸的人員,如與病例近距離工作或共用同一教室或與病例在同一所房屋中生活;②診療、護理、探視病例的醫護人員、家屬或其他與病例有類似近距離接觸的人員,如直接治療及護理病例、到病例所在的密閉環境中探視或停留,病例同病室的其他患者及其陪護人員;③與病例乘坐同一交通工具並有近距離接觸人員,包括在交通工具上照料護理過病人的人員;該病人的同行人員(家人、同事、朋友等);經調查評估後發現有可能近距離接觸病人的其他乘客和乘務人員;④現場調查人員調查後經評估認為符合其他與密切接觸者接觸的人員。

除了密切接觸者,還有一個概念是可疑暴露者,是指暴露於新型冠狀病毒檢測陽性的野生動物、物品和環境,且暴露時未採取有效防護的加工、售賣、搬運、配送或管理等人員。

大家應該都注意到了,醫學定義的無論是密切接觸者,還是可疑暴露者,都有一個前提,就是在未採取有效防護的情況下接觸到了新冠肺炎患者或者攜帶新冠病毒的野生動物、物品和環境等。

對於密切接觸者和可疑暴露者,應有14天的健康觀察期。觀察期從與患者接觸或環境暴露的最後1 d算起。一旦出現任何症狀,特別是發熱、呼吸道症狀如咳嗽、呼吸短促或腹瀉,應馬上就醫。在就醫過程中醫師會採取樣本(根據症狀,可選樣本包括鼻咽拭子、痰、下呼吸道分泌物、血液、糞便等)進行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並檢測血常規、血生化、炎症指標等,如果有呼吸道感染症狀,會行胸部影像學檢查。若有臨床表現中的任意兩條(①發熱和/或呼吸道症狀;②有雙肺多發斑片影或間質改變、磨玻璃影、浸潤影等肺炎影像學特徵;③發病早期白細胞總數正常或降低,或淋巴細胞計數減少),且呼吸道標本或血液標本核酸檢測新冠病毒陽性,則可確診新冠肺炎。

那麼,如果密切接觸者沒有發熱、咳嗽、腹瀉等臨床症狀,是否需要進行核酸檢測呢?答案是需要。這是因為新冠肺炎屬於傳染病,發病潛伏期可能為1-14天,鍾南山院士團隊最近的一篇文章顯示個別患者的潛伏期甚至達到了24天,另外,某些病毒攜帶者可能並不會發病,但可能會成為超級傳播者,給新冠肺炎疫情的控制帶來困難。所以,為了儘可能減少漏診,對於沒有臨床症狀的密切接觸者也會暫時隔離,進行核酸檢測,若觀察14天無任何症狀,且連續兩次呼吸道病原核酸檢測陰性(採樣至少間隔1天),方可解除隔離。

我們平時一定要戴好有效口罩、手套、勿食用生食、勤洗手、增強免疫力,做好消毒防護措施。這樣即使成為密切接觸者也可減少中招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