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道义与利己主义,如何取舍?

引言

《心》是日本文坛巨匠夏目漱石的长篇小说,它的背景是日本社会由明治时代过渡到大正时代的转型时期。当时西方拜金主义和自私自利的自我本位思想占据了社会的主流。

作者通过对年轻时期知识分子先生和k的描写,反映出当时在日本社会急剧转型的时期下青年人对于爱情和亲情,人性的善恶和在处理自我关系方面的思考。

这部作品也寄托着作者的文学理想,希望通过文学创作让日本民众的个人意识觉醒,给青年人善良的指引,让他们处理好个人自由与社会道德之间的关系,从而获得内心的宁静。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部作品即便是对于当代的年轻人也是富有教育意义的,值得我们去重新翻阅获得力量。

《心》:道义与利己主义,如何取舍?

进城的孤独

作品中的先生、k都是20岁时来到东京求学和生活的。20岁还是一个年轻的时期,年轻也意味着涉世未深,对世界充满好奇和未知。初来到东京的他们,因为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在心里受了非常大的碰撞,产生了一些迷茫和不安。小说中这样描写道:

“刚来城市里的先生和k。像是从山里捉来的动物似的,相互依靠在兽栏里观察着外界,我们畏惧东京和东京人。”

东京是一个大都市,而他们两个却在一个小角落,又身处异乡,只好彼此依靠在狭小房间里,对窗外的世界充满了迷惘。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他们充满了自卑和怯懦,他们觉得还是宁静的乡村,更让他们有依靠,城市让他们感到格外的孤独。

也就是说,城市让他们背离了农村故乡,这是一个追求理想实现理想的过程,但是这城里和乡下的差距,也要求他们在精神和物质上要接受考验。

《心》:道义与利己主义,如何取舍?

爱情的痛苦

先生和k曾失去家庭的亲情,在城市里无依无靠,又正值青春,所以当遗孀的年轻女儿出现在他们的生活中时,他们的心里起了丝丝涟漪。

先生在求学期间,爱上了美丽的小姐,尽管对男女间美好的感情有向往,但他过往的经历让他保持着谨慎和小心,始终不愿意对小姐表白。当小姐突然来访时,先生他坐立不安,非常的慌张。虽然多次试图想向夫人和小姐表白,但是却没有说出口,担心被拒绝。即便小姐主动亲近他,夫人也试探性的提出了关于小姐婚嫁的问题,先生却还是违背了自己的内心躲避下去,错失了良机。这就给k提供了机会。

k是一个典型的宗教信徒,为了信仰他没有遵守养父的意愿学医,所以被开除了户籍。他实际上又和生父在事实上断绝了关系,陷入了经济和精神的困境。k在先生的请求之下搬入了民居,融入了先生的生活,在先生的帮助下,他的内心逐渐被融化。他原来虽然对女性藐视,但后来也主动提出了女人是不应该受到藐视的。毕竟是爱情萌发的年龄,他也对小姐心生好感和爱恋。k在追求道义和恋爱中彷徨不安,所以忽略了先生的感受,对先生直言对小姐的爱慕,还请求对方的指点,给先生带来了痛苦。

两位年轻人陷入了感情上的对立。

《心》:道义与利己主义,如何取舍?

信仰的摇摆

除了爱情上的痛苦外,他们也经历着信仰的摇摆。先生与k的学生时代正值战争期间,这一时期明治天皇面临西方殖民地化的危机,所以要急速实现近代化。日本政府在当时借机鼓吹和宣扬武士道精神,让大学生们沉迷于对道义与修身的追求。

比如k就是当时大学生群体的代表。他苦读圣经,背诵古兰经,牺牲一切,不惜与养父生父决裂,但经济的窘迫与精神的迷茫使他心力憔悴,过度的劳累又使他神经衰弱。他一直焦虑不安,觉得自己的未来没有前途。也许就是这种追求道义的内心焦虑和孤独使k走向了毁灭。

道义这个词看起来非常的高深,对年轻的人尤其有一种神圣感,让他们被一种崇高的情操所支配。先生和k其实作为当时的大学生,就对精神和道义抱有一种狂热感。

先生年少时听信了父母的话,对叔叔充满信任,但是后来叔叔抢夺了他的财产,先生才知道,金钱会使人心生变。由于在金钱上蒙受了亲人的欺骗,原本纯洁善良的先生的一生轨迹发生了改变,自此他开始怀疑他人,心门紧闭,精神恐慌到接近病态。

《心》:道义与利己主义,如何取舍?

由于当时的社会转型,政府积极向西方思想学习,所以当时西方中的自我本位价值观涌入的社会,也伴随着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的思想。

k为了追求到所谓的道义,一切都无所谓,甚至不惜欺骗养父,用他寄来的钱走自己喜欢的路,虽然k具有独立自主的性格,但是他无视了亲人,也背叛了朋友。在追求小姐时,完全不顾先生的感受,给他带来伤害。k的道义心和自尊精神也反衬出了他的利己主义,只关心自己的好坏和个人利益。

先生在被骗去家产后对周围人产生警惕性怀疑,虽认为自己有着与不与周围人同流合污的纯洁与正义,但是到了关键时刻,他还是变得和旁人一样卑鄙和自私,成了伪善的阴谋家。先生放弃了对内心道义的追求,最后选择了利己主义。先生得到了婚姻上的胜利,却因背信弃义在人格上永远败给了k,最后终日借酒消愁,沉浸书海,脱离了社会,深深的愧疚与悔罪之心,早已使他失去了生活的勇气。

《心》:道义与利己主义,如何取舍?

在这部小说中,从k的自杀和先生的忏悔中,我们可以读出夏目漱石想要借这个悲凉的故事告诉我们,面对人性的自私和存在的道德问题,如果想要走出内心的困境,克服人的自私心,就要顺其自然,舍弃小我,实现大我,这才是解决内心痛苦的最根本途径。

尽管《心》这部作品已经距今有许多年,但对当今经济迅速发展,心态日益浮躁的国人,尤其是对进入城市的大学生们也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读这本书我们要理解个人主义的内涵,我们要懂得如何处理他人与自我的关系,要保持在金钱面前坚守道德的品质,让自己处于平衡的状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