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骥伏枥担大任,宁阳疫情阻击战中的老警察故事

56、57、58、59,这是宁阳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四位“56”后,退休的临界年龄。这个年龄的不少同志都身患多种慢性疾病,眼花,装备比其他人多阿司匹林、缬沙坦、他汀。但是,这四位同志在抗击新冠肺炎的阻击战中,迎难而上,勇挑重担,无怨无悔,用忠诚和担当谱写了阻击战中的老警察故事。

老骥伏枥担大任,宁阳疫情阻击战中的老警察故事

看看我们的“56”后

周胜昔,男,1961年4月6日生人,中共党员,交警大队车驾管便民服务中心(车辆管理所)民警,二级警督。老周满头银发,10年前在事故科任副科长,那时老周两个股骨头坏死,他就架上了双拐,但他初心不改,依旧奋战在事故处理工作中。2016年调入车管所工作,在医院换掉股骨头,扔掉双拐,在前台站位“首问责任人”,维持大厅内的秩序,接待解答群众的咨询。

王来喜,男,1962年12月22日生人,中共党员,交警大队车驾管便民服务中心(车辆管理所)驾考中心民警,二级警督。老王是交警大队第二位满头银发的民警,他主要负责驾驶人安全教育工作。2018年,他患脑梗死住院一个月,身体刚恢复就回到安全教育学习岗位,一直没有舍得离开。

曹兴华,男,1963年1月16日生人,中共党员,交警大队车驾管便民服务中心(车辆管理所)驾考中心民警,二级警督。老曹是交警大队驾驶人考试考官,他主要负责驾驶人科目三考试。老曹不吃肉光吃素菜是他生来就有的特色。

任向国,男,1963年11月14日生人,中共党员,交警大队纪检组工作人员,主要负责内部纪检监察工作,是位退伍出身军人,有一股军人的韧劲和战斗力。

老骥伏枥担大任,宁阳疫情阻击战中的老警察故事

关键时刻冲得上

1月24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阻击战冲锋号吹响后,交警大队车管所临时关闭,老周、老王、老曹、老任主动请缨,开赴“疫”线。特别是周胜昔,他还有一年就退休了,这可能是他参加的最后一次大“战役”。

四名“56”后被编组在70里外的京台高速宁阳东收费站,协同防疫、交通部门开展劝返、检查工作。检查站执勤点分成三组,24小时值守。

在现场,没有休息点,吃饭就是一盒“康师傅”+一个火腿肠或卤蛋。除了每个人增吃一顿降压药,王来喜、周胜昔还要加糖尿病药和降脂抗凝药,带有这些基础性疾病在一线执勤风险极大,他们完全可以申请不去一线,完全可以申请退出。但当他们看到医务工作者在湖北在武汉冒死与病毒拼搏,挽救病人,局里其他民警全部上岗,他们婉拒了领导的关心,自觉请求去一线。

刚开始,面对疫情群众存在一定的恐慌、焦躁、焦虑等情绪。他们发挥几十年民事调解的功力,带领年轻民警耐心解释,耐心劝导。 “他们的敬业精神令我十分感动,对每一件劝返、检查都做到依法严肃,他们却乐此不疲,关键时刻顶的上,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引领着年轻人,作出了表率。作为一名老党员、老民警能顶的上,做到如此好,确实非常难得”。提起他们四个,参勤民警、辅警都如此评价。

老骥伏枥担大任,宁阳疫情阻击战中的老警察故事

执着的“黄牛”情怀

初春还冬,在京台高速宁阳东收费站最常见的就是老周、老王、老曹、老任忙碌的身影。工作中,他们穿着不太舒服笨重的防护服,带着满是雾气的护目镜,时而疏导交通,时而耐心解释,每车登记,他们始终秉持公正执法、人性执法与服务群众的有机统一,不仅没有“得罪”劝返的群众,反而却赢得了他们的理解。

年初四,一名群众因病急需到泰安就医,当时高速时因封闭车辆下不来高速,在收费站聚集造成堵塞,老周、老任不顾年长,连续疏导交通20分钟,优先病号车放行。类似真情救助群众的事情,在他们身上发生的很多。“这么大年龄了,能为群众做一点是一点。”老曹说。

参加公安交警工作30年来,他们始终脚踏实地、默默奉献,兢兢业业干工作。说起他们这个年代的人,不仅有“老黄牛”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精神,还有对工作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执着。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他们年老心不老,都能在工作岗位上大显身手。

他们常说:认真检查每辆车、每个人,就能内防扩散,外放输入,可以减少疫情扩散,医务工作者的担子就会轻一些,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一些隐患,为群众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

老骥伏枥担大任,宁阳疫情阻击战中的老警察故事

吃苦耐劳、敬业奉献是他们的标签,几位同志家有80多岁的母亲,家务事基本全由妻子一人承担,他们一心扑在工作上,无暇顾及自己的病痛。当同志们叫他注意身体时,犯起了“牛脾气”,坚持不肯休息,依旧坚守在工作岗位上,有时身体不舒服也只是利用休息时间休整一下,从未因私事耽误过工作。查缉工作中,他们积极主动、不辞辛苦,起早贪黑、灵活机动,年轻民警也很难比,况且已经坚持了半个多月。面对镜头他们选择离开,面对荣誉他们留给年轻人,他们只希望疫情尽快消散,病人快点康复,阻击战尽快结束。

不是因为有了疫情才显得自己不平凡,而是因为参加了这次阻击战才终身难忘,面对即将到来的退休,他们无怨无悔。四位“56”后心理怀揣着这样情怀,虽然没有干轰轰烈烈的大事,但却恪尽职守、甘于平淡、勤勤恳恳、埋头苦干,在抗击疫情的岗位上不懈地弘扬着忠诚和担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