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X聖治》看黑澤清獨特的恐怖美學、視聽語言和社會思考

導語

在今年奧斯卡頒獎禮上大獲全勝的奉俊昊導演,前段時間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列出個人最喜歡的30部電影,其中就有日本導演黑澤清的經典作品《X聖治》(CURE),這不是奉俊昊第一次在公開場合表達對這部電影的喜愛。

從《X聖治》看黑澤清獨特的恐怖美學、視聽語言和社會思考

對於中國觀眾來說,《X聖治》還有另外一個出名的中文譯名叫《救贖》。這部1997年在東京電影節上亮相的作品,幾乎沒有一個恐怖鏡頭,卻被公認為日本恐怖片的開拓之作。《X聖治》是很難分類的電影,從題材上來說,它屬於《沉默的羔羊》、《七宗罪》一類的心理驚悚片,但是風格和內涵相去甚遠。可以說,黑澤清把握時代特徵,剖析深層次社會問題,運用其嫻熟而風格化的鏡頭語言,拍出了一部讓人脊背發涼的“非典型性”佳作。

01 雙重困境中誕生的開拓之作,包裹著恐怖外衣的社會思考和批判


《X聖治》的誕生來源於創作者和創作環境的特殊背景:一方面是導演黑澤清當時遭遇的創作困境,另外則是日本進入“失落的二十年”後產生的大量社會問題。

自1983年的處女作《神田川淫亂戰爭》開始到90年代初,黑澤清拍了6部題材各異的商業片,既有詼諧的喜劇,也有怪力亂神的恐怖片,這個時期他並沒有找到自己的風格和定位,痴迷於對好萊塢和歐洲導演的模仿。 1992年拍完模仿《德州電鋸殺人狂》的《地獄保安》後,步入不惑之年的黑澤清在創作上陷入了全面的停滯狀態,求新求變成為了導演生涯繼續下去的唯一理由。

從《X聖治》看黑澤清獨特的恐怖美學、視聽語言和社會思考

在《地獄保安》中他設計了一個會說話的怪物,片子還沒拍完,他產生了另外一個想法:如果有一個只靠說話就能置人於死地的怪物豈不是更有趣?在專心打磨劇本5年後,《X聖治》就此誕生了。

《X聖治》的主線故事並不複雜:東京刑警高部受命追查一起離奇的系列殺人案,幾個受害人胸口都被刻了一個“X”符號,雖然每個案件都現場抓到不同的行兇者,但高部推斷幕後真兇是同一個人。在好友、心理學家佐久間的幫助下,高部鎖定了一個重要嫌疑人:一個神秘的、有高超催眠術的青年間宮。隨著和間宮的接觸越多,高部內心的黑暗面也漸漸被激發出來,兩人的身份就此發生了互換……

《X聖治》裡描繪的社會,瀰漫著一種無望的焦慮感。突然砸死女伴的公司職員,看起來和氣勤勉的巡警幹掉了同事,長期遭受職業、性別歧視的女醫生殺死了上司,殺死妻子後跳樓的教師。就連主人公高部警官,常年照顧患精神病的太太,在工作中又見到了太多人性的陰暗面,精神時刻緊繃的狀態。從表面看,他們都是有完整外在人格的正常人,與其說間宮對他們進行了催眠,不如說間宮只是激發了他們心底裡的惡,把他們的

第二人格引誘出來。間宮在實施催眠時都是在問同一句話:“你是誰?”這種自我身份的不斷確認,容易激發潛意識中的壓抑情緒,只要有一點微小的引導,就會徹底爆發。

從《X聖治》看黑澤清獨特的恐怖美學、視聽語言和社會思考

如果只是營造恐怖氛圍、設計驚悚效果,或者把重點放在破案推理上,在恐怖片自成一派同時也是推理大國的日本,這種電影不勝枚舉,《X聖治》得到業界的肯定,和奉俊昊等後輩導演們的推崇,主要是對社會問題的深入觀察,其中的社會屬性決定了這部作品的深度。

90年代中期,日本房產泡沫碎裂,經濟發展停滯帶來了諸多問題,階層分化,社會撕裂。1995年3月,在東京地鐵列車上發生的沙林毒氣襲擊事件,導致13人死亡,6300人受傷,震驚世界。1997年,神戶發生了14歲少年連續殺害兒童事件,被稱為“酒鬼薔薇聖鬥”事件,兇手在死者身上留下了獨特標誌挑釁警方,這起案件和《X聖治》有諸多相似之處,電影裡也多次暗示了宗教和催眠術的關聯。

黑澤清與日本電影學者四方田犬彥對談時表示:

“我們這一代人,一直迷惘在自己的需求和社會的要求之間,一生都在尋找著自己的位置”。

這既是個人的焦慮,也是日本社會的焦慮。《X聖治》對社會問題的探討並不是孤立的,之後黑澤清幾乎沿用原班人馬連續製作了《超凡神樹》和《降靈》,這些電影從內容和精神上都是《X聖治》的延續,如果說《X聖治》體現了人對不可預知事物的恐懼,後面兩部則表達的是社會生活壓抑的病態。

從《X聖治》看黑澤清獨特的恐怖美學、視聽語言和社會思考

懸疑和驚悚都是表皮,導演撕開日本社會的傷口,對人性、虛無和宗教的探討,充滿著悲觀的情緒。觀眾可以窺探到地鐵沙林和“酒鬼薔薇聖鬥”等事件,給日本普通民眾的創傷,需要救贖,需要CURE的何止是電影裡的人物呢?

02 另闢蹊徑的敘事詭計,不見血的恐怖美學

“我喜歡不見血的驚恐”

這是2016年黑澤清接受採訪時的話,也是他獨具個人風格“恐怖美學”的總結,《X聖治》把這個理念發揮到了極致。

黑澤清故意把恐怖電影的常識概念都隱藏起來,或者直接刪除。案件中的幾個殺人過程,拍得相當簡潔,其中兩個甚至直接省略,我們從警察的對話中才得以知曉,除了只有幾秒鐘的女醫生剝皮鏡頭,全片沒有任何刺激眼球的場面。那這部節奏緩慢,大部分篇幅都用在人物對話上的電影如何營造恐懼感呢?

另闢蹊徑的敘事詭計。一般的罪案電影都是把精華集中在犯罪準備或者手法、過程,但這部電影則把最驚悚的部分集中在了“犯罪發生後”。電影前20分鐘就乾淨利落地介紹了劇情,觀眾很快知道了兇手和他的手法,當觀眾認為這個電影不過如此時,導演如同間宮一樣給觀眾“催眠”, 把故事中本應隱藏的部分全部暴露給觀眾,但最重要的事實卻埋在迷霧中。觀眾以為自己看到了故事森林的全貌,其實只是處在其中的分叉口,觀眾跟隨著高部刑警查找走出森林的路,卻在電影震撼的結尾處徹底迷失了。

從《X聖治》看黑澤清獨特的恐怖美學、視聽語言和社會思考

虛實結合的表現手法。電影反覆表現了人物的幻想,比如高部回家後一打開門就看到飽受精神病折磨的妻子上吊自殺,高部表情扭曲地癱坐到地上,隨後鏡頭一轉,妻子把坐著的高部喚醒,觀眾才意識到這是高部的幻覺,但是這個心理暗示被植入了高部和觀眾的腦海裡:高部妻子的死亡是早晚的事。作為心理學家的佐久間,他的幻想則來得更復雜一些:他看到了間宮那棟被遺棄的舊住所,看到了精神病院中那位神秘的人,看到了如鬼魅般的高部向他逼來。這一系列鏡頭耐人尋味,是佐久間的幻想還是記憶閃回,現實和幻想的邊界被虛化了。

除了人物的幻覺,還有影片故意模糊了一些關鍵情節。佐久間有沒有真正到過那個荒廢的屋子?佐久間的自殺是否和高部有直接關聯?高部的妻子是不是高部催眠看管護士後所殺?這些虛虛實實的情節編織,讓觀眾自己去理解,從而增加了電影的懸疑感和驚悚感。

從《X聖治》看黑澤清獨特的恐怖美學、視聽語言和社會思考

小型嵌套結構中的懸念設置。很多人覺得《X聖治》平鋪直敘,在結構上並無太多亮眼之處。其實,看完電影我們會回過頭來思考一個問題,也是

全片最大的懸念:高部是從何時開始被間宮催眠的?從何時開始自願成為間宮的繼承者?這兩個時間點決定了後面一些關鍵情節是真實發生還是角色的幻覺。我個人認為,高部是間宮第一次審訊後就物色的“傳教士”人選,他多次對高部說:“你是那個讀懂我的人”、“你也是個特殊的人,從一開始你就知道了”,不斷的將他拉入暗示的圈套中。高部與間宮在地下室裡的談話,高部以打火機的火作為試探,最後被屋頂詭異冒出的黑水澆滅,火與水既象徵著冷靜與憤怒,也象徵著控制與侵入,從這裡開始,高部被間宮完全控制了。

不管碰到誰都反覆問“你是誰”,多次說自己“裡面是空的,我的裡面就是外面”的間宮,終於結束了自己痛苦的使命,高部在射殺他後問:“你終於記起來了嗎?”,間宮滿意的死去,他們完成了儀式上的傳承。

但是,《X聖治》的恐懼沒有終結,它正不斷通過新的載體,鏈接著我們的現實生活。


03 高度風格化鏡頭下的隱喻,極簡主義視聽語言的二次催眠


電影是一個視覺加上聽覺的藝術。——黑澤清

《X聖治》冷峻疏離的鏡頭語言非常契合影片氛圍。存在於荒野中霧氣環繞的木房子、陰暗壓抑的精神病院、低矮漏水的房間、刻著X字的猴子乾屍,這些詭異的物件是陰森壓抑氣息的載體。

從《X聖治》看黑澤清獨特的恐怖美學、視聽語言和社會思考

擅長在普通的場景中傳遞出恐怖的氛圍,這源於對鏡頭和空間的精準把握。比如影片開頭間宮第一次在海邊出現,將近5分鐘的遠景長鏡頭隨著人物焦躁的走動橫移,給這個荒涼寂靜的畫面增加了一種難言的焦慮感。在封閉空間,如室內戲,導演也喜歡把鏡頭拉遠,角色在遠端對話,攝像機像在場的另外一個人遠遠看著。洗衣店、病房等特定地點,則是一個偷窺的視角,像有人在監視角色的行動。這些鏡頭調度都在日常畫面中隱藏了不安的情緒,使觀眾成為與故事本身保持距離的觀察者。

空間和光線的運用相得益彰,光影的變化暗示人物內心,最經典的鏡頭是高部從暗黑的牆角緩緩走近鏡頭,形同鬼魅,驚悚感簡直溢出屏幕。

從《X聖治》看黑澤清獨特的恐怖美學、視聽語言和社會思考

還有一種手法也是黑澤清的最愛,就是鏡頭的留白,不怕觀眾看不明白,讓觀眾自己去品味。比如片尾高部妻子慘烈的死狀,是最驚悚的橋段之一,但只有一個快速閃過的鏡頭,更多的鏡頭留給面無表情的護士和醫院幽暗的走廊。

影片的背景音效也讓人讚歎,完全化繁為簡,極少用配樂,從頭到尾彷彿有一種無盡的噪音:海浪聲、飛機的滑翔聲、空轉的洗衣機發出的低沉聲響、呼呼的風聲、滴答的水聲。有幾個場景,導演消掉了其他的自然聲,只留下人物發出的聲響,被抓的嫌疑人用頭猛烈撞牆發出沉悶的聲響,從遠處傳來的不明嘶喊聲,這種反差讓人不安。

從《X聖治》看黑澤清獨特的恐怖美學、視聽語言和社會思考

膠片模擬音軌的嗡鳴聲加深了幾場重頭戲的幽閉恐怖感,間宮進行催眠時,一切都安靜下來,只有他輕聲的話語在迴響,冷冷的彷彿來自地獄。也許被催眠的不僅是戲中人物,還有屏幕前的我們。

結語


當代具有世界知名度的日本導演裡,黑澤清可能是最被低估的一位,也是在中國知名度較低的一位。他的電影在歐洲廣受歡迎,作品多次獲歐洲三大電影節提名,兩獲戛納電影節單項獎。

《X聖治》作為他的代表作,是他導演風格、社會思考的巔峰展示,這部作品達到的高度,不僅黑澤清20多年來沒有超越自己,也成為年輕導演們的模仿對象,其中蘊含的社會批判和哲理探討讓這部恐怖電影永不過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