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大眾朗逸,神車背後的狡黠思維

出品/平門知事

撰文/二哥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四十多年了,中國汽車市場從來不乏創造銷量神話的品牌車型,昌河、夏利、凱越、捷達、桑塔納、愛麗舍、伊蘭特、福克斯、五菱宏光、寶駿560、730等等,然而,時光的洪流終究饒不過這些不思進取的傢伙。

除了朗逸——上汽大眾朗逸。


上汽大眾朗逸,神車背後的狡黠思維

上汽大眾朗逸

來得早不如來得巧,2008年6月上市的朗逸,恰好趕上了中國車市黃金10年的起點。

好時機

事實上,十年前上汽大眾朗逸初次亮相的時候,試駕時間一度對其中國區專屬車型的身份,能否與大眾全球車型的技術與品質水準同步深感懷疑,同時對其前景也深感憂慮。

彼時,通用、豐田、本田、福特、馬自達等合資品牌還立足未穩,長安、吉利、奇瑞、比亞迪等自主品牌還未成氣候。

而大眾則正以1.4L、1.6L、1.8L、1.8T、2.0T等多款發動機,自動擋匹配愛信6AT變速箱為主的動力與傳動系統車型,統治了中國汽車市場各級別車型的領導地位,品牌名聲如日中天。


上汽大眾朗逸,神車背後的狡黠思維

朗逸內飾

精明如上汽,不會錯失良機,同時也急需一款緊湊級轎車確立與一汽的對等關係。

借東風

扛著大眾的車標,朗逸有了順勢而起的東風;而中國區專屬的身份則給了上汽昂首挺胸的主導權,對待朗逸比一汽之於速騰、寶來,自然會傾注更多心血。

儘管朗逸依舊沾染有大眾汽車的惡習,但更多的是上汽與大眾的共同呵護。一路走來,它避開了兄弟車型速騰的斷軸事件、寶來的尾箱烤焦事件,讓自己逐漸出車頭地,混出了神車的模樣。

當寶來還在一味地思忖著還有什麼地方能夠減配,車型換代總是慢半拍的時候;

當速騰改款後,訣別了省心的1.6L發動機,也不用大眾系小型與緊湊級車普遍裝備的1.5L發動機,而執意採用全系燒機油的1.2T、1.4T發動機,自動擋匹配頓挫、抖動、異響、死亡閃爍的雙離合變速箱的時候;


上汽大眾朗逸,神車背後的狡黠思維

上汽大眾朗逸

朗逸總能夠領先一步,無論是外形與內飾設計,還是安全功能性配置以及整車售價。或許上汽大眾應該建有根系發達的銷量預警系統,只要朗逸的銷量稍有下降苗頭,新一輪的改款和媒體造勢馬上就會提上日程。手機界PLUS的營銷案在汽車圈的應用,朗逸就是始作俑者。

然而,明星範兒的朗逸雖得上汽恩寵,但也逃不掉大眾的落後基因,其1.4T版本和相同動力系統的其它大眾車型一樣,存在發動機燒機油、雙離合變速箱頓挫、抖動、異響,甚或脫擋的問題。


上汽大眾朗逸,神車背後的狡黠思維

上汽大眾朗逸

不過,上汽大眾朗逸持久的熱銷早已像其兄弟車型一樣在中國消費者心中樹立了迷戀崇拜的思維定勢,烙下了爆款必買的印記。

在習慣了跟風消費的中國汽車市場,這種情景遠非個例。

還好的是,朗逸並沒有像大眾速騰那樣拋棄其安身立命的自然吸氣發動機與AT變速箱,對於需要外形穩重同時不追求強動力的消費者,1.5L匹配愛信6AT版本——朗逸的主銷版本是相對令人放心的選項。

當然了,如果放眼整個中國車市,上汽大眾朗逸,論技術,比起馬自達昂克賽拉差距甚遠;論動力,比起本田思域也差距甚遠。

但朗逸狡黠,它有大眾的車標,它樸素而受眾廣泛,男女老少通殺。

這才是令對手恐懼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