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大山深處的養豬場也會得非洲豬瘟疫情?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農事齋


非洲那麼遠豬瘟是怎麼跑到那裡去的?一個小小的豬瘟有那麼神奇嗎?那是你大山深處豬舍衛生條件不好空氣不流暢導致,不過得這個瘟疫正好跟非洲的瘟疫相似,非洲豬生這個病,你的豬也有權利生這個病。就像我們國家有人生病是肝癌、肝腹水,難道就不允許別的國家的人生這個病嗎?如果別的國家生這個病就肯定是中國傳染過去的嗎?


夢想歌聲


我也聽山區的人說,有的個體獨戶在大山溝裡,人也不出去趕集和買過外面的豬肉回來,開始以為是自家豬得病死的,之前也從來未傳染過什麼豬瘟,後來才聽說是什麼州豬瘟。後來又聽說其他邊遠山溝獨戶也有,開始都以為天氣造成的。


霜葉9975


說起非洲豬瘟大家對它都不陌生,並因為它從18年8月份首次進入我國,至今已經有十個多月的時間了。受非洲豬瘟疫情影響截止到目前為止,全國撲殺的生豬總數已經達到100萬餘頭。涉事的省份遍佈全國大部分地區,目前除了臺灣,澳門沒有疫情報道外,全國各省市自治區均先後有疫情報道發生。

根據官方報道,截止到目前為止我國發生的疫情總數已經達到了130餘例,在這些疫情的發生所在地,大到存欄量達到7萬頭以上的超大型養殖場,小到只有一頭生豬的散養戶。場址的所在地有的是在城市周邊,有的在偏遠的農村,更有一些是發生在人跡罕至的深山老林裡。 城市周邊的疫情大家都比較好理解,畢竟人員複雜,一些養殖戶在麻痺大意之下,就有可能導致疫情流竄入養殖場。

那麼在深山老林裡的養殖場,基本和外界斷絕聯繫的情況下,是什麼原因導致疫情發生的呢?下面讓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 能在深山老林裡養殖的一般多數是黑豬或野豬二代,地處的環境基本上處於半封閉狀態,如果按照常理來說,應該是一個天然的屏障,可以盡最大的可能保證養殖場的安全,發生疫情的概率大大的降低。

但是由於非洲豬瘟病毒傳播的途徑非常廣,防控的難度非常大,所以這個天然屏障並不是100%安全的。 一些養殖戶由於自身所處的環境比較優越,所以對疫情的防控方面認識不到位,在麻痺大意之下,很容易通過車輛以及自家人員的流動將病毒攜帶入養殖場。特別是在一些雨天,如果車輛正好經過附近有被拋棄的病死豬的情況下,附近的雨水已經被病毒汙染,在車輛經過的時候很容易將病毒沾染在車輛的底部被攜帶入養殖場,導致疫情的發生。

不管是散養的野豬二代也好,還是林下散養的黑豬也好,在養殖的過程中都需要進行飼料的補給,才能保證它的正常生長所需,那麼在此環節就避免不了飼料運輸車輛的流動,如果這些車輛未經消毒或消毒不徹底,同樣是具有傳播的可能性的。就算是車輛已經完全消毒,但飼料本身是否安全也是一個未知,如果飼料中含有病毒的成分,同樣會導致養殖場發病。 非洲豬瘟病毒的傳播速度快,耐性強,如果城市周邊或農村的養殖戶在發生疫情後,將病死豬隨意拋棄在野外,沒有做任何的無害化處理。

那麼病毒可以在死豬體內長時間存活,此階段正巧有野豬經過,是非常容易導致其發病的。野豬的活動範圍非常廣,一晝夜之間的活動距離會達到十公里以上,所以一旦有某一隻野豬感染,排出的糞便以及豬隻相互之間的接觸,都有可能導致其它種群感染疫情。在野外養殖不管是黑豬也好,還是二代野豬也好,都避免不了和野豬接觸,所以通過此環節也可以輕易地導致養殖場發病。

除了以上介紹的這幾種傳播途徑外,非洲豬瘟病毒還可以通過一些宿主進行傳播,比如野外最常見的蜱蟲,在叮咬過被病毒感染的野豬後,病毒可以在其體內長期的繁衍存活,在流動的過程中,如果再次叮咬到養殖場的生豬,同樣會導致疫情的發生。蚊子也如此,非洲豬瘟病毒同樣可以在其體內繁衍,在野外如果叮咬過被感染的野豬,同樣是會進行疫情的傳播。

所以看是一個非常安全的環境,其實還是危機四伏的,如果養殖戶不加強管理,平時不能嚴格按照防控防疫要求去操作,是很容易導致疫情發生的。 所以對比之下,比城市裡面的養殖戶有一定的優勢,但又並不是很大,在這種情況下出現疫情也就不足為奇了,在這裡也提醒廣大的養殖戶要時刻保持警惕,不能存在有任何的僥倖心理,否則很容易因此而蒙受巨大的經濟損失。



農事一鍋燴


為什麼在大山深處的養豬場也會得非洲豬瘟疫情?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非洲豬瘟是一種高度接觸性的傳染病,而且這種病毒只傳染豬,包括家豬和野豬,這種病毒不論養殖規模大小,無論豬隻飼養環境如何,只要非洲豬瘟病毒能夠接觸到豬,就會導致豬隻發病。

大山深處的養豬場相比其它豬場有一些優勢:

1.環境相對好一些。比如空氣會清新一些,比較安靜。

2.人員相對會少一些,不比其它鬧市地區的人員多,所以更有利於做人員的管控。

3.養豬場也會少一些,畢竟在深山養豬,各方面的交通不會很方便,所以在那裡建豬場也會少,在防控傳染病方面會更有利。

但是在深山養豬也同樣會染上非洲豬瘟:

1.雖然人員相應少,但是同樣會存在人員請假,進出場區的這種可能,只要某一點沒有做到位,就會有病毒突破防線,進入到豬場,導致豬隻發病。

2.豬場運行需要的飼料,需要通過外界運入,即便是在自己在場裡配料,一些飼料原料,同樣需要從外界運入,車輛以及外界人員的接觸,也會有機會導致非洲豬瘟病毒進入到場區。

3.賣豬車。豬場的豬隻出售,同樣需要經過車輛運輸,外部的車輛也是最容易受到汙染的,也是最大的一個傳染途徑,平時在賣豬的過程中,也有機會將非洲豬瘟病毒傳進豬場來。

您好!我是獸醫小盧,是一名執業獸醫師,平時大家在養殖方面有任何的疑問都可以私信我,相互交流,服務三農,立足養殖,有喜歡養殖的朋友也可以關注一下,每天都會給大家分享最新的養殖資訊,實用的養殖技術,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獸醫小盧


非洲豬瘟從去年首次傳入我國以來,對養豬業造成極大損失,全國各地先後都出現非瘟疫情,特別是北方地區更為嚴重,雲南屬於高原地區,紫外線強,在很久前,非典流行全國時,雲南安然無恙。在接到北方非瘟疫情後,各地開始嚴加防範非瘟傳入,但遺憾的是,在提前預防,擁有獨特地理條件的雲南,偏遠山區同樣也發現小範圍非瘟。

非瘟為莢膜病毒,起源於非洲,在俄羅斯流行20年之久,目前沒有疫苗接種預防,這次非瘟對養豬業造成極大損失,特別是北方地區,山區、散戶稍微好一點,到現在為止,據說河南、山東兩地豬場豬隻,損失超過70%,包括清場損失。


任何疫病都是按照傳染源-傳染途徑-易感動物這個流程來的,以雲南為例,海拔高、紫外線強,本身就是抵禦細菌病毒的天然屏障,但在雲南的山區同樣還是出現非瘟問題,絕大多數的原因要從傳染源和傳染途徑兩個方面去逐個考慮,排查。

非洲豬瘟的傳染途徑非常多,現在豬場對生物安全的所有具體操作流程都已達到相當高的技術水平和認知程度。個人認為,最主要的應該從引種進豬的豬場、進出豬場的飼料運輸車輛、本場員工進出豬場這三點進行具體落實保障。



和山東一位長期服務大型豬場的朋友聊天,說起一個豬場在防控非瘟時做得非常嚴謹,但後來還是出現了非瘟,他們怎麼也想不通,然後從各個細節去排查,飲水、消毒等等,後來從監控發現在嚴控期間本廠員工翻牆出去。無論是回家還是出去吃飯,這很容易把非瘟病毒帶回豬場。


非瘟期間,大家對生物安全已經做得非常周密而謹慎,但百密一疏,特別注意上述提到的三個關鍵點細節,除此以外,我們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增強豬隻免疫力,在保證豬隻基本營養需求外,添加可以抵抗革蘭氏陽性、陰性菌和對非瘟病毒有一定抵抗、延緩發病的添加劑。

非瘟病毒傳染渠道多、傳染性強、致死率是百分之百,目前沒有非瘟疫苗可預防,也沒有絕對作用的藥品添加劑可控制。無論是在平原,還是深山老林養豬都不可掉以輕心,養豬不易,且行且珍惜!


草木七舍


為什麼在大山深處的養豬場也會得非洲豬瘟疫情呢,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自去年8月份我國的東北地區首次發生非洲豬瘟以來,到現在已經困擾我國養豬業近10個月之久,在這10個月的時間裡,很多養豬戶們經歷了生豬價格的跌宕起伏,更經歷了養豬的清場,至少現在來說得了非洲豬瘟的豬是沒有藥物可以治的。因此問題來了,養豬場明明是在大山深處,生豬自繁自養,沒有外來豬的影響,怎麼也會得非洲豬瘟呢?所以筆者在這裡說一下:

咱們先看一下非洲豬瘟的傳播途徑。

由於非洲豬瘟不和別的病毒性疾病一樣,通過病豬,拉豬的車,病豬糞便進行傳播,它的傳播源是很很廣泛的。因此它的傳播途徑有幾種:

1,非洲豬瘟通過飛鳥,蚊蟲,蒼蠅進行傳播,把病毒傳染給大山裡的養豬場。

而非洲豬瘟的病毒就是通過飛鳥或蚊蟲帶到全世界的。在茂密的大山深處,由於飛鳥和蚊蟲,蒼蠅很多,因此在這裡針對非洲豬瘟病養殖豬是沒有任何優勢的。飛鳥從千里之外的疫情區到達大山的豬場是很容易的,而蚊子或蒼蠅也是長期在豬場裡面活動,更容易傳播給大山深處的養殖場。

在這裡大山深處的養豬戶,要做到勤消毒,打掃衛生,杜絕蚊蠅,飛鳥,及老鼠光顧自己的養豬場。

2,非洲豬瘟通過玉米,豆粕等飼料進入大山裡的養豬場。

豬是需要飼料來喂的,而飼料卻是通過玉米,豆粕,小麥等糧食來製作的。一般的養豬戶認為,我自己買原料製作飼料可能預防外來疾病的傳染,其實這也是不科學的。因為玉米,豆粕的產地一旦在疫情發生區,就有了帶病菌的機會,而運輸車輛則是很容易的從疫情發生地,到達大山深處的養豬場。

而養殖戶自己種植玉米,豆粕也是不現實的,首先豬需要大量的糧食,其次一些魚粉等原料也是從外面購來的。因此養豬戶們在糧食到來後,一定要隔離起來,然後高溫消毒來預防病毒的傳染。

3,非洲豬瘟通過拉豬車,飯店下來的泔水進入大山深處的養豬場。

養豬戶喂個一頭兩頭,不賣豬可能是沒有傳染源的。但是一旦養豬場是通過賣豬來賺錢的,因此就避免不了拉豬車的存在。而拉豬車這這豬場跑,那個豬場走,有很大的帶病毒機會的,一旦拉豬車從疫區經過,就很可能傳染給大山深處的養豬場。

而飯店裡下來的泔水也是非洲豬瘟的傳播者,一些大山裡的養豬戶貪圖小便宜,從飯店裡進來一些泔水等餵豬,這樣做的風險是很大的。


綜上所述,儘管一些養豬戶認為,自己的豬場在大山深處,和別的豬場相隔很遠,自己的豬兒是安全的,沒有非洲豬瘟的存在。但是這種思想是錯誤的,只要一旦和外界接觸,就會給自己的豬場帶來傳染的可能性。大山深處的養豬場現在做的是:也要和一般的養豬場一樣,科學消毒,生物防控,防治飛鳥,蚊蠅等措施,來杜絕非洲豬瘟的病毒傳染。


李子說農


不請自來!

俗話說得好: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那麼,若問自然屏障相對較好的深山老林養豬場,為什麼也會染上非洲豬瘟病毒呢?我想這個問題恐怕只有場主他本人最為清楚了。為什麼要這麼說呢?咱們還是先從非洲豬瘟疫情是如何發生的說起吧!


我們知道,疫病的傳染有三個最基本的條件,那就是,傳染源、傳播途徑以及易感動物,三者缺一不可。

首先,對於非洲豬瘟來說,豬和野豬是非洲豬瘟的易感動物這一點毋庸置疑。

其次,就目前而言,已被查明我,國非洲豬瘟疫情的發生,主要有以下幾種傳播途徑:即一是通過接觸或採食受非洲豬瘟病毒汙染的物品而經口傳染;二是通過昆蟲吸血而傳染;三是短距離內的經空氣傳播等。


最後,我們再來看此病的傳染源,聽我介紹完傳染源,您就有可能知道問題出在哪兒了。 對於非洲豬瘟而言,病豬、康復豬和隱性感染豬是該病主要的傳染源,這一點想必大家都認可。其實,除此之外,它還有眾多潛在的傳染源(也可稱其為隱藏著的傳染源),而這些潛在的傳染源,往往是該病的主要傳播者,但卻常常不被人們所重視。那麼,具體都有哪些呢?分別如下:

1、 泔水,也稱為潲水,如果泔水中含有非洲豬瘟病毒,就有可能傳播疾病;

2、 來自疫區的凍肉、內臟、汙染的火腿腸等肉製品以及其他豬副產品;

3、汙染的河水、地表水;

4、攜帶病毒的野豬;

5、運豬車、飼料車等來訪車輛;

6、被汙染的血漿蛋白粉、肉骨粉等飼料原料;

7、 員工、銷售等來訪人員;

8、 鈍緣軟蜱寄生蟲傳播;

9、 沾染了病毒的鼠類、飛鳥;

10、 沾染了病毒的生活品、郵寄品等等。


看了這些因素,您還覺得您的場固若金湯嗎?其實,對處於深山老林裡的養豬場,看似與世隔絕,但只要有人類和動物們的活動,就有可能使疫病得以傳播,如帶毒野豬的光顧,攜帶病毒的飛鳥活動,採食了來歷不明的餐廚剩餘物,以及含有豬血漿的飼料等等,都有可能讓豬群感染該病。所以,此時場主應該靜下心來,好好回憶一下,看究竟是那一環節出了問題,以便日後很好的指導生產。


奇趣三農


為什麼大山深處會得豬瘟疫情?是什麼原因造成的?今年,農戶們談瘟色變,嚴重豬瘟蔓延也讓農戶圈裡空空,損失巨大。


非洲豬瘟主要從歐洲各國引進國內,是經過那些走私偷越國境或海上運輸。加上我國與國外貿易頻繁,而國際運輸途徑要經我國20多個城市,旅客攜帶有熟制類病毒的豬肉出境也存在風險。隨著非洲豬瘟迅速定殖蔓延和擴散,通過野豬傳入的風險也極大。

筆者提到這個問題確實讓人深思,坐在大山深處,空氣清新,鳥語花香,沒有繁華熱鬧的街道,基本上與外界隔絕。這東西真有無孔不入神通廣大嗎?其實不然,最主要是有幾個方面造成:

一、空氣傳播

有些人認為,非洲豬瘟主要由空氣傳播。大家都知道,空氣是無色無味,看不見抓不著的氣體。如果真是空氣傳播,那傳播速度之快,根本讓人無法察覺,也無法控制風速轉向,任其四處亂遊。

二、接觸性和間接性接觸傳播

自從非洲豬瘟爆發,人們對豬瘟恐慌不壓於發生7級地震,但慢慢對豬瘟有一定理性認識。非洲豬瘟存在與地域有普遍差異。但有的也認為,關於豬瘟傳播方式是經過直接性接觸和間接性接觸傳播。



首先,我們要對豬瘟有一定了解和認識,經研究發現證明,非洲豬瘟病毒是一種大顆粒病毒,在沒有塵埃與介質的情況下很難通過空氣傳播。健康豬群通過黏膜進行接觸性傳播,繼而擴散周身血液。而肌肉病毒的豬可以直接在血液中檢測到病毒。

其主要為接觸性接觸的病毒,在淋巴結吞噬大量細胞,只要血液出現病毒,逐漸擴散到咽喉聚集。人們檢測方式通常取鼻腔和口腔黏液作樣品診斷。

從以上總結分析和判斷,非洲豬瘟主要傳播途徑,應該是接觸性通過黏膜液傳播方式可能性大,而空氣傳播的方式可能性較小。

如果大山深處發生豬瘟。也許是當地村民在街上不小心買到帶病毒豬瘟的豬肉,從而引起當地豬瘟病毒感染流行。


突破烏江


非洲豬瘟具體有哪些傳播途徑,目前可能是個未知數,有可能靠昆蟲傳播,也有可能靠人體傳播,甚至是商品間的傳播,總之,目前非洲豬瘟病毒有點無孔不入,許多地方都發生了疫情。前兩天去了一趟某個城市,和某家農牧公司交談,對方公司告知,在城市幾個主要交通要道進行了採樣進行非洲豬瘟化驗,12個點,有四個點都檢測呈陽性,不知情況是否屬實或是對方誇大,但至少不是空穴來風。



目前國內媒體報道的非洲豬瘟疫情有一百多起,但實際情況有如何呢,這個真不好下結論,或者說實際發生的案例可能更多,只是並未進行報道。據官方數據,目前主要生豬產區生豬出欄率下降了20%,這足以說明非洲豬瘟疫情的可怕。截止目前為止,還沒有能夠有效治療非洲豬瘟的疫苗,也就是說,一旦出現疑似非洲豬瘟疫情的情況,對整個場內的生豬進行撲殺在所難免。


近期,我們地方上也發生了兩起疑似事件,相關部門也及時進行了撲殺。由於非洲豬瘟的影響,今年年初,出現了許多養殖戶大量拋售生豬的情況,有些豬甚至只有一百來斤,還未達到出欄要求,但還是急著出售出去。直到目前,這邊已經出現了區域性豬源緊張的局面,許多小型屠宰廠因為沒有足夠的豬源,都面臨倒閉或是關門。


Power泡兒


“防不勝防”,可以說是當前養殖戶對非洲豬瘟衛生防疫問題的理解,看到這個問題腦海中想起了前期的一次通告,2019年2月24日,內蒙古大興安嶺地區一養殖場中招非洲豬瘟,該養殖場是養殖野豬,存欄量為222頭,發病222頭,死210頭,可以說受非洲豬瘟的影響非常明顯。該養殖場比較特殊的地方,就是它所處的環境,處於大興安嶺腹地,方圓60公里內沒有生豬養殖,但就是這樣自然條件優越的養殖場,同樣中招了非洲豬瘟,當時消息出來時,讓不少養殖戶感到不可思議,更是讓養殖戶意識到非洲豬瘟防疫形勢到嚴峻性。為什麼在大山深處的養殖場也會中招非洲豬瘟?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微塵微視界對此有以下幾個觀點。



一、養殖場進出活動的人員、車輛、使用工具等

在非洲豬瘟防疫過程中,比較難控制的就是人員的流動性,因為人的活動範圍比較大,隨意性比較強,在目前的情況下,養殖、屠宰等環節都離不開人的因素,所以其中潛在的風險也是比較大的。大山深處的養殖場,無論是養殖野豬還是家豬,都需要人去管理養殖場,如果在非洲豬瘟防疫方面沒有太重視人的因素,那麼防疫結果是會打折扣的,進出時需要進行全面的消毒,包括人穿著的衣服,進出的車輛、使用的工具等,要在最外層把病毒隔絕起來,一旦相關措施落實不到位,那麼就容易中招非洲豬瘟。關於人員方面,有個比較隱蔽的途徑,比如進出養殖場的人在外面吃了豬肉,而該豬肉又是中招非洲豬瘟或者潛伏感染了非洲豬瘟病毒的,雖然對人體起不了什麼作用,但其潛伏的病毒卻對家豬、野豬影響很大,回到養殖場活動時,病毒可能排洩出來,通過其他途徑使得養殖場中招非洲豬瘟。

二、養殖場的飼料,是非洲豬瘟防疫過程中重點要注意的環節

養殖場建在大山深處,看似與外界隔離開了,有一定的環境優勢,但實際上其防疫壓力一樣不小,因為非洲豬瘟病毒實在太厲害了,可以說有點防不勝防。對於大部分養殖戶來說,有個難點就是豬飼料方面,長期養豬飼料備貨是必不可少的,而在這個環節很多養殖戶無法辨別是否潛伏有非洲豬瘟病毒,人員、車輛進出時進行消毒,現在基本上是常識,養殖戶也容易落實。可針對於飼料問題,相信不少養殖戶是無能為力的,玉米、豆粕等飼料中如果有非洲豬瘟病毒,給豬吃了後毫無疑問中招非洲豬瘟的概率很大,而且還很難發現。在整個防疫過程中,個人認為豬飼料問題是其中的重中之重,畢竟它是與豬關聯最大的,養殖家豬或者野豬,都離不開豬飼料,只有確保豬飼料的絕對安全,才能保障養殖場的相對安全。



三、養殖場周邊的蚊蟲、蒼蠅、水源等傳播介質

在非洲豬瘟的傳播途徑中,一些常見的傳播途徑現在基本上都有了較為清楚的認識,別人犯過的錯誤也會從中吸取經驗教訓,可有些地方是養殖戶難以把控的,比如養殖場周邊的蚊蟲、蒼蠅、水源等。如果該蚊蟲在中招非洲豬瘟的豬上叮咬過,大概率會攜帶有非洲豬瘟病毒,再飛到大山深處的養殖場,與裡面的豬有一定的接觸,不知不覺就可能感染上了非洲豬瘟,而其中傳播的介質就是蚊蟲、蒼蠅等。所以在衛生防疫方面,保持養殖場乾淨衛生是必要條件,得想辦法把蚊蟲、蒼蠅等隔絕開,裡面不出現蚊蟲、蒼蠅等,同時外面的蚊蟲、蒼蠅不能進養殖場。還有一個關鍵點,那就是水源,在整個養殖過程中,肯定是離不開水的,如果水中含有非洲豬瘟病毒,那麼也很容易中招。

四、補欄時豬仔可能本身攜帶非洲豬瘟病毒

對養殖戶來說,養豬是離不開豬仔的,再大的豬也是從豬仔慢慢長大的,目前豬仔的來源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是通過養母豬進行自繁,另一方面是通過購買外面的豬仔。如果想長期在養豬行業有所作為,適當補欄是必不可少的,在補欄過程中,豬仔的來源就顯得尤為重要,通過自家養殖場裡的母豬繁育出來的,相對可控些,但如果是從外面購買來的豬仔,那就不好說了。一旦豬仔本身攜帶有非洲豬瘟病毒,那麼無疑是引入了不可控的因素,由於非洲豬瘟本身有一定的潛伏期,豬仔感染該病毒時,前期可能並沒有表現出相關明顯症狀,通過肉眼觀察很難發現,等補欄引入時,出現了相關症狀,到那時就已經晚了,所以養殖戶在補欄時,也得了解清楚豬仔的來源,對於來路不明的一律不引入,同時還應及時進行上報,讓上面來查清來源。



綜上所述,非洲豬瘟病毒傳播的途徑是多種多樣的,有時一個細微的動作,就可能攜帶有非洲豬瘟病毒,一旦少數豬感染了,那麼整個養殖場都得遭殃。當前生豬價格穩步上行,多地生豬價格突破8元/斤,正朝著有利的方向發展,後期生豬價格大概率會逐步走高,突破10元/斤也正常,養殖收益也在逐步改善。但養殖戶補欄情況卻不理想,原因就是擔心中招非洲豬瘟,一旦中招了,意味著前期的付出將難有回報,損失會比較大。個人認為在相關疫苗未投入使用之前,養殖戶時刻得保持清醒的頭腦,不盲目跟風養殖,衛生防疫方面的相關投入也得重視,形成綜合方面的防疫體系。

以上為微塵微視界對大山深處的養殖場也會中招非洲豬瘟,與哪些因素有關問題的理解,如有不妥之處,歡迎多多指導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