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哪個歷史人物讓你誤解最深,又是怎麼樣才解開這個誤會的?

趣味歷史時刻


提到被誤解的歷史人物,不得不提大名鼎鼎的貪官--

和珅

1、首先形象上的誤解:

可能絕大部分人對和珅的形象認知還停留在扮演者王剛老師的階段;殊不知和珅可是被譽為“滿洲第一美男”啊;因為長的像故去的年貴妃,從而深得乾隆“寵愛”。

當年英國使者馬戛爾尼在《乾隆英使覲見記》中描述了和珅的相貌:

“相貌白皙而英俊,舉止瀟灑,談笑風生,樽俎之間,交接從容自若,事無鉅細,一言而辦,真具有大國宰相風度。”

2、能力上的誤解:

同樣因為影視劇的影響,大家總以為天天鬥嘴爭吵的和珅、紀曉嵐,二人才能再伯仲之間,其實不然;

和珅不僅比紀曉嵐年輕26歲,官職大了不知道多少級,而且才能比好色的紀曉嵐高出不知凡幾;

歷史記載,和珅聰明過人,通曉滿蒙漢藏四族語言,通四書五經 ,遇事沉著冷靜、處變不驚,

23歲任庫管大臣,使庫存大增;

25歲任御前侍衛,滿洲正藍旗副都統;

26歲任戶部侍郎、軍機大臣、內務府大臣、鑲黃旗副都統、賞一品朝冠;

27歲兼任吏部侍郎,步兵統領;

...

最高的時候,任內閣首席、軍機大臣、吏、戶、邢三部尚書,理藩院尚書(外交部長)、一等中襄公、內務府總管、翰林院掌院、《四庫全書》總裁定等等幾十個重要職務;

終清一朝,可有比和珅更有能耐的?

3、和珅的錢全是貪腐來的:

和珅被抄家,抄得財產總值不下8億兩白銀,是清政府十幾年的財政收入;

人人都說和珅貪官斂財,可這些錢也不見得全是貪腐而來;

和珅是個全才,對經商也特別有頭腦,自己親自開設當鋪75家、銀號、錢莊不下300間,業務往來更是觸及東印度公司和廣州十三行。

這偌大家財,也有部分是和珅自己經商賺來的。


和珅作為標準的高富帥、很有才能,也很會做人;深得乾隆恩寵,乾隆利用和珅搞銀子、平衡官員權力,最後死後也得利用和珅家財來貼補國庫;

即便聰慧過人如和珅也免不了被皇帝掌控的一生。


琳琅讀金庸



康記741


高洋。對,就是那個出現在電視劇少林寺傳奇第一部中的北齊皇帝的高洋。我一直以為他是那種不惜一切代價當皇帝,當上皇帝之後昏庸的昏君。直到有一天在學校圖書館看到了一本關於南北朝的書,才真正瞭解了他。

高洋是北齊開國皇帝,史稱北齊文宣帝。高洋的行為十分怪癖,他極度喜歡喝酒,每次喝酒都必然要喝醉。同時他的酒品很差,每次喝醉後都會耍酒瘋。

  高洋耍酒瘋的表現就是脫光衣服,披頭散髮地在皇宮裡裸奔,邊裸奔邊大叫,有時候甚至會跑到皇宮外面的大街上裸奔。 高洋不僅喜歡打罵人,更喜歡殺人!

  北齊丞相高隆之是北齊王朝的三朝元老,向來位高權重、勞苦功高。但是因為高隆之曾經對高洋態度不恭敬,高洋就一直懷恨在心,繼位之後第一件事就是找個理由將宰相高隆之滿門抄斬,而且下令不得收屍,將其屍體暴曬於漳水河畔!

  繼任的北齊宰相楊愔是高洋的肱骨大臣,但是高洋依然毫不在意、肆意侮辱。高洋不高興了,有時候會直接用馬鞭抽打楊愔以至於其血流滿身,溼透衣服;甚至有一次高洋直接掏出刀子要在楊愔的肚子上劃拉幾下,幸得大臣崔季舒打圓場,說“這是陛下在和丞相玩鬧呢!”邊說邊把刀子從高洋手裡拿開了,楊愔因此躲過一劫;還有一次高洋心血來潮要看出殯儀式,就讓楊愔躺在棺材裡,用喪車將其從大殿上運送到墓地裡。

高洋不僅自己性格暴虐,而且還十分看不慣太子高殷膽小柔弱的樣子。為了給太子練膽子,高洋曾經讓太子親手去砍掉犯人的人頭。太子因為膽小害怕,揮刀多次都沒成功,高洋大怒,直接拿起鞭子就抽打太子。可憐才十來歲的高殷就這樣落下個口吃的毛病,而且經過這一次驚嚇後,高殷經常神志不清,瘋瘋癲癲的。

種種行為,反映了高洋的不正常。但就是這麼一個不正常的人,卻幹出來一份事業。勵精圖治,厲行改革,勸農興學,編制齊律。其時,重用楊愔等相才,刪削律令,並省州郡縣,減少冗官,嚴禁貪汙,注意肅清吏治;前後筑北齊長城四千裡,置邊鎮二十五所,屢次擊敗柔然、突厥、契丹,出擊蕭梁,拓地至淮南。征伐四克,威振戎夏。投杯而西人震恐,負甲而北胡驚慌,懷有聖主氣範。

高洋十分注重生態發展,比如:“詔限仲冬一月燎野,不得他時行火,損昆蟲草木。” “夏四月庚午,詔諸取蝦蟹蜆蛤之類,悉令停斷,唯聽捕魚。乙酉,詔公私鷹鷂俱亦禁絕”等。高洋在位後期,雖然飲酒作樂,在大事上不迷糊,經常大赦天下,如遇到災害,就會減免受災地區稅務等。

或許,他的昏庸表現是由於他的血統所致,鮮卑人好戰,就如同哈士奇拆家。觀北齊後幾個皇帝,政事比高洋處理的好的還真沒有。


極點歷史


歷史中被人誤會的有很多,比如隋煬帝,比如潘仁美,被小說寫成了一個大奸臣,比如康有為,還有大奸臣魏忠賢,等等。他們有好的,有壞的,但是還是看他們當時的朝代,當時的狀況,還有他們對社會的貢獻,也許我們現在看來是壞的,但是對於他們生活的朝代和生活狀態也許是好的,最起碼是有益的,還有對我們現在的生活都有益,比如大運河,如果說誤會最大的我感覺還是秦始皇,對於秦始皇的罪行我不說,大家也很熟悉,比如焚書坑儒,修建阿旁宮,殺人如麻,實行暴政等等,也許有的是真,有的是編造的,但是不論他做的對和錯,他對社會做出貢獻確實前所未有的,也可以說是開天劈地的,他死後,所有的朝代還在沿用著,比如郡縣制,貨幣通一,等等,還為我們現在留下了世界遺產長城,也許他太急功近利,不到二世就亡國,但是不管怎麼樣,他開創了一個偉大的文明,為我們留下了無數的珍貴遺產




聊聊古代歷史


朱元璋!為什麼說是朱元璋呢,過去覺得他殺害那麼多的官員,年老以後更是殺戮無度,開國元勳所剩無幾。後面再次翻看明史時總結了一下他的功勞。1.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從南方打到到北方統一的王朝。2.知人善用,但他自己也相當聰明,都說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但是劉伯溫還是沒有逃過朱元璋的控制,足一見得他自己也相當聰明。3.算是真正的“創業者”從飯都吃不飽的農民混到皇帝。有人說劉邦也是,但是劉邦也算得上當時的“警察”有一些自己的資源。



渝精神小夥


我覺得應該是曹操,歷史上的曹操是個攬天下於懷中的能人,而不是演義中的那個寧可我負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負我的奸臣。他是個敢作敢為,滿腹韜略,文武兼備的能人。因為他有著一腔抱負和熱血和治國平天下的理想,不然他還是那個小小的校尉。


用戶53444448490


如果古代有吉尼斯記錄的話,我想漢廢帝劉賀一定能入選其中。他的記錄是“世界上幹壞事最多的人”。為什麼這麼說呢,根據漢朝正史《漢書》記載,劉賀當了27天皇帝,但是卻犯下一千一百條罪狀!平均算下來一個小時幹四件白紙黑字的壞事。所以漢廢帝一直以來就成了最大的反面教材,是所有人心裡荒淫無度的一個皇帝。

但是事實真相真的是這樣嗎?直到兩千多年後的2013年,他的墓葬被考古部門發掘後,我才才顛覆了對他的傳統認識,認為大家罵他罵了兩千多年真是不應該。

劉賀本來只是一個普通的王爺,但是因為他的叔叔漢昭帝沒有兒子,便被當時的權臣霍光的安排下,稀裡糊塗當了皇帝。但是僅僅在皇帝的寶座上待了27天,霍光便將皇帝趕下臺去,並且一直趕到了遠離京城的南昌。

據史書記載,劉賀在位時期荒淫無度,不理朝政,更是不學無術,不尊先賢、不敬祖宗。濫殺大臣,寵信宦官,強搶民女等等。總之能幹的壞事都讓他幹了一遍,於是大臣霍光便發動所有文武官員將劉賀趕下了臺。

但是根據野史記載,劉賀當皇帝之後便充滿抱負,一下任用了200個基層官員,一心想要恢復漢武盛世。但是這樣的舉動觸動了霍光的權利利益,所以才會被獨攬大權的霍光廢掉了皇帝的位置。

2013年劉賀的墓地出土大量文物,其中包含大量學術典籍,這樣說明劉賀不是像歷史裡記載的那樣不學無術。還出土了劉賀祖母的一個杯子,說明劉賀是因為孝敬、思念自己的祖母,才會把祖母的遺物帶著隨葬。

比起正史,這些出土的文物我認為更能讓大家覺得野史流傳一些東西更令人信服。劉賀或許真的是一個時代的悲劇,是權臣當政的受害者。歷史一向是勝利者的備忘錄,只有把劉賀描述的黑暗無比,才能顯得勝利者霍光是多麼的光明偉大。希望以後我們能看到更多的歷史真相,明辨是非。











小檸檬講歷史


康有為,本以為他維新變法是為救助人民,後來才知道其本人的所作所為乃是為一己之私


桃寶小仙


楊廣,從小到大,都宣傳他是昏君,可是現在我卻一直推崇他,覺得他是千古一帝也不為過,只不過李唐黑他黑得太厲害了。

下面,我簡單說說楊廣:

隋煬帝雖是亡國之君,卻遠非劉阿斗和陳後主之輩所能相比,其治國能力可比秦始皇和唐太宗。 有人說“隋煬帝不是不偉大,而是偉大的過了頭。” 

隋煬帝是隋朝第二個皇帝,年號大業。隋煬帝有雄心壯志,意圖建立千秋大業。

事實上隋煬帝正是這樣做的。早在繼位之前,隋煬帝就率軍滅陳,統一中國南北,結束了中國幾百年的分裂。繼位之後,隋煬帝更是以建立千秋大業為己任。

隋煬帝在位只有短短的13年,卻做了許多皇帝要幾十年甚至更長時間都做不了的大事:

 一, 開鑿運河

隋煬帝開鑿南北大運河與秦始皇修築萬里長城一樣,是名垂千古的偉大工業。自運河開通之後,中國大地可是真的緊密連在一起了,通長江,跨淮河,過黃河,中國的南方和北方自此融為一體,不但溝通了南北的經濟,更重要的是對中國統一疆土的貢獻,中國現在沒有成為以長江為界或以黃河為界的幾個國家,運河可謂功不可沒。

二, 進擊林邑(今越南北部) 

隋煬帝對林邑的用兵,是隋朝開疆拓土、鞏固邊防的戰略策略的具體體現,其直接的結果是使隋朝的勢力範圍在南部沿海疆域向前延伸了許多,甚至已經超出了傳統的以日南郡南端構成的疆域界限。 

三, 開拓流求(臺灣)

隋代對流求的開拓,是繼孫吳之後的又一次重要的拓邊鞏固國防的行為,其深遠的歷史意義在於進一步加強了流求與大陸的政治、經濟與文化聯繫。直到今天,臺灣也是中國的一部分,歷史可以作證。 

 四,征服吐谷渾

隋煬帝征服吐谷渾,並設置“新四郡”(區別於漢武帝設置的“河西四郡“),使青海和新疆部分統一於中國,進一步擴大了中國的疆域。 

五,三徵高麗,經略東北 

隋煬帝三徵高麗是隋煬帝最悲劇的事情,也是最招惹人罵的事情。為了征服高麗,隋煬帝每次都動用上百萬的軍隊和民夫,卻無果而終,反而換來百姓的大規模起義,最終失去江山。老百姓吃了苦,隋煬帝捱了罵,隋煬帝的憾事,中國歷史的憾事。

 六, 營建東都洛陽 

隋煬帝營建東都洛陽,並不是他窮奢淫慾自己享受,那是為了控扼山東,是強化中央政府控制能力的必要措置。要知道,隋煬帝在位時大多數時間都在外巡行(也就是實地考察制定治國方針),根本沒有時間享受。 

七,完善科舉制  

科舉制在隋文帝時就已創立,但不完善。是隋煬帝創制了進士科,這對中國古代政治、文化、教育影響深遠。

以上都是隋煬帝做過的事情,件件都是大事,如果隋煬帝只做一件,就可名垂千古。可隋煬帝都做了,而且僅僅用了13年。13年幹了這麼多大事,平均到每個百姓頭上,人民負擔之重、勞役之苦可想而知。楊廣太冒進了,如果循序漸進,不好大喜功,絕對是千古一帝


眾人皆酉星我獨酉卒


以前每提起劉邦,我就恨得咬牙切齒。總覺得劉邦是一個,忘恩負義的卑鄙小人。現在想來,劉邦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劉邦年事已高,劉盈闇弱控制不了,韓信、彭越、英布異姓王。又不想剛建立起來的,大漢朝毀於一旦。就算背上一個千古罵名,也要除掉對大漢朝有威脅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