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物價普遍上漲,增加的成本是什麼?

地球帶我去旅行


最直接的就是老百姓的生活成本增加了。主要是因為疫情影響,貨物流通不暢,導致部分貨物缺貨或進貨成本增加。


布魯斯先生


增加的物流成本就是在運輸途中,多務些時間。

真正物價普遍上漲的原因是,僧多稠少,物以稀為貴,只要疫情結束,物價在漲也漲不到那裡去了。


李德才21


首先我們得屏蔽那些趁機哄抬物價的投機情況,以正常市場物價上漲的情況來看待這個話題。

疫情期間,物價普遍上漲,與非疫情期間相比,那增加的成本是什麼?

在被防控隔離的這段時間,和尚有去超市買菜及購買生活用品,漲價的一般都是生活消費類,諸如:各式青菜、肉類、蛋、水果之類的,這些東西確實較平時又貴了許多。

通常一件商品生產成本包括:原材料+加工費+人工成本;

在銷售過程中,還得增加費用:生產成本+營業費用。



在疫情期間,由於社會生活出現異常,經濟活動處於半停滯狀態,市場供應各類生活物品出現需求週期加快,甚或短缺的情況,就是因為臨時供應不上來,出現供求關係失衡,物價上漲也就是情理之中。

菜市場的菜品,在疫情期間,價格有上漲。實際上這些菜品的固有成本早就是一定了,由於冠狀病毒易傳染,生意人必須做好防護,需支付防護物資費用,同時還承擔被感染的風險。依此邏輯,增加的成本=人工成本+防護費用+風險成本。

而風險成本是較難計量,在實際生活買賣過程中,物價上漲也就有了說法。

💕謝謝閱讀!


野馬和尚


決定價格是否上漲的因素兩大塊,一個成本,一個供需關係。

大家或許都看過一個故事,說一個小男孩怎麼把一件50元的衣服賣100塊,賣1000塊,賣10000塊。背後的邏輯就是創造價值,營造不平等的供需關係。100塊就是普通賣,1000塊需要再衣服上貼標籤,10000塊就是找明星簽字了。

現在也是非常時期。大環境決定了供不應求。那我問你,對於賣家而言,他會賣給誰?同樣的商品平常賣50塊,現在100塊有人買,200塊一樣有人買。你會怎麼賣。

另一方面,現在的交通及其不便,運輸的途道有限,工作的人也少。這個成本一定是增加的,成本增加,供不應求,價格肯定是上漲。

什麼時候能迴歸正常,那就得看什麼時候疫情結束,社會秩序重歸穩定。


千股一帝


保障物價穩定方面,國家也在出臺相關措施。2月6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指導中國連鎖經營協會號召全行業共同發起“保障供應,穩定物價,持續開業”倡議,華潤萬家、大潤發、沃爾瑪、家樂福、永輝、天虹、步步高、家家悅、永旺、超市發、物美、聯華等。這些零售企業保障供應,就是為了保持物價穩定。

其實,大家對於物價方面是可以放心的。國家在保障物價穩定方面是一直有作為,而且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即使現在遭遇病毒疫情,國家也有力量保障物價穩定。所以,2020年物價不可能一直上漲的。當然,物價小幅度上漲或下跌,都是正常的。


大當家and小當家


本次受疫情影響,確實很多行業開始停止開工,延遲復工,產品生產數量減少,物價上漲,特別是正常生活用品。

一般來說,商品價格主要收供需關係的影響,供大於求則降價,供不應求則漲價,本次疫情受影響應該是供給,供給減少了,價格便上漲了。

如果硬要從成本端來思考的話,不是原材料漲價,也不是房租門店租金提高了,可以考慮是人工提高了。

可能很多人會想,人工並沒有提高呀?那是因為你沒思考對行業,這段時間由於大家都宅在家裡,電商的需求和在線服務的需求提高了,這類行業的人才收入也提高了。

除此之外生鮮配送行業也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配送費提高了?其實配送費用提高是很正常的,因為配送的風險提高了,提高的收入其實是風險補償金。

綜上,物價上漲主要是供需關係的變化影響的,供不應求物價開始上漲,除此之外由於出門工作的風險增加了,物價上漲部分是為了補償從業人員的風險。

覺得我的回答有價值的話,請點個贊吧。


修行路上的韭菜


這個物價上漲,我覺得主要還不是成本因素引起的,還是供求關係決定的。

在供給端:由於各地的限行,產地的物資運不出來,導致供給減少。

而需求端 ,由於恐慌形成了大量囤積。

我覺得這就是物價上漲的基本原因吧。


財務微智庫


增加的成本是原材料、人工、運輸費用,其中人工費用是最主要的增長源,這次疫情人傳人的感染率非常高,所以各行各業都停工,造成產業鏈、運輸鏈也是處於停滯狀態,加上零售業也被迫停工,導致賣方出現貨物囤積居奇,不是他們不想賣,而是沒有人買,大家都困在家裡不讓出去,才導致了他們囤積居奇的場面,當然,他們的損失也非常嚴重。損失很嚴重,東西又賣不出去,物以稀為貴,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漲價,為什麼這次很多超市一顆白菜要60多元,因為生活必需品,大家都離不開,但是非生活必需品可以暫時先不買,那麼商家囤積的那些非生活必需品怎麼減少損失?只能從生活必需品中想辦法,最簡單的就是漲價,用生活必需品賺的錢來彌補非生活必須品上的損失。所以今年很多賣水果的小商販,原來都是論斤賣,現在都是論箱賣,原來一箱上百塊錢的水果,現在降價一半都賣不出去,因為大家可以暫時不吃水果,不喝牛奶,但是大家離不開蔬菜,離不開米麵油肉這些生活必需品。所以很多商家都是這種漲物價的方式來度過當前的難關。


多贏的智慧


我是阿克塞鵬哥,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關於您提出的問題“疫情期間,物價普遍上漲,增加成本的是什麼?”

我的回答是,決定價格是否上漲的因素兩大塊,一個源頭成本,一個是供需關係。非常時期,大環境決定了供不應求。各行各業都停工,造成產業鏈、運輸鏈也是處於停滯狀態,加上零售業也被迫停工,物價上漲是必然的。

以上是我個人的觀點,希望能給予你幫助。


阿克塞鵬哥


供給小於需求量,加上人力資源的不足,生產力下降,運輸條件也達不到,無法各省之間的支援,所以物價上漲。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72,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462000eeb3831190f9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