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衰落不可避免?到底是什麼因素讓這個世界大國一蹶不振?

靜夜史


俄羅斯衰落不可避免?到底是什麼因素讓這個世界大國一蹶不振?

首先插播一條新聞,可能俄語圈的朋友們都知道今天阿蒙(俄羅斯特種部隊)進入了一個莫斯科的市場,原因是由於中亞人知道中國人有錢,然後就數次打劫中國人。

新聞雖短,但事可不小,從中可以看出來。

第一,俄羅斯的治安和商業環境。長期以來,我們去經商的商人就是俄羅斯人打劫的主要目標,那麼試問一個國家連最基本的商業環境都維護不了,有怎麼能不衰落。

第二,俄羅斯的族群混雜,一般的白人俄羅斯人並不願意做社會底層的工作,於是很多工作就是由中亞人來做,而這也增加了潛在的社會不穩定因素。

第三,人才的外流,正像很多答主說到的,即使很多體面的工作,薪水也比較低,那既然有本領走出去,當然是要出去闖一下了。

歡迎大家探討。


本來世界觀


在普京任俄羅斯總統的第一任期時曾豪言一一“給我二十年,還你一個強大的餓羅斯”。然而這二十年將要到期了,一個強大的俄羅斯在哪裡?不是友幫相助,幾乎到了崩潰的邊沿。那麼俄羅斯的衰落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想來想去,大概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俄羅斯的衰落緣於那七千多枚核彈。那可是讓美國寢食難安的傢伙啊,美國要稱霸世界,那七千多枚核可不贊同啊。因此,美國做夢也在希望俄羅斯的崩潰啊!正面進攻又怕那七千枚核彈,所以只有輪番進行制裁,從經濟上整垮他才是正道。你想,西方几十國要整一個俄羅斯那還不容易嗎?

二,俄羅斯的衰落緣於那“戰鬥民族的稱謂”。戰鬥民族,多麼美好的稱謂啊!但俄羅斯衰就衰在戰鬥民族的性格上。美國才在格魯吉亞一搗騰,俄格戰爭就發生了;美國在烏克蘭略施小計,克里米亞就姓俄了,烏東也打起來了;美國在敘利亞一折騰,俄羅斯的海陸空都出動了。常言道,羽翼不豐滿者不可以高飛。但俄羅斯在國內面臨千瘡百孔的情況下,仍以戰鬥民族的姿態四處臨戰,哪有不衰落之理!

三,俄羅斯的衰落緣於其豐富的資源。為什麼?因為俄石油資源豐富,國內經濟就靠油為生。哪知道美俄交鋒正好打中俄羅斯的七寸。美國聯合盟友大力打壓油價使俄羅斯經濟總量從位列全球第九直跌到全球十二位。資源型經濟怎經得起美國的聯手打壓!因資源豐富反而成了俄羅斯衰落的原因。

當然,俄羅斯也在不斷的總結經驗,目前大力推行的去美元化,將經濟過渡依賴西方而轉而向東融入亞洲,這都是謀求東山再起的有力舉措。我們相信俄羅斯一定會在不遠的將來重新崛起的!


學無止境0912


“給我20年時間,還你們一個強大的俄羅斯!”

2000年,普京臨危受命擔任俄羅斯總統時信心滿滿,聲稱一定要讓俄羅斯恢復蘇聯時期的強大。

普京上臺之後,針對俄羅斯的弊端開始改革,重點打擊金融寡頭,把石油、天然氣和金屬等重要礦產資源收歸國有,監督大型企業,保護小型企業,經過改革,俄羅斯經濟連續6年保持5%~7%的增長速度,一舉挽回蘇聯解體初期的頹勢。

今天的俄羅斯是世界第二大軍事強國,在經濟上卻位居第12位,甚至不如韓國,俄羅斯距離超級大國最大的不足就是經濟落後。



發展經濟很難嗎?對於俄羅斯來說,是的!

俄羅斯經濟發展不上去,總體來說有三個原因,一是經濟模式,二是西方國家的圍堵,三是自然條件。

經濟模式

俄羅斯經濟過度依賴於資源出口,包括石油、天然氣和金屬礦物資源,俄羅斯領土面積1700萬平方公里,地大物博,資源豐富,依靠資源出口可以很輕鬆養活自己,所以也不願意發展高科技產業。



越是單一的經濟模式越是脆弱,俄羅斯資源豐富,但是縱觀全球,各類資源根本不缺,即使沒有俄羅斯,其他國家也有能力補充差額。所以一旦國際市場石油價格走低,俄羅斯經濟就會下降,最近一段時間美國不斷降低油價,俄羅斯頗為難受。

西方國家制裁

普京上臺之後,俄羅斯與歐美國家的關係還算不錯,1997年,俄羅斯成為八國集團成員國,2006年,俄羅斯還擔任輪值主席國。



2014年,烏克蘭爆發危機,克里米亞半島獨立建國,隨後經過公投,克里米亞半島正式成為俄羅斯領土。

克里米亞半島加入俄羅斯是冷戰以來唯一一次沒有經過美國點頭的重大領土變更。

美國宣佈不承認克里米亞公投結果,認為是俄羅斯對烏克蘭領土的入侵,白宮隨後宣佈暫停俄羅斯G8成員國身份,經濟制裁隨之而來。


美國主導的北約中的歐洲國家正是俄羅斯礦物出口的主要對象,經濟制裁開始後,俄羅斯經濟立刻開始下滑,加上俄羅斯過於依賴資源出口,所以在經濟制裁當中只能被動接受,而且也沒有其他的經濟增長點。

自然條件

俄羅斯雖然資源豐富,領土面積廣闊,但是氣候寒冷,不適宜生存,以下是世界適宜居住的的地區,顏色越深越適宜,可以看出來,俄羅斯只有歐洲適宜居住,比如西伯利亞地區,在2008年初曾測得-67℃的低溫,如此低溫顯然不適宜居住,更別提發展工業。

由於歷史上的俄羅斯具有極強的侵略性,各國對俄羅斯一直存有戒心,所以可以與俄羅斯發展貿易,必要時也可以援助俄羅斯,但是各國都不願意看到一個強大的俄羅斯。


視野新觀


在這裡先介紹一下俄羅斯的前世今生。俄羅斯人口大部分是東斯拉夫人的後裔,最初的時候是蒙古統治下的莫斯科公國,因為蒙古佔領的土地太大了,需要有一個代理人為他收稅,而莫斯科公國取得了這一特權,具有了地區領袖的地位。


蒙古衰落之時,戰勝了蒙古人,隨後又統一了東斯拉夫各國,建立了俄國。在殖民掠奪時代,俄國戰勝了丹麥、土耳其;後來有戰勝了拿破崙、大清帝國、法西斯日本、德國,進入了美蘇爭霸時期。

由於經濟結構單一,嚴重依賴重工業和石油資源,軍備競賽加上美國下拉油價,蘇聯終於被拖垮。赫魯曉夫上臺後,全盤否定計劃經濟、否定斯大林,但是改革依然沒有多大氣色;勃列日涅夫上臺,又重新撿起了斯大林的那一套,不得人心,下臺;戈爾巴喬夫上臺,主推政治改革,國內大亂,“八一九”事件後,葉利欽上臺。葉利欽上臺後,受到西方蠱惑,宣佈蘇聯解體,實行休克療法,而西方許諾的援助不了了之,俄國在休克之中度過了十年時間,直到普京上臺,冒著生命危險把石油重新收歸國有,稍微振興了一下俄羅斯。



直到今天,俄羅斯的國民生產總值不及中國的廣東一個省。 那俄羅斯衰落的原因有哪些?

一,俄羅斯的經濟結構單一,從蘇聯開始,重點發展重工業,輕工業、服務業非常弱。俗話說的好“沒輕不富,沒重不強”,重工業在戰爭年代具有優勢,在和平年代,財富的積累,人民的富足主要靠輕工業和服務業。俄羅斯至今工業結構都沒有完善起來。不像中國,門類其全,東方不亮西方亮。


二,俄羅斯的經濟中心在歐洲部分,歐洲部分地處歐洲內陸,缺少出海口,波羅的海算是海,但是藏的太深,利益牽扯太多,難以拉動經濟。

三,俄羅斯主要靠出口石油,但是石油價格被美國控制的很厲害,難以賺到錢。

四,西方國家依然在打壓俄羅斯。因為曾經的蘇聯太強大,西方世界害怕在再發展出一個蘇聯。再說,俄羅斯的發展史基本上是一部擴張史,鄰國和美國都心存忌憚,美國需要的不是俄羅斯衰落,而是一個徹底涼涼的俄羅斯。這也很好的解釋了,為什麼葉利欽全盤西化後,西方依然不會接納俄羅斯。

在西方人的政治思維中,有一個零和思維,就是一山不容二虎,老大是靠掠奪、戰爭起家的,那麼老二肯定也會用同樣的方法對付老大。別人可以發展,但是不能發展的太快,威脅了老大的地位就要進行打壓、圍堵。蘇聯是這種待遇、俄羅斯是這種待遇。這是西方的文化決定的。

五,俄羅斯貧富分化嚴重,財富和權利掌握在少數人手中,這部分人又決定著俄國的發展方向,任何政策很難犧牲他們的利益去照顧老百姓的利益,所以說,改革一直步履維艱。


品讀春秋001


俄羅斯應該反思,他為什麼留不住人才?人才為什麼都往美國跑?

只有權貴喜歡呆在俄羅斯。

只有普京喜歡沒完沒了地當總統

一個騙子和權貴的樂園,精英和人才是不願意在裡面生活的。

蘇聯建國100年了,從蘇聯到俄羅斯一直沒有走在正確的道路上,沒有采用人類文明社會的最基本法則,完全是在用逆著人類文明法則方法在行事,禍害了全世界,也毀滅了蘇聯和俄羅斯。

邪惡的思想對人類的破壞力遠遠大於戰爭。

蘇聯解決社會不公平的方法是極其錯誤的,蘇聯提出的解決社會不公的方法極大的破壞生產力,破壞人們的勞動積極性,破壞人們發明創造的積極性,對社會傷害極大。

而美國、北歐國家、德國採取的解決社會財富分配不公的方法,比蘇聯的好的多。

而且,蘇聯太殘暴、血腥,殺戮太多,殺害了太多的社會精英和各種專業人才,導致整個社會文化、經濟、政治的大倒退、大毀滅。

恐怖的蘇聯大清洗:五個元帥被殺死了三個,五個一級司令員被殺掉了四個,12個二級司令員全部被殺掉,199個師長被殺掉了139個。

圖哈切夫斯基元帥被殺。

斯大林把蘇聯紅軍絕大多數團以上的將領都殺了,由此可以推斷,蘇聯對各行各業的精英屠殺得是多麼厲害。

喪失了大量的社會精英,一個社會就很難發展,進步。


風華


關於俄羅斯,說太多的話都是廢話,俄羅斯問題的關鍵點就是兩點:

1、去工業化。一個國家,“強”靠重工業,“富”靠輕工業。俄羅斯本來人口少,只發展了重工業,沒有輕工業,“強”而不富,沒有錢支撐持續“強”,所以經濟上和整個國家是外強中乾。

現在,“強”的重工業也沒有了,整個國家的富、強都沒有了指望。

國防上只有靠核平衡戰略,空軍衰落、陸軍衰落、海軍水面艦隊衰落,海軍僅僅靠戰略核潛艇和核魚雷保障國家安全。

2、蘇聯解體,俄羅斯選擇了資本主義道路。資本主義不可能在經濟上讓俄羅斯趕上並超過美國,一個工業後發國家,會遭遇來自先發國家極端打壓,英國美國整奪世界領導權如此,當年美蘇之間也如此。

從技術上不能超越,就只能從政治制度上超越美國,才有可能真正做飯全面整體超越美國。俄羅斯要再次強大,就必須再走社會主義道路,在社會主義制度下保證讓俄羅斯再次工業化。

製造遼寧艦航母的烏克蘭黑海造船廠廠長說過,造出航母需要“(共產黨)黨中央、15個國防工業部、幾千個配套廠”……俄羅斯的復興也需要“共產黨中央,計劃經濟體系(注:不是僵化的計劃經濟)”……一句話,需要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制度!

不然,俄羅斯永遠沒有再崛起的可能。

今天中國的復興,恰恰因為有了上面兩樣,當然還有龐大的人口,自己要養活龐大人口的農業體系。

2017年,中國農業產出是美國的3倍,中國工業產出是美國1.3倍,到2030年,中國農業產出將增長到美國4倍左右,工業產出將是美國的3倍。在經濟的三個領域,只有第一產業農業和第二產業工業才創造財富,第三產業不創造社會財富,而只是重新分配財富。

社會主義制度、全面國家工業化體系、先進農業體系,都是一個人帶給中國的,中國人應該感謝他,中華民族應該感謝他!

這40年,中國部分走了回頭路,不然,中國全國都是華西村、南街村,大飛機早就暢銷,航母早就有幾個艦隊,096戰略核潛艇早就裝備海軍,戰略轟炸機和大型運輸機早就裝備中國空軍……老人家說,中國到2000年實現四個現代化!

雖然走了回頭路,延緩了中國發展的腳步和追趕西方的步伐,但是老人家給中國的底子太好,所以中國就追趕上來了。中國儘管今天貧富差距嚴重,資本主義的負面東西太多,但是,好在共產黨和社會主義的根本還在。

慶幸中國,慶幸中國人。

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中國人可要清醒了。


上官曉舟


俄羅斯現在是高位震盪,也不會斷崖式暴跌入谷底,沒有一蹶不振,就算蹶了也會振一下。當然可別非此即彼,若要說俄羅斯未來有什麼大發展,也不大可能。俄羅斯未來幾十年,都會處於一個不上不下,時起時伏的狀態。

為什麼俄羅斯不會斷崖式暴跌?也不會一蹶不振?看看俄羅斯體量就知道了,國土面積全球第一,雖然很多地方不適合人類生存,但是資源超級豐富,不誇張地說,俄羅斯各種資源完全都可以自給自足,就算切斷與世界的聯繫,頂多過的不好,而不會掛掉。國際形勢好點的話,大量出口資源就能換來真金白銀。如此的基礎,怎麼會遭遇暴擊而亡呢。

為什麼俄羅斯又不會有什麼大發展?也很明顯,俄羅斯完全依賴資源,換上了油氣資源依賴綜合徵,又名荷蘭病。靠賣資源就能發財,誰還有動力去創新?還去搞什麼研發?所以,俄羅斯科技啥的肯定也好不了,那就決定了俄羅斯不會有啥大發展,就是個中間位置不上不下的國家。

對於俄羅斯的未來,不能過分看空,當然也不能過分看多,其實如我一致認為的,大而不強的俄羅斯,對咱們是最好的。真弱爆了,我們的美國壓力會劇增,真強到爆表,那樣的話,普京還對咱笑嗎?不見得。

就這樣吧,大家覺得呢?


北玄武


任何一個國家不可能永遠強大,包括美國在內。衰落與強盛是是循環的,也就是評價一個國家是否強大,就要看一個曾經強大的國家在衰落以後,是否可以浴火重生。再次雄起。

現在的俄羅斯無疑衰落的。他在彼得大帝的時候強大過一次。衰落以後在蘇聯二次雄起。現在第二次衰落。那麼是什麼導致了他的一蹶不振?蘇聯亡於窮兵黷武。再就是對他國領土具有無限佔有的慾望。

而俄羅斯目前的衰敗在於,迄今為止,俄羅斯並沒有建立起健全的政治體制,沒有一個國家總體規劃。完全依靠總統個人能力來治理這個國家。也就是說在體制上四不像,經濟與政治生態基本不穩定。其後續發展不確定。對資源依賴仍然很大。高科技幾乎沒有。所倚仗的依舊是前蘇聯的老本。他是否可以再次雄起,很難。


一個莫斯科大學教授的退休工資僅為兩千多人民幣。民生如此又和談發展。《紐約時報》評論普京是抱著核彈四處訛詐的窮鬼。話雖刻薄些。但也不是沒有道理。國際清廉指數是134位(極度腐敗)。俄羅斯的富豪從裡來不在意俄羅斯的發展,因為他們的錢都是來自"偷竊"蘇聯的遺產。他們的財富對國家和對於人民沒有任何幫助和益處。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沒有出現一位偉大人物來領導俄羅斯。

再一點,現在的俄羅斯排外極其嚴重。外國人經常無端受到攻擊。而警察卻一般不願意受理。很難想象,一個抵抗納粹入侵的國家現在居然崇拜希特勒。

土黃色面積-人口。 米黃色面積-國防開支。 青綠色面積-軍隊人數 。 藏藍色面積-GDP 。從我們可以明顯地看出俄羅斯的衰退和斷崖式暴跌。高層的腐敗無法影響普通人,但基礎的腐敗讓俄羅斯人憤恨不已。而而對外國人來說就更加嚴重。一箇中國人在俄羅斯做生意二十多年,一直說,這二十多年俄羅斯幾乎沒有改變,只是腐敗更近家嚴重。警察,市場管理員,直接要錢。做生意沒虧錢,卻被這些人給逼走了。

俄羅斯是在進步,但其他大國也在前進,當你的進步不如其他國家的時候,你就是退步。油價是俄羅斯經濟的命脈。俄羅斯所有港口的吞吐量不及上上海的一半。經濟的惡化,科技的落後是俄羅斯衰退的主要原因。而且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俄羅斯都無法恢復到蘇聯時代,在蘇聯時期獲得了十五次諾貝爾獎金,俄羅斯一次都沒有。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清水空流


讓俄羅斯衰落的原因太多了,遠的不說,就說蘇聯吧,其實蘇聯在初期經濟發展還是很快的,因為它實行的是社會主義制度,可以集中力量辦大事兒。同時,蘇聯在1928年的時候開始實施五年計劃。在此時,前蘇聯的工業產值還不到德國的一半兒,是美國的1/8,在第一個五年計劃實施的五年內,建立了完整的工業體系,蘇聯從一個落後的工業國變成了先進的工業國,當第二個五年計劃完成時,蘇聯的工業總產值居世界第二位,僅次於美國。



這兩次五年計劃是蘇聯建立了完整的工業體系,特別是在重工業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蘇聯經濟被完全拖垮,最後不得不砍掉手足保住性命,原本想著翻過身來再把他們拉回來,但是有事鍾無豔,無事夏迎春,嫌棄人家累贅扔了,想要再找回來哪有那麼容易?

蘇聯實行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1956年的時候說點成為世界第二個僅次於美國的工業強國,1953年,赫魯曉夫上臺後,霸權主義抬頭跟周圍的國家鬧矛盾,和美國展開軍備競賽。

60年代以後,蘇聯的經濟發展速度開始放緩,各加盟國之間矛盾激化,官僚主義盛行,專政嚴重,西方國家的圍追堵截,以及蘇聯和美國進行軍備競賽,著重發展重工業,忽視了輕工業的發展,導致蘇聯產業結構不平衡,加上對阿富汗長達十年的入侵戰爭,最後蘇聯被徹底拖垮。


風雲一點通


俄羅斯衰落並不是不可避免的,但俄羅斯的衰落並非一朝一夕,也並不是某些單個因素的轉變造成的。反之亦然,一個大國重新崛起也必然不是簡單幾句話說透的事。“國運”,其實是一個非常非常複雜的結構,是在眾多內部和外部條件共同的起正面作用時,才可能向著好的方向翹動。俄羅斯短時間內(20~30年)還沒辦法重回世界中心。原因試淺述如下:

一,工業體系的衰落。現代國家之間比拼國力,歸根結底,就是比拼工業,這是最最重要的力量。我所說的“工業”是指“泛工業”,是指與工業能力相關的所有環節。它除了工業製造能力本身,還包括科技研發、能源供給、原材料供給、能從事工業的人口、所佔有的市場份額、貿易、金融,以及工業體系中獨立自主的部門多少…等等。

蘇聯擁有一個令人羨慕的獨立工業體系,門類齊全,配套完整,技術也不弱,還曾經一手包辦了一窮二白的新中國的工業底子,成就了中國近百年來工業化的夢想,放眼古往今來,這樣的工業化轉移,只有這一次,說實話,這也是新中國崛起的最初本錢。

蘇聯的解體,帶來最直接的後果是工業體系的崩盤,分裂的各個新國家意識到這一點,曾經做出過一點努力,那就是組建了“獨聯體”,想先穩住工業製造和國內市場。但是各國大規模的私有化“休克療法”,造成工業製造基礎被迅速拆分變賣,分散在各個獨立國家的工業部門很快就無法為獨聯體提供配套,各自瓦解消失。舉個例子,中國人談判購買瓦良格時,烏克蘭黑海沿岸還有幾百家工業企業,過了幾年,到中國人去談野牛時,發現那裡只有幾十家企業了,許多企業被西方收購,根本不進行投資和生產,只是惡意拆分,最後破產賤賣。中國拿下野牛後,那個企業也很快被賣掉了。

俄羅斯工業資源流失更加嚴重,普京上臺後拼盡全力幹了一件大事,就是將已經拆分私有化的石油產業重新收歸國有,過程極其艱險。但是此舉之後奠定了普京成為強勢領導人的物質基礎。但俄龐大的工業體系中除了航空工業,大多殘廢。普京乘著油價高企,努力恢復了一些戰略行業,勉力維持,但油價一下跌,一些工業部門就再次斷炊。象對大國崛起重要的航天和造船部門,一直難有起色。至於科技前沿的生物技術、互聯網科技等領域就鮮有建樹。

二,國家意識形態的虛乏。這是一個文明獨立與發展的最重要因素。我所指的國家的意識形態是指政治治理理論基礎、自我的價值判斷標準、文化傳統、國際話語能力、對他國影響力…等等。

俄羅斯是一個近代發展起來的文明國家,它獨立的文化體系是支撐其國家價值觀的支柱。蘇聯是世界社會主義理論的第一塊實驗田。蘇聯的歷史無疑是一座經驗的寶藏,不僅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但俄羅斯立國之初為強調其獨立的法理合法性,對蘇聯的歷史採取了完全批判的價值取向,根本不屑歷史唯物主義的辯證方法,同西方一道將蘇聯歷史完全黑化。以為蘇聯越邪惡,新俄羅斯就越光正,越能被西方接納。

無論是葉利欽後期,還是普京,都明白了蘇聯歷史以及意識形態與今天俄羅斯具有天然不可割裂性。因為黑化了蘇聯,必然也黑化了俄羅斯,只會樹立新俄羅斯“國際小丑”的形象,從而失去話語能力,失去內部凝聚力,今天俄羅斯的團結,很大程度上是普京個人強勢樹立的。

俄羅斯聯邦雖然也以西方的經典政治理論組織治理結構,但在實踐中卻更接近蘇聯時代的意識形態,普京領導的政治力量牢牢掌握國家的集中統一領導,但卻不得不通過利用規則漏洞完成形式化的交接與過渡。就現實而言,俄羅斯政治領導層穩定和明確,確實有助於保證國家重新崛起的進程不被中斷。但其意識形態卻並不能保證這種政治的合法性。這不得不說在國家意識形態與實踐產生了悖論。解決這個問題,還得看其領導層進行“改革”的勇氣與能力。

三,國際博奕的困局。大國崛起的國際環境是最為重要的外部因素。它包括國際力量的對比,對手是誰?朋友是誰?利益在哪裡?時機在哪裡?國際遊戲規則是否有利?…等等。

蘇聯解體對俄羅斯來說是一場地緣政治災難。一夜之間,外部不利因素全來了:盟友盡失,話語權盡失,市場盡失,敵手陡增,對抗加劇,朋友潛水,原來國際遊手段失效…這與解體獨立前種種美好的預想完全相反。俄羅斯在地緣政治中的利益關鍵軸一個個被拆毀,從南斯拉夫,到中亞的阿富汗,中東的敘利亞,都是傳統俄地緣政治支點,現在要麼解體,要麼毀滅。獨聯體內部有格魯吉亞烏克蘭反水,聯邦內一度有車臣分裂勢力。俄羅斯可用手段有限,一次次逼到底線,不得不一次次直接火拼,每動武一次都是對國力的透支。

目前除了軍火出口,能源出口是俄經濟另一大支柱,傳統市場在歐洲,但隨著美國成為第一大產油國和出口國,美國與俄羅斯對歐洲石油市場爭奪白熱化,俄向歐洲輸氣的通道烏克蘭與波蘭目前與俄勢同水火,怕不是偶然。繞道北歐的北溪2號線遲遲不能開通也有深層的國際地緣鬥爭因素在內。

以上各種擠壓,造成俄國環視全球,只有中國才是最穩定和有份量的戰略依靠。而俄與中國在能源與國家安全等重大立場上的一致,主觀上催動二者的接近。自奧巴馬時代開始,美國開始了對中俄兩國同時打壓和限制的戰略,客觀上將中俄打造成強大的優勢互補的“夥伴”。中國在工業製造方面優勢與俄羅斯能源供給,以及雙方國際安全領域的合作,顯示這種利益的結合是政治經濟軍事外交全方面的互補互利。如果中俄都管控好雙邊合作,以及國際組織中的配合,確實是俄擺脫困局的一線生機。

四,俄羅斯的重新強大。綜上,俄要重新樹立一流大國的地位,須從眼下幾方面一步步來。

其一是建全工業體系,這一點很難,但至少要在目前還有優勢的部門保持領先,不足部分只能找中國補齊配套,俄羅斯是明白人,懂得獨立完整工業體系的重要,但這可能是俄不願意也不得不作的選擇。

其二穩定政治結構,不能將政治治理的延續性寄託在強勢領導人一人身上。政治資產須有傳承,有戰略定力,俄羅斯的崛起過程中不能出現戰略上的忽東忽西。以上在普京之後是不確定因素。

其三,等待現有國際環境劇變。目前情況下,美國實力仍然超強,中俄聯手也不可能正面硬剛。中國能有效運用現有國際遊戲規則,但俄羅斯不一定能夠做到,俄受到排擠壓制仍是常態。只有不斷積累內功,發展經濟,頂住壓力,保持與中國的良性互動。雖然目前美國是一超,但其領導力卻前所未有的衰退,其意識形態上的話語正在被自身行為反噬,也正陷入政治治理的悖論,川普時代來臨,這種氣急敗壞行為模式更加明顯,超級大國內部崩解的魔咒正在起效。

以上一切都未可知。可知的是最近10~30年足矛盾的運動期,它的爆發可能還有段時間。機會留給有準備的國家。你們說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